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
」 野火 火災 火勢 地區 山火
野火肆虐!大峽谷旅館被燒毀 不少人心碎流淚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峽谷國家公園北緣的「龍布拉沃大火」(Dragon Bravo Fire)火勢在周末擴大,50到80棟建築被摧毀,而其中包括有88年歷史的大峽谷旅館(Grand Canyon Lodge),這讓遊客心碎流淚。大峽谷大火產生的煙霧從北緣蔓延至上空。據BBC報導,大峽谷歷史協會副總裁克羅基特(Davy Crockett)看著大峽谷北緣冒起第一縷煙霧,不久後變成巨大的火焰,這讓他輾轉難眠,歷史悠久的大峽谷旅館,能俯瞰世界自然奇觀,現在卻被火摧毀。克羅基特表示,「這讓我心碎,我感到非常難過。」據悉,不少人也在社群上悼念這座坐落在海拔2438公尺的石砌旅館,這是國家公園北緣唯一的住宿設施。有人表示,這旅館美得令人窒息,能療癒心靈,「聽到這座歷史悠久的旅館、遊客服務中心等被摧毀的消息,心情無比沉痛。」61歲女子斯尼克斯(Karne Snickers)在大峽谷北緣從事導覽工作24年,她表示,這個地區比南緣的遊客少,因為某些地方的景色被「壯麗的」黃松樹稍微遮擋,如果走道大峽谷旅館的露台,景色便一覽無遺。斯尼克斯指出,那充滿靈性,「在那座旅館的露台上,無論我帶多少人旅行,每次當我們轉身離開回到車上時,大家都會掉淚。」而現在旅館被雖毀,她說這像「失去了一位老朋友」,昨天她也因此哭了幾次。 目前公園官員還沒給出是否重建這座標誌性旅館的計畫,不過許多遊客和當地居民仍然抱有希望。

美大峽谷雷擊引發野火!緊急疏散500遊客 官員:火勢控制率為0%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西北部某處遭到雷擊,導致野火迅速蔓延,火勢在不到 24 小時內擴大了10倍以上,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US National ParkService)立即關閉大峽谷北緣(North Rim),並疏散了約500名遊客。根據《BBC》報導,事情發生在當地時間9日,因暴風雨期間出現閃電引起的「白鼠尾草大火」(WhiteSage Fire)持續延燒,至當地時間12日,火勢已燒毀雅各布湖(Jacob Lake)附近約19,100英畝土地,官員更表示「火勢控制率為0%」。國家公園管理局說到,高溫、強風和乾燥的植被構成了危險的條件,為野火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而附近的第2場野火「龍布拉沃大火」(Dragon Bravo Fire)也已開始蔓延,「所有北緣居民現在處於『撤離』狀態,應該立即離開北緣,『龍布拉沃大火』也是雷擊引起。」官員在當地時間11日發布了極端高溫警示,並將警示延長至16日,最高氣溫將達到華氏116度(攝氏46度),建議民眾不要徒步進入大峽谷。官員透露,截至當地時間11日下午,他們已成功從公園北緣疏散約500名因火災而滯留的遊客。報導指出,野火威脅已超出亞利桑那州範圍,並擴及鄰近其他州,包括科羅拉多州西部的甘尼森黑峽谷國家公園(Gunnison National Park)也因雷擊引起火災,所有工作人員和遊客都已被疏散。科羅拉多河上游跨部門火災管理部門10日表示,正在與合作夥伴協調討論,處理區域內約10起由雷擊引起的野火。

疑為車輛起火釀災 法國馬賽野火吞噬破百棟建築
法國南部城市馬賽(Marseille)外圍近日爆發一場野火,兇猛的火勢不僅吞噬上百棟建築,也迫使數百人撤離,導致馬賽機場(Marseille airport)自9日中午起全面停飛,城市多項交通與公共服務陷入癱瘓。這場火災是在強風與極端氣候條件加劇下爆發,地方官員坦言,馬賽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根據《法新社》與《CNN》報導指出,起火點疑為A552高速公路上的一起車輛起火事故,隨後在時速高達100公里的強風助長下,火勢迅速席捲馬賽北部的第15區與第16區,厚重的煙霧籠罩整座城市,連老港(Old Port)區上空也可見翻騰的濃煙。地區長官勒克萊爾(Georges-François Leclerc)表示,火勢已焚毀超過700公頃土地,包含至少20棟建築物被燒毀,但尚未傳出死亡案例。馬賽市長帕揚(Benoît Payan)表示,這是一場「游擊戰」,強調這場對抗野火的行動如同戰爭,變數極多,從風速、濕度到夜間溫度,每一項都會影響滅火行動。帕揚也提到,市區北部一家大型醫院已啟用緊急發電機,以防停電導致醫療中斷。目前馬賽全市動員超過720名消防員,配備220輛消防車、直升機與灑水飛機投入救援,但仍難阻止火勢擴散。地方政府目前已開放4座體育館供撤離民眾避難,並多次透過手機警報呼籲居民留在室內、關閉門窗與百葉窗,在開口處懸掛濕布以避免吸入毒煙。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地區(Provence-Alpes-Côte d’Azur)更對羅訥河口省(Bouches-du-Rhône)、瓦爾省(Var)與沃克呂茲省(Vaucluse)發布紅色火災警報。(圖/達志/美聯社)馬賽機場方面指出,由於煙霧嚴重影響飛航安全,所有航班均取消,部分前往布魯塞爾(Brussels)、慕尼黑(Munich)與拿坡里(Naples)的航班被迫改降至尼斯(Nice)、尼姆(Nimes)等鄰近機場。這座法國第四繁忙的機場,去年曾接待超過1,100萬名旅客,目前重啟時間尚未確定。除此之外,馬賽市內交通也遭遇大規模停擺,往返馬賽北部與西北部的鐵路服務全部暫停,兩條主要高速公路與多條市區道路也已封閉。包括住在馬賽第16區的居民凡妮莎(Vanessa)與住在郊區雷潘米拉博(Les Pennes-Mirabeau)的貝亞亞爾(Monique Baillard)在內,多名受訪者皆描述濃煙與灰燼籠罩下的恐慌場景,稱這次災情宛如「世界末日」。法國內政部長勒泰約(Bruno Retailleau)警告「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今年夏天將充滿高風險。」他表示,若預期中的強風減弱,火勢有機會在夜間受到控制。截至目前,已知有100人受傷,包括多名緊急救援人員,另有9名消防員因吸入過量煙霧接受治療,4名居民因緊急狀況住院。當局仍呼籲居民勿擅自撤離,以免干擾消防與醫療車輛通行。

敘利亞野火肆虐「燒毀數千公頃林地」 新政府面臨重大考驗
敘利亞沿海地區近日爆發嚴重森林大火,賈巴爾土庫曼山區自3日以來出現大規模野火,已燒毀數千公頃林地,造成大批民眾緊急撤離,並對當地救援體系造成沉重壓力,而敘利亞新政府正值試圖推動戰後復甦時期,這場火災也讓該國在重建之路上面臨嚴峻挑戰。根據《CNN》的報導,拉塔基亞省民防主任卡亞爾(Abdel Kafi Kayal)表示,強風、地形崎嶇,加上多年戰爭遺留的地雷威脅,使得滅火行動困難重重。他形容這場火災「極其棘手」,即便已調動全國各地的支援部隊,火勢依然迅速蔓延。根據卡亞爾說法,目前已有超過60支消防隊投入救災,但火勢仍從賈巴爾土庫曼蔓延至鄰近的塔爾圖斯省。無人機畫面顯示,野火沿著山區前緣延伸,乾燥且易燃的林地加劇了火勢的爆發。大火蔓延範圍長達20公里,導致道路中斷,數千名居民被迫撤離,一些地區更因火災影響出現停電情形。衛星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焚毀面積已超過180平方公里,規模甚至大於首都大馬士革。敘利亞政府2023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全國森林總面積約為5,270平方公里,意味著這場大火在短短三天內便摧毀了逾3%的森林覆蓋面積。目前敘利亞政府已向國際社會發出求援,土耳其率先回應,派遣兩架直升機與11輛消防車前往支援;約旦民防隊亦於6日越過邊境,加入滅火行動。報導中指出,這場火災發生的背景是敘利亞持續遭受長期乾旱影響。根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東計畫去年的報告指出,整個幼發拉底河盆地,特別是南部和東部沙漠地區,已連續四年面臨降雨不足與異常高溫,嚴重威脅生態與農業生產。隨著火勢尚未全面控制,敘利亞面臨的不僅是環境災難,更是對其災難應對能力與政治穩定的一次重大考驗。

金門尚義農地突發大火濃煙四起! 消防36分鐘迅速撲滅驚險無傷亡
金門尚義往海邊方向的農地於5日傍晚突發田野火警,當地消防局指揮中心於晚間6時08分接獲報案,指出該處田野冒出大量濃煙,火勢迅速擴散,情況相當危急,指揮中心隨即調派第二大隊與所屬分隊消防車4輛、共9名消防人員及義消林英杰前往現場搶救,展開火勢控制行動。抵達現場時,消防人員發現火災燃燒面積約有200平方公尺,由於火場鄰近金門機場,加上當天風勢強勁,若火勢持續擴大,不僅恐影響飛航安全,還可能波及周邊建築物,造成更大災害;為此現場指揮官、副大隊長李忠仁迅速下達指令,立即佈署水線力求在最短時間內阻止火勢蔓延。消防隊伍展現高效協作,於7分鐘內成功控制火勢,阻斷火線蔓延路徑,並持續對疑似深層火災處射水防止火勢復燃,整個火災事件從接報到完全撲滅僅花費36分鐘,展現出金門消防隊高度的應變能力與專業素養,幸運的是,此次火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亦無財物損失。金門消防局也呼籲民眾,如發現火警,應立即撥打119報案,並配合消防人員指示,保障自身及公共安全,也提醒民眾在乾燥季節應加強防火意識,避免火源接近農田及乾燥草叢,防範類似災害發生。

希臘觀光天堂陷火海「克里特島烈焰吞村」!雅典再起野火 5000名遊客逃命實錄
希臘南部旅遊熱點克里特島(Crete)近日遭遇猛烈野火襲擊,導致當地至少四個聚落緊急撤離,約1,500人被迫逃離家園或旅館,部分觀光客徹夜安置於臨時避難中心。當局立刻出動超過230名消防人員、46輛消防車與10架直升機投入救援,但火勢在強風與高溫夾擊下不斷重燃,讓滅火行動宛如與火神拔河。克里特島與雅典郊區接連爆發野火,大火延燒民宅、飯店與森林,濃煙遮蔽天空,數千名觀光客連夜逃離。(圖/翻攝自X)根據《路透社》和《CNN》報導,在高溫與強風交錯的七月初,希臘克里特島一如往常迎來成千上萬觀光客,陽光、海灘與橄欖林構成夏日最詩意的風景。然而,就在3日下午,一場突如其來的野火從島東南部的伊拉佩特拉(Ierapetra)竄起,伴隨著每小時80公里的焚風,烈焰像吞噬一切的巨獸,瞬間吞沒民宅、橄欖園,甚至逼近星級飯店。克里特島與雅典郊區接連爆發野火,大火延燒民宅、飯店與森林,濃煙遮蔽天空,數千名觀光客連夜逃離。(圖/達志/美聯社)這場野火不到一天就迫使超過1,000名居民與旅客撤離,約5,000名觀光客更在火光逼近下,倉皇收拾行李逃離南部度假區。有人趕往北方飯店避難,有人搭上深夜渡輪離島。「很可怕,我們眼睜睜看著火勢逼近飯店陽台,濃煙嗆得人直咳。」來自丹麥的26歲遊客Mikkel Sallin回憶,聲音仍帶著顫抖。另據希臘國營媒體ERT報導,野火已造成數戶民宅燒毀,有居民因吸入濃煙送醫。伊拉佩特拉市政府隨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體育館變身臨時收容中心,孩子、長者與旅客擠在場內度過驚魂一夜。克里特島與雅典郊區接連爆發野火,大火延燒民宅、飯店與森林,濃煙遮蔽天空,數千名觀光客連夜逃離。(圖/達志/美聯社)同日傍晚,首都雅典東郊Pikermi也傳出野火災情,火勢逼近住宅區與機場周邊,三個聚落緊急撤離。主幹道封鎖、濃煙籠罩天際,從高空俯瞰就像是一場人類無力抵擋的大規模自然報復。消防署預警,未來數日風勢不減,恐出現更多燃點。克里特島與雅典郊區接連爆發野火,大火延燒民宅、飯店與森林,濃煙遮蔽天空,數千名觀光客連夜逃離。(圖/達志/美聯社)希臘每年夏季都與野火搏鬥,然而今年的情勢格外險峻。科學家指出,海水異常升溫正導致熱罩效應(heat dome)籠罩地中海,封住高溫空氣不散,使多國提前進入極端熱浪。義大利已有18城發出高溫紅色警報,瑞士也因水溫飆高,被迫關閉核電廠反應爐。氣候危機,正在真實而殘酷地重塑歐洲。克里特島與雅典郊區接連爆發野火,大火延燒民宅、飯店與森林,濃煙遮蔽天空,數千名觀光客連夜逃離。(圖/達志/美聯社)「這裡曾是我們的樂土,現在卻像末日場景。」克里特島一位當地旅館業者語帶哽咽。他擔心的不只是這一季的觀光衝擊,而是整個未來的可預期性,「如果每個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風險,我們還能迎接誰?」這場野火不是孤例,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當熱浪、乾旱與森林火災逐年強化彼此的破壞力,歐洲南方的「氣候戰場」已不再只是環保口號,而是每個人都可能親身經歷的災難實境。克里特島與雅典郊區接連爆發野火,大火延燒民宅、飯店與森林,濃煙遮蔽天空,數千名觀光客連夜逃離。(圖/翻攝自X)

加州今夏最大野火失控蔓延 控制率目前僅10%
美國加州中部野外地區正遭遇今夏最嚴重的野火危機。根據外媒報導,截至美西時間7月3日傍晚,「馬德雷大火」(Madre Fire)已成為加州今年截至目前面積最大的一場火災,延燒超過82平方英里(約212平方公里),目前僅有10%獲得控制。此火災於7月2日在聖路易斯奧比斯波郡(San Luis Obispo County)東南部爆發,在乾熱與強風的助長下迅速擴散,尤其中部草原區域為火勢蔓延提供可燃條件,加劇7月4日國慶連假前的防災壓力。當局已對鄰近166號州道的小型社區發布撤離命令與警告,火勢正朝著距聖塔瑪麗亞(Santa Maria)約72公里的卡里索平原國家紀念區(Carrizo Plain National Monument)推進。該地區以春季野花吸引觀光客,如今面臨野火威脅。加州交通局(Caltrans)在社群平台宣布,166號州道東段部分路段已封閉,並表示「目前尚無重新開放時間表」。美國國家氣象局氣象學家基特爾(Ryan Kittell)表示,典型夏季午後起風已成為救火新挑戰,白天風速較弱,但一到傍晚會明顯增強,預估3日傍晚風速可達每小時40英里(約64公里),加上氣溫飆至攝氏35度,嚴重干擾消防行動。目前加州各地還有數十起規模較小的野火同時燃燒。南加州的「狼火災」(Wolf Fire)自6月29日在洛杉磯東側的河濱郡爆發,截至3日已控制55%,燃燒面積達3.7平方英里(約9.5平方公里)。

熱浪席捲歐洲!專家示警4天「恐釀4500死」
破紀錄熱浪正在席捲歐洲!西班牙韋爾瓦(Huelva)氣溫達到攝氏46度,創下該國6月歷史最高溫紀錄。與此同時,熱浪也席捲義大利、希臘、葡萄牙和西巴爾幹半島地區,引發大規模野火並導致傷亡。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示警,若現在不採取緊急行動,歐洲將面臨數以萬計「不必要且完全可以預防的死亡」。更有專家悲觀預估,這波熱浪恐在短短4天內導致超過4500人喪生。WHO波昂辦事處氣候與健康技術專家岡薩雷斯(Marisol Iglesias Gonzalez)表示:「熱浪是否侵襲已不再是個問題。問題在於今年會有多少波熱浪,以及它們將持續多久。」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統計學家馬斯洛(Pierre Massloh)也指出,僅在6月30日至7月3日期間,這波熱浪可能就會導致超過4500人死亡,其中義大利、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和盧森堡受影響最嚴重。WHO提醒,截至2022年,歐洲地區57國中,僅21國制訂國家級熱浪應對計劃,其中歐盟成員國僅14個。最常見措施是預警系統和宣傳活動,但岡薩雷斯認為,各國需改革公共衛生體系並發展永續城市規劃才能真正減輕極端高溫影響。WHO還建議民眾採取簡單但重要的防護措施:多喝水、避免正中午曝曬、保持室內通風涼爽。需特別關注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及服用影響體溫調節藥物(如抗抑鬱藥或降壓藥)的人群。根據WHO數據顯示,歐洲地區每年因熱浪死亡人數超過17.5萬人。馬斯洛今年1月共同參與的1項涵蓋854個歐洲城市的大規模研究顯示,若各國無法應對氣候變遷,熱相關死亡人數將急遽攀升。WHO強調,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氣候變遷正使熱浪變得更頻繁、持續時間更長且更危險。科學家補充,今年熱浪提前來襲,部分地區氣溫飆升達10°C,海洋暖化促使「熱穹頂」(Heat dome)大氣現象籠罩歐洲大部分地區,困住暖空氣團,導致溫度變得越來越高。具體災情方面,西班牙有804個市鎮發布最高級別警報,西班牙國家氣象局(AEMET)預測熱浪將持續至7月3日;法國、義大利、葡萄牙和希臘也發布類似警報。希臘雅典沿海地區因森林大火追加空氣污染警告;土耳其伊茲密爾(Izmir)附近火災導致5萬多人撤離;阿爾巴尼亞單日記錄26起火災;塞爾維亞則出現自19世紀以來的最高溫紀錄;德國布蘭登堡和薩克森等東部州也爆發多起森林火災。傷亡統計顯示,西班牙已有4人死亡,包括加泰隆尼亞野火造成2人喪生,埃斯特雷馬杜拉和科爾多瓦也通報熱浪相關死亡;法國通報2人死亡及300人送醫,義大利也有2人罹難。土耳其本週稍早因多處火災暫時撤離約5萬人,目前火勢已基本受控。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火災燒毀數座農場,影響範圍達40公里。氣候變遷也引發其他連鎖反應,包括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專家都警告不穩定大氣中的過度升溫,可能引發規模更大的強烈風暴。像是法國阿爾卑斯山區6月30日晚間就因為暴雨而遭到土石流侵襲,並因此導致巴黎與米蘭間的鐵路運輸中斷。瑞士能源公司Axpo則因河水溫度過高,1日關閉了貝茲瑙(Beznau)核電廠1個反應爐,並將另1個反應爐輸出功率減半。對此,德國研究機構「安聯研究」(Allianz Research)的報告指出,極端高溫可能使該地區2025年經濟成長率減緩0.5個百分點,氣溫超過32°C的單日經濟損失,相當於罷工持續半天的影響。英國最大的零售連鎖餅店「Greggs」也示警,異常高溫導致外食人口減少,年度獲利可能低於去年水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安德森(Inger Andersen)則警告:「極端高溫正在考驗我們的韌性,危及數百萬人的健康與生命。新的氣候現實意味著我們不該再對每年破紀錄的高溫感到意外。」

熱浪襲擊!歐洲多國成「高溫煉獄」 西義兩國3人不幸身死
在極端熱浪席捲整個歐洲之際,歐洲多國可以說是高溫頻傳,災害事件也是不斷發生。由於氣候極度炎熱,義大利北部工業重鎮倫巴底(Lombardy)與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Romagna),到南方的卡拉布里亞(Calabria)與西西里島(Sicily),共11個地區已在近幾天內陸續發布相關禁令,禁止民眾在每日中午12時30分至下午4時之間於戶外工作。根據《衛報》報導指出,義大利之所以會有如此反應,主要是6月30日當天,一名47歲建築工人哈賈姆(Brahim Ait El Hajjam)在靠近波隆那(Bologna)的一處工地上倒地身亡,引發工會要求政府立即介入,並推動對戶外工作的限制。而在1日當天,在維琴察(Vicenza)附近的另一處建案,又有2名工人因高溫不適,其中一人甚至陷入昏迷。當地勞工團體CGIL波隆那(CGIL Bologna)與Fillea CGIL也發聲呼籲企業「將勞工安全置於絕對優先」,並警告氣候變遷已明顯惡化戶外勞動條件。這次的熱浪不僅影響義大利,整個歐洲都陷入高溫煉獄。西班牙與葡萄牙分別測得6月歷史新高的氣溫,西班牙安達盧西亞(Andalucía)韋爾瓦省飆上46度,葡萄牙埃武拉區(Évora)的莫拉鎮(Mora)更達46.6度。西班牙國家氣象局(Aemet)指出,2025年6月平均氣溫高達23.6度,比2017年紀錄高出0.8度,更比1991年至2020年間的平均值高出3.5度。法國同樣也沒有倖免,法國全境已有1,896所學校因應熱浪全面或部分停課。巴黎甚至進入最高熱浪警戒,家長被勸導讓孩子在1日、2日留在家中,特魯瓦(Troyes)與默倫(Melun)更是全面關閉學校。由於大多數學校建築隔熱效果差,教育部已著手與地方政府協調改善設施。觀光景點同樣也遭受熱浪襲擊,巴黎的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頂層因預測氣溫將達38度而封閉;布魯塞爾(Brussels)的原子塔(Atomium)亦提前關閉。在德國,氣象機構將熱浪命名為「貝蒂娜」(Bettina),預計2日將籠罩大半國境,氣溫上看40度。西班牙自治區加泰隆尼亞(Catalonia)塔拉戈納省(Tarragona),日前一名男童被發現在車內疑似中暑身亡。義大利巴勒摩(Palermo)也傳出,一名有心臟病史的53歲婦人在街頭昏倒過世。與此同時,熱浪還助長野火蔓延。土耳其林業部長尤馬克勒(İbrahim Yumaklı)表示,當地消防人員近日已撲滅263起火災。撒丁島(Sardinia)與西西里島等地也傳出火災,義大利與法國持續與火勢搏鬥。此外,強風與極端天氣也重創交通,法國國營鐵路公司SNCF已暫停法義之間的列車服務數日,奧斯塔山谷(Aosta Valley)科涅(Cogne)小鎮更因山崩完全與外界隔絕。

山區大火是槍手的陷阱 美國消防員莫名遇伏釀2死
美國愛達荷州北部的科達倫(Coeur d’Alene)地區於18日發生一起槍擊案,當地一場疑似遭縱火的森林火災現場成為埋伏點,2名消防救災人員遭槍殺,另有多名人員受傷,目前仍不清楚確切傷亡人數。根據《CNN》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在庫特尼郡(Kootenai County)坎菲爾德山自然區(Canfield Mountain Natural Area)一帶。當地警方接獲報案後前往火場救援,沒想到卻在現場遭遇猛烈槍擊,至少有一名槍手使用現代運動步槍對執法人員開火。警長諾里斯(Robert Norris)表示,警方無法確定槍手人數「可能是一人,也可能多達四人」,且子彈來自不同方向,執法單位已將此視為重大威脅並展開全面封鎖與反制。現場情勢一度失控,當局研判這場初期僅半英畝規模的野火,極可能是有預謀的縱火,藉此引誘第一線人員進入埋伏區域。一名消防員向外界通報疑似有陷阱設置。報導中提到,槍手並未顯示出任何願意投降的意圖。諾里斯坦言「這場行動可能會持續數日,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會非常艱難。我希望我們的隊員能有清晰的射擊機會,排除這個威脅。」諾里斯也表示,嫌犯持有的是高殺傷力的現代步槍,對現場人員造成嚴重威脅。目前包括聯邦調查局(FBI)在內的多個機構已趕往支援。FBI副局長邦吉諾(Dan Bongino)透過X平台表示,局方已提供戰術與作戰支援。庫特尼郡緊急管理單位則要求民眾就地避難,並呼籲他人勿靠近封鎖區域。愛達荷州州長李特爾(Brad Little)透過X發文強烈譴責這起攻擊,形容是對勇敢消防員的「可恥直接攻擊」,並呼籲州民為受害者與其家人祈禱「今天在北愛達荷,數名消防人員在面對火場時竟遭襲擊,我與特莉莎(Teresa)為此深感痛心。」報導中也提到,登山客與部分居民仍受困山區,當局尚未確定總共受傷人數,也未公布遇害人員身份。

G7工業國領袖峰會準備登場 加國新任總理關注的「五大事」曝光
2025年七大工業國集團峰會(G7 Summit)將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卡納納斯基斯(Kananaskis, Alberta)揭幕。這場聚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與東道主加拿大的領袖,在全球三大洲戰事與經濟不確定性高漲之際,展開為期多日的緊密會談。以色列、伊朗衝突討論根據《BBC》報導指出,本屆由加拿大新任總理卡尼(Mark Carney)主持,原訂聚焦全球經濟與安全的簡明議程。但在G7峰會登場前夕,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爆發衝突,突如其來的衝突,迫使加拿大臨時調整計畫,將中東局勢作為優先討論項目,並成為卡尼首次峰會的重要外交試煉。與川普的互動、制衡對卡尼而言,這不僅是他首次以加拿大總理身分出席的重要國際峰會,更是一場攸關其國際地位與外交手腕的試煉。外界高度關注卡尼要如何應對向來立場強硬、作風獨斷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G7研究小組主任柯頓(John Kirton)認為,外界將從開幕典禮起,便會密切觀察卡尼是否能與川普平起平坐,並有效控場。雖然加拿大力求淡化氣候變遷等爭議話題,並決定不發布最終聯合公報,改以六份主題聯合聲明取而代之,包括野火防災與關鍵礦物供應鏈安全,但各國仍聚焦於烏克蘭戰爭、對俄制裁、AI應用、全球貿易失衡與外國勢力干預等重大議題。全球經濟挑戰升溫由於目前全球經濟也籠罩陰霾。世界銀行(World Bank)警告,若美國關稅政策持續升溫,全球將面臨自1960年代以來最疲弱的十年經濟成長。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安全協議而川普正是這波貿易緊張的推手,川普先前表示美國被友敵國家「掠奪與強奪」,祭出鋼鋁關稅重塑關係。川普也計劃趁此次會議推進其在移民、安全、毒品走私與礦物資源等優先項目上的訴求。目前也有消息指出,川普已排定與卡尼及墨西哥總統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進行雙邊會談。雖然詳細行程尚未公布,但白宮已證實川普有兩場關鍵的場邊會面安排。除此之外,卡尼也嘗試透過峰會推動新貿易與安全協議,延續上月在華盛頓會談時送給川普高爾夫球具時埋下的外交伏筆。2018年混亂的G7峰會卡尼在上月受訪時直言,7年前沙勒瓦(Charlevoix)峰會的混亂局面不應重演。當時川普於會後搭機前往新加坡會晤北韓領導人金正恩(Kim Jong-un),途中竟在社群平台上抨擊時任總理賈斯汀・杜魯道(Justin Trudeau)。如今,卡尼強調G7是一個共識制度,他所學到的教訓是「私下與公開場合的立場需一致」。除了G7核心成員,卡尼也廣邀多國領袖與會,包括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然而兩國關係因尼賈爾(Hardeep Singh Nijjar)之死而陷入緊張。加拿大指控印度涉嫌在加拿大境內策劃暗殺行動,引發錫克教社群強烈反彈。此外,澳洲、南非、南韓、巴西、印尼、歐盟與北約(NATO)領袖也受邀出席,使此次峰會在安全戒備與外交敏感度上皆達高峰。目前也有消息指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omyr Zelensky)將親自與會,期盼推動對俄國祭出更多制裁,並為烏國未來的重建工作取得融資承諾。本屆峰會也恰逢加拿大經歷歷來最嚴重的野火季節之後,濃煙曾籠罩北美與歐洲多地,會場代表恐怕也難忽視這項氣候警訊。加拿大政府表態將尋求強化全球野火應對機制。

聯邦法官禁止川普「派駐加州國民兵」 海軍陸戰隊部署未受影響
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於當地時間12日暫時禁止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洛杉磯(Los Angeles)移民執法升級引發的抗議活動中,部署國民警衛隊(National Guard),裁定川普政府此舉為非法動員。據《路透社》的報導,川普日前先後調動國民警衛隊與海軍陸戰隊(Marines),協助聯邦警察保護政府建築免受示威者衝擊,並護送移民執法人員拘捕疑似違規者。川普辯護其決策稱若不行動「整座城市將陷入火海」,但迄今示威多屬和平性質,僅爆發零星暴力事件,且侷限在少數街區。美國加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布雷耶(Charles Breyer)裁定國民警衛隊,應回歸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的管轄,後者曾為此提起訴訟要求限制川普的權力。布雷耶的命令將於當地時間13日中午生效。布雷耶表示洛杉磯的抗議活動遠未構成「叛亂」,而川普卻以「叛亂」定調這些示威活動,來合理化自己的軍隊部署。布雷耶在判決書中寫道:「被告方論點中隱含的立場令本院深感憂慮,反對聯邦政府的抗議,本來就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所保障的核心公民自由,竟能成為定調為叛亂的依據。」對此,川普政府已隨即對法官命令提出上訴。不過五角大廈(Pentagon)未立即回應對該裁決的置評請求。據悉在該裁決出爐前數小時,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部長諾姆(Kristi Noem)才在記者會宣稱要「解放」洛杉磯。至於加州另外要求法官禁止軍隊參與逮捕或社區巡邏,並限制其僅能保護聯邦建築及人員,布雷耶表示就此議題進行裁決為時過早,因尚不明確軍隊是否實際參與執法。此前川普政府否認國民警衛隊涉入執法行動。軍方此前表示約700名海軍陸戰隊員將於12日或13日進駐市區,以支援最多4000名國民警衛隊。布雷耶未立即對川普部署海軍陸戰隊的命令作出變更,作為三軍統帥,總統對該部隊擁有更直接的指揮權。但布雷耶在判決書中指出:「川普政府動用國民警衛隊與海軍陸戰隊的做法,已與加州治安權產生衝突」且「限制總統在洛杉磯的軍事部署符合公共利益。」布雷耶還補充,軍隊進駐將加劇與示威者的緊張關係,並剝奪加州動用國民警衛隊在其他用途的能力,例如撲滅野火與緝毒。他更警示川普的部署將打破聯邦與州政府的權力平衡,對其他州構成威脅。針對布雷耶的裁決,紐森在記者會上表示,預期川普政府上訴後將會維持原判,並稱川普「不是君主也不是國王,該停止這種行徑了。」

加拿大「野火失控」煙霧蔓延美國多州 多地發布空氣品質警報
隨著加拿大山火季節進入高峰,多地野火失控,濃煙迅速向南飄散,導致美國東岸、中西部及南部多個州的空氣品質大幅惡化,促使相關州政府相繼發布空氣品質警報,並呼籲民眾採取防範措施。根據《衛報》的報導,目前加拿大全國多地爆發數十起山火,原因包括自然因素與人為疏失。據報導,近期已有超過25,000名居民在曼尼托巴等三個省份被迫撤離家園。加國皇家騎警的車輛已部署至部分火場附近協助應對火情。美國環保署(EPA)AirNow平台4日下午的預報地圖顯示,東部、中西部及南部大片地區的空氣品質達到中等至不健康等級,煙霧與灰塵籠罩多地。紐約州環境保護部門已於4日上午11點至晚間11點,向包含紐約市部分地區在內的多個縣發布空氣品質預警。當局建議民眾減少劇烈戶外活動,以降低健康風險。特別提醒幼兒及患有呼吸道疾病者,對空氣污染尤為敏感,需格外注意防護。新澤西州也在同日針對多個地區發布「橙色空氣品質警報」,表示當地空氣污染濃度可能對兒童、年長者,以及患有氣喘、心臟病或肺部疾病的族群構成健康威脅。在中部地區,愛荷華州自然資源部門已於3日發布全州空氣品質警報,預計濃煙將間歇性籠罩該州,警報將持續至週四。此外,新罕布夏州3日宣布為「空氣品質行動日」,緬因州也於週三上午11點發布空氣品質警報,將持續至週四晚間11點。專家指出,民眾雖可在戶外活動,但若出現呼吸急促、咳嗽、喉嚨不適或胸部壓迫等症狀,應立即減少戶外活動時間,避免健康惡化。隨著山火持續燃燒,預計未來數日美國多地仍將面臨空氣品質挑戰,當局呼籲民眾密切關注最新預報與健康建議。

強調「面臨嚴重威脅」 德防長警告:俄羅斯4年內恐攻擊北約成員國
德國國防總長布魯爾(Carsten Breuer)日前警告,俄羅斯可能會在2029年前對北約(Nato)成員國發動攻擊,強調德國與其他歐洲國家必須做好即時應戰的準備。布魯爾表示,從目前的軍力擴充趨勢來看,俄軍正以驚人的速度生產武器,每年約能製造1,500輛主力戰車與400萬發152毫米炮彈。這些軍備不全都用於烏克蘭戰場,其中部分被編入俄羅斯西向的新部隊體系,對北約尤其是波羅的海國家構成實質威脅。根據《BBC》報導指出,布魯爾這番話,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防衛會議期間接受《BBC》訪問時所提到。布魯爾表示,目前俄羅斯在軍事戰略上已有明確意圖與後勤儲備,因此北約各國應於2029年前完成戰備整備,並不排除俄方在更早時機發動攻擊的可能性。布魯爾甚至直言「若你問我是否能保證戰爭不會發生在2029年之前?我會說,沒有辦法保證。今晚就可能發生,我們必須隨時準備作戰。」據悉,北約第五條規定,一旦成員國遭攻擊,其他成員必須一同進行防衛,因此任何針對立陶宛、拉脫維亞或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國家的攻擊,都可能引發全面戰爭。布魯爾提到,與俄羅斯與白俄羅斯接壤的「蘇瓦烏基走廊」(Suwalki Gap)是其中最為脆弱的區域。以地理上接近俄羅斯的愛沙尼亞為例,當地民眾普遍能感受到威脅的真實性,彷彿置身野火邊緣;而在地理相對較遠的德國,這種威脅則顯得較為抽象。針對北約內部是否因匈牙利、斯洛伐克等與俄羅斯關係較為密切的國家而出現分裂,布魯爾則強調整體聯盟仍高度團結,尤其自從烏克蘭戰爭爆發後,芬蘭與瑞典選擇加入北約,顯示各國已察覺迫切性,並理解必須朝向集體防衛與軍力擴張前進。布魯爾也警告,俄羅斯並不單單視與烏克蘭的戰爭為雙邊衝突,而是將之視為與北約之間更大規模對抗的一部分。這使得俄羅斯正在測試北約的防線,包括近期對波羅的海海底電纜的攻擊、對歐洲大眾運輸系統的網攻、以及在德國發電廠與關鍵基礎設施上空出現的不明無人機,都是其滲透行動的一環。面對這些威脅,布魯爾呼籲北約各國立即行動。布魯爾也提到,歐洲軍備生產能力仍遠遠落後於俄羅斯,要追趕上對方的軍工產量仍需多年時間「現在就是時候要加快腳步,不只是在承諾上,而是實際投入行動。」但布魯爾也坦言,雖然西方國家領導人聲稱已做好準備,但歐洲是否真能及時達成嚇阻與應戰的能力,仍有待觀察。尤其在美國逐步將重心從歐洲轉向印太地區的背景下,歐洲自身的軍事承擔壓力只會日益升高。

加拿大野火宣布進入緊急狀態!1.7萬人急撤離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Manitoba)近日因一系列野火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剛上台的加國總理卡尼(Mark Carney)已同意派遣軍隊協助救援。據CNN的報導,曼尼托巴省省長基紐(Wab Kinew)表示:「這是曼尼托巴省在大多數人記憶中規模最大的疏散行動。」他指出,野火已迫使多個社區共17000人撤離。「由於需要在短時間內疏散上萬人,我們請求軍隊支援。」基紐說,「我很高興卡尼總理同意了這項請求。」緊急狀態宣言將協助官員,安全轉移當地民眾並提供庇護所。曼尼托巴省礦業城市弗林弗倫(Flin Flon)稍早因野火逼近,下令全市5000位居民撤離。當局要求居民攜帶必需品,並在午夜前完成疏散。高需求的醫院患者已先行轉移。「所有人包括我在內都必須在午夜前撤離,」弗林弗倫市長方丹(George Fontaine)表示,「我正在忙著收拾物品,大家也都盡可能做好準備。」他提到民眾計劃沿10號公路撤離,因這是唯一對外路線。方丹續稱,「這條路通往溫尼伯(Winnipeg),我們會見機行事。」弗林弗倫位於曼尼托巴省的省會及最大城市溫尼伯西北方約643公里處。這場野火26日始於鄰近的薩克其萬省(Saskatchewan)北部,火勢迅速擴大。該省克賴頓(Creighton)的1200位居民也收到撤離令。目前曼尼托巴省共有22處活躍野火,官員表示全國消防員正協助滅火。今年迄今曼尼托巴省已發生102起野火,遠高於同期平均77起的紀錄。加拿大野火季節為5月至9月,2023年創下最嚴重野火紀錄,有毒煙霧籠罩北美大陸長達數月。

企鵝糞便成氣候救星! 英研究揭驚人真相:釋放氨氣有助於抗暖化
企鵝大便竟然能拯救地球!根據國外氣候學者最新研究指出,企鵝的糞便中富含氨氣,當氨氣進入大氣層後,會促進雲層形成,進而反射陽光、降低地表溫度,對抗氣候變遷發揮意想不到的「天然空調」效果。根據英國《每日星報》(Daily Star)引述當地氣候學者最新研究指出,當企鵝的糞便釋出大量氨氣時,氨氣會隨氣流升上大氣,協助凝結水氣形成雲層。這些雲不但能遮蔽陽光,還能有效降低地表溫度,對緩解全球暖化有潛在幫助。科學家同時表示,這項效果在南極地區與沿海區域最為明顯。另外,科學家並指出,這樣的自然現象可能有助減緩全球暖化帶來的高溫衝擊,除了對極地氣候有益,也可能影響如英國近期頻繁出現的極端高溫。由於暖化導致英國歷年罕見的高溫與野火頻傳,科學家認為,企鵝這種「自然散熱系統」值得進一步重視。科學家表示,這次發現讓人重新認識企鵝在氣候系統中的角色,雖然企鵝並未刻意「拯救地球」,但其自然排泄物卻意外地為人類環境帶來正面幫助,也讓牠們獲封「地球小小英雄」。不過,氣溫下降也不是人人開心。英國近期氣候急遽轉變,本週將迎來濕冷天氣。根據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預測,週四晚間英國局部地區氣溫恐跌至攝氏零下3度,週末連假天氣也不樂觀,預計將出現雷陣雨、霜凍與大雨,據氣象局副首席氣象學家馬克席達威(Mark Sidaway)指出,英國過去幾週受高壓系統影響天氣穩定,但本週末起將轉為濕冷不穩定,「來自大西洋的低壓系統將於週五晚間至週六進入英國,終結長時間的乾旱天氣」。企鵝不只萌樣吸睛,現在連糞便都成為氣候變遷下的「救世主」!(圖/翻攝自X)

怕AI搶飯碗?13種工作不用高學歷也能年薪百萬
隨著人工智慧(AI)的崛起,許多人都非常擔憂自己的工作會被AI取代。對此,履歷撰寫服務機構「Resume Now」的最新報告也指出,有13種職業不僅提供優渥薪資與長期穩定性,更無需大學文憑就能勝任。更棒的是,這些工作全都不容易被AI取代。據《今日美國》的報導,上大學被視為美國成年禮的重要儀式,但並非人人都會進入大學殿堂,更有許多學生永遠拿不到畢業證書。根據教育數據倡議組織(Education Data Initiative)的統計,在25歲以上的美國人中,僅38%擁有大學學歷。對此,履歷撰寫服務機構「Resume Now」的最新報告指出,有13種職業不僅提供優渥薪資與長期穩定性,更無需大學文憑就能勝任。更棒的是,這些工作全都不容易被AI取代。「Resume Now」職涯專家史賓塞(Keith Spencer)表示:「這份分析聚焦當代美國人最深層的就業恐懼。」他們正擔心就業市場的疲軟,為大學高昂的學費感到憂慮,更懷疑學位是否仍有價值。而各領域從業者尤其害怕AI、機器人或其他非人類勞動力,會突然取代自己的工作。儘管自動化浪潮緩慢侵襲,許多領域仍需要「人性化的觸動」。為建立這份清單,「Resume Now」鎖定僅需高中文憑、年薪至少5萬美元(約新台幣150萬元),且具備高需求技能成長型領域的職業。該報告引用美國勞動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數據。「這些職業在某種程度上都存在共通點,需要大量人際互動。」史賓塞解釋,「可能是要求在不確定環境中具備手動操作靈活性,或是需要高度創造力。」這些清單分為2大類,也就是根據人類決策需求、體力勞動、人際互動等因素,區分為「低AI風險」與「中AI風險」職位。「Resume Now」指出,部分列出的職位需要「一定程度相關經驗」,但顯然沒有任何一項要求大學學歷。以下是完整清單,包含較冷門職位的職務說明,以及所有職位的中位數年薪:低AI風險職業「Resume Now」認為,這些職業因所需技能遠超AI能力範圍,能提供優渥收入與高度工作保障。森林火災檢查員與預防專家職務內容:評估火災風險、調查野火成因並制定預防策略。抗AI原因:防火工作需要實地人力執行,無法完全自動化。中位數年薪:71,420美元(約新台幣215萬元)空服員抗AI原因:AI無法提供餐飲服務。機上客戶服務需要人性化互動。中位數年薪:68,370美元(約新台幣206萬元)住宿經理職務內容:想像《白蓮花大飯店》(The White Lotus)劇情。監督住宿營運、管理員工並確保賓客滿意。抗AI原因:AI不會疏通客房馬桶。這工作需要人員提供個人化服務。中位數年薪:65,360美元(約新台幣197萬元)電工抗AI原因:AI裝不了水晶吊燈。電氣工程必須人類在場操作。中位數年薪:61,590美元(約新台幣185萬元)水管工、管道安裝工與蒸汽管裝配工職務內容:為住宅與商業場所安裝維護供水及燃氣系統。抗AI原因:水管工程充滿不確定性。AI機器人或許能處理部分工作,但無法全面取代。中位數年薪:61,550美元(約新台幣185萬元)工業機械技師職務內容:維護工業場所的機械系統。抗AI原因:這項工作需即時解決問題的能力,AI難以應付。中位數年薪:61,170美元(約新台幣184萬元)主廚與廚師長抗AI原因:AI嘗不出湯頭好壞。食譜研發與食物準備需要創造力。中位數年薪:58,920美元(約新台幣177萬元)助聽器專員職務內容:配置助聽器並提供患者照護。抗AI原因:AI無法滿足這項工作親手操作的需求。中位數年薪:58,670美元(約新台幣177萬元)個人服務經理職務內容:督導健康計畫、活動策劃或高端禮賓服務。抗AI原因:工作需要人際互動、情緒智商與決策能力,這些都是AI無法處理的。中位數年薪:57,570美元(約新台幣173萬元)中AI風險職業Resume Now指出,這些職業的任務最終可能被自動化,但目前仍需依靠人類判斷與適應力。機械維護員職務內容:與前述工業機械技師性質相近,負責工業機械的例行保養。抗AI原因:複雜維修需要人類即時解決問題。中位數年薪:61,170美元(約新台幣184萬元)保險業務員抗AI原因:AI能處理部分核保作業,但這份職業需要個人化服務。中位數年薪:59,080美元(約新台幣178萬元)航空貨運監督員抗AI原因:AI雖能處理部分航空貨運作業,但突發狀況仍需人類監督者應對。中位數年薪:58,920美元(約新台幣177萬元)安全與火災警報系統安裝員抗AI原因:安裝與檢修安防消防系統必須由人類執行。中位數年薪:56,430美元(約新台幣170萬元)

全美第一槍!夏威夷開徵「環保住宿稅」郵輪渡假也要收 上路時間曝
開全美第一槍!夏威夷州政府近日拍板一項「環保住宿稅」法案,將加徵酒店、郵輪等住宿稅額,以作為應對氣候變遷的專案資金,新法案自明年1月起正式上路。綜合外媒報導,夏威夷州政府於當地時間2日通過一項史無前例的法案,將針對渡假飯店、酒店加徵0.75%的住宿稅,另停靠在夏威夷港口的郵輪,也將徵收11%的新稅,實際收費將依停留天數按比例計算。根據該法案,自明(2026)年1月1日起,住宿稅將從9.25%提高至11%,官員預估新稅制上路後,每年將可增加約8500萬至1億美元(約約新台幣26.2億至30.7億元)的稅收,這些所得收入將用於推動環境永續發展計劃,以及極端氣候下的自然災害救助,包括修復海灘、預防野火及對抗颶風等,而夏威夷也成為美國首個撥出稅收用於應對氣候變遷的州政府。夏威夷州長葛林(Josh Green)表示,這項小幅增加的住宿稅,能讓更多人享受夏威夷的海島風光,相信遊客會樂見其成,「制定的環保政策越好、投入的資金越多,完善我們的生活空間,便越有可能吸引到來訪夏威夷的遊客。」

建國以來最嚴重野火釀13傷 以色列政府急向國際求援
耶路撒冷山區及郊野在4月30日爆發以色列史上最嚴重的野火災情之一,火勢沿著耶路撒冷至特拉維夫的1號公路主幹道瘋狂蔓延,濃煙遮蔽天際,迫使民眾棄車逃生。電視畫面捕捉到火舌吞噬公路兩側、民眾奔逃的驚險場景,周邊山頭全遭滾滾黑煙籠罩。這場緊急狀態促使以色列展開大規模國際求援行動,並實施多項緊急撤離與交通管制措施。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Gideon Sa'ar)針對這場野火災情啟動全面外交求援,接連與英國、法國、捷克、瑞典、阿根廷、西班牙、北馬其頓、亞塞拜然等國外長通話,後續更擴大聯繫羅馬尼亞、烏克蘭、厄瓜多等未公開國家。其辦公室聲明還詳列了各國的承諾,包括:義大利與克羅埃西亞率先派出3架Canadair CL-215滅火飛機;羅馬尼亞5月1日將派遣1架滅火機與1架後勤支援機;西班牙承諾派出2架滅火機、法國則為1架;另有國家表態願提供直升機支援。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為此緊急開會協調外國機組入境事宜。由於夜間空中作業限制,國際救援預計在5月1日全面展開。這場災難性大火適逢「以色列陣亡將士紀念日」(Yom HaZikaron),也就是希伯來曆以珥月的第4天,迫使多場慶祝活動取消,包括耶路撒冷國家主典禮。對此,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全程坐鎮指揮,除聽取國家安全部長班-格維爾(Itamar Ben-Gvir)與消防高層彙報,更親赴國家指揮中心督導。與此同時,以色列本土則全力動員空中消防中隊與警用直升機全天候作業,並下令空軍待命支援,此外還有120個消防單位投入數十支地面隊伍進行搶救。在災情最嚴重的耶路撒冷區,消防指揮官弗里德曼(Shmulik Friedman)於埃什陶爾(Eshtaol)舉行的記者會上坦承:「這可能是建國以來最大規模野火,離控制火勢還很遙遠。」周邊至少3個社區被強制撤離,1號、3號、65號、70號及85號公路全線封閉。警方確認至少13人輕傷,所幸目前未傳出任何死亡案例。值得注意的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已透過安全管道主動提出派遣消防隊支援,重演2010年與2016年跨境協作模式,但以方尚未正式回應。

紐澤西野火擴大逾5千人急撤離!20年最大野火 燒掉200座大安森林公園
美國紐澤西州(New Jersey)近期遭遇嚴重野火,迄今延燒面積不到兩天燒掉5千多公頃,相當近200座大安森林公園,這場堪稱紐澤西近20年來最嚴重野火,目前火勢控制率僅有約40%,由於火勢蔓延迅速,有超過5千多人被迫撤離,所幸野火未造成人員傷亡。美國紐澤西州20年最大野火,燒掉200座大安森林公園。(圖/達志/美聯社)從外電的畫面可見,這有如電影裡描繪的地獄場景,真實在紐澤西州上演,天空燒得火紅,火海四面八方竄燒,沒多久整片山林幾乎被吞噬,大火更直逼附近建築,從火舌和濃煙飄散的畫面可以看出風勢不小。美國紐澤西州20年最大野火,燒掉200座大安森林公園。(圖/達志/美聯社)根據《CNN》等美媒報導,這場野火從22日開始延燒,當天上午10點左右,消防隊接獲森林火災的通報起算,短短36小時燒掉200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面積的林地。美國紐澤西州20年最大野火,燒掉200座大安森林公園。(圖/達志/美聯社)據了解,起火點位於「松林泥炭地」這裡野生生態茂密,是美東面積最大的保護區之一,加上恰逢澤西州正值嚴重乾旱,整個冬季降雨量遠低於平均水準,天乾物燥加上時速大約40公里的陣風,助長了火勢難以控制,23日清晨7點,紐澤西州政府發布緊急狀態。美國紐澤西州20年最大野火,燒掉200座大安森林公園。(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紐澤西州森林消防局的說法,目前火勢控制率僅有約40%,當局表示,這恐成為紐澤西近20年來,最嚴重野火,起火原因也正在調查中。所幸目前沒有傳出人員傷亡。由於火勢蔓延迅速,地方政府發布強制撤離命令,緊急撤走5千名住戶,預估這場野火將持續燃燒數日,所幸當一的氣象單位預測,25日起,有望降下大雨,期盼到時能制止火勢持續延燒。美國紐澤西州20年最大野火,燒掉200座大安森林公園。(圖/達志/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