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
」 衛福部 大陸 中風 心臟病 健康 安樂死 蘇一峰 醫師 南韓 戒嚴連吃1週漢堡劇烈腹痛!30歲壯男送ICU險死 抽出整管「牛奶血」傻眼
大陸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日接連搶救了2名年輕男子,病因都是因為飲食不正常,其中1人連續吃了1週的漢堡,另人連吃了1週豬腳飯,突發劇烈腹痛被送進ICU。結果一檢查,2人竟然都是得了高脂性胰腺炎,抽出的整管血都是乳白色,仿佛抽出了一管牛奶。《福建衛生報》報導,小東(化名)今年30歲出頭,人生愛好之一就是品嘗美食,三不五時召集好友下館子,火鍋、燒烤等重油重鹽的美食都是小東的心頭好,偶爾晚上加班時,也一定會點炸雞或漢堡當宵夜。不久前,吃了1週漢堡的小東突發腹痛,且疼痛愈發劇烈,不得不前往醫院就診。結果一檢查,小東竟發現自己得了高脂性胰腺炎,抽出的整管血都是乳白色,仿佛抽出了一管牛奶。因為情況危急,小東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ICU),所幸經過治療,最終脫離了危險。無獨有偶,小東隔壁病床的年輕人也是一樣的病症,他則是連吃了1週的豬腳飯導致的。對此,急診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黃艷晶解釋,高脂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種類型,當血液中三酸甘油脂過高,導致胰腺被脂肪酶分解後的遊離脂肪酸損傷,就會引起胰腺的炎症,主要誘因是飲食。醫生提醒,像小東和其病友一樣,平時飲食不健康,又缺乏運動,長期大量進食高脂肪食物,就會使血脂急劇升高,進而誘發疾病。同時,酗酒、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發高脂性胰腺炎。
陳文茜自曝癌症檢驗結果「3腫瘤中2顆惡性」 右骨盆腔還有1顆惡性腫瘤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近年健康狀況不時亮紅燈,不僅罹患肺腺癌,還經歷敗血症、急性腎衰竭、腸胃炎等疾病,數度在生死間徘徊。她今(6)日在臉書發文透露,日前到波士頓哈佛大學附屬醫院就醫時,醫師警告她過去三年使用重量類固醇及可體松,可能導致癌症復發,要求她回台後立刻做檢查。如今經過好幾個醫生複診,確認她的肺腺癌已經復發,而且肝臟也有三個腫瘤。她發文時正躺在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的正子中心,準備檢查癌細胞擴散到什麼程度,「和未來下一把賭注,之後就看我和命運,誰賭嬴了?」陳文茜6日下午在臉書以《和未來下一把賭注》為題發文,表示自己正躺在台大癌醫的正子中心,準備檢查「自己的癌細胞擴散到什麼程度」。她稱「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我常常寫醫療的事,那應該是個人的隱私,我的撰寫,甚至被某些人認為是博取同情。我書寫的對象,不是健康的人,而是罹患重病的患者。我們該用什麼態度,好好活著,與病共存?若病情惡化,該怎麼面對?」陳文茜回憶,之前遠赴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附屬醫院就醫時,她本來以為自己的病情已經穩定,只是要找到攻擊的細胞,是否有藥物可以阻斷攻擊。結果在哈佛大學附屬醫院時,才知道自己這類病人在美國醫療是列管病人,身上要帶手環,帶子裡有100MLHydocortison急救針,隨時急救。陳文茜指出,自己的狀況叫「腎上腺危症」,舉凡骨折、手術、麻醉等都可能休克,必須先做好準備,先打100 ML的藥物預防休克。對於自身的狀況,陳文茜表示,「簡單一句話:我以為的穩定,是活得糊里糊塗,我以為自己去佛羅倫斯是圓夢,其實是冒險。反正我活得不明不白,好過死的明明白白。」她還提到,醫生警告她,過去3年使用重量類固醇及可體松的後遺症,可能導致她的癌症復發,要求她回國後立刻做MRI檢查。而她返台次日便在振興醫院進行健康檢查,結果確認肺腺癌復發,而且肝臟也有三個腫瘤,。陳文茜表示,經過好幾個醫生複診,包括台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好心肝院長許金川教授等人一一確認後,她即將和未來人生進行一個大賭注:「正子攝影的結會告訴我,我的癌細胞是否已經擴散。三小時後,看我和命運,誰賭嬴了?」陳文茜最後表示,檢查完後,就可以看到她和命運「誰賭嬴了?」並稱去年9月時她的肺部影像顯示還「沒有任何癌細胞」,提醒和她有類似狀況的民眾,如果是長期類固醇使用者,要記得每年固定以MRI追蹤檢查,並表示「希望你們都可以比我更健康。」 =====21:39更新=====陳文茜於6日晚間9點15分左右發文,表示檢驗結果出爐,肝臟3個腫瘤中,2個惡性,1個水泡,不過右側骨盆腔也有1個惡性腫瘤。陳文茜自述,「為這樣的日子,我已經準備很久,對生命的長短,我沒有執著。對於死亡,我早已習慣了,接受了,隨緣自在。捨不得的是那些愛我的人,他們的傷悲;更捨不下的是我的孩子們。」她表示,癌症即使發展至此,也不是絕症,不代表明天就要死了,「還有長長的一條路,除了積極治療之外,它給你足夠的時間,準備好這生命最後的一段旅程,妳要怎麼過?如何好好把握它?」陳文茜還表示,她突然很高興自己的腦部疾病,先把自己摧殘成不能接受化療、免疫治療的患者。這讓她得以直接跳過一些身體的痛苦,接受比較溫和的標靶治療及質子治療,「它使我不必為了延長生命,失去最後旅程的怡然自在。」她還表示,「願老天給我足夠的體力,繼續完成我的未竟之事。尤其《文茜的世界周報》。我會努力工作,直到最後。願上天憐憫,讓我可以陪著我的孩子們到最後。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一個虛弱但很愛他們的媽媽。知道自己比過去更重病後,我看到的世界越來越美。我獨自一人,卻很自在。」還表示:「我別無所求。」
中山美穗疑似熱休克死亡 每年近2萬日本人喪命「比交通事故多4倍」
朝日電視台、Sponichi Annex等日媒報導,日本女歌手、演員中山美穗今天在東京都自宅被發現陳屍於浴缸中。相關人士今天中午左右報警,發現中山美穗在澀谷區惠比壽自宅的浴缸裡身亡。由於現場沒有發現遺書、藥物等,遺體也沒有外傷,「初步看來沒有自殺跡象」,警方推論她可能是病死。根據現場研判死因或許是溺水,或是因為溫度急劇變化而發生了「熱休克」。日本醫學博士、SAKAI診所院長堺浩之表示,「熱休克」(Heat shock),主要的形成原因是溫度變化過於劇烈。從溫度較高的地方走到溫度較低的地方時,血壓容易飆升,反之血壓則快速下降。有些人會因溫差過大造成身體無法負荷,不僅腦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突發,嚴重者甚至引發突然休克。堺浩之表示,浴室是最容易發生熱休克的場所。在寒冷的浴室脫下衣服時常常不少人冷得直跳腳,接著立刻泡到熱呼呼的洗澡水裡,這樣一冷一熱的溫度變化下,血壓就像坐雲霄飛車一般急速升降。根據日本人口動態統計,每年因洗澡時引起的熱休克死亡人數高達1萬7000人,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4倍!尤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熱休克高危險群。堺浩之建議, 在脫衣洗澡前,先在浴缸放熱水或是用蓮蓬頭熱水沖刷一下浴室地板,讓熱水的蒸氣提高浴室溫度 ,如此一來就能降低熱休克發生的機率。
台北醫療聯盟攜手花蓮慈濟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 推動國際醫療技術交流
今日(12月6日) 台北醫療聯盟與花蓮慈濟醫院宣布加強合作,簽訂合作備忘錄,同時邀請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共同見証,致力於提升社會公共醫療服務的品質與資源整合。花蓮慈濟醫院作為台灣醫療服務的標杆,一直以「懸壺濟世」為己任,為國內外病患提供高水準的醫療照護,並持續在各項醫療與人道救援工作中,發揮其領導地位。台北醫療聯盟理事長趙忠傑與會員們合影。(圖片/北醫盟提供)台北醫療聯盟理事長趙忠傑博士也強調其對於學術合作的重視,希望通過更緊密的合作,整合現有醫療資源,為民眾提供更為完善的公共醫療服務。北醫盟的發展理念是通過學術力量與醫療資源的結合,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為民服務並將這些成果擴展到國際舞台,為國際友邦提供協助。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將透過深化醫學技術、醫療設施與社會福利的整合,致力於改善台灣及國際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健康狀況。慈濟醫療服務不僅限於物理醫療,更注重病患的精神與心理健康,以人文關懷為核心價值,打造完整的醫療服務體系。此次雙方的合作將不僅限於醫療技術交流,更包括醫學人才的培訓與公益醫療活動,並針對全球公共衛生議題進行研究與討論,探索解決方案。此合作關係的建立,將進一步鞏固台灣在全球醫療領域的影響力,並為民眾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多貢獻。
每30分鐘增加1失智家庭 年增53萬支出成經濟重擔
小貞(化名)的爸爸確診失智症4年多以來,她幾乎24小時不間斷地處理吃飯、洗澡、大小便失禁的照護工作,爸爸患病後無法控制的情緒、幻覺就像是不定時炸彈,這些在其他親戚長輩眼中基本的「盡孝道」,卻是小貞用辭去穩定工作、全心投入生活和積蓄換來的,而「看不見盡頭、越走越艱辛」的這條照護之路,正在慢慢吞噬小貞的人生……。衛福部推估今年全台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將達到35萬人,平均台灣每30分鐘即增加一個「失智長照家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醫師說明,像小貞一樣身陷失智長輩情緒急遽變化、失能等,是每個照護者痛苦卻真實的生活寫照,研究也顯示失智照護者的憂鬱及焦慮風險最高提升85%、心血管問題及慢性病風險更是高於一般人。劉建良醫師表示,失智患者回到家後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因為照護者必須從日常生活起居、家中安全措施一項項摸索如何照護失智家人,且要日以繼夜地擔心、防範突發狀況,其心力交瘁程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在平均存活餘命10年期間,研究顯示其急診、住院機率皆比一般長者高。而照服員工作難度高、壓力大、年輕新血投入意願低,使得人力持續存在嚴重缺口,讓家庭不得不獨自面對三大照護困境。1. 憂鬱困境:照護者每4位就有1位患憂鬱症失智患者普遍會出現不尋常生氣或激動反應、疑心病重、甚至言語或行為攻擊,加上照護者必須全天候在家照顧長輩,形同阻斷社交生活、承受諸多的無力與孤獨感,長期累積下來恐落入抑鬱的迴圈。美國研究顯示23%配偶照護者曾達憂鬱症診斷標準、16%照護者曾確診焦慮症,其比例遠高於一般慢病或臥床老年人的照護者。2. 健康困境:照護者失智親人離世後4年仍飽受疾病威脅國外研究提到,失智照護者的心血管問題、慢性病盛行率、肌肉骨骼損傷機率皆高,甚至出現照顧者在失智親人離世後4年仍出現免疫功能受損的現象,顯示健康問題威脅極大。「日夜作息顛倒、長期處在高壓及疲累狀態、睡眠不足,讓很多照護者成為了隱形病人。」劉建良醫師提醒,診間經常觀察到照護長輩多年的家屬出現健康紅燈,呼籲照護者務必更加注意身心理狀態,避免成為第二個病人。3. 經濟困境:每年醫療支出高達53萬壓垮家庭從台灣全民健保資料庫資料,顯示失智患者平均每年產生53.30萬元醫療費用,而根據美國調查,有高達 31% 家屬放棄工作、近60%被迫暫停或請假以承擔失智家人的照護責任,導致家庭失去收入來源,成為巨大的經濟壓力,令失智家庭苦不堪言。然而,根據衛福部資料,目前台籍照服員缺口高達8,000人以上,相當於全台有近萬個家庭長年籠罩於龐大照護壓力之下。為緩解長照壓力,全台平均每5位失智長者就有1位由外籍看護照顧,使得推動相關配套措施更刻不容緩。深耕東南亞移工教育的非營利組織One-Forty與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合作,即日起上線「外籍看護失智照護與心理健康教材」,提供中文、印尼、菲律賓、越南共四國語言課程,開放民眾及外籍看護免費下載,盼提升失智照護教育資源、助台灣邁向更健全的長照網絡。
氣溫越低中風機率越高 醫師提醒注意保暖減少心血管負擔
研究顯示,低溫與腦出血型中風具有高度相關性。當氣溫低於攝氏20度時,心房顫動引發血栓所造成的栓塞性中風風險亦顯著升高;尤其寒流來襲時,氣溫低於攝氏10度,中風發生率更是急劇攀升。外出留意頭頸部保暖 室內儘量降低溫差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醫師徐仁佑強調,外出時應注意全身保暖,不僅是毛衣、外套、手套和毛襪,頭部與頸部的防護同樣重要,帽子與圍巾不可缺少。另外,許多人往往會忽視室內保暖的重要性,例如從被窩起床、洗澡前後或進出浴室時,若未因應劇烈溫差採取保暖措施,同樣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的負擔。「代謝症候群」三高危險群 預防心血管疾病從日常作起 徐仁佑醫師表示,保暖雖然重要,但從根本上保護血管健康更為重要。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不良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高油飲食及經常飲用含糖飲料等,都是可能導致三高的關鍵因素。他也提醒,應透過定期健康檢查與日常監測血壓、腰圍及體重,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等高風險徵兆,從而降低慢性疾病的發展風險。若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或BMI值大於27,即屬於「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同時也是三高的高風險族群,應及早就醫,透過專業評估與治療,預防代謝症候群惡化為慢性疾病。「微笑、舉手、說你好」 把握黃金救援時機為快速辨識中風,徐仁佑醫師提出「微笑、舉手、說你好」的簡單口訣。若出現臉部不對稱、手臂無力下垂或說話不清晰的情況,應立即就醫。同時,若有半邊肢體麻木、突然暈眩或步態不穩等症狀,也須高度警覺。尤其是經常使用手機或平板的族群,若發現螢幕文字出現疊影、手指無法準確按鍵盤等異常狀況,更應避免掉以輕心,切勿抱有「只是太累,睡一覺就好」的僥倖心理,以免延誤治療。中風的搶救黃金時間極為有限,延誤處理將加重腦細胞受損程度。徐仁佑醫師呼籲,無論是患者本身還是身邊的親友,若察覺疑似中風症狀,務必要立即送醫,爭取最佳治療時機,降低長期傷害的風險。
醫療科技展秀創新科技 台大首創「省力倒奶神器」提高效率
「省力Easy倒奶神器」結合3D列印客制奶架及鎖瓶器,成功取代傳統人工操作,顯著減少職業傷害並提高工作效率。台大醫院提供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即日起至12月8日在南港展覽館隆重舉辦,臺大醫院將基於生成式AI、虛擬實境技術及智慧科技等前沿科技,展示14項卓越成果。小兒部「運用人因工程改善乳品調配作業流程」全國首創透過人因工程設計半自動化設備「省力Easy倒奶神器」,結合3D列印客制奶架及鎖瓶器,成功取代傳統人工操作,顯著減少職業傷害並提高工作效率。該創新流程已申請專利並獲得112年醫策會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先天性心臟病之肺動脈瓣功能重建團隊」針對先天性心臟病術後肺動脈逆流問題,引入經導管置換肺動脈瓣技術,完成國內百例創舉,並推動健保給付。該技術在國際會議和心導管實況示範中獲得高度肯定。倫理中心「研究倫理委員會申請暨審查管理系統」提升申請端、審查端與管理端的便利性、工作效率與品質。「實驗場所管理系統」以數位化方式,解決紙本管理痛點強化災害應變。內科部「用於智能手錶之24小時日夜間個人化血壓估測系統」利用穿戴裝置收集24小時生理指標,建置估測日夜間血壓演算法,提升長期健康監測功能。為首個以智能手錶估測24小時血壓變異的智慧系統。急診醫學部「心肌梗塞治療新策略 – 結合奈米醫學與光流體導管投予nanogoldsomes以減少再灌流傷害」這項研究結合奈米醫學與光學微流體技術,開發能局部、快速釋放一氧化氮和穀胱甘肽的奈米藥物及光學微流體導管,有效減少心肌梗塞後的再灌流損傷。此創新技術已在豬的心肌梗塞模型中顯示能夠減少心肌壞死及凋亡,並榮獲2024年美國心臟學會國際獎項。此外,臺灣大學攜手臺灣科技大學、長庚大學,及明志科技大學,共同帶來達10項的多元研發技術成果,包含人工智慧學習系統發展、次世代醫材與藥物研發、精準醫療檢測技術開發等。此次參展團隊由「臺灣大學系統科研產業化平台」率隊共襄盛舉,平台成員學校囊括臺大、臺科大、臺師大、長庚大學,及明志科大,透過整合跨校技術,為產學合作搭起堅實橋梁,以學研研發量能推動我國產業發展。
下背痛可能是骨質疏鬆所致!「這些」症狀都是警訊應及早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下背痛可能是「骨質疏鬆」的警訊!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科主任何春生表示,臨床上患者常會因為下背痛,前來就醫後發現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另外也有許多人是出現脆弱性骨折(如:輕微跌倒就手腕骨折、踢到東西就腳趾骨折等)、身高減少、駝背越來越嚴重等情形。何春生主任提醒,民眾如果出現上述臨床症狀,又合併體重過輕或是多重內科疾病患者,就要懷疑可能是「骨質疏鬆症」,應及早就醫與評估,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了解骨密度、確定診斷,經專業評估後如果是屬於骨鬆高風險族群或是嚴重骨鬆的患者可以遵照醫囑,考慮先使用促骨生成藥物治療。骨質疏鬆有地域差異 偏鄉地區骨鬆較嚴重骨質疏鬆的發生率主要受到生活習慣的影響。何春生主任指出,不同地區的居民面臨不同的骨質健康挑戰。都市地區因飲食西化及運動量不足,骨質疏鬆問題較為普遍;然而,研究顯示,雲嘉南地區的骨質疏鬆情況也相當嚴重。醫師呼籲,除了調整飲食外,日照充足與否也會影響骨質健康,建議民眾適當接受日照,促進維生素D生成,以減少骨質流失的風險。女性50歲後每3人就1人骨鬆 「這些」都是高危險群不過,這並不代表其他地區的民眾就不需要重視骨質疏鬆的問題。何春生主任表示,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50歲以上的停經後婦女大概三分之一都有骨鬆的風險,年紀是危險因子之一,以下族群其實都是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年紀(女性50歲以上、男性70歲以上)早期停經家族有骨質疏鬆病史體重過輕合併有慢性病共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等)長期使用類固醇(如:風濕免疫科自體免疫患者、胸腔科慢性肺阻塞肺病患者等)用DXA檢測骨密、診斷骨鬆 及早發現、治療避免骨折目前臨床上會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進行骨密度檢測來診斷是否有骨質疏鬆症。何春生主任表示,檢測時會測量兩邊髖關節、腰椎等三個位置,並取其中最差的T值作為身體的骨密度,如果T值≦-2.5就屬於骨質疏鬆,建議要介入治療,不過如果T值≦-3.0則為嚴重骨鬆,這時就要採取積極的介入措施。何春生主任建議,女性45-50歲接近停經前後,或是因婦科問題提早停經者穩定治療後都應考慮進行一次DXA檢測,另外男性65-70歲左右,或是被診斷出有慢性腎臟或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等民眾,也建議應追蹤DXA檢測。若未及時發現、治療骨質疏鬆而不幸發生骨鬆性骨折,不只會影響生活、行動,甚至會有死亡的風險。何春生主任指出,臨床上至少有2-3成的脆弱性骨折患者合併有骨鬆的問題,若為髖關節骨折,國人髖部骨折一年死亡率為14%,五年死亡率高達42%,非常驚人,不過慶幸的是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實證研究發表指出透過骨鬆藥物治療後可以明顯降低國人的全因死亡率。治療藥物分為抗骨流失藥物、促骨生成藥物 嚴重骨鬆應遵照醫囑考慮先用促骨生成藥增加骨密骨質疏鬆治療藥物簡單分為兩類藥物,治療概念就有如替骨本銀行「開源節流」,一類為抗骨流失藥物,能幫助骨本銀行「節流」;第二類為促骨生成藥物,可以「開源」增加骨密度。在健保給付上,目前都需要先有骨折發生並符合相關條件才會予以給付,不過骨鬆專科醫師臨床執行時多會希望骨質疏鬆的患者在骨折發生前就進行治療,並建議採「先行增加骨密度,鞏固骨骼」的治療策略,依患者情況考慮先使用促骨生成藥物,再續接抗骨流失藥物。何春生主任表示,如果是T值≦-3.0的嚴重骨鬆患者,或是T值在-2.5--3.0之間,但有2處以上的骨折或合併其他內科問題的極高風險患者,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先使用促骨生成藥物治療,因為促骨生成藥物可以很快地將骨密度補上,臨床相關研究指出,骨鬆藥物使用順序,先使用促骨生成藥物再銜接抗骨流失藥物,幫助提升骨密度。何春生主任提出治療個案分享中就有位50多歲的婦女,雖有規律運動與日曬活動,感覺該婦女生活型態似乎不錯,但檢查骨密度T值卻是-3.5,屬於嚴重骨質疏鬆症。回朔患者病史後發現原來患者在40歲時,因為婦科疾病接受子宮全切除術而提早停經。針對這名患者,醫師評估後建議可直接選擇自費促骨生成藥物,目的是讓骨密度先行增加。搭配復健與肌力訓練可提升生活品質 持續治療、追蹤也很重要而除了藥物治療外,何春生主任表示,搭配復健治療,適度的進行負重、肌力與平衡訓練等,提升肌力與協調性,有助於減少跌倒風險,進而降低骨折的機率,直接有效地提升骨質疏鬆患者的生活品質。另外,持續維持性治療也很重要,何春生主任指出,如果停止治療,骨質疏鬆的再發率會超過一半以上,民眾應將骨鬆視為慢性病持續追蹤、治療,除了「三高」以外,也要注意骨密度「一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並主動諮詢相關專科意見,由專業醫療人員提供適當的治療方式,若在用藥期間有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建議應第一時間與臨床專業人員做進一步地討論,避免自行停藥或中斷治療。Ref:https://www.ylh.gov.tw/?aid=102&pid=0&page_name=detail&iid=72TWN-162-1124-80005
一心多用是好事? 專家示警:恐引發焦慮抑鬱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一心多用」似乎成了民眾在上班時的標誌性技能。然而近期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黃軒醫師就分享,科學研究顯示,「一心多用」其實可能拖累生產力,並對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造成不良影響。黃軒醫師在臉書發文表示,研究指出,「一心多用」實際上並非同時處理多項任務,而是大腦在不同任務間快速切換。這種頻繁的切換不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導致生產力下降高達40%。專家稱,這是由於「切換成本」的存在,每當人們轉移注意力,大腦需要額外的時間和精力重新適應新任務。此外,黃軒醫師指出,研究還表明,頻繁的注意力轉移會降低工作的品質,使人難以深入思考並專注於當前任務。例如,模擬駕駛實驗發現,邊開車邊講電話的司機對突發路況的反應會顯著遲緩,通話內容也變得簡單,顯示出注意力被分散的負面影響。黃軒醫師說明,長期進行一心多用的行為還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傷害,持續的注意力轉移增加了大腦的認知負荷,可能導致壓力感、心理疲勞,甚至引發焦慮與抑鬱;處於「隨時待命」的過度刺激狀態會讓大腦難以休息,長期累積或引發倦怠。黃軒醫師提到,在人際關係中,一心多用的行為同樣可能引發問題。專家發現,無論是在交談時查看手機,還是在家庭時間中處理工作郵件,都可能讓對方感到不被重視,進而削弱情感聯繫。研究表明,經常在社交場合中進行一心多用的人,其人際關係滿意度普遍偏低。如何擺脫一心多用的困境?黃軒醫師表示,雖然一心多用似乎是現代生活的必需技能,但建議採取以下策略,減少其負面影響,像是設定優先順序,一次專注完成一項任務,從最重要的任務開始;設置界限,為檢查電子郵件或使用社交媒體分配特定時間,避免分心;練習正念,全心投入於當下,提升專注力並減少壓力;善用工具,利用生產力應用程式安排工作,避免多重任務處理的誘惑。
伯伯腦中風癱瘓近10年!妻夢到他喊「希望能解脫」 臨終一幕全場動容
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再加上86歲作家瓊瑤4日下午在住家被發現輕生亡,也讓銀髮族及安樂死議題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對此,知名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分享一個神奇病例,有伯伯因為腦中風對外界沒反應,在呼吸病房住了快10年,直到妻子近日夢到他說「在呼吸病房活得很痛苦,希望能解脫」,伯伯就真的出現敗血症,但當知道太太還在國外沒有回來,伯伯也在血壓只有四五十的情況下,撐到家人全員到齊後才過世,令蘇一峰感嘆,生命的奇妙連醫學有時也很難解釋。蘇一峰醫師昨(5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臨終的病人等最後一個家人到場才離世的故事,並拋出問題「安樂死需不需要?」他透露,這位病人王伯伯在呼吸病房住了快10年,因為腦中風對外界沒有反應,身體難免有褥瘡,也需要常常抽痰,避免肺炎,「一個多月前我們跟病人太太談到了安寧拔管,王太太說有夢見他先生,夢中說他在呼吸病房活得很痛苦,希望能解脫離開這個世界。」夢醒了之後太太哭了一場,太太與子女還是很捨不得他離開,實在下不了安寧拔管的決定。但一個月後,王伯伯出現了敗血症,「血壓很低只有五六十,隨時離世都不意外,此時病房通知所有的家屬到場,家屬也表達不急救的意願。」然而王伯伯太太現在在國外,只缺她,其它人都到齊了,當下王伯伯隨時都有可能斷氣過世,「就這樣一天一天繼續的撐下去。」直到第4天,蘇一峰查房的時候突然在病床邊跟王伯伯說:「你的太太明天就會回來了!」於是王伯伯在血壓只有四五十的情況下,硬是撐到了第5天,等到太太到場,全員到齊跟他說話道別後,他幾小時才斷氣。至此蘇一峰也感嘆,生命的奇妙連醫學有時也很難解釋,「人生就這一次,不留遺憾的離開。」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對病人真是折磨」、「臨終真的難」、「每個人都該學習、該面對的課題」、「不捨親人痛苦,但真的離開了還是很不捨!」、「病人和家屬都被折磨近十年」。不過也有人認為,「安寧拔管,跟安樂死是兩件事,台灣允許安寧拔管,是家屬不願」、「你的小創作中的伯伯需要的是安寧拔管,十年前你我都還在榮總時就已經可以合法執行,跟安樂死一點關係都沒有。」
家長怕6歲女童難消化連堅果都磨成粉 咬東西就痛一看竟長出「雙排牙」
中國大陸湖北武漢近日有名6歲女童一咬東西就痛,媽媽一看竟發現孩子有「雙排牙」,帶去醫院檢查後,醫生確認女童是乳牙滯留,經了解原來是家長怕孩子不好消化,每次都會把食物弄成好吞嚥的質地,連堅果都要研磨成粉,造成孩子的乳牙沒有充分運動和刺激,也就不能自然脫落。據陸媒報導,女童夢夢吃飯時發現門牙鬆動,且一咬東西就痛,媽媽一看發現孩子有「雙排牙」,12月4日她帶著6歲的女兒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就診,醫師詳細檢查夢夢的口腔後,確診為乳牙滯留。經了解,夢夢的家長怕她吃粗硬的東西不好消化,於是從她小時候,無論是肉還是蔬菜都會切碎,米飯也不敢煮太乾,怕她噎著連堅果都要研磨成粉,這就造成孩子的乳牙沒有充分運動和刺激,不能自然脫落。醫師表示 「現在小朋友進食較精細,食物較鬆軟,咀嚼的力量較小,乳牙沒有得到充分鍛煉和刺激,導致乳牙不能自然脫落。」最後夢夢拔掉了乳牙,給恆牙騰出了位置。醫師提醒,一旦發現有「雙排牙」,應及時就醫,經醫生評估後可拔掉乳牙,拔掉乳牙能減少阻力,為後面的恆牙騰出生長空間,以防止牙列擁擠或牙齒錯位等情況出現,建議要給小朋友多啃食硬物及粗糧,例如蘋果、玉米等,充分的咀嚼可以幫助乳牙牙根吸收,從而促進乳恆牙自然替換。
IKEA鐵粉必須設鬧鐘!只有這四間分店消費滿額才有送「雲朵包」,經典IKEA藍色超吸睛快把時間、地點記下來
IKEA真的太會了!每次推出的限定小物都超級可愛讓人好想擁有,這次因應提升睡眠品質的主題,更推出消費滿$2,888就送超可愛「隨時隨地睡飽包」,宛如雲朵包的外型加上實用度滿分的設計,居然是贈品未免太棒了吧!趕快來看看要怎麼獲得?IKEA大台北分店限定!消費滿$2,888就送超可愛「隨時隨地睡飽包」IKEA大台北地區四間分店推出卡友滿額贈活動,只要在12/6至12/22活動期間至IKEA指定分店(新莊店、新店店、內湖店、台北城市店),全店單筆消費滿$2,888就送「隨時隨地睡飽包」,外型設計如時下最流行的雲朵包,搭上經典IKEA藍,隨身攜帶超吸睛,內部加入了柔軟的填充物,蓬鬆舒適的設計,彷彿隨身攜帶一顆枕頭,一頭埋進「睡飽包」裡隨時隨地就能享受小憩時光!(圖 / 品牌提供)「睡飽包」超輕量好收納,A4文件、筆電、水壺、各種隨身用品都放得下,不論是當作上學上班用的書包或公事包、收納遛狗必需品的寵物包,或是帶小孩外出必備的媽媽包都合適,不只百搭還超萬用!每人每卡限兌換乙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千萬別錯過了!(圖 / 品牌提供)失眠必備的助眠好物推薦:IKEA KLUBBSPORRE人體工學枕KLUBBSPORRE人體工學枕提供兩種舒適體驗,一面是記憶泡棉,可貼合頭部與肩頸,有效釋放壓力,另一面是涼爽凝膠,涼爽、舒適的感受,高枕設計無論側睡或仰睡都合適。IKEA KLUBBSPORRE人體工學枕 / 1,499元(圖 / 品牌提供)失眠必備的助眠好物推薦:bamford 限量甯靜枕頭噴霧B Silent甯靜枕頭噴霧內含複方精油包括心靈守護的乳香、平靜鎮定的薰衣草以及能夠舒緩放鬆身心的馬鬱蘭。利用天然植物精萃調和出放鬆的香氣,將噴霧噴灑在枕頭或寢具上,能幫助在睡前營造出一個自然、舒適的環境氛圍,讓身體更容易放鬆,進入深層和緩的睡眠。bamford 限量甯靜枕頭噴霧 / 1,100元(圖 / 品牌提供)失眠必備的助眠好物推薦:Dr.CINK L.Ga A5好舒眠専利益生菌膠囊Dr.CINK對於睡眠益生菌產品相當看重,特別邀請有「個人化益生菌之母」之稱的「呂春美醫學博士」來做共同研發人。這款益生菌膠囊當中含有GABA,這是一種天然存在的胺基酸,隨年齡增長持續減少,而女性尤其下降更快,補充GABA能達到放鬆、紓壓,讓心情保持愉快,也是助眠的重要一環!Dr.CINK L.Ga A5好舒眠専利益生菌膠囊 30粒 / 1,580元(圖 / 品牌提供)
瓊瑤去世/輕生和安樂死不同! 醫提醒:不要過度渲染美化「翩然的去了」
86歲作家瓊瑤昨(4日)下午在住家被發現輕生亡,並在遺書中表示,自己已翩然離去,不願意成受盡病痛折磨的老人,最終決定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擺脫讓她痛苦的軀殼。對此,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書華認為,希望大眾或媒體不要過度渲染、美化「翩然的去了」這樣的描述,因為自殺遠不是瀟灑去了這麼簡單,並點出自殺和安樂死的差異。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提醒,落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才能安樂善好自己的死亡,而不是輕生!許書華醫師昨晚在臉書粉專發文稱,知名作家瓊瑤選擇輕生離世,讓她想到韓劇《死期將至》的台詞。但她希望大眾或媒體不要過度渲染、美化「翩然的去了。」這樣的描述,因為自殺遠不是瀟灑去了這麼簡單。她也強調,自殺和安樂死是不同的,「我們要更積極正視台灣安樂死合法化的推動與進展沒錯,也提醒大家雖在瑞士、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家執行安樂死是合法的,但其中的條件規範都非常嚴格,多數可選擇安樂死的前提,是病人的生理心理正遭受難以承受的痛苦,且沒有任何醫療方式可以達到改善的希望下,還需醫師等專家多方評估,證明患者意識清楚、無外部壓力、知情自願,才可合法執行。」許書華說明,大家對生命自主權都很重視,「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醫療」就是尊重與保障病人自主權而生的法案,「在現有法案,我們是有方法為自己生命作主,不當『插管維生老人』的,畢竟雖談生死很沈重,但現代醫藥還是有極限,有力有未逮的可能。遇到這些極限,將對於『治癒疾病』的努力,轉成『保有生命尊嚴、生活品質,善終』的努力,也是醫者持續用心致力之所在。」她還認為,面對生命的極限,道謝、道歉、道愛、道別,我們依舊可以是展現力量的鬥士,「瓊瑤說:『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以上這段才是我想引述強調的話。如何面對死亡也無需老了才思考,隨時都能多瞭解這攸關生命自主權的大事。」此外,黃軒醫師也發文指出,瓊瑤的選擇,並非孤例。在很多高齡人群中,有些人因為身體或心理上的痛苦,也曾萌生了離世的念頭,「你們知道,老人面對死亡,是需要全新的教育嗎?而不是老人世面見多,他們都會坦然面對的!畢竟死亡,老人,從未有過,不是嗎?你又如何叫老人,孤獨一個人去面對呢?」黃軒認為,或許,大家可以從瓊瑤的選擇中學到:如何真正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如何讓家中老人的死亡教育,更深入到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當老人因疾病或失能面臨生命終點時,死亡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它可以幫助老人和家人更有尊嚴地面對生命的最後階段,並共同準備和接受這一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為何老人家和家人需要一起接受死亡教育?黃軒點出有以下4點正向意義,包括減少恐懼與焦慮: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幫助老人認識並接受這一事實;促進生死溝通:減少家人之間對死亡話題的忌諱,讓老人有機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提升生活質量:通過關注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讓老年人更有尊嚴地度過餘生;預防孤獨與後悔:通過早期準備和反思,減少未完成的心願和心理壓力。至於如何進行死亡教育?黃軒解釋,關鍵是與老人溝通,包括選擇合適的時機:避免在老人情緒低落時討論此話題;用心傾聽:讓老人自由表達對死亡的看法與擔憂;避免迴避話題:以平和的語氣正面討論死亡,不用「隱喻」或「委婉說法」。最後,家庭成員在側可以傾聽、陪伴和分享生活點滴,不一定是每次都是在分享病痛和死亡!◎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尹錫悅面臨彈劾!李在明撤除戒嚴搏上位 與韓東勳、曹國成總統熱門人選
韓國國會連夜否決戒嚴令,在野黨共同民主黨主席李在明是這次團結國會的關鍵力量,也讓他朝下一屆總統大位更進一步,成為這次戒嚴令「最大贏家」。目前各界預期尹錫悅的職位不保,可能接任總統的人選共有3位,分別是李在明、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領導人韓東勳與在野的祖國革新黨領導人曹國。外電報導,李在明於1964年出生於韓國京畿道,曾任京畿道知事,以其進步的政策和強烈的社會福利理念而聞名。他在2022年參加韓國總統選舉,最終以微弱差距敗給現任總統尹錫悅。然而李在明的政治生涯並非一帆風順。2024年11月25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對他涉「教唆偽證」案作出一審宣判,檢方指控他要求證人作出有利於自己的證詞。這一案件引發了韓國政壇的激烈討論,支持者認為這是執政黨對政治異己的打壓,而反對者則認為法律程序應當得到遵循。在此案之前,李在明已因違反《公職選舉法》被判刑一年,緩刑兩年。如果最終定罪,他將失去參加未來總統選舉的資格,這無疑將對韓國政壇造成重大影響。李在明被視為潛在的總統候選人,他的命運將直接影響共同民主黨在下屆選舉中的前景。李在明主張對北韓採取更為和解的作法,如果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就職後重啟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會談,對川普將有所助益。但他比尹錫悅親中,對日本保持審慎立場,將翻轉尹錫悅的對外關係。另外,韓東勳曾與尹錫悅共同擔任檢察官,後來兩人轉入政界,韓東勳為尹錫悅的首任法務部長。民調顯示,韓東勳將是2027年總統選舉中最受歡迎的替代人選之一。若成為總統,很可能會延續尹錫悅政府的政策。祖國革新黨領導人曹國是尹錫悅的死對頭,曾在2019年協助尹錫悅出任韓國檢察總長,卻遭尹錫悅要求調查曹國與妻子涉及濫權讓女兒就讀醫學院,2023年一審被定罪,因此失去大學教職。此後,曹國重新回歸政界,決心推翻尹錫悅。然而,最高法院就此案的最終判決,將決定曹國是否能參選總統。
瓊瑤去世/瓊瑤生前談「善終」 衛福部:安樂死要考慮3大面向…缺社會共識
知名劇作家瓊瑤今(4)日在家輕生,享壽86歲。瓊瑤兒子證實她留了一封遺書,秘書淑玲也將遺書內容公布到社群,瓊瑤稱想為自己選擇如何面對死亡,也許願來日人類能有人道方式幫老人「快樂歸去」。瓊瑤生前仍在乎「善終權」,衛福部醫事司也針對安樂死一事,指出目前仍無社會共識,且有3大面向考量。瓊瑤留下的遺書提到,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更是最後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也提醒年輕朋友,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可以像她活到80幾歲、體力不支時,再選擇如何面對死亡。瓊瑤也許願,來日人類已經有人道的方式幫助老人「快樂的歸去」。事實上瓊瑤在先生平鑫濤失智、忍受插鼻胃管之苦時,與繼子女為了是否拔管爭執不休,甚至一度鬧翻,如今她自己選擇死亡,也讓外界對於安樂死是否合法化引發討論。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積極安樂死等同於協助自殺,目前仍缺乏社會共識,有支持者也有許多反對人士,畢竟有3大面向要考慮,包含醫學倫理、宗教觀和哲學。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預立安寧緩和醫療已有102萬3860人簽署,今年1月至今則已有8萬319人簽署;病人自主權利法則已累計9萬1819人簽署,今年1月至今則有2萬3654人簽署。劉玉菁坦言,目前能做的就是透過安寧緩和醫療跟《病人自主權利法》,讓民眾生命最後一哩路可以減輕痛苦,也希望大家最後一哩路是善終又沒有遺憾。《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全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在2019年1月6日上路,成年人且心智健全者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保證自己往後面臨5種臨床條件(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不可逆轉昏迷、極重度失智及其他政府公告疾病)時的醫療自主權。◎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北醫附醫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技術 病患最快當天可返家
打破傳統脊椎手術傷口大、住院時間長的印象,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運用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技術,以極小傷口和精準操作,助病人加速術後恢復。傳統脊椎開放式手術 傷口大、恢復時間長北醫附醫骨科部吳孟晃主任表示,傳統脊椎開放式手術通常需要大範圍切開皮膚和肌肉,傷口較大,恢復也較長,診間往往有病人聽到脊椎手術就擔心卻步。為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脊椎治療模式,北醫附醫107年引進脊椎內視鏡設備,將超微創內視鏡運用於椎間盤切除、脊椎狹窄減壓及內視鏡脊椎融合等脊椎減壓手術,截至112年11月已治療470位病人。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 精準、安全全性高、恢復快北醫附醫神經外科陳淑美醫師解釋,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能在1公分以內的切口下完成複雜的脊椎手術,不僅大幅減少傷口和組織損傷,利用高解析度內視鏡影像,更能精確辨別脊椎內的神經、血管和軟組織等精密結構,顯著提升手術的精準度與安全性,同時降低術後疼痛、併發症風險,讓病人快速康復,早日回歸正常生活。結合樂康專案 評估術後狀況最快當日可返家吳孟晃主任強調,對長者而言,長時間臥床休養可能導致肌力流失,也可能增加跌倒及其他健康風險;因此,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今年起更進一步結合樂康專案,病人經醫療團隊評估後,適合者可於手術後4-6個小時於病房接受觀察,若術後狀況良好,手術當天即可返家休養,無須住院,有助於長者保持身體機能,減少肌肉流失風險,以及病人就醫的不便。脊椎問題遲未治療 恐致多重併發症陳淑美醫師提醒,脊椎健康不容忽視,若遲未治療可能導致神經壓迫、行動受限,甚至引發慢性疼痛及其他併發症,建議可透過專業醫師評估與先進治療,及早解除病痛,重拾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
手臂避孕植入劑:給予女性更多自主權的長效避孕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現代女性正面臨著多重角色和豐富人生選擇的時代。在這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環境中,生育決定和時機的選擇對每位女性及其家庭來說都至關重要。無論你是正在專注學業的學生、忙碌的職場女性,還是照顧孩子的新手媽媽,長效可逆避孕方式(LARC)都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相較於傳統的避孕方式,LARC不僅效果持久,而且在移除後能迅速恢復生育能力,免去了每天可能遺忘服藥的煩惱。台灣最近引進的手臂避孕植入劑為女性帶來了一個突破性的新選擇。這個如火柴棒大小的小小植入劑,可以在非慣用手的皮下植入,無需經過子宮,就能提供長達三年且成功率超過99.9%的避孕效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吳珮如主任分享了她的觀點:「在面對少子化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每個女性選擇適合自己生育時機的權利。找到合適的避孕方式可以幫助你避免計劃外的懷孕,讓生活節奏更加從容。」她鼓勵所有育齡女性探索自己的人生藍圖,了解最適合自己需求的避孕方法。吳主任進一步解釋道:「對於暫時沒有生育計劃的女性來說,手臂避孕植入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與需要每天服用的口服避孕藥相比,它植入一次可以提供三年的避孕效果,大大降低了因遺忘服藥而導致的避孕失敗風險。而且,相較於子宮內避孕器,它也不會有因移位掉出或因出血量較大造成排出的問題。」簡單、方便、可逆:三年99.9%的避孕保護手臂避孕植入劑的植入過程快速簡單,經過門診醫師的評估後,只需約30秒就能完成。更重要的是,當你決定要懷孕時,這個裝置可以輕鬆移除,而且生育能力能夠迅速恢復。吳主任表示:「從決定暫不生育到準備當媽媽,這個過渡期可以變得非常輕鬆自在。」對於正在哺乳的媽媽們來說,手臂避孕植入劑也是一個安全且不影響哺乳的選擇。與可能抑制乳汁分泌的口服避孕藥不同,手臂避孕植入劑的黃體素成分不會影響哺乳。吳主任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位從國外回台生產的媽媽,在懷孕期間就決定生產後立即使用這種避孕選擇。她擔心在忙於照顧孩子時可能忘記服藥,因此選擇了這個長效且對哺乳無影響的方式。」此外,相較於傳統的子宮內避孕器(IUD),手臂避孕植入劑不僅提供了更好的長效避孕效果,還避免了可能在子宮內引發的感染和不適。特別是在台灣潮濕悶熱的氣候下,許多女性反映傳統IUD容易導致子宮腔發炎或感染,而避孕植入劑植入於手臂,大大降低了這些風險。考量個人的生育計畫,選擇彈性又方便的避孕方式吳珮如主任提醒,在選擇使用手臂避孕植入劑之前,一定要由專業醫師進行全面的健康評估。雖然這種方法的副作用相對較少,但植入後仍可能會對月經周期產生一些影響,例如少數女性可能會經歷經血量減少的情況。不過,這是由於黃體素的正常反應,通常不會影響健康或避孕效果。手臂避孕植入劑在美國已經上市多年,鄰近台灣也有許多國家使用,這個避孕選擇為台灣女性提供了更多元化和便利的避孕選擇。無論你是想調整生育間隔、近期不考慮生育,或是已經擁有理想的家庭規模,這種長效避孕方法都可能成為你的理想選擇。真正的女性主導避孕,意味著你能夠充分了解各種避孕選擇,並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生活方式選擇最適合的方法。有了這樣的自主權,你就能更自信地規劃人生,追求夢想,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記住,選擇權在你手中,而專業的醫療團隊隨時準備為你提供支持和建議。
尹錫悅被逼退黨!總統高級幕僚集體請辭 在野黨要求下台「否則今發起彈劾」
南韓總統尹錫悅為了反制在野黨掌握國會優勢,昨(3日)晚間10時27分突然在電視直播講話時宣布緊急戒嚴令,於是南韓國會於今(4日)凌晨緊急召開會議,並在190名議員全數贊成下,宣布解除尹錫悅的戒嚴鬧劇,至此尹錫悅眼見大勢已去,最終也同意取消。如今,總統辦公室首席秘書級別以上的高級幕僚,已傳出將在今天集體辭職,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也發表決議文,敦促尹錫悅立刻下台,並揚言最快今日就會在國會針對尹錫悅發起彈劾案。受南韓總統尹錫悅實施和解除緊急戒嚴之舉的影響,總統室當天向記者們發佈消息稱,總統室各室室長和首秘集體表明辭意。據悉,首秘以上級別幕僚們當天上午在秘書室長鄭鎮碩的主持下召開會議,並商定集體請辭。據悉,執政黨國民力量今也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尹錫悅退黨、內閣全體辭職,並免職國防部長金永賢,目前尹錫悅已取消上午的原定行程。此外,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4日也發表決議文表示,尹錫悅宣佈緊急戒嚴之舉屬於明確違反憲法的行為,不符合任何相關法律條件,宣佈戒嚴本身不僅根本無效,還屬於嚴重的違憲及內亂行為,滿足彈劾條件。由於尹錫悅踐踏憲法和民主主義,共同民主黨稱,決不會對這種破壞憲政的犯罪行為坐視不理。若尹錫悅拒絕立刻下台,共同民主黨將順應民意立即啟動彈劾流程。民主黨將與全體國民一道,為捍衛大韓民國民主和憲政秩序而鬥爭到底。2024年4月的大韓民國國會選舉中,執政黨「國民力量」慘敗給進步派的共同民主黨,形成「朝小野大」的局面。在戒嚴事件發生的同一星期,反對黨透過議員比例優勢,先後大幅削減了政府和執政黨提出的預算請求,並且著手彈劾政府內閣官員,尤其自尹錫悅上任以來,在野黨已發動22次對政府機關首長的彈劾案。此外,尹錫悅還爆出各種違法濫權爭議,他的夫人金建希也捲入收受賄賂、干預選舉政治等醜聞。再加上今年2月20日起,韓國醫生不滿醫學院擴招而集體罷工,導致全國許多醫院的病患無法及時得到救治。於是尹錫悅鋌而走險,透過今年9月大韓民國國軍更換新將領的契機,全部換上自己的高中同學,包括9月6日剛就職的國防部長金永賢,並以北韓當藉口宣布緊急戒嚴令,將整治目標對準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具體措施包括禁止一切政治活動,例如國民議會、地方議會、政黨、政治協會、集會和示威活動;禁止任何否認或企圖推翻自由民主制度的行為;禁止假新聞、操縱輿論和虛假宣傳,所有媒體和出版物均受戒嚴控制;禁止罷工、破壞和煽動社會混亂的集會活動等等。不過此舉連自家人都不挺,例如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勳批評尹錫悅「宣布戒嚴是錯誤的,我們將與人民一起反對和抵制!」對此,南韓國會也於凌晨緊急召開會議,最終在190名議員全數贊成下,僅隔6小時就宣布解除尹錫悅的戒嚴鬧劇。在野黨祖國革新黨黨魁、文在寅政府的前法務部部長曹國,也在國會通過解除戒嚴宣言的決議後也痛批,「宣布緊急戒嚴本身就是非法的,違反了要求和程序」,並補充:「事態解除後,總統尹錫烈和國防部長金永賢應該受到彈劾和懲罰。」
南韓戒嚴司令部「急發6點公告」 醫師傻眼:看到第5點真的笑了!
南韓總統尹錫悅為了反制在野黨掌握國會優勢,昨(3日)晚間10時27分突然在電視直播講話時宣布緊急戒嚴令,聲稱目的是為了剿滅親北韓勢力、肅清國內的「反國家勢力」。於是南韓國會也於4日凌晨緊急召開會議,並在190名議員全數贊成下,宣布解除尹錫悅的戒嚴鬧劇,尹錫悅眼見大勢已去,最終也同意取消。對此,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看到南韓戒嚴司令部發布的第1號6點公告後也表示,「看到第5點真的笑了,軍法解決南韓醫師罷工問題」。2024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中,執政黨國民力量慘敗給進步派的共同民主黨,形成「朝小野大」的局面。在戒嚴事件發生的同一星期,反對黨透過議員比例優勢,先後大幅削減了政府和執政黨提出的預算請求,並且著手彈劾政府內閣官員,自尹錫悅上任以來,在野黨已發動22次對政府機關首長的彈劾案。另外,尹錫悅有各種違法濫權爭議,他的夫人金建希也捲入收受賄賂、干預選舉政治等爭議。再加上今年2月20日起,韓國醫生不滿醫學院擴招而集體罷工,導致全國許多醫院的病患無法及時得到救治。因此,尹錫悅最終鋌而走險,透過今年9月大韓民國國軍更換新將領的契機,全部換上自己的高中同學,包括9月6日剛就職的國防部長金永賢,並以北韓當藉口,將整治目標對準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韓國戒嚴司令部昨也發布第1號公告稱,為了保護自由民主國家免受潛伏在自由大韓民國境內的反國家勢力推翻韓國制度的威脅,並保護人民的安全,自3日起在大韓民國全國宣佈如下:禁止一切政治活動,包括國民議會、地方議會、政黨、政治協會、集會和示威活動。禁止任何否認或企圖推翻自由民主制度的行為,禁止假新聞、操縱輿論和虛假宣傳。所有媒體和出版物均受戒嚴控制。禁止罷工、破壞和煽動社會混亂的集會活動。所有罷工或離開醫療場的醫務人員,包括居民,必須在48小時內返回正常崗位,忠實工作,如有違法行為,將按照戒嚴法進行處罰。良好的普通公民,除反國家勢力等顛覆勢力外,應採取措施盡量減少對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違反上述公告者,可依據大韓民國戒嚴法第9條(戒嚴司令特別措施權)的規定,進行逮捕、拘留、無證搜查、扣押,並依第10條的規定處罰。 對此,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看完以上南韓戒嚴司令部發布的第1號公告後也表示,「看到第5點真的笑了,軍法解決南韓醫師罷工問題」。
劉家昌病逝/友人曝劉家昌「腦跟肺部有腫瘤」不願積極治療 醫揭預防4重點
「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今(3)日驚傳病逝,據劉家昌的香港友人透露,「他的腦和肺部有腫瘤,但不願積極治療」,引發外界揣測劉家昌是否為「罹患肺癌病轉移至腦部」;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肺癌初期毫無症狀,「一旦出現病徵都是晚期」。根據《NOWnews 今日新聞》引述賴基銘說法,肺癌「抽煙」是主要的因素,其實國人常會忽略其它風險因子,包括廚房油煙,尤其女性在家庭角色裡的關係,常常身處廚房油煙、焚香、室內二手菸等致癌因子的環境,造成許多女性和非吸菸者近年來肺癌發生率攀高。除此之外,包括路上的廢氣、PM2.5和致癌工作環境等,讓人防不勝防。賴基銘也提醒,若早期發現肺癌,早期治療最重要,肺癌在1公分內透過手術切除,治癒率高達95%,因此必須定期做肺部篩檢,此外,平時不吸菸、遠離二手菸,並養成規律運動,其中,有氧運動最有助於維持肺部健康,像是快跑、快速騎自行車、拿重物爬樓梯和登山等,至於飲食部分則要「少紅肉、高纖、低脂」的原則。另外,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顧問教授蔡俊明則指出,肺癌病患很容易伴隨「顱內轉移」,癌細胞若影響到腦部功能,後果非常嚴重。蔡俊明表示,肺癌是最容易發生腦部轉移的癌症之一,每3位晚期肺癌患者「一確診就有腦轉移」,原本追蹤穩定的病人,突然發生頭暈、嘔吐、吞嚥困難、意識錯亂、甚至抽搐、癲癇或中風症狀,代表可能有腦轉移。據《壹蘋新聞網》報導,1962年出道的劉家昌年初就得知自己腦部和肺部有腫瘤,不過因沒有積極治療,友人證實他已經在2日離世,但目前劉家昌經紀人、家人皆尚未證實死因,詳細情況還有待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