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
」 阿富汗 塔利班 美國 聯合國 川普
2025世界最快樂國家!芬蘭蟬聯榜首 台灣稱霸東亞「領先中日韓」
聯合國20日發布2025年「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其中,芬蘭連續第8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至於在亞洲的部分,台灣高居亞洲第3,甚至超越了新加坡、日本和南韓等國。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等外媒報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集團(UNSDG)每年都會發布全球幸福報告,今年針對全球147個國家進行排名,而冠軍正是連續8年奪冠的芬蘭,接著依序是丹麥、冰島、瑞典與荷蘭。台灣在排行中名列第27,稱霸東亞國家,在亞洲地區則位居第3。(圖/Pixabay)台灣名列第27名,僅次於第8名以色列和第21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亞洲地區則位居第3,甚至稱霸東亞國家,優於排名第34的新加坡、第46名的越南、第49名的泰國、55名的日本、57名的菲律賓、58名的南韓(58)、64名的馬來西亞、68名的中國大陸以及第88名的香港。根據報導,這份報告調查時間點從2022年到2024年,介於美國總統川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顛覆全國與全球事務之前,內容針對全球各地民眾的幸福感,包括民眾自評自身生活品質、人均GDP、健康預期壽命、社會支持度、自由度、富裕程度以及對政府貪腐的認知度等多項指標。北歐5國全都維持為前10大幸福的國家,芬蘭奪冠的原因,主要是當地民眾與專家認為廣大遼闊的湖泊與穩健的福利制度提振他們的心情,而美國則是跌至第24名,是這份報告2012年首度公布以來最低。據報告指出,在2023年,約1/4的美國人自稱在前一天獨自用餐,「孤獨用餐的人數增加,是美國幸福感下滑的理由之一」。另外,美國是少數幾個所謂「絕望死」(deaths of despair)增加的國家之一;至於倒數前5名包括獅子山、黎巴嫩、馬拉威和辛巴威,墊底的則是阿富汗,原因就是塔利班(Taliban)自2020年重新掌權以來,當地持續陷入人道災難。台灣在排行中名列第27,稱霸東亞國家,在亞洲地區則位居第3。(圖/翻攝自X)

打擊移民!川普擬對數十國家實施旅行禁令 這些國家在第一組
美國總統川普為打擊移民,傳出正考慮對數十個國家的公民實施全面的旅行限制。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和內部備忘錄顯示,備忘錄列出共41個國家,分為3組。第一組由10個國家組成,包括阿富汗、伊朗、敘利亞、古巴和北韓等,這些國家將被全面暫停簽證。報導指出,在第二組國家中,東非國家厄利垂亞、海地、寮國、緬甸和南蘇丹這5個國家將面臨部分暫停簽證,將影響旅遊和學生簽證、以及其他移民簽證,但也有一些例外。備忘錄顯示,在第三組,包括白俄羅斯、巴基斯坦和土庫曼等26個國家,如果這些國家的政府不在60天內努力解決不足之處,將被考慮部分暫停發放美國簽證。報導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相關國家國民是否已受到影響,或其所持簽證是否將因此作廢。不具名官員透露,美國國務院數周前起草這一列表,在送到白宮之前還可能有變化。

川普擬取消「烏克蘭難民」合法身分 24萬人恐遭快速遣返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週四表示,他將很快決定是否取消約24萬名因與俄羅斯衝突而逃離的烏克蘭人的臨時合法身分,這有可能使他們快速被驅逐出境。根據 《路透社》報導,被問到取消烏克蘭人身分並將他們驅逐出境一事,川普回應「我們當然不想傷害他們,我正在考慮這一點。有些人認為這是合適的,有些人則不這麼認為,我很快就會做出決定。」一名川普政府高級官員和3位知情人士透露,計劃取消對烏克蘭人的保護,將是川普政府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這個計畫是川普政府撤銷180萬移民合法身分計畫的其中之一,這些移民都是透過拜登政府推動的臨時人道假釋計畫而獲准進入美國。4位官員均表示,最快可能在4月取消烏克蘭人的合法身分。他們表示,這項計畫在川普上周公開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發生爭執之前,就已經在進行了。根據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內部電子郵件顯示,非法入境者一般會在入境後2年遭加速遣返,而被取消臨時合法身份的移民則沒有時間限制,隨時可能被快速遣返。除了逃離俄羅斯入侵的24萬烏克蘭人和53萬古巴人、海地人、尼加拉瓜人和委內瑞拉人之外,川普政府也將撤銷逾7萬名逃離塔利班政權,前往美國尋求庇護的阿富汗人士的臨時合法身分。

德國40歲男子開車衝撞人群釀2死11傷 1人「小腿直接被截斷」
德國西部城市曼海姆(Mannheim)於3日中午發生一起汽車衝撞行人事件,一輛黑色福特掀背車高速駛入購物街普蘭肯(Planken)的行人區,導致2人死亡、至少11人受傷,其中5人傷勢嚴重。目前當地警方以2起謀殺罪及多起謀殺未遂罪展開調查。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據當局表示,死者分別為83歲女性與54歲男性,另有5人重傷、6人輕傷,傷者中包括1名兒童。目前有3名傷者正在曼海姆大學醫院接受治療。根據現場目擊者描述,事發時,這輛車高速行駛衝撞人群,現場有多名行人倒地。後續急救人員抵達後,便緊急為傷者救治。一名遇難者遺體被塑膠布覆蓋,靜靜地躺在地上,現場甚至可以看到受害者被車輛撞斷的小腿。而透過現場監視器畫面也顯示,肇事車輛的左前輪輪罩整個消失,車頭嚴重受損。後續德國警方於2日下午13點15分發出警報,要求市民避開市中心,以利緊急應對大規模警察行動。警方也同時逮捕40歲德國籍嫌疑人,此人來自萊茵蘭-普法爾茨州(Rheinland-Pfalz),據查過往曾有精神疾病問題,但未因極端主義或恐怖活動被安全機構列入監控名單。當局目前尚未發現其他共犯,初步研判此案與政治動機無關。(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警方也發現,嫌疑人曾因人身傷害罪服過短期刑期,並於2018年因在Facebook上發表違規言論被罰款。警方表示,嫌犯未婚,無子女,也無穩定伴侶。事發後,嫌犯在被警方拘捕時,用一把裝有空包彈的手槍朝自己口中開槍,但未造成致命傷,目前仍在醫院接受治療,情況穩定,尚未接受訊問。德國巴登-符騰堡州(Baden-Württemberg)內政部長施特羅布爾(Thomas Strobl)表示,該名男子將車輛當作「武器」使用,並表示近年來類似案件不斷發生。報導中提到,曼海姆過去一年內已發生多起暴力襲擊案件。2024年9月,距離此次案發地僅幾個街區處的地方,一名阿富汗籍男子持刀刺傷數人,導致一名警察殉職。2024年12月,馬德堡(Magdeburg)聖誕市集發生汽車衝撞事件,造成6人死亡、299人受傷,兇嫌為一名50歲沙烏地阿拉伯籍精神科醫師。2025年1月,阿沙芬堡(Aschaffenburg)公園發生攻擊事件,一名28歲阿富汗尋求庇護者襲擊兒童,造成1名兩歲男童及1名試圖營救男童的路人死亡。2月,一名24歲阿富汗籍男子駕車衝撞人群,導致20多人受傷,其中一名母親與孩子後來傷重不治。

歪打正著!英國女郎參加戀愛實境秀 沒找到真愛但找到了失散的親姊姊
英國戀愛實境節目《初次約會》(First Dates),是英國公有電視台「第四頻道」(Channel 4)從2013年推出至今,歷經12年仍經久不衰的長壽節目。一名曾在2021年參加這檔節目的女性近日宣布,她雖然沒有靠節目找到攜手一生的真愛,但卻意外找回了她失散多年的親生姊姊。據英國《鏡報》報導,《初次約會》的參加者凱蒂‧庫馬爾(Katie Kumar)近日在她的Tiktok頻道上發布了一支影片,向所有網友分享她找回妹妹的奇特經歷。凱蒂指出,她曾在2021年參加了青少年版的《初次約會》,用意是為了分享自己被收養的故事,表達她對現在擁有的「家庭與生活」的感激之情,也希望透過參加節目,提高人們的收養行為的認識。凱蒂還指出,因為動機與節目宗旨不太相符,她其實沒有指望過自己會通過節目申請。凱蒂進一步解釋,她從出生後就與自己的親生兄弟姊妹分離,一直在多個寄養家庭間輾轉,期間曾與自己的親生父母「有過一些聯繫」,但在3歲時在一戶寄養家庭找到歸宿、被這家人正式收養。而她也就此與親生兄弟姊妹斷了聯繫。凱蒂不知道的是,比她大幾歲的姊姊露易絲(Louise)也被另一戶家庭收養了。儘管她們2個記得彼此,但是都不知道該怎麼聯繫上對方。然而當凱蒂在電視上露面,露易絲看著似曾相識的面孔,鼓起勇氣用臉書向對方發送了一條訊息,「嘿,親愛的,我知道這有些冒昧,但如果我不問出下面這個問題的話,我永遠不會原諒自己……」。(圖/翻攝Tiktok/katiekumarr)後來,凱蒂與露易絲交換了更多的個人訊息,比如2人同樣來自英國伯明罕、記憶中都有個一個白人母親與阿富汗父親、最後忐忑的交換了親生母親的名字,終於確認了她們是彼此失散的親生姊妹。凱蒂表示,當她們重新連繫上後,彼此的相處毫不費力,2人有著相近的興趣,如今也相處的彷彿從來不曾在成長中分離。當凱蒂的故事在網上目光,許多網友紛紛獻上祝福,「你來這個節目尋找愛情,卻找回了更有力量的愛,我為妳們姊妹感到高興」、「真是奇蹟般的故事,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太不可思議了,我要把這個寫進我的論文!」、「讓你們分離是英國收養系統的錯!真高興你們終於找到了彼此。」還有一名有類似經驗的網友表示,「幾年前,我在Tiktok的化妝教學影片上發現了自己的兄弟。我現在相信,宇宙會完美的校正這些錯誤。」

奧地利驚傳隨機殺人釀1死4傷 敘利亞籍兇嫌當場遭逮
奧地利南部維拉赫(Villach)市中心廣場於15日下午4點爆發一起持刀襲擊事件,造成1名14歲少年不幸身亡,另有4人受重傷。據警方調查,嫌疑人為一名23歲敘利亞籍(Syrian)庇護申請者,案發時已在現場被當場逮捕,目前正接受進一步審訊中。警方發言人迪奧尼西奧(Rainer Dionisio)表示,傷者年齡介於14至32歲,其中2人傷勢嚴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事發當下,該名23歲的敘利亞籍庇護申請者突然在廣場向路人揮刀,雖然人潮不算擁擠,但恐怖的氛圍還是迅速蔓延,民眾倉皇逃逸。而此時,有一名敘利亞籍的外送員看到襲擊的發生,隨即駕車衝撞嫌犯,成功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也為後續警方的介入爭取到寶貴的時間。而雖然有部分目擊者在最初的通報中表示有第二名嫌疑人,警方也因此暫停當地大眾運輸並進行搜索,但後來也確認,整起事件均由一人所為。也因為這起事件的發生,讓奧地利全國開始質疑庇護政策。去年大選中,自由黨(Freedom Party)首次贏得最多席次,但未能成功組建聯合政府,現任總統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目前正考慮是否解散國會另行舉行大選,或嘗試成立少數派政府。事發之後,自由黨領袖基克爾(Herbert Kickl)強調,必須嚴格打擊庇護制度,並指責現行政策存在重大漏洞;而社會民主黨卡林西亞州州長凱撒(Peter Kaiser)則形容這次暴行「無法想像」,並呼籲政府與歐盟(European Union)進一步收緊相關規定,指出此類事件不應引發針對特定族群的仇恨反應。當地媒體也報導表示,在此之前,維也納(Vienna)曾於2020年發生過恐怖份子持槍掃射,最終導致4人死亡的襲擊事件。而數日前,德國慕尼黑(Munich)也有一名阿富汗籍男子駕車衝撞人群,導致數十人受傷、2人死亡。

華府驚爆「金援ISIS、蓋達組織」!眾議員曝:美國公民正在資助恐怖主義
美國政府爆驚天弊案!美國國際開發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USAID)遭共和黨眾議員爆料,挪用發展援助資金,以提供伊斯蘭國ISIS等恐怖組織金援,痛批美國納稅人的錢「正在資助恐怖主義」,消息一出震驚外界。綜合《紐約郵報》、《太陽報》等外媒報導,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史考特派瑞(Scott Perry)周五(14日)在國會聽證會上控訴,美國國際開發署在歐巴馬(Barack Obama)及拜登(Joe Biden)政府執政時期,給予恐怖組織資金援助。史考特派瑞指出,美國國際開發署每年都會撥款高達6.97億美元(約新台幣227億元),運往包括伊斯蘭國(ISIS)、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博科聖地(Boko Haram)及蓋達組織(Al-Qaeda)等激進組織,且金援時間長達數十年。史考特派瑞更披露,每周還會有4000萬至8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3億至26億元)的現金被空運到阿富汗,直言「美國納稅人正在不知不覺資助恐怖主義,這一切必須停止!」除此之外,史考特派瑞進一步爆料,原定用於「婦女獎學金基金」(每年6000萬美元)及「年輕女性領導」(每年500萬美元)等計畫的資金,也被拿來當作恐怖組織經營「訓練營」及「宗教學校」的經費,根本無法實質幫助到阿富汗女性,砲轟美國國際開發署助長恐怖主義。

加州惡火持續蔓延!拜登宣布災區進入「重大災難狀態」 損失粗估達到4.96兆元
目前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已燒毀近萬棟住宅,造成至少10人死亡,整個城市陷入危機。目前美國總統拜登也宣布,災區進入「重大災難狀態」,未來180天內將接受全額報銷。而也有私人預測機構估計,目前野火已經造成150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4.96兆元)的損失。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目前加州野火共計有5起,其中帕利塞德斯大火(Palisades Fire)和伊頓大火(Eaton Fire)是這次災情的主要災區,分別位於聖塔莫尼卡和馬利布之間以及帕薩迪納附近。2場火災已燃燒超過34,000英畝土地,吞噬了近10,000棟建築,成為洛杉磯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火災之一。洛杉磯縣警長盧納(Robert Luna)表示,災區景象如同被原子彈轟炸過後悲慘,認為死亡人數可能繼續上升。私人預測機構AccuWeather估計,火災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高達1500億美元,對地方經濟和保險體系造成沉重打擊。目前,帕利塞德斯大火的控制率僅為6%,而伊頓大火尚未有任何控制進展。而之所以難以控制,主要是因為乾燥的沙漠風持續助長火勢所致。而同時也傳出,向加拿大借調的大型灑水飛機,因與民用無人機相撞而停飛,這也導致救火進展遭到延滯。同時,在卡拉巴薩斯附近爆發的肯尼思大火(Kenneth Fire)也迅速蔓延至960英畝,進一步增加了火災覆蓋範圍。(圖/達志/美聯社)報導中提到,這場災難已經導致153,000名居民被迫撤離,166,800人收到撤離警告。洛杉磯縣消防部門警告,強風減弱雖為救火提供喘息空間,但低濕度和乾燥植被仍讓火勢充滿危險。國家氣象局預計,另一波紅旗警報可能於13日重新生效。除了民眾財產遭到大火焚燬外,目前也因為持續性的火災而產生的空汙讓民眾面臨健康危機,火災產生的濃煙污染迫使當局宣布公共健康緊急狀態,目前當地學校已連續兩天停課,數千人無家可歸。也因為災情嚴重的關係,目前拜登總統宣布洛杉磯地區進入重大災難狀態,並承諾聯邦政府將在未來6個月內全額報銷包括清理、臨時庇護所和第一線人員薪資的復原費用。拜登表示,這些災難凸顯了氣候變化對美國造成的挑戰,聯邦政府將全力支持加州的救災和重建工作。帕利塞德斯居民圖奇(Bilal Tukhi)表示,火災現場如同戰爭摧殘過的阿富汗。阿爾塔迪納(Altadena)居民也曾表示,雖然事前有過保險,但還是對保險理賠情形擔憂,一名居民表示:「我們甚至無法確定保險公司是否會給我們足夠的賠償。」

紐奧良恐攻為ISIS煽動的孤狼式襲擊! FBI:與賭城爆炸案無關
美國紐奧良市當地時間1日凌晨3點15分才驚傳1起駕車衝撞人群並開槍的恐怖攻擊事件,造成至少15死、35傷。結果當天稍晚的8點39分,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川普國際酒店」(Trump Hotel Las Vegas)門口外,又發生特斯拉賽博皮卡(Cybertruck)爆炸案,導致1死、7輕傷,且2輛犯案車輛都是在美國點對點汽車共享應用程式Turo上租用的,也讓外界質疑2起事件恐有關聯。如今警方澄清,紐奧良恐攻是1起遭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煽動的孤狼式恐怖襲擊,與拉斯維加斯汽車爆炸案無關。美國聯邦調查局(FBI)2日表示,紐奧良新年恐怖襲擊事件的嫌犯曾在網路上發布影片,宣稱支持伊斯蘭國恐怖組織,還聲稱自己在今年夏天以前就已經加入了ISIS,同時在影片中立了遺囑。接著他就駕駛皮卡車衝撞法國區的波旁街人群,造成至少15人死亡。不過這次襲擊與拉斯維加斯的賽博皮卡爆炸,「沒有明確的關聯性」。 FBI反恐部門副助理主任拉亞(Christopher Raia)表示,42歲的賈巴爾(Shamsud-Din Jabbar)在除夕夜從德州的家中前往路易斯安那州時,於Facebook上發布了5段影片稱,他原本計劃傷害家人和朋友,但當他擔心新聞媒體根本不會關注「信徒與非信徒之間的戰爭」時,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這是恐怖主義行為,這是有預謀的邪惡行為,」拉亞補充,賈巴爾是單獨行動,「且100%受到ISIS的啟發。」此外,FBI特工的炸彈技術人員還發現了2枚簡易爆炸裝置,1枚被安裝在波旁街和奧爾良街的交叉路口,第2枚則位於波旁街和圖盧茲街的交叉口,2枚裝置均未造成危害,「我們確實獲得了監視器錄影,顯示賈巴爾安裝了這2個爆炸裝置。」拉亞說,FBI找到了與賈巴爾有關的3部手機和2台筆記型電腦,並補充說調查人員正在努力追查這些設備的內容。另據3名美國國防官員稱,出生於美國的賈巴爾,於2006年至2015年在陸軍現役服役,然後於2015年至2020年在陸軍預備役中服役。官員們補充,賈巴爾曾在2009年被部署到阿富汗,並在2020年光榮退役時擔任上士。而民事記錄則顯示,賈巴爾結過兩次婚,第一次婚姻於2012年結束,第二次婚姻於2022年結束。

1天2起重大車禍!阿富汗中部公路2巴士分別撞油罐車、卡車 釀52死65傷
阿富汗東南部加茲尼省(Ghazni)18日晚間接連發生2起車禍事故,其中一輛巴士與油罐車發生碰撞,另一輛巴士則撞上一輛卡車,共造成52人死亡、65人受傷,部分傷者命危。根據外媒《路透社》、《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加茲尼省資訊及文化首長尼薩(Hamidullah Nisar)表示,事情發生在18日深夜,首都喀布爾(Kabul)到南部坎達哈(Kandahar)之間的同一條公路上有兩起事故均與巴士有關。第1起事故發生在夏巴茲村(Shahbaz),一輛巴士在高速公路上與一輛油罐車迎面相撞,引起大規模死傷;第2起事故則在東部安達區(Andar),一輛巴士撞上一輛卡車。據悉,這2起事故的傷者多數已送往加茲尼醫院,部分重傷患者則轉送至首都喀布爾進行救治。在車禍事故發生後,工人正在拆除受損的巴士。(圖/達志/美聯社)加茲尼省省長發言人奧馬(Hafiz Omar)指出,這起事故導致至少50人死亡,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救援團隊已全力協助,並將罹難者遺體交還給家屬」。塔利班政府首席發言人穆賈希德(Zabihullah Mujahid)則說到,「喀布爾、坎達哈公路上的兩起致命交通事故,讓52名同胞罹難、65人受傷,我們深表遺憾」。喀布爾緊急外科中心報告稱,道路交通事故已成為阿富汗最常見的外傷原因之一,自2021年8月以來,有記錄的事故數量增加了5倍,而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間,交通事故數量更從2662起激增至5520起,「在這個國家,獲得護理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衛生系統也嚴重不足」。報導指出,這幾起致命交通事故凸顯了阿富汗道路維護不善所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危險,由於阿富汗歷經數十年戰亂,公路基礎設施老舊、惡劣,加上危險駕駛行為、缺乏交通管理規範,造成交通事故頻繁發生。

比加薩走廊還慘 蘇丹再次蟬聯人道危機觀察名單榜首
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 IRC)於11日發布最新的「2025年全球人道危機觀察名單」。當中顯示,蘇丹(Sudan)連續2年位居榜首。報告中也提到,目前全球共有3.051億人需要人道援助,而IRC名單上的20個國家便占了其中的82%。與2015年時的7,790萬人相比,需救援人數有著誇張的成長。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IRC首席執行官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表示,這種情況「令人壓抑」,呼籲全球必須正視這項危機,人道需求與資金支持之間的落差,即便放眼現在這物資充沛的時代,兩者之間的差距仍擴張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位居榜首的蘇丹,自2023年4月爆發內戰以來,便陷入了自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人道危機。戰爭主因是蘇丹軍隊與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間的權力鬥爭,原本的政權過渡計劃隨之破滅,進而引發全球規模最大的流離失所潮。儘管蘇丹僅占全球人口的1%,但需要人道援助的人口卻占全球總數的10%。除蘇丹外,名單上的其他危機國家也同樣面臨困境。排在後面的是加薩走廊(Gaza)、約旦河西岸(West Bank),這兩個地區也是長年面臨軍事衝突,民眾生活陷入絕境。此外,緬甸(Myanmar)、敘利亞(Syria)和南蘇丹(South Sudan)也是榜上有名。其中敘利亞是因為長年的內戰所致,而南蘇丹則因內部衝突和貧困使人道危機持續加深。報告還列出其他15個人道危機嚴重的國家,其中包含黎巴嫩(Lebanon)、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海地(Haiti)、馬里(Mali)、索馬利亞(Somalia)、阿富汗(Afghanistan)、喀麥隆(Cameroon)、中非共和國(Central African Republic)、乍得(Chad)、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衣索比亞(Ethiopia)、尼日(Niger)、奈及利亞(Nigeria)、烏克蘭(Ukraine)和葉門(Yemen)。

從「恐怖組織名單」中刪除 俄羅斯議會階段性承認塔利班政權
俄羅斯議會近日投票通過,將塔利班從莫斯科(Moscow)原先列為恐怖組織的黑名單中移除。此舉有著朝正式承認阿富汗(Afghanistan)塔利班(Taliban)政權的一位存在。而這也是自2021年8月塔利班掌權後,首個承認塔利班政權的國家。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2021年8月,美國結束在長達20年的軍事援助,隨後倉促撤離,塔利班便在此機會終接管阿富汗政局。儘管全球至今無國家正式承認該政權,但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曾在7月表示,塔利班目前已是打擊恐怖主義的盟友。但報導中也提到,阿富汗的所在區域長期受到伊斯蘭主義武裝團體威脅。敘利亞(Syria)阿薩德政權的突然結束,也讓俄羅斯十分頭痛,在此之前,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關鍵盟友。除此之外,2024年3月時,一群槍手槍手闖入莫斯科郊區一座音樂廳內殺害145人,後續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已對該事件自行宣稱責任。而美國方面則表示,該起攻擊的發起單位應該是伊斯蘭國呼羅珊(Islamic State Khorasan (ISIS-K))所為。雖然塔利班對外宣稱正努力清除伊斯蘭國在阿富汗的據點,但西方國家普遍並不看好,更認為塔利班不重新審視對婦女權利的種種限制,國際社會對該政權的外交地位提升恐難以實現。報導中提到,自塔利班上台,塔利班政權不僅關閉女子高中與大學,更限制女性在無男性親屬陪伴下行動空間,並根據自身對伊斯蘭法的理解,對婦女制定嚴格的日常規範。

美準國安顧問:中國部分軍力已超越美國 還是需為台灣備戰
川普內閣成員陸續出爐!首位當選國會議員的綠色貝雷帽成員瓦爾茲(Michael Waltz),將成為川普2.0的國家安全顧問。他10月曾在簽書會上指出,台灣的地位極其重要,即使中國解放軍的海軍與太空軍數量已超越美國,美國的軍事力量也必須準備好。據悉,瓦爾茲在陸軍服役27年,曾擔任過小布希防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蓋茲(Robert Gates)的國防政策總監,以及小布希副手錢尼(Dick Cheney)的反恐顧問,反對川普將美軍撤出阿富汗,並且像國會中的許多超級鷹派一樣,他始終對轟炸伊朗抱持開放態度。此外,他還被認為是眾議院裡對中國最鷹派的議員之一,包括提出「美國正與中共進行冷戰」的論點,且是第一位呼籲美國全面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國會議員。瓦爾茲在10月出版新書「艱難事實:像綠扁帽部隊思考與領導」(Hard Truths: Think and Lead Like a Green Beret),並與「雷根研究所」(Ronald Reagan Institute)所長扎克海姆(Roger Zakheim)一同舉辦簽書會,討論了瓦爾茲擔任綠色貝雷帽的經歷、國會中的兩黨合作、兵役的重要性、阿富汗撤軍、烏克蘭戰爭等議題。其中,瓦爾茲提到,美國不應該因為武裝台灣而惹怒習近平,就像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不該推升緊張局勢,而是應該緩和衝突。不過瓦爾茲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公開討論美國已經走下坡,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袖,並認為西方價值也走下坡,並以科技監控極權主義取而代之,掌控的第一步是西藏,下一步是香港,再來是台灣。瓦爾茲補充,「台灣的意義不光是掌握全球8成的先進製程晶片。地理位置上,台灣位於日韓與東南亞海運要地,控制全球一半的GDP,形勢相當重大。」對此,瓦爾茲強調,美國軍事力量必須準備好,即便中國海軍與太空軍數量已超越美國,且中國核武的數量是以3倍數,而不是以2倍數成長,相當類似1930年代納粹德國的建軍速度,但德國當時還沒有戰略拒止美國的意圖。他認為未來的美國總統不應該從坦克對坦克,船艦對船艦的概念來思考,如果中國要攻擊美國,會先拒止,並透過網路攻擊美國的港口、水資源和油管。他們的駭客組織「伏特颱風」(Volt Typhoon),不光是間諜行動,而是在美國系統埋下網路定時炸彈,並在首波攻擊中針對空中和網路。他指出,中國人已知道未來整個經濟將依靠太空網路,包括農業、全球定位系統(GPS)、銀行與即時物流,他們已發展出能全面控制並讓美國經濟陷入黑暗的能力,「無論你愛川普還是恨他,他擔任總統時的直覺就是,如果在太空排行老2,你就不可能成為地表最強,美國必須保衛這些資產。」

不搭飛機!搭船搭車騎駱駝走4.6萬公里 探險家橫跨亞洲經12國成功抵日
現代探險家諾克(Omar Nok)先前決定以「不搭乘飛機」的方式完成橫跨亞洲的旅程,他在過去274天的行程中,僅靠著徒步、駱駝、船隻、火車等各種方式前進,中間甚至還搭過別人的便車。就這樣走過46,239公里後,終於順利從埃及抵達日本。而他也因為這次的冒險形成,在IG上吸引超過75萬粉絲,成為小有名氣的冒險家網紅。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諾克的冒險旅程從埃及紅海(Red Sea)薩法加港(Safaga)開始。第一個離開埃及的方式,就是搭上一艘前往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的貨船。由於這是首次嘗試不搭乘飛機進行如此複雜的旅程,再加上諾克並不熟悉中亞的語言,甚至連當地的習俗也不甚清楚,諾克也為此有點緊張。諾克表示,從小時候起,他就十分嚮往來到日本。但由於不希望自己錯過途中所經歷的一切,因此決定不乘坐飛機,慢慢前進,盡情感受沿途的風景。諾克也提到,他認為日本是他能在亞洲不搭飛機到達的最遠地點,因此將這個地方設為自己這次探險的終點。在這次的旅途中,諾克還以徒步的方式經過麥加,接著在伊朗的沙丘滑沙,又曾在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的山區乘坐另一位冒險者的車輛,結果意外遭遇車輛拋錨。他還曾經在吉爾吉斯(Kyrgyzstan)和哈薩克(Kazakhstan)一帶騎馬和駱駝,途經廣袤的草原和沙漠。後續諾克於10月抵達日本福岡,後續在7日當天到達東京,完成了這趟為期274天的旅程。相較之下,如果當時諾克從埃及開羅(Cairo)搭機直飛日本東京,整個航程僅需要12小時。從埃及不搭飛機抵達日本東京的諾克。(圖/翻攝自IG)據了解,諾克以前曾是亞馬遜(Amazon)在德國和盧森堡的財務分析師,他透過工作積累一些存款後,後續便透過節流的方式籌集旅行資金,日常花費僅約25美元。其中他曾在阿富汗待上2周,那段時間的花費僅88美元。由於旅程中,諾克行經不少世俗意義上的「危險國家」。但諾克表示,自己從未感到真正的危險,因為無論自己身處在哪個國家,當地人總是對他十分慷慨、熱情,也會給予他幫助和支持,這讓他非常感動。

美國投票日如臨大敵「白宮擴大封鎖、商家封窗防暴動」 暗殺川普槍手投書稱:內戰爆發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11月5日舉行投開票,台灣時間6日上午陸續開票,由於投票前兩黨候選人民調出現僵局,美國輿論普遍擔憂投票日或選後恐發生騷亂,像是首府華盛頓特區就在選舉日前,在白宮和副總統官邸外擴大封鎖區和架起鐵欄杆,特勤局人員也在四周加強維安,包括當地店家也以木板封住窗戶,另外,曾經要暗殺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的58歲槍手羅斯(Ryan Wesley Routh),近日也投書媒體,表示若川普當選恐怕是美國「民主的終結和內戰的開始」。暗殺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的58歲槍手羅斯。(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目前被囚禁在在聯邦監獄的羅斯在《棕櫚灘郵報》投書,他在信中警告,若川普勝選,他的第二個任期恐怕是「民主的終結和內戰的開始」。羅斯在信中聲稱,川普「不會放棄權力」,且他的署名是「涉嫌暗殺川普的槍手羅斯」。另據《棕櫚灘郵報》指出,這封信中的筆跡與據稱羅斯所寫的另一個信件相符,他在信中向任何能夠「完成工作」並殺死川普的人提供獎金,《棕櫚灘郵報》還指出,聯邦監獄官員也證實,這封4大張的投書的寄信人地址是邁阿密拘留中心,包括羅斯的女兒事後也證實了其真實性。羅斯在信中沒有討論他暗殺前總統的企圖,而是懇求佛羅裡達州棕櫚灘居民不要投票給川普,棕櫚灘會把下個世紀的鑰匙交給川普家族嗎?棕櫚灘民眾如何看待川普在重掌白宮。羅斯稱若川普當選美國恐內戰。(圖/翻攝自X)羅斯在信中還表示,「棕櫚灘民眾應該帶頭並引導我們的國家選擇民主而不是獨裁者」。羅斯並期盼,「我希望你尊重你的領導作用,推動你的州和國家維持我們美國的生活方式」。據了解,羅斯今年 9月15日下午,試圖暗殺當時在佛州高爾夫球場打球的川普,所幸特勤人員及時發現,並將槍手逮捕。消息人士透露,58歲的羅斯是一位極左派的支持者,也曾在社群網站X發文力挺台灣,更發起募資計畫想派數千名曾受北約訓練的阿富汗士兵來保護台灣。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趕在選舉日前,在白宮和副總統官邸外擴大封鎖區,特勤局人員也在四周加強維安,就怕選後因假訊息爆發暴力事件。(圖/達志/美聯社)除此之外,不少美國選民憂心選舉後恐陷入混亂,尤其是川普不斷宣稱自己會大勝,甚至稱關鍵搖擺州賓州選舉舞弊,由於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發生暴動事件,有民主黨議員姐表示,若賀錦麗當選,擔心會發生「流血事件」,讓各地、尤其是華府和搖擺州全面升高警戒,像是華府周邊店家趕緊以木板封住窗戶,白宮、國會大廈和賀錦麗官邸等重要設施也架設起圍籬。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趕在選舉日前,在白宮和副總統官邸外擴大封鎖區,特勤局人員也在四周加強維安,就怕選後因假訊息爆發暴力事件。(圖/達志/美聯社)美國選民只希望選舉儘快結束,為了加速開票,全美43州通過在選舉日前,就可以開始統計郵寄、不在籍和海外選票,但賓州以及同為搖擺州的威斯康辛,州議會還未能及時修法,而選務官員一再強調,計票需要時間,選舉夜不知道結果並不代表有問題,這場2024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也引起全球各國持續關注,到底下一屆美國總統由誰出任,登上白宮大位。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趕在選舉日前,在白宮和副總統官邸外擴大封鎖區,特勤局人員也在四周加強維安,就怕選後因假訊息爆發暴力事件。(圖/翻攝自X)

塔利班掌政3年!阿富汗女性不得在公共場合說話 彷彿是罪犯
阿富汗政權被塔利班掌政3年多,當地女性權益不斷被打壓,除了先前頒布多達百頁的「美德法」,規定女性在公共場合必須完全的遮蓋住身體及臉部,且不得在公共場合歌唱與朗讀,近日再次頒布新令,居然是禁止女性在公共場合說話,即使是女性之間也不能聽到對方聲音,這也凸顯塔利班針對女性的歧視和限制措施進一步加劇。阿富汗塔利班禁女性在公共場合說話。(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根據《澳洲廣播公司》(ABC News)和《福斯新聞》(Fox News )等外媒報導,塔利班最近頒布新法令,禁止當地女性在公共場合説話,即使是女性之間也不准聽到對方聲音。報導稱,這項禁令還包括禁止女性在沒有男性監護人陪同的情況下離家,並要求女性佩戴口罩和面紗。同時要求電視或廣播女性新聞主持人在電視廣播中也要佩戴口罩,且禁止女性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男性親屬交談等。阿富汗塔利班禁女性在公共場合說話。(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據了解,塔利班在今年在8月公布的新法中,規範當地婦女禁止在公共場合唱歌、朗誦和閱讀,並且排除女性在小學6年級後繼續接受教育,同時驗禁女性在公共場所和大多數工作場所出沒,甚至還禁止與沒有血緣關係或婚姻關係的男性對視。阿富汗塔利班禁女性在公共場合說話。(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自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權以來, 發佈了各種限制婦女自由的法令:禁止她們在沒有男性監護人的情況下從事政府工作、接受中等教育,以及旅行超過72公里,塔里班此舉等同不斷剝奪阿富汗婦女的權益。針對這一系列的情況,阿富汗前婦女事務部部長先前就呼籲聯合國採取措施,保障阿富汗女性權利。她表示,如今的阿富汗正實施性別隔離,沒有一點包容性可言,包括人權觀察家希瑟巴爾(Heather Barr)也表示,隨著家庭變成監獄,圍牆正一步步向女性逼近。阿富汗塔利班禁女性在公共場合說話。(圖/翻攝自X)

以色列下手?伊朗警察車隊遇襲10死 當局調查中
以色列26日正式對伊朗展開報復行動,戈哈爾庫一支警察車隊26日遇襲,至少10人死亡,不過目前不確定是否跟以色列有關。綜合外媒報導,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東南約1200公里處的戈哈爾庫,有一支警察車隊遇襲擊,至少10死。阿富汗、伊朗和巴基斯坦俾路支人(Baluch)倡議組織HalVash也發布一張疑似現場的照片和影片,一輛伊朗警車上面有2具屍體,車上有伊朗警車使用的綠色條紋。HalVash表示,此攻擊似乎針對兩輛警車,車內人員全數罹難,車輛疑被子彈攻擊,不是被炸彈炸毀。國營伊斯蘭通訊社表示,內政部長已下令進行調查,有多名警察死亡。據了解,目前還沒找到兇手,也沒有任何組織出面,而襲擊時間點,剛好在以色列26日凌晨對伊朗發動大規模襲擊後。報導稱,西斯坦-俾路支省的遜尼派穆斯林民眾與伊朗什葉派的關係,長期關係緊張,典型的襲擊如遜尼派激進組織Jaish al-Adl發動帶打跑的襲擊,一次殺了幾名安全官員。不過,過去也有武裝分子發起大規模攻擊。塔利班指出。他們正在調查月初關阿富汗移民被伊朗殺害的案件,這可能會加劇2國的緊張關係。

攜手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得主 小珍妮佛新片直擊阿富汗女性心碎抗爭
奧斯卡影后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擔任製片的紀錄片《麵包與玫瑰》(Bread & Roses)將於 Apple TV+上線,片中近距離直擊3位阿富汗女性,她們在喀布爾淪陷於塔利班的巨大壓迫下的心碎歷程,以及她們所展現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麵包與玫瑰》由奧斯卡金獎影后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與製片搭檔賈斯汀西亞羅基(Justine Ciarrocchi)出品,並由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得主馬拉拉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擔任監製。該片將鏡頭聚焦在 2021 年塔利班佔領喀布爾後的阿富汗,在這片失去自由的土地上,兩千萬名女性的基本人權被剝奪:教育、就業和自主權,甚至獨自外出的權利,因此對生計造成嚴峻影響。紀錄片跟隨著3位阿富汗女性,真實記錄她們為爭取自主權而奮鬥的過程。過去曾執導紀錄片《同境相憐》的導演薩赫拉馬尼(Sahra Mani)深入揭露阿富汗女性的悲慘處境,同時捕捉她們內心的強大、堅韌與勇氣。《麵包與玫瑰》將於11月 22 日在 Apple TV+上線。

全球26個最貧困國家負債創近年最高 世銀呼籲自救
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最新報告指出,占全球人口40%的26個最貧困國家,目前的債務規模創下18年來最高水準。根據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26個最窮國家的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高達72%,創下2006年來新高紀錄,其中半數國家不是陷入債務深淵,就是面臨高度風險。報告發現,這些經濟困頓的國家目前財務狀況比新冠疫情爆發前更困窘,反觀全球其他經濟體大致已經從疫情復甦,重拾成長軌跡。世銀指出,人均年收入不到1,145美元的26個最貧困國家,越來越依賴國際開發協會(IDA)補助和接近零利率的貸款,因為市場資金大半已經枯竭。IDA是世銀為資助貧國所設立的銀行服務機構。全球26個最貧困國家大部分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從衣索比亞、查德到剛果,名單中也包括中東國家阿富汗和葉門。26個窮國有三分之二不是陷入武裝衝突,就因為制度和社會脆弱而難以維持秩序,進而抑制外國投資和幾乎所有商品出口,讓他們頻繁遭受景氣循環之苦。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吉爾(Indermit Gill)透過聲明稿表示,IDA一直是這些貧困國家的命脈。過去5年來IDA將大部分的財務資源注入這26個低所得經濟體,協助他們度過困境。這份報告在世銀與國際貨幣基金(IMF)於華盛頓舉行年度會議前一周公布,顯示根除極度貧窮的努力遭遇重大挫敗,也強調世銀致力在今年籌集1,000億美元資金,充實IDA的資金庫。此外,報告亦顯示,這些貧困的經濟體越來越容易遭受天然災害和其他不利情勢衝擊。過去10年來,天然災害對窮國的經濟衝擊加劇,在2011年至2023年間,天災造成GDP流失2%,約是中低收入國家的五倍,顯示擴大投資的必要。世銀也呼籲窮國自救,包括改善稅收和提升公共支出效率。

世界尊嚴勞動日 勞團:台灣因強迫勞動屢遭國際關注
每年的10月7日為「世界尊嚴勞動日」,立委范雲與台灣勞工陣線協會、TTNC Watch 等團體舉辦「Workers Deserve Peace and Democracy:捍衛勞動尊嚴,強化工會力量」記者會,強調工會應挺身捍衛勞工權益,並支持和平與民主這兩項永續生計的關鍵要素。ITUC每年發布的全球權利指數,對各國遵守集體勞工權利的情況進行評級,並記錄政府和雇主侵犯國際公認權利的行為。2024年,亞太地區因為持續發生系統性侵害勞工組織工會及罷工基本權利的事件,平均得分為4.13,成為全球勞動處境第二差的地區,僅次於中東與北非地區(MENA)平均得分的4.74。其中,阿富汗和緬甸的評等為5+,代表著由於法治的崩潰,權利得不到保障;孟加拉、菲律賓和韓國都有工會成員被殺;韓國政府持續透過司法濫權,將工會活動定調為犯罪行為;印尼政府透過《創造就業法》,取消了幾乎所有勞工的最低工資保護和集體談判權。台灣在這份報告中雖然取得評比為2,顯示勞工集體權利較不被侵犯。但殷鑑不遠的是台灣在1987年才解除戒嚴令,即使解嚴後,在資本家的強烈集體抗議與要求下,國家仍長期以「工運流氓」系統性地的整肅與清算勞工運動。直到2011年5月1日修正施行《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及《勞資爭議處理法》,建立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才初步有相關保障,然而裁決機制在上路超過十年後,工會組織率並無大幅攀升,此外迄今仍有部分勞工不得進行罷工行為,甚至遭限制籌組工會,都已違反相關勞動人權公約。范雲表示,這是她與勞工陣線共同召開尊嚴勞動日記者會的第四年,過去也曾對外送員薪資演算法不透明的問題一起倡議,以及共同呼籲勞動部訂定《最低工資法》。此次尊嚴勞動日的主題是強迫勞動,過去曾協助過烏干達籍血汗學工案,她認為外籍移工在臺灣的處境仍屬危殆。范雲說,運動員的勞權以及工會權也應納入考量;經過預算案以及多次質詢,體育署上個月承諾,會輔導企業聯賽運動項目組成工會。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表示,台灣勞工陣線成立於1984年,即以「政治民主、社會民主、經濟民主」作為組織核心理念,民主不只是政治價值,更應走入經濟生產的領域,然而台灣低迷的工會組織率,使得台灣集體勞動關係嚴重失衡,民主的概念無法深入經濟場域。雖然2010年啟動了新勞動三法時代,但台灣工會數量並沒有顯著成長,截至目前為止2024年企業工會為953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1家)、產業工會則為264家(較去年同期增加6家),更遑論團體協約覆蓋率極低,顯示出台灣在推動集體勞動權益方面,仍有長路要走。楊書瑋指出,台灣面對勞動力不足的挑戰,產業界依然採用壓低勞動條件的舊模式,對政府施壓以擴大引進移工,這不僅阻礙了產業升級,也加劇了低薪問題。台灣在國際間就因強迫勞動問題屢屢遭到關注,進而損害了台灣的國際形象,過去便因移工、漁工重大強迫事件屢屢遭到美國及歐盟的警告,甚至遭列名美國「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此外層出不窮的外籍學生頻頻遭受不法剝削的「學工事件」,都再再顯示現代奴隸的狀況仍存在於台灣,因此政府應強化國內終止強迫勞動的法制,預防及消弭國內發生強迫勞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