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
」 以色列 哈瑪斯 加薩走廊 巴勒斯坦 加薩70萬「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 《紐時》:形同對美國政府的嘲弄
近期美國的TikTok禁令導致大約70萬「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沒想到間接促成了大量中美兩國網友的直接互動和交流,使雙方更能真實地了解對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雙方也開啟了「聊家常」模式,從物價、醫療保障制度到學費及電費,打破了不少對彼此日常生活的刻板印象。其中更有部分美國人開始採納中國網友的建議,像是「多喝熱水有益身體健康」。大批美國TikTok網紅在TikTok宣傳小紅書,在他們的帶領之下,英國、澳洲等TikTok用戶也紛紛開設小紅書帳號,把小紅書變成了「地球村」。大陸網友不僅用英文評論和外國網友們交流,更是貼心地用英文錄製小紅書「衝浪」攻略,幫助外國新用戶們盡快適應新平台。此外,中美網友的交流也激發了一些美國人對園藝的興趣,他們開始整理自己的庭院並種植蔬菜,從此美國人的後院不再只有草皮。在TikTok上擁有220萬粉絲的美國網紅DecayingMidwest在開通小紅書帳號後,不到24小時就發了13條筆記,獲得了1.8萬的讚和收藏。對於自己不到1天粉絲數就超過5000人,他感到很意外,並表示「感謝所有新認識的中國朋友。」美國網友abainsane_則是第一個用手寫中文和大家打招呼的外國網友,歪歪斜斜的中文讓中國網友感受到了滿滿的真誠。雖然他擔心翻譯的內容不標準,但中國網友鼓勵他:「第一個手寫的美國網友,歡迎!不要擔心翻譯軟體有誤,大部分情況下是正確的,即使有錯誤我們也能理解,給你看看我的寵物。」對於外國網友的忽然湧入,中國網友們也開始熱情互動,向他們介紹中國美食、美景。中英文夾雜的留言區裡,甚至有中國網友開始「討教」學習英文,更有網友讓外國友人「幫忙」寫英文作文。為了迎接外國網友的到來,中國網友也開始集體呼籲小紅書推出即時翻譯功能,讓彼此在網路上溝通無障礙。對此,美國《紐約時報》文化版評論作者赫斯(Amanda Hess)也撰文講述她體驗使用小紅書後的第一手觀察。在她看來,這些友好互動正構成了對美國國家安全政策的「歡樂嘲弄」,像是全世界對美國政府開的一個玩笑:「你用『擔憂中國干預』逼我們出走,我們走去的卻是另一個中國APP。」還有美國網友如此寫道:「美國的有些宣傳讓我們以為中國人生活得很糟糕,現在這個印象完全被粉碎了。」中國網友也發現,原來「富裕的美國夢」並沒有那麼普遍,至少沒有普及到美國基層民眾,有美國網友甚至表示,不少美國人每天都要打2份工才能養活自己。其中最引起熱議的還是醫療和教育資源,美國高昂的醫療費用和大學學費驚呆了中國網友。有美國網友回應稱:「我曾在美國叫過救護車,結果下一秒發現自己馬上負債3000美元,這使我深感震撼和創傷。」還有美國人在TikTok拍影片表示,和中國朋友聊天後才知道,中國公立大學學費才798美元,而她在美國為了讀法學院背負了45萬美元的債務。對此,在2025駐華記者新春招待會上,有外國記者就小紅書迎來大批外國網友,向大陸外交部黨委委員、副部長華春瑩提問。對此,華春瑩也回應:「我很高興看到這件事!年輕人有選擇的自由。」
停火協議生效!3人質獲釋返回以色列 醫院:健康狀況穩定
以色列與哈馬斯(Hamas)之間的停火協議正式生效,目前首批3名人質已經獲得釋放返回以色列,而以色列當地醫院也表示,人質的健康狀況穩定。根據《CNN》報導指出,停火協議原定於19日生效,但過程中發生一些插曲而延誤,主要是因為以色列要求哈瑪斯提前提供人質名單,哈瑪斯後續則將此歸咎於技術性問題。停火協議正式生效後,哈瑪斯釋放首批3名以色列人質,分別是24歲的戈嫩(Romi Gonen)、31歲的施泰因布雷徹(Doron Steinbrecher),以及擁有英以雙重國籍的28歲達瑪里(Emily Damari)。後續3人被轉交給國際紅十字會,由以色列軍方護送至南部的雷伊姆(Re'im),隨即送往特拉維夫希巴醫療中心(Sheba Medical Center)接受治療。根據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初步檢查,這些人質雖身體狀況良好,但醫護人員仍會進行進一步的健康檢查,特別是監測她們是否因471天的囚禁經歷出現潛在問題。希巴醫療中心薩夫拉兒童醫院主任佩薩赫(Itai Pessach)表示,醫療團隊將全力協助她們恢復健康,並強調與家人團聚是當前最重要的目標。作為人質釋放的交換條件,以色列計劃釋放90名巴勒斯坦囚犯,這也引發大批民眾在奧弗監獄(Ofer Prison)外聚集,等待親人歸來。停火也讓數千名被迫離家的加薩居民有機會返回家園。停火生效後,聯合國和多個國際組織迅速行動,將援助物資送往加薩。世界糧食計劃署(WFP)首批卡車已進入地區,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機構則表示,另有4000輛卡車的物資正準備運抵。根據協議,第一階段雙方預計釋放33名以色列人質和約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但後續階段的執行情況仍不明朗。雖然目前停火正在持續,但並無明確保證以色列不會重啟對加薩的轟炸行動。
小紅書2天暴增70萬用戶!小熊維尼、64坦克人都被禁 「TikTok難民」出現不適應
短影音分享平台即將在周日(1月19日)關閉美國服務,因此大量的紛紛轉向中國另一個熱門社群媒體「小紅書」,在2天內暴增70萬民用戶。不過目前出現海外用戶在小紅書張貼包括「小熊維尼」、「64坦克人」等相關內容,帳號隨即疑似遭到封禁的情形,因此浮現許多用戶對於中國敏感言論的標準、社群平台嚴格審查等等的爭議。根據數據研究公司Sensor Tower,小紅書本周在美國的下載量比去年同一周增加200%、較前一周增加194%。不過CNN指出,越來越多美國用戶對於小紅書的審查規則不滿,不只是暴力內容、仇恨言論或色情遭禁止,中國以審查不斷擴大的敏感詞清單而聞名,無論這些詞是出於政治還是其他原因而被列入,例如「小熊維尼」、「64坦克人」等。雖然審查規則由中國當局制定,但平台會聘用團隊負責刪除違反規定的內容,以避免罰款、停止營運,甚至被勒令關閉的後果。一位美國用戶14日發布一則詢問該平台「是否歡迎同志」的貼文,不過貼文在數小時內就被刪除。隔天,用戶再發新貼文表示決定退出該平台,卻立刻遇到恐同言論攻擊,指責他們試圖將自己的文化價值強加於他人。有男性用戶抱怨自己上半身的照片被禁,質問「為何不能發布我的健身和腹肌照片?」並表示「在TikTok和Instagram從未遇過這樣的問題」。一名中國用戶建議他遮住乳頭,因為中國社群媒體平台普遍對裸露乳頭有一定限制。另外,還有用戶提到日本動畫「我的英雄學院」貼文被移除,而該動畫自2018年起在中國被禁,原因涉及日本戰爭歷史的爭議性內容。有網友在社群平台「X」提到,「小紅書上用戶大多是歲月靜好,偶爾推個小廣告的日子人」,因此「在一個分享時尚、旅遊、藝術、美食的APP上,宣揚仇恨與政治,這會非常冒犯其他用戶,你們還覺得很光榮,真是醜陋無比」。
濟州航空空難民眾陷搭機恐慌 他揭「台灣一年車禍死3000人」:還怕墜機嗎?
南韓濟州航空7C-2216航班於29日上午9點從泰國曼谷飛往南韓全羅南道務安國際機場,但在降落過程中,飛機因與鳥群相撞右側引擎起火,首次嘗試降落時,也因引擎起火被迫抬升機頭,第二次降落時,還是因無法放下起落架,以機腹著陸高速滑行,最終撞擊到跑道尾端的外牆發生爆炸,機上共181人僅2名空服員獲救。事件一出,全球紛紛哀悼,也讓部分民眾陷入搭機恐慌,但百萬網紅Cheap則拿出數據分析,表示台灣一年車禍死3千人,車禍機率是墜機的100倍,「台灣一年車禍死3000人都不怕了,還怕墜機嗎?所以開開心心的出國玩吧!」Cheap發文表示,他看到新聞下面一堆留言說「不敢搭飛機了」,他對這些言論感到不可思議,「開車去機場的路上,死掉的機率還比墜機高,台灣一年車禍死3000人,豈不是不敢開車、騎車了?」他拿出數據分析,車禍機率是墜機的100倍,根據飛航網的數據,商業航班每1億公里,會有0.01人死亡,但在台灣駕駛,據交通部數據,每1億公里,約4.1人死亡,如果從台北市開車到桃機算中途車禍死亡的機率,是飛機墜機的102倍,如果從高雄開上去,會變成1000倍。Cheap換句話說,即使每天搭飛機一次,要連續搭3萬年,才可能經歷一次墜機(台北到東京),但在台灣,每天騎車、開車,134年就可能致命,出車禍掛掉的機率,是搭飛機的200倍,他指賠償風險台灣車禍法院公訂價是3至400萬,但被艱苦人撞到,人家兩手一攤,有可能是「0元」,且飛機墜機就算是破產也會賠(如復興航空),「台灣一年車禍死3000人都不怕了,還怕墜機嗎?所以開開心心的出國玩吧!」
德國聖誕市集汽車衝撞案 匈牙利總理批「歐盟移民政策」釀大禍
德國馬格德堡(Magdeburg)聖誕市集於20日晚間發生震驚全國的恐怖攻擊。一名50歲的沙烏地阿拉伯裔男子阿布杜穆森(Taleb al-Abdulmohsen)駕駛一輛黑色BMW轎車高速衝入市集撞擊人群,造成至少5人死亡、200人受傷。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án)則認為,之所以會發生如此悲劇,主要是歐盟的移民政策所致。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歐爾班於布達佩斯(Budapest)的記者會上先對事件中的受害者及其家屬表達同情,同時將矛頭對準歐盟。歐爾班認為,自2015年起,歐盟接納大量來自中東與非洲的移民與難民以來,歐洲的恐怖主義問題顯著加劇,並宣稱「毫無疑問,移民與恐怖主義之間存在聯繫」。而報導中提到,歐洲其實早在2015年就發生過多次激進分子襲擊事件,如2004年的西班牙馬德里列車爆炸案、2005年的倫敦市中心襲擊案。《美聯社》認為這些事件與2015年後的移民潮無直接關聯。但儘管如此,歐爾班仍堅持認為,馬格德堡的襲擊事件證明歐盟領導層的政策存在問題,歐爾班甚至表示「他們(歐盟高層)希望馬格德堡的情況也發生在匈牙利」。根據德國警方表示,整起案件的兇嫌是一名50歲的沙烏地阿拉伯籍醫生阿布杜穆森,自2006年起居住於德國並從事醫療工作。阿布杜穆森自稱為前穆斯林,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大量反伊斯蘭內容,並支持脫離信仰的穆斯林。報導中也提到,自2015年以來,歐爾班政府採取嚴厲的反移民政策,在匈牙利與塞爾維亞(Serbia)和克羅埃西亞(Croatia)邊境修建了鐵絲網圍牆,試圖阻止移民進入。歐盟對此也多次施壓,並於6月通過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裁定,要求匈牙利改變其庇護政策,並對其處以每日100萬歐元的罰款。但歐爾班堅持不會改變立場,並譴責歐盟試圖「強加」移民政策於匈牙利。
開車衝撞德國聖誕市集釀2死68傷 元凶背景曝光…曾批德國「伊斯蘭化」
德國馬格德堡(Magdeburg)聖誕市集於20日晚間發生震驚全國的恐怖攻擊。一名50歲的沙烏地阿拉伯裔男子阿布杜穆森(Taleb al-Abdulmohsen)駕駛一輛黑色BMW轎車高速衝入市集撞擊人群,造成至少2人死亡、68人受傷,其中15人傷勢嚴重。後續警方迅速逮捕阿布杜穆森,而阿布杜穆森強烈的反伊斯蘭與極右翼政治立場也跟著曝光。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阿布杜穆森是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心理醫師,2006年時以難民身份抵達德國,2016年獲得政治庇護。他專攻精神病學、心理治療,並曾為脫離伊斯蘭教的沙烏地人提供庇護建議。而其社交媒體大多充滿對伊斯蘭教與移民政策的強烈批判。阿布杜穆森在社交媒體上自稱是「沙烏地軍事反對者」,並指控德國正在「伊斯蘭化歐洲」。阿布杜穆森多次轉發支持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推文,並表態支持極右翼人物羅賓森(Tommy Robinson)和陰謀論者瓊斯(Alex Jones)。此外,阿布杜穆森也被發現層頻繁轉發涉及暴力的內容,其中還包括一段年輕穆斯林女性因婚外情遭石刑處死的影片。阿布杜穆森在影片下留言表示「伊斯蘭教有任何一個正面的特點嗎?」而攻擊事件發生數小時前,阿布杜穆森上傳一段視頻,指控德國當局開啟他的郵件、偷竊物品,聲稱自己的USB隨身碟遭竊。阿布杜穆森在影片中表示「德國正在犯罪性地追捕批評伊斯蘭的人,這就是這個國家的本質。」甚至提到德國政府在庇護政策上雙重標準,批評該國對伊斯蘭主義者的包容,卻拒絕幫助真正脫離伊斯蘭迫害的沙烏地脫教者。報導中也提到,早在2019年時,阿布杜穆森曾接受德國媒體訪問,當時就表示出自身對伊斯蘭教的厭惡,甚至對伊斯蘭教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影響之大表達出憎恨之意。阿布杜穆森表示,他協助運營的網站「我們是沙烏地人」(wearesaudis.net)專注於幫助沙烏地女性脫離壓迫「九成向我求助的沙烏地人是女性。即使他們家中沒有壓迫者,他們仍對未來感到恐懼,因為命運始終掌握在男性監護人手中。」阿布杜穆森也在推文中多次提到,德國對來自敘利亞的穆斯林移民提供庇護的比例高達99.8%,但對於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脫教者僅有70%。阿布杜穆森認為「德國偏袒伊斯蘭主義者,但對於真正因伊斯蘭教法面臨死刑的脫教者,卻冷漠以對。」在這次的攻擊事件中,阿布杜穆森駕駛著車輛在聖誕市集高速行駛了約400公尺,過程中撞擊大量遊客。警方事後在肇事車輛中發現疑似爆炸裝置,相關部門正在進一步調查。目前警方初步認定,阿布杜穆森是單獨行動,事件動機可能與其對伊斯蘭教及德國移民政策的不滿有關。事件發生後,馬格德堡大學醫院接收了10至20名傷者,並準備應對更多病患。鄰近城市哈雷(Halle)也同步加強安全措施,並協助救援。
歡樂耶誕城祭出諧音梗大賽 DJ賴皮曝超溫暖事蹟
「國語作業簿-台北歡樂耶誕城2024」將在12月20至22日在大佳河濱公園登場,是台灣唯一由專業DJ主導的音樂派對,更首度舉辦「諧音梗大賽」,集結美麗本人、阿達、五木、西屯純愛組、阿夫等卡司,每年不可缺少的傳統「耶誕Autotune歌唱大賽」,也邀請到血肉果汁機主唱GIGO、Gummy B、BSB、wannasleep等人參戰。有鑒於台灣人對諧音梗的著迷,活動主理人DJ賴皮MR.SKIN說:「針對台灣人離不開諧音梗這件事,我們企劃了全宇宙第一屆的『國語作業簿諧音梗大賽』,刻意為今年增添那些未知的有趣。」「諧音梗大賽」邀請了菜冠雙頭、美麗本人、阿達、老K、西屯純愛組、阿夫、阿法、阿量、神經元、梅伯等人參與,堪稱是三日活動的一大亮點。提到「國語作業簿-台北歡樂耶誕城2024」過往最令人感動的時候,賴皮MR.SKIN笑說:「有一件事至今我們還津津樂道,那就是曾經有一個男生觀眾喝太醉,在大佳河濱公園路邊徘徊回不了家變難民,結果我們活動結束剛收工的掃地阿伯竟然人很好的把他安全地送回基隆家門口。」笑說這是一場有著酒精與充滿愛的場合,年末如果需要正能量,歡迎來現場感受。DJ賴皮MR.SKIN也分享:「希望國語作業簿最終能夠成為一個代名詞,當聽到這幾個字,就聯想到自己在『國語作業簿』當下的回憶,並且成為下次再回來體驗的期待。」並表示2025年「國語作業簿」將會用不一樣的面向和態度將品牌精神做到更深層的推廣,宣吿很快就會公佈新活動的訊息。◎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非洲難民船遇暴風雨翻覆!45乘客「僅1人存活」 11歲女童漂流3天奇蹟獲救
近日,一艘執行難民救援任務的慈善團體船隻,在義大利蘭佩杜薩島(Lampedusa)外海救起一名來自西非獅子山共和國的11歲女孩。據了解,這名女孩靠著救生衣與2個充了氣的輪胎在海面上漂流了3天以上,而她原本所搭乘的船隻,在地中海上遇見暴風雨而翻覆,全船45人中可能僅她1人存活,其餘乘客目前疑似全數罹難。據《abc News》報導,英國慈善難民輔導組織「Compass Collective」11日凌晨3點左右在在義大利蘭佩杜薩島外海執行一項救援任務時,意外聽到了海上傳來的呼救聲,從而救起了一名年僅11歲的女孩。船長維登呂柏特(Matthias Wiedenlübbert)告訴媒體,當凌晨3點並且在引擎運轉的船隻上,能聽到這名女孩的呼救聲是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巧合」。他們了解到,這名女孩來自西非獅子山共和國,她與弟弟搭上一艘載有45人的金屬船隻,從突尼斯的斯法克斯(Sfax)出發,試圖偷渡前往歐洲。不料航行途中遇到了一連持續數日的劇烈暴風雨,他們所搭乘的船隻也因此翻覆。這名女孩告訴他們,翻船後她靠著救生衣與2個充了氣的輪胎在海面上漂流了3天,她曾在海難發生的2天後在海上見到另外2名船上的乘客,不過隨即與對方失散。當地海岸警衛隊和警方接獲通報後,也曾在事發海域持續搜尋,但至今未發現其他生還者。根據「Compass Collective」發布的新聞稿,這名女孩被救上船時,雖然因為缺乏食物與飲用水,並且因為長時間泡在海中而體溫過低,但她仍意識清晰、反應靈敏。他們隨即將這名女孩送往附近的蘭佩杜薩島接受治療。該名女孩出院後則被轉移到附近的難民收容中心,接受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照顧。「Compass Collective」成員坦普爾(Katja Tempel)指出,這起事件揭露了地中海難民逃往歐洲路線的危險性。根據國際移民組織數據,突尼斯、利比亞、義大利和馬耳他之間的移民路線,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航線」之一,自2014年以來已有超過24300人失蹤或死亡。據了解,「Compass Collective」是一個帶有藝術表現性質的英國慈善組織,他們致力於為來自各地的年輕難民,提供加入舞台劇、音樂劇與電影劇組等具有表現性質工作的專業輔導計畫,藉此幫助這些難民找到一技之長,並融入英國的生活。
聯合國壓倒性通過決議:加薩立刻無條件永久停火 以美2國又投反對票
聯合國大會(UNGA)在美東時間11日以壓倒性多數投票要求加薩走廊展開「立即、無條件和永久的停火」,並透過第2項決議,支持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的工作,但美國和以色列拒絕了上述的象徵性政治表態。聯合國大會(UNGA)11日以壓倒性多數投票敦促加薩走廊展開「立即、無條件和永久的停火」,以及無條件釋放所有人質,該決議以158票贊成、9票反對及13票棄權獲得通過,不過該決議不具約束力。對此,華盛頓按照慣例,利用其在安理會的否決權來保護其盟友以色列,美國駐聯合國特別政治事務副代表伍德(Robert A. Wood)11日重申了這一立場,並稱該決議採用的文本是「可恥和錯誤的。」據悉,以色列及美國在聯合國大部分的發言和投票決議中都與世界多數國家唱反調。投票贊成決議的斯洛維尼亞駐聯合國大使也在UNGA上主張,「加薩已不復存在,它被摧毀了。平民正面臨飢餓、絕望和死亡。這場戰爭沒有理由繼續下去,我們現在需要停火。」阿爾及利亞駐聯合國副大使也表示:「面對巴勒斯坦的悲劇,沉默和失敗的代價是非常沉重的,而且明天只會更沉重。」11日通過的第2項決議,則要求以色列尊重UNRWA在加薩的人道主義工作,並呼籲以色列政府「遵守其國際義務,尊重UNRWA的特權和豁免,以及履行其責任,包括允許一切形式且迅速、安全和不受阻礙的人道援助,並增加其便利性,從而使UNRWA的任務得以遍及整個加薩地區。」該決議雖然最終以159票贊成、9票反對、11票棄權獲得通過,不過以色列從今年1月28日起就禁止UNRWA在加薩的救援活動。報導補充,自哈瑪斯2023年10月7日與以色列爆發衝突後,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在加薩地區造成44805人死亡、106257人受傷,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如今特拉維夫也開始在加薩走廊北部展開新一波殖民活動,並趁著阿薩德政權的垮台入侵敘利亞。
比加薩走廊還慘 蘇丹再次蟬聯人道危機觀察名單榜首
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 IRC)於11日發布最新的「2025年全球人道危機觀察名單」。當中顯示,蘇丹(Sudan)連續2年位居榜首。報告中也提到,目前全球共有3.051億人需要人道援助,而IRC名單上的20個國家便占了其中的82%。與2015年時的7,790萬人相比,需救援人數有著誇張的成長。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IRC首席執行官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表示,這種情況「令人壓抑」,呼籲全球必須正視這項危機,人道需求與資金支持之間的落差,即便放眼現在這物資充沛的時代,兩者之間的差距仍擴張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位居榜首的蘇丹,自2023年4月爆發內戰以來,便陷入了自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人道危機。戰爭主因是蘇丹軍隊與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間的權力鬥爭,原本的政權過渡計劃隨之破滅,進而引發全球規模最大的流離失所潮。儘管蘇丹僅占全球人口的1%,但需要人道援助的人口卻占全球總數的10%。除蘇丹外,名單上的其他危機國家也同樣面臨困境。排在後面的是加薩走廊(Gaza)、約旦河西岸(West Bank),這兩個地區也是長年面臨軍事衝突,民眾生活陷入絕境。此外,緬甸(Myanmar)、敘利亞(Syria)和南蘇丹(South Sudan)也是榜上有名。其中敘利亞是因為長年的內戰所致,而南蘇丹則因內部衝突和貧困使人道危機持續加深。報告還列出其他15個人道危機嚴重的國家,其中包含黎巴嫩(Lebanon)、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海地(Haiti)、馬里(Mali)、索馬利亞(Somalia)、阿富汗(Afghanistan)、喀麥隆(Cameroon)、中非共和國(Central African Republic)、乍得(Chad)、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衣索比亞(Ethiopia)、尼日(Niger)、奈及利亞(Nigeria)、烏克蘭(Ukraine)和葉門(Yemen)。
推翻獨裁政權!反抗軍闖入阿薩德豪宅 驚見「逃亡密道」配客廳臥室…走廊寬到卡車也能過
敘利亞反抗軍「沙姆解放組織」8日攻下首都大馬士革,推翻了獨裁統治長達54年的阿薩德政權,而總統巴沙爾(Bashar al-Assad)也在反抗軍襲擊時,倉皇逃往俄羅斯避難。從網上曝光的影片顯示,反抗軍闖進阿薩德家族的豪宅搜索時,意外發現豪宅底下竟有龐大地道,路寬到能讓卡車通過,更配備了通風設備等設施。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反抗軍日前突襲了總統弟弟、第4裝甲師指揮官、同時為敘利亞國內權力第2大者馬歇爾(Maher al-Assad)的豪宅,發現內部空間巨大、裝修奢華,一處走道地板上更有突兀的白色螺旋樓梯,下去還有寬敞的逃生地道系統。相關影片顯示,拍攝者順著螺旋樓梯往下走,可以看見2扇防爆門,通過後又有個軌道運輸裝置的樓梯,接著下樓就會進入巨大的、灰白色逃生地道,配有高挑弧形的天花板、設置了大量照明設備,路寬到還能容納卡車通過,地道途中還有數條岔路及金屬門。影片發布者指出,馬歇爾豪宅地底的地道系統寬到可以讓運載喀布敦(Captagon,一種消遣性藥物)和黃金的卡車通過。另一位反抗軍消息人士則說,地道中還設置有通風設備、客廳、臥室、鎖、金屬門等,走廊綿延了數公里,這也顯示出阿薩德家族的腐敗、奢靡。在反抗軍佔領大馬士革後,俄羅斯官媒證實,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及其家人已逃離該國,並在莫斯科獲得庇護,但馬歇爾仍下落不明。報導指出,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開始以來,估計有700萬敘利亞人逃離了阿薩德殘暴的政權,其中大多數人逃往土耳其和約旦等鄰國的難民營。據悉,2015年至2021年間,有超過2萬名敘利亞人移民,並依照政府搬遷計畫去往英國。
敘利亞總統阿塞德是誰?從醫生到殘暴的獨裁者 家族鐵腕統治了50多年
敘利亞反對勢力沙姆解放組織(Tahrir al-Sham)已於台灣時間12月8日成功攻入該國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宣布推翻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阿塞德逃往莫斯科尋求庇護。阿塞德是前總統哈菲茲(Hafez al-Assad)的兒子,家族掌權已有50多年,以殘暴統治而聞名。阿塞德出生在大馬士革,畢業於首都的醫學院,之後到英國倫敦學習眼科,後來與一位英國裔敘利亞妻子、摩根大通投資銀行家阿斯瑪結婚。原本阿塞德的哥哥巴塞勒(Bassel al-Assad)據估將成為國家領導人;但哥哥1994年因車禍去世,巴沙爾才回國繼承權力。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垮台,逃到俄羅斯。(圖/美聯社/達志)哈菲茲過世後,阿塞德於2000年掌權,敘利亞議會僅用了幾個小時就修改了憲法,將總統資格年齡從40歲降低到阿塞德當時的34歲,此舉使他在遭到反對後,依然繼承了父親的王位。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人民走上街頭要求民主,阿塞德政府動員鎮壓,他也被指控犯下侵犯人權的罪行,包括戰爭期間在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鎮壓庫爾德人(Kurds)。內戰造成數十萬人死亡,成為極端組織ISIS的溫床,聯合國稱,有超過70萬國內流離失所者,和超過600萬國際難民。阿塞德殘暴的統治手法,其中包括2011年至2015年間在被稱為「人類屠宰場」的塞德納亞監獄殺害了多達13000人。當年阿拉伯之春期間,阿塞德政權拒絕屈服於大規模的民主抗議活動,反而對和平運動進行殘酷鎮壓,僅在最初幾個月殺害和監禁了數千人,從而引發了戰爭。最終,阿塞德被推翻政權,結束家族50年來的統治。
AI賦能ESG轉型 智慧永續並行再創連鎖品牌新價值
數位轉型浪潮中,AI與ESG成為企業永續創新的雙重引擎,連鎖加盟產業面對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機遇。提升營運效率、優化顧客服務或精準市場預測,AI成為驅動創新的核心力量,而永續經營是企業追求的目標。為帶領連鎖產業接軌數位轉型,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26日舉辦「2024 Chill Go 連鎖品牌 AI×ESG Day 智慧與永續並進:AI賦能 ESG 轉型打造品牌新價值」論壇及策展活動,探索品牌創新與ESG轉型,實現新價值與新體驗。連鎖產業面對Z世代消費大軍,這群20~30歲的數位原生族占消費總數超過4成,企業如何透過科技賦能、發揮ESG永續價值,從增強消費者體驗到簡化營運,AI被視為重塑零售生態系的嶄新里程碑。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執行顧問曼都董事長賴淑芬表示,AI領域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新的挑戰,但透過論壇與策展交流,可證明同行不是冤家、異業可以為師。當智慧與永續並進,AI賦能ESG轉型,驅動零售產業新戰略。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署長蘇文玲表示,雙軸轉型是產業發展趨勢,唯有掌握脈動,才能幫企業向前邁進,AI可輔助服務業提升體驗感受。論壇聚焦雙軸引擎、智慧營運、數據為王、Gen AI浪潮與永續創新5大議題,分別邀請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院長林玉凡主講「與AI共舞,為企業開啟永續發展新契機」;築間餐飲集團副總經理李秋燕聚焦「打造綠色供應鏈,推動門市數位轉型」;全家便利商店商品本部副本部長暨整合行銷部部長陳菀揚探討「數據賦能精準行銷,引領品牌價值塑造新優勢」;明基健康生活總經理特助暨數位零售總監周歆凱分享「零售創新突破,重塑客戶互動與體驗升級」與永訊智庫創辦人暨執行長李振北探討「數位化ESG實踐,推動企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等專題演講。長期扮演第三方顧問服務角色的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院長林玉凡,隨著地球升溫朝2度C邁進,恐出現30億氣候難民,對社會與經濟造成巨大壓力。未來10年,能源轉型、少子化與高齡化衝擊、勞動市場轉型、教育與技能重塑深刻影響社會各層面,企業需提前布局,把危機化為轉機,透過品牌力、數位轉型、人機協作等多元方式應對挑戰。林玉凡強調,根據研究發現,願意投資未來的企業,近3年的成長率高達200%、獲利能力成長逾30%。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蘇文玲署長(右二)觀摩業者策展活動攤位。(圖/業者提供)築間餐飲集團副總經理李秋燕分享,公司從2017年先導企業資源規劃(ERP),2018年擬定加盟計畫,從7年前開始投入數位建置,採取類直營加盟模式,創新加盟模式納入營運管理、財務管理、食材採購、人力資源、行銷支援與修繕維護等業務,快速服務180家門店與超過3千名員工。透過數位轉型提升營運效率,李秋燕推動持續性稽核,以資料庫與數據為基礎,建置營收雲端化、電子化簽核流程、網頁式購物車採購系統與RPA技術,透過數據驅動優化營運。「投入數位基礎建置必須花錢、花時間,但持之以恆才能帶出管理財。」李秋燕表示,築間先跨越後跳躍,透過多元化收入來源、供應鏈優化、員工培訓與災難恢復計畫,提高品牌營運韌性,創造永續未來。全家便利商店商品本部副本部長暨整合行銷部部長陳菀揚表示,零售業要對應滿足不同需求、提出適切供應 ,當消費者的需求沒有滿足就成為機會損失,便利商店的經營模式不斷改變,當走向新零售時代,會員經營與單店經營,結合線上、線下、物流與網紅經濟,大數據創價、分眾行銷、零售媒體聯播網(RMN)與ESG永續成為必須面對的新課題。針對超商店鋪許多短效期食品,如何解決剩食問題成為永續課題,陳菀揚先從生產上做改革,推動預測生產,預測店別與商圈需求數量,一方面降低店長勞務,把工作時間花在創造消費體驗的溫度,搭配條碼變更,使到期前7小時享受降價7折優惠,透過折扣使剩食有機會售出,並做出「友善食光」地圖讓消費者可移動購買,擴大經營商圈。另外,連鎖通路都有零售(R)與媒體(M)但沒有網路/數據(N)三大環節,在通路內看到媒體的摩擦力會非常低,行銷應降低看到與買到之間的摩擦力,透過CDP紀錄受眾行為,經營RMN的最終目的是達成交易,也有機會從交易財賺到廣告財,創造通路、品牌與顧客三方有利。「2024 Chill Go 連鎖品牌 AI×ESG Day 智慧與永續並進:AI 賦能 ESG 轉型打造品牌新價值」論壇合影。(圖/業者提供)明基健康生活總經理特助暨數位零售總監周歆凱,積極解碼生成式AI(Gen AI)掀起的浪潮,將針對「零售創新突破,重塑客戶互動與體驗升級」,分享明基佳世達醫療艦隊如何攜手丁丁藥局,共同開發OMO智慧藥局,導入智慧零售。透過數位看板、電子標籤、智慧POS與LINE廣告機提升門市作業效率,並搭配線上虛擬藥局,提供視訊諮詢、預約領藥與電子商城服務,同時積極研發生成式AI藥師助手以提升服務品質。「AI最早只能做單向,但生成式AI有助於建構虛擬藥局,透過APP為會員提供視訊服務。」周歆凱坦言,APP的目的是強化大健康品牌,可提供會員記錄自己的健康檔案,公司也同步說服藥師與醫師加入網紅經濟,透過OMO智慧藥局資訊健康站放在內湖藥局,讓線上與線下藥師可以一起服務會員,未來藥局不是只有藥,也可以販售聽力服務,透過線上聽力師、線下藥師提供顧客更好的服務。此外,明基也在家樂福開設15坪丁丁健康生活館,導入AI營養師可支援30國語言,與真人聯手對焦消費者需求,今年更把AI結合IoT,結合導航機器人,協助顧客快速找尋到商品,透過生成式AI技術可做到自由友善的互動。周歆凱認為,藥局過往屬於封閉保守經營模式,透過擴大規模與外部單位合作,可突破瓶頸達創新目標。企業在善用AI進行轉型的同時,也必須肩負ESG的使命與責任。永訊智庫創辦人暨執行長李振北分享從為企業撰寫永續報告書看見的需求,為符合金管會對揭露氣候對財務影響的要求,進而發展出一套結合AI技術的智庫方案,幫助企業省錢、省時間,讓聯發科、緯創、精誠、藏壽司等上市企業紛紛上門合作,促使永續思維更普及,同時也能從外部顧問角度,提供企業在推行永續行動上的客觀見解與建議。除了專題論壇,策展環節也精采可期,各業種領導品牌包括三商餐飲、曼都國際、阿瘦實業、新東陽、叡揚資訊、喬思齊、睿思創新、環球睿視、愛吠的狗等企業,結合AI技術帶領零售行銷開創未來,業界專家親臨現場分享轉型亮點,同時帶領優秀廠商展示品牌與轉型解方成果3大亮點,吸引民眾熱烈詢問。
想念她的懷抱!加薩男孩每晚「睡在母親墓前」 曝:在這裡比較安心
根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11月公布的統計數據,自從2023年10月7日爆發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以來,已經有4.3萬人在加薩走廊死去,其中70%是婦女和兒童。近日,一則關於加薩男孩深夜在母親墳墓旁睡覺的影片在網群媒體上轉傳,引起網路討論。據《半島電視台》報導,一名叫做薩利赫(Saleh)的巴勒斯坦記者在11月5日晚間發現,一名叫做澤因‧約瑟夫(Zein Yousef)的男孩竟在深夜走進次墓園。當他走近才發現,這名男孩正在墓園裡睡覺。當他採訪這名男孩時,男孩告訴他「只是想跟母親在一起」。約瑟夫表示,這裡是他母親的墳墓,他的母親2個月前在加薩努塞拉特難民營(Nuseirat Camp)附近接受腎臟疾病的治療時,遭遇以色列發動的空襲,並在空襲中犧牲。後來他想母親的時候,就會來到母親的墓地,「我很想她,我每天都來這裡。跟她睡在一起讓我感覺到安心。」約瑟夫的父親告訴半島電視台記者,兒子本來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這樣他就可以治好母親的疾病。但在母親死後,兒子告訴他現在只想再見到媽媽一面。
以色列屠殺4.3萬平民! 聯合國:70%為婦孺「兒童佔最大比例」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8日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加薩走廊的43550名死者中,有70%為婦女和兒童,這表明以色列存在系統性地違反國際人道法基本原則的行為,包括區分原則和相稱性原則。據聯合國官網顯示,OHCHR指出,它一直在核實因空襲、砲擊和其他敵對行動,而在加薩死亡的人員的個人資訊。迄今為止,已核實的死亡人數中,兒童佔最大比例。最具代表性的3個年齡層分別是5至9歲的兒童、10至14歲的兒童以及0至4歲的嬰幼兒。此外,在已核實的死亡人數中,約80%是在住宅大樓或類似住房中被殺害的,其中44%為兒童,26%為婦女。OHCHR的報告詳細描述了自2023年10月7日以來,以色列和加薩民眾所遭受的恐怖現實,並表示,必須對已發生的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進行問責。該報告對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期間的違法行為,進行了詳細分析,並廣泛審查了以色列殺害平民及其他違反國際法的行為,這些行為在許多情況下或將構成戰爭罪。報告中提到,國際法院在其關於臨時措施的一系列命令中,強調了以色列在防止、保護免受以及懲罰種族滅絕行為等方面的國際義務。(圖/達志/美聯社)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蒂爾克(Volker Türk)強調,以色列必須立即全面履行這些義務。鑑於報告中列舉的行為的全面性,以及最近發生的事件,包括以色列在加薩北部的軍事行動,及通過立法影響「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的活動,履行這些義務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蒂爾克強調:「至關重要的是,必須通過可信、公正的司法機構對嚴重違反國際法的指控進行應有的審理,並在此期間收集並保存所有相關信息和證據。」報告指出,以色列官員一再表示,衝突的結束取決於對加薩的徹底摧毀以及巴勒斯坦人的流亡。此外,報告還記錄了將針對巴勒斯坦人的歧視、敵意和暴力合理化,甚至消滅巴勒斯坦人的努力。該報告更展示了平民如何首當其衝遭受襲擊,包括以色列軍隊最初對加沙實施的「全面圍困」,以及以色列政府繼續非法阻止、阻礙和未能確保人道主義援助的進入,民用基礎設施遭到摧毀,並且造成反覆的大規模流離失所。(圖/達志/美聯社)報告補充,以色列軍隊的這項行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殺戮、死亡、傷害、飢餓、疾病和傳染病。此外,巴勒斯坦武裝團體也以可能加劇平民傷害的方式進行敵對行動。蒂爾克表示:「已有160年歷史的戰爭規則,旨在限制和防止武裝衝突中的人類苦難。對這些規則的肆意漠視導致了目前人類遭受的極端苦難,而我們今天依然目睹著這種苦難。」因此他呼籲各會員國根據國際法規定的義務,評估向衝突一方出售或轉讓武器,以及提供軍事、後勤或財政支持的情況,並在此類支持可能導致嚴重違反國際法的情況下終止該支持。報告也對強迫遷移、明顯系統性地攻擊醫院以及記者的行為表示關切,並提到了聯合國禁止武器白磷彈的使用情況。蒂爾克大聲疾呼:「暴力必須立即停止,所有人質和被任意拘留的人必須被釋放,我們必須集中精力向加沙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原保地難民1/禁伐補償提高吹濫舉歪風 20萬原鄉非原民恐淪無殼
立法院朝野近期為了《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鬧得不可開交,在原住民正義與森林復育大旗下,聲勢浩浩蕩蕩,然而在全國55個原住民鄉鎮中,竟有20萬民原鄉中「漢人」,他們因為沒有原住民「身分」享有保留地承租權,正面臨檢舉,其間原漢衝突就隱藏著林業用地領取禁伐補助利益。據了解,日治時期為了便於「番務管理」,將海拔1,500以上俗稱國有林的「要存置林野」的8萬名高砂族人,強制遷移到海拔600至1,500公尺、約24萬公頃的「準要存置林野」地,卻未進一步登記地籍,遑論提供完整的住宅與耕地規劃,僅以「蕃人索要地」隔絕在開發之外,被視為化外之地。本刊調查,國民政府遷台後,多次更新山地管理法令,直到 1966年推出《山地保留地辦理土地總登記應行注意事項》並同步清查登記地籍後,才劃定了全區約24萬公頃的原住民鄉鎮,並以《臺灣省山地保留地管理辦法》保障山地居住者的居住權。然而,目前56萬名原住民中,僅有3分之1留在原鄉土地生活,其餘多已遷居都市謀生;部分原鄉反而「漢人」(含閩客和外省族群)占了超過半數人口,他們長年耕作、建屋、栽種謀生,卻因「非原民」身分,無論有無租約,最終還是拿不到土地所有權,不時還會遭舉報「超限利用」,面臨被收回租約與土地的威脅,生活戰戰兢兢。立法院會6月通過《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第6條條文修正案,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金額度自2025年起,由每年每公頃新台幣3萬元提升至6萬元。(圖/周志龍攝)本刊10月29日走訪台中市原民鄉鎮和平區「打鐵坑」地區,梨農張演良指著6分地果園表示,在1974年《區域計畫法》頒布前,他的祖先向當地原住民「買地」,簽下了權利讓渡書,只差沒去地政登記,但持續有耕作與使用事實,如今土地值錢了,卻反過來被前地主的原住民後代提告,對方憑著保留地中的「原住民身分」,不承認祖先的買賣。張演良說,雖然官司勝負未明,但看著原民會出錢出力替「耍賴」的原住民後代打官司,原告卻連出庭都不需要,他卻得寫狀紙並從山上奔走地檢、地院,身心俱疲之餘,更感嘆「土地正義,到底是誰的正義。」無獨有偶,車程相距3分鐘的東光路三段崑崙巷5公頃土地,原本是甜柿果樹盎然,過去由原住民出售栽種權利給閩客籍拓墾者,經過4次轉手後,原民後代因缺錢花用,反過來提告現耕者侵占,便是因閩客籍耕者違反《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如今重新掛上出售土地標誌,當地居民異口同聲地說,若買了此地,第一階段地政過戶就無法過關,即使僅讓渡「栽種權」與「使用權」,難保原地主不會過幾年缺錢花用,再拿出原住民「無敵」身分提告要求返還,當地人都懂不敢碰這塊地,「他們就是要騙外地人」一名在地居民直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奕正直言,不少人租下了土地後砸錢鋪路與興建灌溉設備,卻反而容易遭舉報「超限利用」,實在冤枉。(圖/黃威彬攝)台灣山地鄉平地住民權利促進會理事長吳天祐感嘆說,若要談破壞國土現況,不少原住民從國家手中無償取得土地後,就直接出租給人作為逃逸外勞宿舍,與原住民文化保留初衷背道而馳,卻因原民無敵身分,能爽領土地租金當現成地主,政策釀成的原保地斂財歪風,閩客與外省籍「非原民」淪難民,實在唏噓。他透露,部分民眾看準自己身分享有保留地優先承購權,準備大量舉發「非原民」對土地超限利用,再憑藉原民「優先承受權」保護傘,即使沒有租約及權利登記仍優先搶地,成功後再進一步變更為「林業用地」領取禁伐補助。
原保地難民2/權屬釐不清先漲補償費 專家批誘發檢舉潮本末倒置
全國55個含有原住民保留地的鄉鎮意外因「禁伐補償」金額提高,引爆原、漢不同族群累年衝突與矛盾,不少在地居民直斥原民會,動輒興訟、剝奪居住權且毫無補償,拿小老百姓生存權刷存在感、充業績,激化原住民鄉鎮衝突。10月底康芮(Kong-Ray)颱風來襲前夕,台中市和平區家戶正緊急搶收茶葉與甜柿而忙碌不已,但在善後風災,身心俱疲之際,後續竟還有來自政府「追殺」,對簿公堂甚至流落街頭的壓力,只因為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地」。本刊調查,國民政府遷台後,原住民居住的建地,多屬於公有土地,必須向土地管理機關承租或承購,當時政府因應整體社會生活品質的提升,原住民有增加土地面積的需求,便於1988年把原民拿來蓋房的國有地劃編為保留地。看似理由正當,但是當時人力不足,不少劃設者根本沒去現場,直接依照鄉鎮分野,訂頒了《台灣省原住民原居住使用公有土地劃編原住民保留地要點》和作業計劃後,粗畫了涵蓋55鄉鎮區、面積高達26.4萬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佔台灣島土地面積7%。2019年,不少山區漢人因不滿耕作地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地,手持標語到行政院前抗議,要求修法解決爭端,讓住民依據耕作事實,各自擁有自己的土地所有權,而非依照「血緣」對原民與漢人「大小眼」。(圖/報系資料庫)然而在1972年《農業發展條例》早就獎勵民眾拓墾開荒地,不少閩、客、外省人等非原民紛紛入山開發,鋪設馬路與建築渠道,並搭建房屋就地在「原保地」生活。原本相安無事,但在近年土地價值高漲與原住民權益抬頭之下,竟反因搶地問題,釀原鄉原民與非原民矛盾,衝突一觸即發。受災戶之一的鄧小姐說,以新社水底寮地區來說,260公頃多達400多筆地號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區」,但其間戶籍人口「通通是閩、客籍漢人」。她說,漢人在55原民鄉鎮區首長的參選權被剝奪,只能由原住民內部自選。此外,漢人更因不是保留地上承租人,即使是實際耕作人,仍不能參加農保,如今11月怪颱康芮侵擾,正「當時」卻採收不及的甜柿與下月即將上市的「白毛台」一期葡萄冬果受損,投入心力打水漂,農民將毫無農保理賠。自家被地政機關畫為「原保地」卻多年求助無門的鄧小姐泣訴,坊間一直傳出外地有心人對原住民「借名登記」想做休閒園區牟利,但其實不少人因憂心新法,深怕自己胼手胝足搭建的房子,身故後會被政府收回改配發當地原住民,子女將顛沛流離,好一點的與原住民通婚取得正式身分,若走投無路者,「只能借名登記,大家只想活下去,根本沒心力圖謀發財,卻得面臨一波波妖魔化攻擊」,她無奈。和平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奕正拿出法條憂心直指,過去法條沿革下來,相關法條原本「山地人民」的稱呼,陸續被改成「原住民」,也就是過去「屬地」照顧到全體居住山區者,如今卻變成「屬人」只照顧有原住民血統者,更有不少老早搬去都市的原住民,眼見機會「搶地」難得,因著身分大辣辣地回山區搶地,反倒是世居山區的閩客與外省籍拓墾者變成裡外不是人,苦不堪言。台灣山地鄉平地住民權利促進會理事長吳天祐憂心,因著《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三十七條而生的《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目前僅是「行政命令」位階便可動輒趕走世居非原民,興訟問題也叢生,未來若依照原民團體與原民立委要求,進一步躍升成法律、條例位階,原鄉「非原民」更是活在「楚門的世界」,只要被原民發現稍有不當利用土地舉報,馬上就面臨終止土地合約掃地出門窘境,再由當地原住民協調優先購地,若未來修法成功「政府將帶頭保障土匪行為」他直斥說。1972年頒布的《農業發展條例》獎勵拓墾荒地,不少人響應紛紛入山開墾荒地,如今山區基礎建設完備,拓墾者與後代卻連自己住的地方都可能被收回,實在諷刺。(圖/黃威彬攝)中央大學助理教授鄭揚宜直言,過去政府獎勵拓墾而找來了不少榮民和各路壯丁,但「誰把人帶來就要顧好」,比方退輔會有責處理榮民住屋、農業部有責解套拓墾者農保,如今卻依照族群意識,把責任推給了原民會,政府長期放任原鄉土地所有權不明,放生原鄉非原民成了「難民」,現在肥滋滋的禁伐補償來了,卻沒先把地籍歸屬理清,激化原民與非原民衝突,簡直本末倒置。鄭揚宜說,《禁伐補償條例》其實非常容易誤導民眾,因為只要一定面積70%禁伐,就能領到全額補償,充其量只是「限伐」,另外30%土地就可拿來養蜂、養菇或生態旅遊等低傷害環境生產。他呼籲,政府若真要正視此問題,與其肉桶式地「補貼」,不如先派員走訪現場,過濾出「生計」所需的農業活動者與大宗商人之別,進一步利用林地農用與獎勵造林措施輔導轉型,發展不影響林木生態的「林下經濟」,不要老想著靠土地與補助發財,才能走得長久。原住民委員會對此回應,並非僅原住民能舉發土地超限利用,且是否超限利用涉及跨機關認定,若該筆土地租約遭收回且恰巧為「原住民保留地」,修法後當地原住民將有優先承購權,但詳細承購規則未定,絕非謠傳「抽籤」為之。至於何以在原鄉興訟不斷升高對立?原委會則推稱此類興訟屬於地方公所提出,原民會無主導權。
以色列持續種族清洗!攻擊加薩醫院、難民營 連嬰兒室也不放過
巴勒斯坦醫務人員稱,以色列3日空襲加薩走廊,導致至少31人死亡,其中近一半的死亡人數發生在加薩北部地區。卡邁勒·阿德萬醫院(Kamal Adwan)院長表示,以軍攻擊了該醫療機構收治兒童的樓層,以及嬰兒室和供水系統。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以及強制遷移加薩居民、建立緩衝區的行動,皆違反國際法,且符合「種族清洗」的定義。巴勒斯坦醫務人員表示,至少有13名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針對「拜特拉希耶」(Beit Lahia)和「賈巴利亞」(Jabalia)的空襲中喪生,賈巴利亞是該巴勒斯坦飛地8個歷史悠久的難民營中最大的一個,也是以色列新一輪攻勢的重點。其餘死者則是在以色列空襲其它加薩城市和南部地區的行動中不幸罹難,其中包括加薩南部城市「汗尤尼斯」(Khan Yunis)的轟炸。衛生官員稱,這次襲擊共造成8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兒童。以色列的空中和地面攻擊,以及強制遷移加薩居民以建立緩衝區的行動,皆違反國際法,且符合「種族清洗」的定義。(圖/達志/美聯社)3日稍晚,拜特拉希耶附近的卡邁勒·阿德萬醫院的衛生官員表示,醫院遭到以色列坦克的砲火襲擊,導致1名住院的兒童受重傷。此外,供水系統、嬰兒室也遭到破壞。院長薩菲亞(Hussam Abu Safiya)控訴,這起攻擊事件是在世界衛生組織代表團訪問該醫院,並疏散部分患者後發生的。他補充,雖然疏散傷患相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向加薩北部的醫院派遣專業醫療團隊,這些醫院已因當地傷亡人數攀升而不堪負荷。薩菲亞續稱:「在這場戰爭中,我們必須學會應付一切難題。當以色列軍隊襲擊醫院並拘留所有醫務人員時,我和我的助理醫生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要麼現在放棄,要麼盡我們所能來地拯救生命。」「醫院充斥著各種傷勢的受害者……我要向全世界傳達一個訊息,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紅十字會和國際社會,以及國際法及人道主義的支持者,你們必須立即開通緊急人道通道,並運送燃料和醫療用品進來,同時允許專業醫護人員進駐。」薩菲亞也感嘆,他們不但被全世界拋棄,且在難以想像的嚴酷和可怕環境下工作。以色列自去年10月7日展開種族滅絕行動以來,已造成至少4334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過102100人受傷,並將加薩走廊大部分地區夷為平地。
以色列空襲加薩北部至少143死 醫院院長怒斥:數十名醫護人員遭拘留
以色列29日對加薩北部發動2次空襲,造成至少143人死亡,其中包括數十名婦女及兒童,一家醫院院長指出,院方無法及時救治傷員,係因以色列軍隊在周末就發動攻擊,導致數十名醫護人員被拘留。根據外媒《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橙縣紀事報》(Orange County Register)報導,10月初以來,以色列為加強剷除哈瑪斯武裝分子的力度,軍方不斷升級空襲規模,並在加薩北部發動了更大程度的地面行動,這樣的情形也引發人們的擔憂,認為加薩北部數十萬巴勒斯坦人的人道主義正日益惡化以色列28日立法通過2項法律,切斷與分發食品、水和藥品的聯合國主要機構之聯繫,嚴格禁止近東救濟工程處在以色列境內進行任何活動,其中可能包括在被佔領的西岸開設學校和診所,也不允許國家當局和近東救濟工程處進行聯繫,而以色列目前正控制著進入加薩和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的通道。 近東救濟工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表達了對此決定的憤慨,但以色列聲稱,近東救濟工程處已被哈瑪斯滲透,該激進組織奪走了援助,並利用聯合國設施來掩護其活動,但聯合國機構否認了這項指控。挪威、西班牙、愛爾蘭和斯洛維尼亞也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以色列針對該機構的舉動,稱該機構的工作「對數百萬巴勒斯坦難民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近東救濟工程處通訊主任朱麗葉特(Juliette Touma)則說,沒有任何聯合國機構或外部團體能夠填補近東救濟工程處在巴勒斯坦領土上的深遠作用,聯合國大會需要批准對該機構任務進行授權。加薩衛生部緊急服務部門表示,加薩北部城鎮拜特拉希亞遭受襲擊,釀成至少70人死亡、23人失蹤,且一半以上的受害者是婦女和兒童,其中一名母親和她的5個孩子,以及另一名母親帶著6個孩子,均因這場空襲喪生。醫院院長霍薩姆(Hossam Abu Safiya)透露,附近的醫院因大量受傷婦女和兒童而不堪重負,包括許多需要緊急手術的人,但由於以色列軍方周末突襲了該醫院,拘留了數十名被稱是哈瑪斯武裝分子的醫務人員,醫院裡唯一剩下的醫生是兒科醫生,「從任何意義上來說,情況都是災難性的,醫療保健系統已經崩潰,需要國際進行干預」。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也在IG發文喊話,「我們根本無法接受像平常一樣殺害巴勒斯坦兒童的行為,每個被殺害的孩子都是某人的一切,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夢想」。
2度面臨轟炸經巧手修復 加薩走廊學校鋼琴成倖存者希望
自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入侵以色列之後,目前加薩走廊的戰爭已整整持續一年多之久,加薩走廊當地的民眾也歷經了整年的戰火摧殘,當地不少單位早已停擺無法運作,但唯獨一間學校內的鋼琴,卻意外地成為陪伴著倖存者、給予倖存者短暫幸福時光的希望。根據《BBC》報導指出,音樂家哈米斯(Khamis Abu Shaban)日前返回他曾任教的愛德華·薩伊德國家音樂學院(Edward Said National Conservatory of Music)加薩分校。映入眼簾的是,整個學校四處可見災難性的破壞:學校超過一半的建築被燒毀,超過400件樂器,包括小提琴、大提琴、以及阿拉伯傳統樂器如烏德琴(oud)、卡農琴(qanun)和奈笛(nay),都被完全摧毀。但在其中,唯一屹立不倒的是一架山葉(Yamaha)的鋼琴,這架鋼琴曾於2014年以哈戰爭時遭受砲火摧殘,後來2014年由法國技師精心修復,象徵著當地音樂文化的堅持與希望。哈米斯見到鋼琴時,不禁笑了出來,並開玩笑地對它說「你是唯一存活的樂器嗎?你不想死嗎?」鋼琴的再次倖存,讓哈米斯在困難中得到一絲慰藉。哈米斯認為,這架鋼琴如今再次倖免於難,可說是代表著這片土地上,仍有許多孩子和教師堅持著音樂夢想。哈米斯打開琴蓋後,發現部分琴弦已被剪斷,琴槌也遭到破壞。哈米斯表示「我知道樂器是怎麼損壞的,有人故意打開琴蓋,對內部進行破壞。」但即便如此,鋼琴的存在仍然帶給他力量。「我看到它還是堅挺在我面前,」哈米斯笑著說「它告訴我:『我不會這麼輕易消逝,我依然在這裡,我會一直在。』」報導中提到,由於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加薩走廊當地的音樂學校根本無法恢復教學,教師們只能在臨時營地、聯合國設立的庇護所裡為數萬流離失所的兒童上音樂課。哈米斯表示,即便四周都是死亡的陰影,生活仍需繼續,孩子們需要一些讓他們微笑的東西來支撐度日。而特別的是,在授課的教師中也包括學院的前學生,例如16歲的小提琴手薩瑪(Sama Nijim)。他的學生穆罕默德(Mohammed Abu Eideh)在一次空襲中失去右手,無法在演奏穆罕默德以前最喜愛是烏德琴,於是薩瑪將小提琴弓用圍巾綁在他的手臂上,讓穆罕默德無需手掌便能拉奏小提琴。也有老師使用塑膠管製作奈笛給學生使用,因為原本的奈笛早已被破壞殆盡。在賈巴利亞難民營(Jabaliya)中,教師富阿德(Fuad Khader)組建一個兒童合唱團。起初家長們無法理解,並質疑「人在死去,你卻教孩子唱歌?」但富阿德回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而我的責任就是音樂。」隨著教學進行,孩子們開始有所改變。另一位教師艾哈邁德(Ahmed Abu Amsha)說,音樂課讓孩子們開始歌唱、重現笑容,家長也來告訴他,音樂課讓孩子們變得開朗。儘管每當爆炸聲響起,歌聲會短暫停下,老師們鼓勵他們繼續,讓孩子們暫時忘記身處戰爭。但艾哈邁德也坦言,當孩子們離開後,他無法再維持正常的態度「我像是在吸收孩子們的負面能量,晚上試圖入睡時,這種感覺非常難受,我腦中會浮現每個孩子的故事,有些人見過街頭的屍體,失去父母、兄弟姐妹,我努力用音樂治癒他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