胸腔科
」 蘇一峰 急診 肺癌 醫師 咳嗽
8旬癌末翁「最後求3事」安詳走了!醫敬佩喊:瀟灑離開
若走到生命的盡頭,你最想做什麼?一名罹患大腸癌末期的8旬老翁,因自知自己時日無多,在最後時刻向醫師提出「3個請求」,最終在睡夢中平靜離世。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分享診間故事,發文表示有一名80多歲的大腸癌末患者,在安養院住了3個月後,因突然喘不過氣被緊急送醫,但住院期間老翁卻不太進食,只能靠點滴補充些許營養,直到住院兩周後,老翁突然表示「不用打點滴了,順其自然就好」,並要求想回家看一看。蘇一峰透露,老翁的妻子去年逝世後,兒子也因生病在家不出門,聽見患者的請求,他立刻一口就答應,讓老翁返家做最後道別,返回醫院後,由於護理師始終無法成功在患者枯槁的手臂上打針,於是老翁便再次要求不用打點滴了,因為打針實在太痛苦,昨(16日)上午他例行性查房時,還與老翁打了一聲招呼,對方還舉手向他點頭示意,怎料不久便與世長辭,「結果下午三點多時,突然接到病房的電話,說爺爺離開了!」蘇一峰提及,老翁在住院時曾要求過3件事,第一、因為大腸癌疼痛,他想打更強的止痛藥,以減少痛苦;第二、請假回家一趟,看看家裡最後道別;第三、點滴不用再打了,打了痛苦。看見老翁在完成最後心願後安詳離開,蘇一峰也忍不住感性說道,「在家人與醫護的陪伴中來到世界,在家人與醫護的陪伴下揮揮手離開這個世界。」並讚嘆老翁,「不掙不扎,了卻遺憾;不懼不怕,瀟灑離開。」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回覆,「伯伯一路好走,不痛了」、「自己的最後一段路,可以自己選擇,很好」、「伯伯面對死神真的很勇敢,伯伯一路好走!」、「這不就是安寧照護的主要目的,謝謝醫生分享」、「如果自己已經不清醒,有些事就是旁人來做決定了,這位伯伯頭腦清醒到最後一刻,所有決定都是他自己的意志,很感謝現在的醫護人員,都很尊重愛護病人。」

40歲女不菸不煮飯!肺部驚見「滿天星結節」罹癌 醫曝她從小住1地
核三廠上月解聯,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然而少了發電量曾占比達16%的核能,外界擔憂台電將「火力全開」,高達95%以上都是大量排出二氧化碳、細懸浮微粒、硫氧化物等空汙的「髒電」。胸腔科名醫蘇一峰透露,1名40歲女性住在台中火力發電廠附近,即便從不抽菸、煮飯,也罹患了肺癌。蘇一峰今天(16日)在臉書粉專表示,該名40歲女性患者從小住在台中火力發電廠旁邊,平時沒有抽菸習慣,也從不煮飯,不料經胸腔電腦斷層檢查,竟發現「滿天星肺結節」10幾個,「抓其中一顆開刀就是第一期癌症,肺癌重大傷病卡到手!還有十顆繼續長,繼續吸空氣污染」。貼文引發討論,不少網友痛批「看完只覺得悲哀,台中人路過」、「我也住台中,家人跟孩子都時常咳嗽」、「綠營已被光電利益集團綁架一路黑到底,想用核電只能政黨輪替,且重啟核電廠需要三年時間,2028不能下架民進黨就來不及了」、「這不搬家不行吧,再住下去會死人的,只能搬去花東地區或國外」。針對立院提出「2028無煤中火」公決案,台電強調,台中電廠無煤供電是台電目標,但不能用無電達到無煤。若提前減少約500萬瓩機組,以容量對比,不是公投核三重啟就能解決,而需位於新北、屏東的核一、二、三廠6部機組全部重啟,且核電重啟尚有核安、核廢處理等先決前提。台電正推動台中電廠新燃氣機組,新1號機預計年底前上線,明年拆除兩部燃煤機組,2034年達成無煤化。台電表示,台電持續確保穩定供電、有序減煤,讓台中電廠成為台中市固定污染源空污減量最多單位,2024年用煤量創歷史新低,較2014年國民黨執政時期歷史高點大減逾600萬噸,而8年來空污減量亦近80%。檢視台灣空污排放清冊(TEDS)統計,若排除台電減量努力,台中市整體空污排放「不減反增」。

急診快撐不住!逾百醫師離職 醫籲正視醫療體系失血警訊
急診醫師壓力大、又操勞,不只護理師,醫師也撐不住了!急診科醫學會統計,今年通過急診專科考試的人數不到100 位,而選擇離開急診領域的主治醫師,則將超過100位。急診醫學會呼籲:「請不要等到急診關床、醫護離職潮全面爆發時,才開始懷念曾經的醫療品質與可近性。」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田知學表示,截至今年五月,已經有60多名急診科醫師離職,而醫學會今年年初時發出問卷調查,預計到了年底,還會有50多人要離職,且還不包括後來因此產生離職意願的人,若都加起來,到了年底,可能有快200人要離職。田知學今天(8日)因此也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必須正視一個令人心痛的現實—今年通過急診專科考試的人數不到 100 位,而選擇離開急診領域的主治醫師,將超過100位,這不只是人力流動的數字對比,「這是整個醫療體系正在失血的警訊」。「不是只有護理人力撐不住,連醫師都正在一批批地離開。」田知學受訪表示,事實上這不只急診,越來越多專科正面臨醫師斷崖式流失,包括比較辛苦治療急性腦中風神經內科、胸腔科等,也有斷崖式的離職潮,很多第一線的醫師都在流失當中,並非單一科別,政府必須正視。田知學說,如同今年年初,醫院急診壅塞並非單一因素,但衛福部長邱泰源卻指出,原因是流感等患者增加所致,讓第一線的急診醫師憤憤不平,更如同一對夫妻婚姻瀕臨破裂時,其原因絕對無法用一句話就可以加以解釋。「請不要等到急診關床、醫護離職潮全面爆發時,才開始懷念曾經的醫療品質與可近性。請在現在,就開始正視這場即將掏空我們整個體系的慢性病災難。」

貴婦打牛奶針命危!醫曝「救回來超慘下場」搖頭:已經出事不少次了
被封為「抽脂教父」、「回春名醫」的整形名醫吳紹琥,上月在醫美診所替一名蔡姓貴婦進行舒眠電波療程,施打俗稱「牛奶針」的助眠藥劑點滴,怎料蔡女卻因此陷入昏迷,命危搶救中。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忍不住搖頭直呼,「牛奶針已經出事不少次了!」回顧案件,該起醫療事故發生於5月25日,年約30歲的蔡姓貴婦因有睡眠困擾,在親友推薦下,前往位於東區的「法瑞診所」就醫,沒想到診所院長吳紹琥幫她施打牛奶針後,蔡女卻突然失去呼吸心跳,緊急送醫搶救才恢復生命跡象,但昏迷指數僅剩3,至今仍在加護病房搶命。對此,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表示,由於丙泊酚(Propofol)為白色液體,外觀像牛奶,故又被俗稱「牛奶針」,具有快速麻醉誘導的效果,靜脈注射幾秒後就能麻醉昏迷。蘇一峰示警,牛奶針呼吸抑制效果強,恐導致呼吸停止,因此施打牛奶針需配備氧氣、生命檢測機器,還需準備急救插管器材,直呼「這種為了舒眠打牛奶針有點扯,已經出事不少次了!」並再次強調打牛奶針一定要有相關的儀器監測,否則一旦呼吸抑制腦部缺氧,「急救回來也變成植物人了!」

健保署擴大3癌症免疫療法給付 估超過3400位癌友受惠
健保署自6月1日起,新增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給付政策,擴大給付免疫療法,用於「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早期三陰性乳癌」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預估將有超過3400位癌友可望受惠,每年最高可省下192萬元藥費。三陰性乳癌癒後較差、復發機率高,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曾令民指出,針對第二期以上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國際上廣泛採納,且經研究認證療效的治療方式,就是「術前使用免疫療法合併標準化療」。曾令民強調,病人開刀術後才使用免疫療法,療效幾乎為零;術前合併免疫治療與化療,效果最佳,因此臨床上越早使用免疫療法效果越好。健保將其納入第一線治療,不只接軌國際,更有望翻轉癒後不佳困境。台北癌症中心副院長邱昭華表示,健保開放不分PD-L1表現量、合併化療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免疫療法,實際上是針對「非鱗狀」患者,也就是肺腺癌為主的群體,占台灣肺癌約7成,實際影響很大,患者將有機會達到長期穩定控制甚至停藥。國泰醫院呼吸胸腔科顧問蔡俊明說,以往肺癌僅限PD-L1表現高(>50%)且無法接受化療者能獲給付,如今取消「無法化療」限制,對非小細胞癌患者尤其重要,特別是鱗狀細胞癌病人,因缺乏標靶藥物、化療藥物選項少,長期位居治療弱勢,如今有望提升整體存活率。至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部分,臺北榮總腫瘤內科教授陳明晃說明,主要是針對帶有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特徵病人。這類病人比例不高,僅占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約5%,卻是免疫治療反應最好的族群之一。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存活期平均為24~38個月;MSI-H病人若使用免疫療法,可延長至77個月。

新冠疫苗搶打潮再現!醫提醒「恐引發心臟副作用」:她打完胸悶會喘2年了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疾管署昨(3日)公布最新數據,表示上周新冠門急診飆逾6.2萬人,預估將於6月底、7月初達高峰期,隨著疫情持續延燒,再度掀起一波疫苗搶打潮,不過就有醫師提醒,不少民眾打完mRNA疫苗後出現不適症狀,甚至胸悶、易喘。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今(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日有蠻多病人反映,打完mRNA疫苗後不舒服,還有一名40歲女病患在接種後出現心臟相關問題,「打完胸悶會喘2年了。」蘇一峰透露,目前美國政府已要求RNA疫苗必須加註「可能引發心臟副作用」的警語,並提醒小兒須謹慎評估施打,同時美國也終止對疫苗的研究補助,強調此番言論並非是反疫苗,「身為醫師是告訴民眾所有疫苗的好壞真相,讓民眾決定要不要打疫苗。」至於AZ疫苗則是會形成血栓,引發中風血管阻塞,目前已被下架不再繼續使用了。貼文曝光後,網友也紛紛留言分享親身經歷,「我自己是第3劑後容易誘發蕁麻疹,以前從未有這個困擾」、「打完莫三次變慢性荀麻疹,每天吃過敏藥」、「打完疫苗感覺身體出了很多狀況」、「我身邊也有一個嚴重副作用,打完從此變一個人,精神整個變很差」、「我打完莫德納也是心臟不適。」

彭啟明吐「主婦煮菜空污論」遭罵爆!醫要他「讀1手冊」:不懂可以免費下載
核三廠除役後,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不過台電的老舊燃氣機組卻爆偷偷重啟發電,引起民眾質疑恐加劇空氣污染,針對空污問題,環境部長彭啟明竟脫口,「家庭主婦煮菜」也是空污來源。對此,胸腔科醫師也忍不住開酸了。彭啟明近日在立法院答詢時,先是強調燃煤機組的啟用全是「合法合規」,接著提及生活中處處可見空污來源,「例如主婦主菜,煎肉煎培根等等,那個PM2.5在國外文獻都有,可以到好幾百到好幾千。」一番說詞引起輿論撻伐。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昨(27日)也在臉書表示,環境部長的「煮菜空污論」讓人無言,「空氣污染要分類,室外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不一樣,當質詢環境污染也就是室外空氣污染,當官扯室內烹調來救援,立場非常的偏頗。」蘇一峰更調侃,胸腔醫學會有編撰一本「空氣污染手冊」,而他恰巧是該手冊的編輯,並呼籲官員「不懂可以上網免費下載!」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笑死,沒知識也要看電視」、「用肺發電,用心詐騙」、「希望官員不要只會胡扯瞎扯,真的很可恥」、「原本期待他能當一位『身在污泥而不染』有風骨的官員,沒想到一進官場也學會甩鍋,老實說有點令人失望」、「換了位置,真的連腦袋都沒了。」

40多歲男長期咳嗽又疑染新冠 突「胸腔啪一聲」就醫驚見:已咳斷5肋骨
台灣近日新冠疫情竄升,咳嗽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社群分享病例,一名40多歲男子有長期咳嗽問題,又疑似因被感染新冠後咳嗽加劇,日前聽到胸前有「啪一聲」後感到劇痛,立刻就醫診治。經檢查發現,他咳嗽咳太用力已經有5根肋骨斷裂。名醫蘇一峰今(23)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一名40多歲男病患有肺阻塞合併支氣管擴張症,長期飽受咳嗽問題所苦,最近又疑似因為被感染新冠,咳嗽狀況加劇;男病患某天咳嗽時聽到胸腔傳來「啪一聲」,除了咳嗽帶來的不適感,右邊胸部還出現劇痛。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一起病例,一名40多歲男子長期咳嗽竟把5根肋骨咳到斷裂。白圈為最新斷裂的肋骨。(圖/翻攝自臉書/蘇一峰)男病患來就醫檢查後,蘇一峰發現他的右側一根肋骨因咳嗽太用力斷裂,之後又進行詳細檢查,男病患的肋骨總共斷裂5根;從影像中看到有4根肋骨斷裂後癒合的舊傷,而其中1根肋骨則是最近斷裂尚未癒合。蘇一峰詢問男病患後得知,他之前咳嗽就有這樣的情形,如今才知道自己已咳斷5根肋骨。這起病例分享底下吸引不少網友留言,多半是好奇為何才40多歲會出現這種狀況,「40多歲咳嗽太用力肋骨斷裂5根!跟骨質疏鬆有沒有關係啊?」、「咳嗽的瞬間壓力竟然這麽大,之前我確診也是咳到去急診,呼吸都有困難」、「咳嗽而已我的天啊」、「肋骨斷裂會痛死人耶」。

喉嚨卡頓求診各科「查無異常」!40歲男罹喉球症 醫籲高壓族留意
1名40歲男子最近總覺得「喉嚨卡卡的」,但跑遍醫院各科求診皆無異常,最後轉診至身心科才發現自己罹患「喉球症」。身心科醫師尤冠棠提醒,此病的成因包括胃食道逆流、自律神經失調、慢性鼻竇炎,但若患者多次求診無果,就要考慮是心理壓力導致的「心因性喉球症」,若能透過跨科整合治療,往往可在1至3個月內扭轉病情甚至痊癒。尤冠棠分享診間個案,40歲的張先生(化名)是企業主管。由於他的個性好強、責任感重,甚至下班後也在持續處理公事,但長期承受高度職場壓力,也導致精神亢奮、睡眠品質差。此外,張先生5年來反覆出現喉嚨異物感與窒息感,總覺得「像有東西卡在喉嚨」,因此經常下意識地清喉嚨、乾咳或頻繁吞嚥唾液,但隨之而來的是聲音沙啞、胸悶、喉部緊縮感等症狀,有時甚至是呼吸不順或吞嚥困難,讓他不禁懷疑自己罹患重大疾病。張先生後來陸續就診腸胃科、耳鼻喉科、胸腔科,接受胃鏡與咽喉鏡檢查皆無異常。雖然他曾被醫師懷疑是胃食道逆流或鼻涕倒流,經治療後卻都不見好轉,不僅症狀日益嚴重、體重也悄悄下降,甚至產生焦慮情緒與失眠。直到他經友人建議轉診至身心科,配合血清素相關藥物治療與調適壓力後,一個月內症狀明顯改善,重拾正常生活。「不是卡痰,也不是癌,是壓力與自律神經失調惹的禍。」尤冠棠解釋,「喉球症(Globus hystericus)」又稱臆球症、神經性咽喉炎或交感神經性咽喉症候群,是一種典型的身心症狀,患者以喉嚨異物感為主訴症狀,也常伴隨喉部卡住、緊縮、堵塞的感覺,或頻繁清喉嚨、乾咳但無痰,及吞嚥時覺得卡頓,但吞嚥功能正常。此外,民眾若有喉嚨發癢、聲音沙啞,及呼吸時感覺喉部不順或有壓迫感,抑或是胸悶、頸部緊繃、耳壓感、輕微頭暈,也可能是罹患喉球症。尤冠棠表示,喉球症的病因複雜,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輕度胃食道逆流、自律神經失調、慢性鼻竇炎。其中,胃食道逆流可能導致胃酸刺激咽喉神經,誘發不適;自律神經失調通常是壓力或焦慮使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會造成唾液分泌減少、胃排空變慢,也使胃酸更快逆流;慢性鼻竇炎容易造成鼻腔分泌物長期倒流至咽喉,也將刺激咽部神經產生異物感。此外,民眾若有心理壓力或未表達的情緒,也會轉化為身體病症。尤冠棠提醒,患者經耳鼻喉喉科與腸胃科排除器質性問題後,喉嚨異物感還是未緩解,就有高機率是心因性喉球症,應轉診至身心科或精神科。尤冠棠提到,醫師為患者治療心因性喉球症時,藥物上常用血清素受器調節劑(如SSRI/SNRI)以穩定情緒、改善自律神經功能。其次,醫師也可提供患者心理調適與諮商,鼓勵患者表達情緒、紓解壓力,必要時搭配心理治療,有助於緩解症狀。再者,尤冠棠也建議患者調整生活與飲食,包括用餐後勿立即躺下以避免胃酸逆流,並留意每餐七分飽,飯後適度活動幫助胃排空,且於睡前喝少量水或服用鹽類制酸劑、睡姿維持右側臥。最後,醫師也可訓練患者調整自律神經調,可從深呼吸、冥想、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刺激等要訣做起,有助於平衡患者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尤冠棠強調,喉球症的症狀雖為喉部不適,實際上多與心理與自律神經因素有關,多數患者透過跨科整合診治,可於1至3個月內明顯改善病情甚至痊癒。

非核家園首日「火力發電占比竟破百」!本島燒不夠還叫澎湖燒 胸腔醫痛批
台灣前天(17日)正式進入「零核電時代」。對此,台電基層員工、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近日在社群平台接連發表對非核家園政策實施後能源使用狀況的觀察與反思。他以實際數據指出,核能退場後,台灣夜間的電力供應幾乎完全仰賴火力發電支撐,尤其在再生能源夜間無法穩定供電的情況下,火力成了唯一可用的選項,導致火力發電占比破百。更糟的是,「本島燒不夠還要叫澎湖燒來幫忙」,直言「這就是少了核能只能火力來補的後果。」楊家法昨(18日)上午在臉書發文指出,5月17日這一天的數據異常引人注目。雖為假日,但當晚燃煤機組的發電量卻是整個5月份以來最高的1天,甚至超過了平日上班日的用量。燃氣發電的情況亦然,5月17日成為本月燃氣發電量最多的1天。他強調,這樣的情形正說明了「少了核能,只能靠火力來補」,尤其在夜間,發電模式幾乎無法倚賴其他來源,只能「燒火」,沒有其他選擇。(圖/翻攝自Facebook/楊家法)(圖/翻攝自Facebook/楊家法)楊家法嘆:「本島燒不夠還要叫澎湖燒來幫忙。」(圖/翻攝自Facebook/楊家法)更令人憂心的是,連最污染的燃油發電在同1天也開到了本週最高負載,且「本島燒不夠還要叫澎湖燒來幫忙」,讓他感嘆「澎湖人辛苦了」。他在文末也強調,這些數據及圖表皆來自《台灣電力狀況監測網》,同時還附上網址。緊接著在今天(19日)上午,也就是非核家園實施後的第1個上班日,楊家法又再度發文透露今凌晨的發電狀況。他指出從凌晨2點到5點40分之間,火力發電的占比竟然「破百」,這看似離譜的現象,是因為在夜間必須提前多發一些電力儲存,以備白天所需。然而,如果再生能源在夜裡供應不足,就只能依賴火力彌補,沒有其他解法。因此,夜間的火力發電勢必要「多燒一些」,造成極大的碳排與污染。今凌晨2點到5點40分之間,火力發電的占比竟然「破百」。(圖/翻攝自Facebook/楊家法)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昨也在臉書發文痛批,非核家園火力全開,火力發電超過90%發電,風電花了1兆元,只有發電1%,「肺癌是連續蟬聯第一最多人罹患的癌症、死亡最多的癌症(每年1萬人死)、健保最花錢的癌症、自費最花錢的癌症、近10年人口成長最多的癌症。」同時也示警,中南台灣地處中央山脈背風處,空氣污染累積不散,將吸好吸滿!

火力全開天空灰茫茫 研究指出「空汙是肺癌主因」
台灣昨日進入「非核」第一天,迎來「火力全開」的時刻,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直言,周日天空罕見灰茫茫一片,上班日恐怕更嚴重,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空汙才是肺癌主因,肺癌連續多年站上國人癌症死亡第1名,台灣已是「肺癌王國」,空汙問題不應泛政治化,應正視「非核家園」後如何維持國人健康。肺癌連續多年蟬聯台灣最多人死亡的癌症,每年約帶走1萬人性命,不僅是第1名,成長速度還持續加快,是近10年人數增加最多的癌症,也是健保與自費支出項目中最花錢的疾病。蘇一峰指出,過去認為吸菸是肺癌禍首,如今許多國內外研究都發現,空氣汙染才是主要原因。《Nature》期刊日前發現,台灣人的體質更容易因空汙影響產生基因突變,進而發生肺癌,和他國相比,台灣是韓國的2倍、英國的3倍。蘇一峰說,過去核能承擔3到4成的電力,昨天開始國內火力發電全開,台東的天空都可以看見灰茫茫一片,打破周日空氣較好的慣例,若到平日恐怕會更加威脅國人健康,而中南部地處中央山脈背風處,空汙累積不易散,民眾恐怕得「吸好吸滿」。他認為,不要每次講到核能就覺得是政治議題,政府應正視空汙問題和國人健康。大肚山改善空汙協會理事長魏嘉慶表示,中南部空氣不好,導致民眾用肺發電,肺癌已成國病,身為醫師的他指出,臨床研究已發現不只肺癌,腦中風、心肌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失智都與空汙有關,空氣不好對民眾健康影響相當大。魏嘉慶說,國健署建議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病患要控制飲食,並保持運動,但中南部長期空氣不好,鼓勵民眾出門在空汙環境中運動不合理;他強調,過渡期加快燃煤轉燃氣,及加速綠能發電建置,應分散於各地設電廠,不要只集中在中部地區。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表示,近2個月每到晚上台電幾乎是火力全開,5月17日雖然是假日,卻是燃煤機組5月夜間輸出最高的1天,比上班日燒更多,看起來是少了核能只能火力來補。他強調,假日這樣的發電方式相當異常,因夜間沒有太陽能,最近又沒風力只能全依賴火力發電,目前電力調度方式,不但增加發電成本,也加重中南部空汙。

非核家園「火力發電破9成」!名醫曝台灣肺癌5項第一 1地區空汙吸好吸滿
核三廠昨天(17日)深夜解聯,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然而少了發電量曾占比達16%的核能,未來台灣將「火力全開」,高達95%以上都是大量排出二氧化碳、細懸浮微粒(PM2.5)、硫氧化物(SOx)等空汙的「髒電」。對此,胸腔科名醫蘇一峰示警,肺癌連續多年蟬連多項第一,「中南台灣地處中央山脈背風處,空氣污染累積不散,吸好吸滿」。蘇一峰今天(18日)在臉書發文,台灣進入非核家園後,火力發電占比超過90%,而政府過去力推的風力發電,花了1兆卻只占比1%。醫師指出,肺癌連續蟬聯多項第一,包括最多人患病、死亡人數最多,健保最花錢、自費最花錢、近10年人口成長最多的癌症,「中南台灣地處中央山脈背風處,空氣污染累積不散,吸好吸滿」。蘇一峰也在留言區質問,「全國每年癌症死亡五萬人,肺癌死亡佔一萬人!請問台灣有哪一個人因為核能發電廠核輻射而死亡?」貼文引發討論,不少網友感嘆「中部這幾年空污嚴重到秋冬每天都是霧濛濛,更不用說農田裡滿地的光電版跟海岸線滿滿的風電」、「昨天還有人在紀念這歷史性的一刻,有夠無言」。針對立院日前三讀通過核管法修法,修訂核電延役、重啟法規,台電指出,核能使用應對社會、後代子孫負責,包含核能安全的專業責任、核廢料處理的世代責任,以及民意共識的民主責任,其中,核安為核能使用最大前提,因而後續仍需待主管機關修訂子法及相關核安檢查要求事項,台電方能進行評估,草率評估或承諾無助於台灣能源轉型的合理討論,而核三2號機現有運轉執照有效期限為40年,為確保核安,5月17日屆期仍需停機。

不抽菸!60歲女微咳嗽半年竟是肺癌 醫見X光嘆:3公分腫瘤
一名60歲不抽菸的女性因輕微咳嗽持續半年未癒,輾轉求醫無果,最終在胸腔科名醫蘇一峰門診中透過X光檢查發現異狀,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掃描(CT)後,確診為3公分肺癌,可能已屬第二期或第三期。蘇一峰醫師近日在個人臉書分享這起案例,表示這位患者在過去數月間曾至其他醫學中心就診,初步X光檢查無異常,醫師研判可能為「長新冠」後遺症,給予治療後症狀依然未改善。直到患者轉至蘇醫師門診後,進行胸部X光檢查時,蘇醫師憑經驗察覺影像異常,隨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果然發現一顆約3公分大的肺部腫瘤,診斷為肺癌,病程可能已進展至第二期或第三期。蘇一峰坦言,胸腔科醫師在解讀X光片時肩負極大壓力。他指出,過去在住院醫師訓練時,師長便提醒:「不要隨意幫病人照X光」,因為X光檢查雖不帶來任何收益,但若忽略病灶,後果恐不堪設想。蘇一峰也提醒民眾,若出現長期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即便症狀輕微,仍應持續追蹤並尋求專業評估,避免延誤診斷,錯失治療黃金時機。

只因1顆藥…名醫蘇一峰挨告殺人未遂「結果出爐」 本人揭心聲:人生解鎖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先前因門診開立心血管藥物,遭到病患質疑處方不當,竟提告涉嫌殺人未遂。士林地檢署調查後認為,蘇一峰診療行為並無違反醫療常規,欠缺殺人犯意,予以不起訴處分。針對結果,本人也在臉書發文吐心聲了。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宋姓病患因為2023年4月被電動門夾傷,事後陸續出現胸悶、偏頭痛與呼吸不順等症狀,自2024年2月起前往蘇一峰醫師的門診看病,同年7月10日也反應,除了胸悶不適外,還出現心跳每分鐘超過80下的情況。病患指控,蘇一峰未告知藥物的副作用,也未詳查其過往血壓與心跳數據的情況下,就直接開立3個月的心血管藥物「百適歐膜衣錠」處方箋,認為該行為已構成故意加害,氣得報警提告蘇一峰涉嫌殺人未遂。蘇一峰坦承看新聞才知道結果。(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蘇一峰解釋,病患主訴情緒緊張、失眠及血壓偏高(收縮壓140),他根據臨床經驗開立BISO,是常見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可協助降低血壓、緩解焦慮與心跳過快等症狀,處方並無不當。而後續調解中,醫界和法律專家也認同其用藥無誤。檢方綜合調查認定,蘇一峰依病患表現之臨床症狀進行診斷與開藥,屬一般醫療行為,無顯失醫療常規之處,且無其他情節足以支持「殺人未遂」之構成要件,難認涉有刑責,因此處分不起訴。對此,蘇一峰醫師在臉書公告:「人生解鎖殺人未遂罪不起訴」,提到之前該名患者提告殺人未遂,只因門診開了1顆藥,但後面也沒吃藥。他感謝士林地方檢查署的判決,更坦言看新聞才知道不起訴,「小弟最近都沒收信箱,重症醫師就是高風險的危險行業」。

高聲尖叫真的會叫破喉嚨!嚴重恐氣胸 急診醫曝「5症狀」盡快就醫
無論是KTV夜唱、在演唱會見到心儀的偶像歌手或是支持的球隊得分,許多年輕人都會忍不住高聲尖叫歡呼,馬偕紀念醫院急診科翁梓華醫師提醒,這些行為可能導致「縱膈腔氣腫」,也就是喊破喉嚨!醫師分享,近日就遇到不少這類患者,提醒民眾若是在高歌、大喊後突然感到胸悶、聲音變怪、呼吸困難或是皮膚有氣泡感,一定要儘快到急診就醫。醫揭「縱膈腔氣腫」原因 激動嘶吼恐把肺泡「打爆」!為什麼會出現喊破喉嚨的情形?翁梓華醫師指出,空氣經過聲門時震動聲帶,就會產生聲音,聲帶鬆弛會發出低音,緊繃時發出的聲音則相對較高。在用力大喊、高歌一曲、激動嘶吼時,人體首先要吸入大量的氣體,經過胸腔壓縮後讓氣體從聲門噴出,產生高頻而大聲的聲音。這時肺泡內壓力驟升,就可能把肺泡「打爆」而漏氣;這些氣體順著肺部的血管、肺紋、肺泡間隙延擴散到縱隔腔,就會形成「縱膈腔氣腫」。胸痛症狀與心肌梗塞難區分 應赴急診排除心因性問題翁梓華醫師說明,典型的縱膈腔氣腫,多是發生在上述行為後的突發性胸痛,同時會伴隨以下症狀:聲音發音變奇怪:縱膈腔氣腫影響到聲門的運作所導致。胸前皮下澎起來,壓下去的時候會有「撚髮音」:縱膈腔的氣體延伸到皮膚底下,導致觸摸皮膚時會發出「絲絲」聲。吞嚥困難或疼痛:縱膈腔內的氣體壓迫到食道所致。呼吸困難:部分縱膈腔氣腫會伴隨氣胸。咳血:肺泡破裂時會伴隨少量出血,經由氣管咳出所致。從X光片則能夠看到縱膈腔、氣管兩側、甚至是心臟周圍出現氣體。翁梓華醫師說明,縱膈腔氣腫所引發的胸痛,跟心肌梗塞、心肌缺氧的表現難以區分,且縱膈腔氣腫也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張力性氣胸,建議在高聲吶喊後出現胸痛的年輕人,應前往急診排除心因性的問題。翁醫師也表示,如果情形不嚴重,多數個案能自行吸收,只需服用消炎止痛藥,並持續於胸腔科追蹤即可,請民眾無需過於驚慌。【延伸閱讀】過年歡唱唱到燒聲!聲音沙啞常見3原因 喝什麼有助緩解改善?迎戰連假!部立醫院加開類流感、腸胃炎門診 2步驟查急診即時訊息免久侯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637

「這一病」成台灣癌症五冠王 專業醫:改善空汙刻不容緩
許多人都知道,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歷年來都是癌症。而其中就屬肺癌的死亡率最高。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12年十大癌症死亡人數達到53126人時,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的死亡人數就達到10348人,當中肺癌甚至是連續44年排名前2名。而在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的解釋下,這才明白到,原來肺癌還是所有癌症中的「五冠王」。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FB發文表示,肺癌不僅在醫療統計上全面稱冠,更在財政與資源配置上造成沉重壓力。自費治療的昂貴支出使病患家庭承擔沉重負擔,而健保支出中與肺癌相關的支出也高居榜首。蘇一峰表示,肺癌是「最多人新增的癌症」、「最多人死亡的癌症」、「自費治療最花錢的癌症」、「健保最花錢的癌症」、「過去十年成長最快的癌症」。堪稱是台灣的國病。而蘇一峰認為,肺癌之所以會造就現今的結果,與台灣的空氣污染問題有直接關係。蘇一峰認為,要減緩肺癌的肆虐「改善空汙問題」是刻不容緩的。就在環境造就患病人數直線上升之際,蘇一峰也點出醫療界的重大問題,也就是「胸腔專科醫師越來越少」。蘇一峰表示,肺癌越來越多,胸腔醫師卻因過勞健保給付差壓力大,越來越少人加入。

川普重推「最惠國政策」降藥價!醫曝:比到台灣會發現奇蹟 籲國內做1事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宣布,計劃重啟他在首任任期內極具爭議的「最惠國」(Most Favored Nation)藥價政策,希望透過將美國特定藥品支付價格與其他國家掛鉤,來降低醫療成本,聲稱此舉可使處方藥價格「幾乎立即下降30%至80%」。對此,醫師呼籲修改健保法,「我們若不抬藥價開個天花板,恐怕川普又對我們不高興了」。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在臉書粉專表示,川普宣布要藥物全球比價,以降低30%至80%的價格,但他不知道一旦比到台灣,很多藥物只有美國的10%甚至1%,他會發現「奇蹟」。姜冠宇以血壓藥Diovan(160mg)為例,美國90顆要價988.95至1183.9美元,台灣是每顆5.1台幣,經匯率換算只有約「百分之一」的價格。姜冠宇提到,在美國定居朋友常說,同樣的藥每次回台灣開,都覺得自己變富翁,「所以可以體會美國新政策可能對全球藥價產生連鎖反應。川普明確表示:『全世界的藥品將漲價,以達到平衡,也對美國公平』。這將說明全球藥價趨同化,或者,製藥公司可能重新評估在低價市場的供應策略」。「台灣至少可以做什麼?」姜冠宇強調,雖然自己人微言輕,但建議最起碼要修改健保法,「至少把同一項目即便自費也被健保定價的天花板打掉。世界藥價低標,盡在台灣健保。我們若不抬藥價開個天花板,恐怕川普又對我們不高興了,千錯萬錯都我們的錯」。另外,胸腔科名醫蘇一峰也分析,「美國川普出手開刀藥廠了,為什麼同樣的一種藥品賣貴給美國,賣便宜給其他國家(台灣),未來要要求價格統一,美國也要跟他國一樣低價。大家猜美國藥廠還要不要賣給台灣特低價,過去只有美國的三成價格。我猜會洗一波不要迷信原廠品質好,請大家都用台廠或中印藥物」。

報稅季當心郵件詐騙!不填資料不能退稅 醫發現「這陷阱」
報稅季當心郵件詐騙!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近日表示,他收到一封財政部的email,要點連結資料不然不能退稅,而他發現一個陷阱躲過詐騙。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信件用退稅讓人上當。(圖/翻攝蘇一峰臉書)蘇一峰在臉書發文,「退稅的詐騙信件,主題是要你辦理退稅資料更新,不然收不到退稅的錢,要你點連結並辦理退稅,騙你不填資料就拿不到退稅,要詐騙你個人資料與帳號,有模有樣的信箱和網址,還用退稅當誘因讓你上當填寫資料!」蘇一峰發現,信的連結網址是「ess.gov.taipei」,但其實北市政府網站是「eso.gov.taipei」,兩者只有1字母之差。從照片中可見,信件不忘提醒,如果不在72小時內被取消,可能導致罰款或延遲處理。此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寄件taiwammobile.net.tw是什麼鬼」、「之前我是收到詐騙的交通罰單,寫的有模有樣害我轉帳,好像中信專用幫我擋下來」、「詐騙速度真快」、「財政部寄出的email會有gov,不會用民間的網址」。此外,內政部近期也發文提醒,「報稅季來了!小心三大詐騙套路,五月報稅季,不只民眾忙著繳稅,詐騙集團也開始出招!假退稅通知、釣魚網站、ATM操作詐騙輪番上場,小心一個不注意,個資跟錢都飛了!」

手術「救命凝膠」5月起買不到了! 醫怨:被健保低價「賜死」
因成本上漲、健保砍價等因素,許多藥廠陸續退出台灣市場,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就指出,「泰爾茂」(AQUABRID)外科封合凝膠可減少針孔出血,讓主動脈手術不那麼讓人聞風喪膽,如今卻被健保「賜死」,廠商將於5月1日起停止供貨。對此,胸腔科名醫蘇一峰也痛批,「健保又把救命的藥品醫材逼走了」。諶大中昨(29)日在臉書撰文道,主動脈剝離及主動脈瘤的外科手術,是非常困難且高風險的手術,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即便非常精細地縫合,血管吻合口也常常會很容易出血,而近年有了幾種外科手術凝膠,塗抹在接合處,可以減少針孔的出血,才讓主動脈手術不那麼讓人聞風喪膽。諶大中說到,2022年才在台灣上市的「泰爾茂」(AQUABRID)外科封合凝膠,就是其中一項非常好的產品,「花一點錢,救一條命,也算值得吧!我在過去幾年中,經常推薦病人自費選用」。不過,諶大中指出,「5月1號起,大概病人就用不到了。健保用一個令人震驚的低價把這項產品納入健保給付。今天業務代表來告訴我,這個價格他們公司不能賣,決定停止供貨。生命無價,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以後誰也買不到了」。蘇一峰也在臉書發文表示,主動脈剝離手術,主動脈瘤手術使用的血管凝膠,幫助人工血管與身體主動脈能緊密吻合,台灣本來自費3萬4000元使用,納入健保給付低價1萬元,「廠商不玩了,5月開始退出台灣市場,任你有錢自費也買不到了!阿中部長任內開刀管制自費醫材」。對此,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在臉書PO文回應,「手術封合劑」特材經申請,提出至共擬會議通過,於114年4月15日公告,自114年5月1日生效。支付點數參考醫院採購及調整資料等評估,以臨床常用規格4ml品項23,662點暫予支付; 2ml及5ml規格,分別以11,831點及以29,577點暫予支付。林靜儀提到,台灣支付價格與國際價格比較:日本是5586元(2mL)、13,965(5mL)、27,930元(10mL);韓國1504元(2mL);澳洲則為2671元~6741元(2mL)、10,769元(4mL)、24,564元(10mL)。林靜儀也說,目前一家廠商提出申覆:本案「泰爾茂」產品為2g規格,支付點數11,831點,依藥物支付標準規定,廠商對支付點數有不同意見,可於本署通知日起30日內提出。而蘇一峰則再次發文吐槽,「主動脈剝離手術的救命醫材本來自費3萬4000元,納入健保變成11,831點(一點0.8元,大概9000不到),等於是砍成3折不到,白癡藥廠才跟你台灣繼續玩!」

台灣醫療崩壞登國際醫學期刊! 內容見急診壅塞、過勞低薪、小腦袋事件
今年初起出現全台急診壅塞惡況,醫護過勞、待遇下滑等問題遲未改善,掀起醫護人員出走潮,醫療量能嚴重吃緊。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今日(26日)刊出一篇文章,由中國附醫的李景行、許漱白投書,內容提及護病比高、過勞低薪等等,甚至有政府官員對第一線醫師冷嘲熱諷。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就狠酸,「醫療崩壞因官員顢頇霸道,讓全世界都看見台灣」。臉書粉專「生醫不科科:研究×生活」今天分享,《刺胳針》有篇文章講述了台灣的醫療困境,今年初因流感與諾羅病毒同時爆發,急診部門出現嚴重超載,加上病房床位短缺問題,有患者因為必須長途轉送143公里才能入住加護病房,最終死於敗血性休克,不久台灣急診醫學會發布緊急聲明,呼籲政府立即採取行動。然而,有位政府官員卻在社群媒體上對一位疲憊不堪的急診醫師以嘲諷口吻回應,迅速激起民憤。據悉,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曾在今年2月餘Threads上回覆急診醫師的求救貼文,脫口說出「呵呵,所以你的小腦袋裡,政府按一個鈕事情就會完全改變了嗎?」,面對網友指責還回嗆「好吧,你大腦袋,棒棒」。李景行、許漱白的投書內容也說到,台灣醫療體系的脆弱,早在COVID-19疫情期間暴露出來,在2022年Omicron疫情高峰時,台灣住院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高達58.2%,而日本僅為12.5%,這主要歸因於重症醫療資源的不足與分級轉診流程的延誤,但台灣至今仍未能從中汲取教訓,也導致當前的醫療危機。不僅如此,促成台灣醫療體系崩潰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自全民健保推行以來,30年來最大規模的護理人員離職潮。目前醫學中心急診護病比高達1:15,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標準的3倍之多,這意味著每萬人口的護理人員數僅62人,遠低於英國(87位)、美國(120位)與日本(121位),因此78%的護理人員被迫加班工作。護理師與其他醫療專業人員,因過重的工作負荷與不成比例的薪資待遇而出現高耗損率,導致每年約12%的醫療人力流失。由於嚴格的醫療費用控管,醫療人員的薪資多年停滯,自2000年以來實質薪資甚至下滑了18%。對此,奇美醫院重症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在臉書粉專「Icu醫生陳志金」指出,該文章只是「讀者投書」,且文中提到的數字「58.2%」,只是Omicron病人的占比,並不是「死亡率」,死亡率是40.6%(Omicron)和15,2%(Alpha),是重症插管病人,也不是「住院死亡率」,「住院醫師寫文章探討台灣健保,當然是非常值得鼓勵,但是這樣的投書,應該要更嚴謹,最好是有專門的老師指導」。蘇一峰也表示,「醫學第一名的期刊《刺胳針》發表討論台灣健保下醫療崩壞!急診壅塞,提到一名台灣衛福部官員還網路上嘲笑第一線辛苦的急診醫師,造成民怨四起。林靜儀次長惡行被炎上世界第一的期刊,執政無能醫護無奈,醫療崩壞因官員顢頇霸道,讓全世界都看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