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
」 中暑 腹瀉 熱傷害 諾羅病毒 腸胃炎小虎鯨擱淺!搶救3天仍離世 成大團隊曝:曬傷太嚴重了
台南市將軍青山漁港沙灘日前發現有4隻小虎鯨擱淺,3隻在當天成功野放,不過因為其中有1隻小虎鯨受傷,因此由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載回治療。但經過3天的搶救,小虎鯨仍在9日清晨出現呼吸急促、暴衝,在5點11分停止生命跡象,確切死因仍待血檢報告出爐才可得知。台南市將軍青山漁港沙灘6日上午發現有4隻小虎鯨擱淺,3隻在當天順利野放,不過其中1隻因為受傷,被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收養治療。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表示,該隻小虎鯨是雄性個體,體長214公分、體重約130公斤。被發現時,背鰭前端偏背部右邊體側有一處約1.5個籃球大小的嚴重擦傷,表皮完全脫落,且整片滲血。在進入救援池後,擦傷位置往尾部方向出現長條狀、嚴重曬傷跡象,且體溫偏高,呼吸孔噴出的氣體味道很重,因此研判小虎鯨有一定程度的脫水情況。王浩文透露,小虎鯨在研究中心期間,獸醫師與醫療志工為其進行抽血、抽胃液測量、灌食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氣孔採樣、紅外線儀器檢測體表溫度等。初步血檢報告顯示,小虎鯨有初期發炎感染、脫水、肌肉損傷,同時緊迫指數相當高。沒想到,小虎鯨在經過3天的救治後,雖然情況有稍微好轉,體表傷口周圍開始出現一點癒合的現象,但呼吸孔仍會有深褐色濃稠分泌物,整體情況不穩定。直到9日清晨,小虎鯨突然出現呼吸急促、暴衝,最終停止生命跡象,讓研究中心的志工聽聞後相當不捨。王浩文指出,這尾小虎鯨疑似曬傷太嚴重,雖然經過3天的救治,但仍不幸離世,而確切死因仍待抽血檢驗報告出爐。
腹瀉疫情持續升溫!自曝「1天狂瀉10次」 醫師示警腸胃炎「別只吃吐司稀飯」
疾病管制署近日警告表示腹瀉疫情正在升溫,且尚未達到高峰。根據統計,諾羅病毒是當前腹瀉群聚案件的主要病原體。知名小兒科醫師傑登也在社群網站上發文,表示自己也不幸中標,甚至「1天狂瀉10次」。但在這時候,傑登醫師還提醒民眾,面對腸胃炎等腸胃不適的病症時,不要再只吃吐司、白稀飯度日了。傑登醫師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最近因諾羅病毒引發腸胃炎的患者數量激增,不僅兒童,成年人也難以倖免,因為傑登醫師自己也不幸感染,甚至還經歷發燒和嚴重腹瀉的症狀,一天內需要上廁所多達10次,讓他直呼「整個人黏在馬桶上」。不過,他也提到自己在兩天內就恢復了,調侃道「看來我還年輕」。傑登醫師也提醒民眾,諾羅病毒主要通過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以及嘔吐或排泄時產生的飛沫傳播。他建議大家要勤洗手、用稀釋漂白水消毒被污染過的物體表面,並避免生食。而針對腸胃炎患者的飲食,傑登醫師首先糾正了一個常見的誤區:不應該只吃白吐司和稀飯。相反,傑登醫師建議患者應該在不嘔吐且腹部不疼痛時盡早開始進食,並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具體而言,傑登醫師推薦以下飲食策略:補充適量的蛋白質,如水煮蛋、去皮雞肉和清蒸魚等。選擇低纖維食物,如白米飯、馬鈴薯、燕麥粥和部分煮熟的蔬菜(如胡蘿蔔、小黃瓜、南瓜)。補充足夠的液體,最好是溫水或口服電解質液。採取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避免高糖、乳製品、油膩和辛辣食物。對於一歲以下的嬰兒,傑登醫師建議可以繼續餵食母乳,因為其中含有有助恢復的免疫球蛋白。如果嬰兒對配方奶耐受不良,可以考慮改用無乳糖奶粉。此外,傑登醫師還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兒童在腹瀉期間可以補充鋅以加速恢復,建議兒童每天補充20毫克的鋅,持續10至14天(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10毫克)。傑登醫師表示自己也採用了這種方法,效果顯著。最後,傑登醫師分享了他妻子為他準備的「腹瀉營養餐」,包括水煎雞胸肉、馬鈴薯、小黃瓜、洋蔥和蛋。他強調,即使沒有調味,這樣的餐點也非常美味,並鼓勵大家在腸胃炎期間嘗試類似的飲食。
KID節目最終回忍不住落淚 完成了人生的挑戰
《上船了各位!》本周將迎來最終回,郭泓志和胡宇威、蔡昌憲、KID、瑞瑪席丹、鍾瑶、雷艾美,將一起參與臉書映前直播分享拍攝趣事。從花蓮划行獨木舟到石垣島的最後一趟划行。只不過這趟行程,天氣酷熱也讓藝人身體出狀況,鍾瑶一度體溫到38.4,還罵自己身體不耐熱好沒用,當下就立刻補葡萄糖電解質,深怕自己拖累大家。除了藝人們的身體狀況,划行也非常仰賴氣候狀況。第一天接近晚上,風浪越來越大,船長評估無法夜划,瑞瑪席丹不想放棄任何夜划的可能性,也特地去找船長討論,船長甚至嚴肅下了重話:「老實說,這個責任我不想擔,沒有勉強不勉強,只有行或不行,我這邊堅決不同意。」被嚴正地拒絕夜划下,也讓瑞瑪席丹留下些許遺憾。而第二天,是否可以夜划也讓教練及船長傷透腦筋。好在,傍晚的氣候在評估下可以實行夜划,由蔡昌憲及百八教練擔任第一棒,也是這趟航程首度挑戰連續划3個小時的人,風浪持續加大,母船上的隊友們面露擔憂,接力換船更是一大考驗,讓接棒的KID及雷艾美繃緊神經,划得非常吃力,KID吐露在船上搖晃程度:「我真的不誇張,陣風讓浪瞬間有3米浪,是真的蠻大的,我們可以直接看到母船船艙裡面。」《上船了各位!》成功前進石垣島後,7位藝人抽空逛當地市集。(圖/三立提供)在3天經歷各種天氣情形,鍾瑶說這是老天爺賞賜的遊戲,要經歷不同關卡:「極度有趣,但內心的惡魔也是有跑出來,想說到底還要多久?」好在身旁還有隊友們一起加油打氣,每個人在母船上大聲呼喊,也增添不少士氣。抵達終點時,大家接二連三非常興奮地跳進海裡,而原先期待可以在海面上遇見海豚,沒想到最後碰見的居然是鯊魚,嚇得他們趕緊回到母船上。而登島靠岸後,藝人的家人、粉絲的意外出現,更是讓他們情緒大漲,應援隊長羅蘭也現身合體。而這一趟難得來到石垣島,終於有機會好好大吃一頓,羅蘭隨即帶隊前往石垣島最有名的石垣牛餐廳大快朵頤,坐下後KID馬上發揮搞笑本色喊說:「給我兩頭牛!」《上船了各位!》每位藝人在訓練的過程中,都有寫一封信給自己。經過近兩個月的練習與拍攝,最後看到自己寫的信都忍不住落淚,因為他們真的完成了人生的挑戰。身為隊長之一的胡宇威也分享「這3天大家產生很多感情,每個人的樣貌都開始呈現,彼此就像是彼此的救生衣。」
尪怨溫柔妻突變了!急問「更年期了嗎」被嗆爆 醫揪問題示警:麻麻的
一名50歲女患者情緒突變得不穩定,甚至有麻麻的感覺,原本以為是進入更年期,結果竟與鈣離子有關。陳榮堅表示,女性的情緒,除了常見的受到賀爾蒙影響,偶爾也可能與電解質失衡有關。他在粉專《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提到,一名50歲女患者大約在20年前曾找他開過甲狀腺癌,手術後,這十幾年回診狀態都很好,人很溫和講話也都很客氣,但這次回診時,可以明顯感受到她的言語變得急躁許多,連陪同的看診老公都說「我覺得她最近情緒不穩定,是不是進入更年期了」,結果話才剛說完,女患者馬上回「你才更年期!男生也有更年期,為什麼是我要驗」。陳榮堅透露,經過檢驗確定不是更年期,不過有留意到女患者有講到「麻麻的」,立刻想到可能和電解質有關,果然一驗,女患者的鈣離子只有5.8-5.9,正常值應該要在8.5-10.5之間。陳榮堅說明,當鈣離子或鎂離子偏離正常範圍很多時,會引起情緒的波動,嚴重影響到情緒,因此,幫女患者補充鈣離子,一周後回診就發現,她說話時少了很多衝突性的字眼,情緒也恢復到以往的溫和。陳榮堅指出,女性的情緒確實會受到月經週期、更年期影響,這與賀爾蒙變化有關,但有時,也可以考慮是不是與電解質、營養素缺乏有關係。
嘉義榮昌戲院大火!消防員跪地灌水降溫照曝光 同業嘆:重點是缺人
嘉義縣朴子市「榮昌戲院」日前不幸遭遇火災,這座承載了當地居民眾多回憶的老戲院最終付之一炬,引發了當地居民和文史工作者的不捨之情。而在火災之後,一張消防員跪地瘋狂灌水降溫的照片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的不捨,甚至有同為消防員的網友表示「重點就是在缺人」。據了解,這場大火於8月31日清晨4時35分發生,消防人員出動大批人力,耗時近3小時才將火勢完全撲滅。初步估計,火災燃燒面積達1200平方公尺,而起火原因仍有待消防火調科進行詳細調查。而近日有網友再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上傳了一張十分獨特的照片,照片中,一名全副武裝的消防員跪地單手拿著水管,正在瘋狂灌水幫自己降溫。照片曝光後,迅速獲得超過3.5萬人的按讚,許多網友紛紛讚揚消防員是「真英雄」。分享照片的網友表示,照片的拍攝者是在8月31日上午5時55分拍攝的,當時消防隊員已奮戰一個多小時。他透過熱氣蒸騰的玻璃門,捕捉到了這個令人感動的瞬間。一位自稱是消防員的網友Wu也提到,相較於裝備,消防部門更缺乏人力。他解釋,剛從火場出來的消防員狀態類似於「剛打完一場格鬥的運動員」,極度疲倦且體溫升高,迫切需要「補給、降溫、休息、清潔」。網友Wu認為,理想的救災現場後勤應該像拳擊賽中場休息時一樣,有專人照顧剛退出火場的消防員,幫助他們卸下裝備,加速降溫和恢復體力,甚至提供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網友Wu也表示,以照片中的情況為例,該名消防員有可能是口鼻不舒服正在沖洗,這時候就需要有人能夠幫他卸除裝備,以便幫助其降溫、恢復體力。網友Wu也透露,有些縣市甚至會監控消防人員的體溫和脈搏,以確保他們的安全。
男嬰長期溢吐奶!檢查竟是「肥厚性幽門狹窄症」 緊急開腹手術脫險
一名剛滿月的男嬰因溢吐奶超過一周就醫,經診斷是罹患「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而男嬰也反覆溢吐奶導致嚴重的電解質不平衡與代謝性鹼血症,引發心肺功能抑制,經醫院團隊緊急手術後脫離險境。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 常見症狀一次看收治病人的北醫附醫兒科部簡睦旼醫師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是影響嬰兒胃部出口(幽門)的疾病,因幽門的肌肉異常增厚,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小腸,反覆出現溢吐奶。一般從嬰兒3週大左右開始,有些是出生後第1週即出現症狀,有些則晚至5個月大時出現。主要症狀是非膽汁性嘔吐,也就是嘔吐物中沒有黃綠色的膽汁,通常在餵奶後立即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嘔吐之後,嬰兒可能想要繼續吃奶,表現得很餓。另外,嬰兒體重可能增加緩慢,甚至下降,這些都是家長可以觀察的重點。傳統開腹或微創腹腔鏡 需視患者狀況而定負責手術的北醫附醫小兒外科主任黃富煥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以幽門肌肉切開手術治療,可依病人狀況選擇傳統開腹或微創腹腔鏡方式。以該名男嬰為例,考量腹腔鏡手術充氣過程可能讓男嬰受影響的心肺功能再次惡化,因此採取傳統開腹方式,男嬰術後6小時即開始進食,逐步恢復到原先進食量,術後第四天出院,門診追蹤狀況良好,家長也終於可以放心。持續性噴射狀嘔吐 應儘速就醫診治簡睦旼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患者因長期反覆嘔吐可能造成電解質異常及血液酸鹼不平衡,出現低血鈉、低血鉀;低血鈉可能造成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嗜睡,甚至抽搐、昏迷,低血鉀較常見的是肌肉無力及抽筋,嚴重時可能會肢體麻痺,呼吸肌也受到影響,需要呼吸器輔助。另外,在伴隨鹼血症的情況下,嬰兒甚至可能有心律不整的風險。簡睦旼提醒,雖然嬰幼兒溢吐奶是成長過程常見狀況,但若出現持續性噴射狀嘔吐、夜間吐奶或膽汁性的嘔吐,腹部顯著鼓脹,務必盡速就醫。
熱危害恐造成腎臟受傷! 醫曝「三多三少」預防方法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天氣一年比一年更熱,很難想像原來氣溫跟內臟健康也有關係,炎熱氣候所導致的熱危害可能對戶外工作者,甚至中年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患者造成危險。這些人都是熱危害高危險族群 應特別留意熱危害泛指大家熟悉的一些狀況,包括像是熱衰竭、熱中暑等因外界溫度上升,導致身體調節失衡的狀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指出,一般而言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的工作類別,例如:軍人、戶外勞動者、農林漁牧、建築工程等或一些密閉空間者、運動選手等都是危險族群,其他像是過度肥胖、年長者、孕婦甚至嬰幼兒也都具有風險,面對炎熱高溫,身體調節能力較慢都要特別注意。另外,有一些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患者或罹患呼吸道疾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及慢性腎臟病都屬於高風險族群。高溫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 嚴重恐造成腎損傷謝至同說,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主要是透過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的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來進行調節,因此無論哪個族群一但出現熱傷害,症狀大多相似,例如:全身無力、頭痛頭暈、口乾想吐甚至肌肉抽筋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異常,甚至意識不清或昏迷,這就比較危險了。謝至同補充,炎熱高溫可能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若再加上水分補充不足(缺水、脫水)是兩大造成腎臟損傷的主因。日常「三多三少」 降低熱傷害對健康危害因此,為能降低熱危害帶來對身體的負擔與影響,溫度、濕度以及暴露的時間都是關鍵,高溫悶熱或烈日曝曬的環境,容易導致體溫調節失衡,而溼度太高的環境,也會讓人體代謝蒸發的效率變差,都儘量不要待太久,另外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也助於舒緩。謝至同提醒,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之外,透過平日的飲食管理「三多三少: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也可降低對腎臟的負擔,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
近13萬人上周腹瀉急診就醫! 腸病毒上周亦破1.4萬就診「創5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於3日表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仍未趨緩,且腹瀉群聚通報案件呈上升趨勢,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8月25日至3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達近13萬人次,較前一周略升1.3%,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2023年同期,近5周整體呈上升趨勢。疾管署亦表示,8月25日至8月31日腸病毒急診就診計14萬人次,較前一周略升2.4%,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4年同期。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35週(8月25日至3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9,536人次,較前一週127,876 人次略升1.3%,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去(2023)年同期,近5週整體而言呈上升趨勢;另全國近四週(第32至35週)共接獲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8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9件,占60.4%)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4件,占29.2%)。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而細菌性病原有增加的趨勢,檢出病原以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細菌性腸胃炎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疾管署強調,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感染期間應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且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器物表面,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1,000 ppm)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5,000 ppm)消毒清理。此外,餐飲、團膳業者應落實備餐環境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出現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症狀請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疾管署亦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高於流行閾值,隨著開學季到來,學童間密切互動頻繁,使得腸病毒更易於校園間傳播,且可能成為社區及家庭之間疾病傳播的管道,增加群聚風險。籲請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加強教導學童落實「濕、搓、沖、捧、擦」正確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確保學童健康。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25日至8月31日門急診就診計14,279人次,較前一週13,946人次略升2.4%,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4年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克沙奇A10型次之,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近期未檢出,D68型則為零星檢出,惟感染個案均為輕症。而2024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本周各級學校已陸續開學,須注意學童間互動將增加腸病毒群聚與疫情傳播風險,呼籲民眾留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拿蛋「敲碗邊緣」恐害腹瀉 專家揭正確打蛋方法
不少人為了方便,會習慣用碗的邊緣來打蛋,然而有專家指出,這樣做可能會讓蛋殼上的沙門氏桿菌掉回蛋液中,若蛋未煮熟,可能引發腹瀉、嘔吐等症狀。根據料理網站《The Kitchn》的專家說法,若是利用碗邊緣敲蛋,蛋殼上的細小碎片可能會掉進裝蛋的容器裡,而這些碎片可能含有沙門氏桿菌,會污染食物。若蛋未煮熟,可能引發腹瀉、嘔吐等症狀。因此專家建議,應該在堅硬、平坦的平面上敲擊蛋,使蛋殼產生微小裂痕,然後用手將蛋殼撥開,讓蛋白和蛋黃滑入容器中,這樣可以減少蛋殼和細菌混入蛋液的風險。事實上,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官網上刊載,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沙門氏桿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世界各地常居首位或第2位,2018年歐盟因沙門氏桿菌造成食源性疾病之比例約為三分之一,在台灣則排名第4。食藥署說明,人體在誤食沙門氏桿菌後4至48小時(平均約24小時)內就會發病,發病時間愈短,症狀愈嚴重。而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發燒(高燒維持在38至40℃)、噁心、嘔吐,症狀持續2至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死亡率為1%以下。食藥署指出,一般針對沙門氏菌造成腸胃炎的治療以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為主,不需要給予抗生素治療。不過一些特殊病患,例如新生兒(小於三個月大)、大於50歲以上的長者、器官移植患者、血液腫瘤患者、HIV感染者、有人造植入物的病人(人工血管、心瓣膜、人工關節等)、以及鐮刀型貧血患者,若出現持續性高燒、疑似菌血症或腸道外感染的情況,則應接受抗生素治療,以避免發生移轉性的感染。
小心「新生兒吐奶」恐害命 醫示警:注意4症狀
新生兒一直吐奶是警訊!近日北醫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剛滿月男嬰在進食半小時後溢吐奶,且情況持續超過一週,爸媽也因此將他尋求醫生幫助。醫師檢查後發現,寶寶已經處於電解質極度不平衡與代謝性鹼血症,引發心肺功能抑制,檢查確認罹患「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被收治到加護病房,並於後續接受手術治療。根據北醫發布的新聞稿指出,收治男嬰的北醫附醫兒科部醫師簡睦旼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是影響嬰兒胃部出口(幽門)的疾病,因幽門的肌肉異常增厚,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小腸,反覆出現溢吐奶。以台灣為例,每1000名嬰兒中約有0.49名罹病,以112年新生兒13.5萬人推估,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的患者可能超過60人,男嬰比例高於女嬰。簡睦旼說明,該名個案的爸媽表示,男嬰通常在進食半小時後溢吐奶,每次都吐得很用力,但並未影響男嬰口慾,嘔吐後仍想進食,因此簡睦旼懷疑可能是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經超音波檢查發現,男嬰胃部幽門肥厚,胃中也有無法順利通過的奶水而確診。簡睦旼也幫男嬰安排抽血,發現男嬰的電解質極度不平衡,出現低血鈉、低血鉀且血液酸鹼異常,呈現代謝性鹼血症,顯示已嘔吐一段時間,同時出現輕微的吸入性肺炎。當下先將男嬰轉至新生兒加護病房,經過積極輸液,男嬰由危險邊緣轉趨穩定,進而接受手術治療。簡睦旼說明,嬰幼兒溢吐奶是成長過程常見情形,研究發現,80%嬰兒溢吐奶發生在下食道括約肌自發性放鬆時,當胃部裝滿奶水或食物會誘發自發性放鬆;尖峰期約是嬰兒四個月大時,41%至67%的健康四個月嬰兒,每天至少溢奶一次,6個月大時會明顯減少,12至14個月時仍有溢吐奶的比例降至5%以下。至於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造成的溢吐奶,簡睦旼分析,一般從嬰兒3週大左右開始,有些是出生後第1週即出現症狀,有些則晚至5個月大時出現。主要症狀是非膽汁性嘔吐,也就是嘔吐物中沒有黃綠色的膽汁;第二是通常在餵奶後立即發生;即使嘔吐之後,嬰兒可能想要繼續吃奶,表現得很餓;另外嬰兒體重可能增加緩慢,甚至下降,這些都是家長可以觀察的重點。負責手術的北醫附醫小兒外科主任黃富煥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以幽門肌肉切開手術治療,可依病人狀況選擇傳統開腹或微創腹腔鏡方式。考量腹腔鏡手術充氣過程可能讓男嬰受影響的心肺功能再次惡化,因此採取傳統開腹方式,男嬰術後6小時即開始進食,逐步恢復到原先進食量,術後第4天出院,門診追蹤狀況良好。
今年腸病毒「病例異常」 台大醫示警開學慎防6大傳染疾病
今(30日)是全國中小學開學日,感染科專家、台大醫師黃立民也提醒,開學後預期有6種疾病將會增多,其中腸病毒尤為棘手,因為今年的疫情趨勢「非常異常」。此外,黃立民示警,還有呼吸道傳染疾病要注意,像是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黴漿菌,且接近中秋節,也要注意腸胃炎威脅。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近期兒科因腸病毒就診的病例增加,「情況相當異常」,因為過往腸病毒會在暑假期間脫離流行,直到開學以後才又有一小波疫情,沒想到今年卻反常。黃立民指出,隨著開學病例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且目前已經出現重症病例,尚不確定是病毒變異變強,還是民眾抵抗力下降所致。黃立民也提醒,腸病毒容易變異,若病毒不斷重組,可能會變得更強,而經歷新冠疫情後,民眾的免疫反應也有可能減弱。黃立民強調,預防腸病毒的最有效方法是徹底做好手部衛生。黃立民說明,學校和家長應加強教育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落實勤洗手,生病時應在家休息。學校方面則應加強環境消毒,並考慮在教室內放置紫外線消毒設備,以降低傳染風險。此外,黃立民示警,還有呼吸道傳染疾病要注意,像是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黴漿菌,且接近中秋節,要注意腸胃炎威脅。疾管署指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隨著暑假進入尾聲,本週校園開學,尤須注意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將增加腸病毒傳播風險,也可能增加家庭及社區群聚感染的機會。疾管署表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歷年資料顯示,腹瀉群聚場所以學校、餐飲旅宿業為主。開學後也請民眾留意飲食及手部衛生,如出現疑似症狀,除了儘速就醫外也應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避免病毒傳播提升疫情風險。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34週(8月18日至2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萬5895人次,較前一週上升3.27%,近4週呈上升趨勢,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去年同期;另全國近4週(第31至34週)共接獲79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37起,以檢出諾羅病毒(56.8%)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32.4%)。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案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諾羅病毒潛伏期約24-48小時,食用受諾羅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常造成校園大規模群聚事件。疾管署呼籲,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烹製食物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食物澈底煮熟再食用,以預防病毒性腸胃炎傳播。疾管署強調,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感染諾羅病毒期間應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注意正確洗手,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
台中軍人全身抽筋…竟是「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 醫曝主因:水喝不夠
天氣炎熱要隨時補充水分,否則身體很容易出問題。台中一名20多歲軍人日前在營區外操練,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除了呼吸喘還伴隨全身抽筋,同袍見狀趕緊推輪椅,立刻送醫救治。檢查後發現是急性腎衰竭和橫紋肌溶解,幸好住院治療後已順利康復。據《TVBS》報導,這名軍人近日突然坐輪椅,被同袍帶進大甲李綜合醫院掛急診。大甲李綜合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采峯解釋,該名患者主述腹部疼痛,意識稍微不清,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鈉離子和鉀離子都偏低,有急性腎衰竭與橫紋肌溶解症現象。陳采峯研判,軍人是在過熱的情形下勞動,加上沒有補充水分,導致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流失,所幸住院治療後,院方給予藥物和點滴治療,並要求他多補充水分,在抽血檢查確認一切恢復正常後,就順利出院。陳采峯補充,身體缺水容易中暑,流汗又沒喝水就容易導致急性腎衰竭,且中暑後體溫會升高,體表血管會擴張加以散熱,大量血液跑到皮膚,分布到腎臟的血液就會減少,腎臟的供血一旦不足,高溫就會傷害身體的肌肉細胞,演變成橫紋肌溶解症,因此民眾一定要按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等到口渴時再喝水,可能已經有微脫水現象」。
女子誤服乾燥劑「狂喝水自救」 醫生傻眼:急性水中毒
近日,中國福建泉州一名女子誤服了少量乾燥劑,她害怕自己中毒,上網查詢得出「需大量喝水促進新陳代謝」的自救方法,於是在3個小時內狂喝5公升的清水,最後依然被送進加護病房,原因是「急性水中毒」。據《新浪新聞》報導,近日福建泉州一名女子誤服了少量乾燥劑,因為憂心自己中毒,上網查詢後得到「大量喝水自救」的結論,於是在3小時內狂喝牛飲5公升清水。不料喝完沒多久,就出現頭暈噁心、手腳抽搐等症狀。緊急送醫後,該女子被確診為急性水中毒,病情危急,立即被送入ICU接受治療,經過數日全力救治才脫離險境。報導指出,「水中毒」源於體內水分與電解質的嚴重失衡。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尤其是缺乏電解質的純淨水,會導致體內水分過多,而鈉含量相對不足,進而出現中毒症狀。報導還指出,抗利尿激素異常、或是口渴中樞受刺激引發的過度飲水,以及精神性飲水過量等,也是水中毒的常見誘因。近日正值炎夏,高溫天氣下,戶外工作者、運動愛好者常遇見大量出汗而急需補水的狀況。醫師提醒,除了飲用白開水外,可以適度飲用含有電解質、鈉、鉀等關鍵元素的運動飲料,協助身體維持水鈉平衡,預防水中毒事件的發生。
病毒性腸胃炎增…嚴重恐上吐下瀉 醫提醒:用餐前徹底濕洗手
台大醫院兒科前醫師、YouTuber「蒼藍鴿」表示,近期腸胃炎病例變多,嚴重的話會上吐下瀉,用餐前要徹底洗手。蒼藍鴿在臉書發文,「近期病毒性腸胃炎有增多的趨勢,輕微者脹氣拉肚子、嚴重的話則上吐下瀉。如果身旁有人感染,建議用餐前徹底濕洗手,才能將感染機會降到最低。」疾管署表示,腸胃炎係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可導致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台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輪狀病毒、腺病毒、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諾羅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但也常發生在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疾管署說,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情況,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另外,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且正確地洗手,並避免接觸傳染,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
白開水有保存期限 營養師點名「4種水不要喝」:細菌恐喝下肚
適度喝水對身體健康有益,但如果水放太久,可能會變質。營養師便提醒,有4種水不能喝,包括未經處理的山泉水、曝曬後的瓶裝水、放了很多天的白開水、對嘴喝過的水,其中可能含有細菌或有害物質,小心把細菌通通喝下肚。營養師黃品瑄在臉書專頁指出,炎熱的天氣中,要隨時補充水分才不會容易中暑、脫水,但大家是否有留意到,喝進去了水到底安不安全?接著列出4種「不要喝的水」,要盡量避免。1.未經處理的山泉水有些人會覺得山泉水天然乾淨就直接飲用,實際上未經處理的山泉水極易受到污染,直接喝可能喝到細菌、寄生蟲。2.曝曬過的瓶裝水常見的寶特瓶(PET)經長時間的高溫照射,有可能會釋出有害物質,即使放在車內沒有直射,但經曝曬後的車內溫度極高(夏季甚至可能超過70度),一樣會釋出有害物質或變形,不建議飲用。3.對嘴喝過的水擺放過久我們的口腔中有許多的細菌,在接觸到水後,細菌就會在水裡面繁殖,久放後細菌數會超可怕!所以建議有對嘴喝過的水要盡快喝完。4.放了很多天的開水許多人認為水在煮沸殺菌後就能一直放,但如果裝水的容器不乾淨,或是未將容器密封而是開口放置,放久了微生物也可能會越來越多。此外,黃品瑄也提醒,劇烈運動後不宜猛灌水,人體在劇烈運動後會流失各種電解質,如果運動後立刻喝大量的水而未補充到足夠的電解質,可能導致低血鉀症(疲勞、抽筋、心律不整),建議適量喝水,或在水中加入鹽來補充電解質,強調在補水的時候再多注意一下,才不會不小心喝下細菌、毒素。
酷暑衝擊!7月1188人次熱傷害 老年人、小孩要當心
氣候變遷衝擊之下,夏天越來越高溫,曾有學者示警,往後每年都會是餘生最涼的夏天。衛福部最新統計顯示,全台7月共1188人次熱傷害,比去年的887人次要高。醫師提醒,老年人、10公斤以下的小小孩,都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一些老年人早起運動,趕不及到陰涼處休息,就熱昏送醫;小小孩則因體積小,流失一點水分就會脫水,提醒民眾多留意。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主任田知學指出,熱傷害由輕至重可分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的中暑,英文名字叫heat stroke,也就是熱的中風。一旦中暑,體溫調節就會失控,達到40度以上,就算吃退燒藥也無法壓下來,也會如同中風一般,出現神經學症狀,如譫妄、意識不清、無力、抽筋、癲癇等,每2人就有1人會死亡。田知學表示,台灣夏季氣溫不致於太高,中暑通常是意外所致,例如臥床的老人,自身不擅表達,家中的電毯沒有關掉,一不小心就熱昏。而早起晨運的老人,若沒人陪伴,沒及時到陰涼處就倒下,也會讓狀況加劇,從熱痙攣演變為中暑。10公斤以下的小小孩,流失一點水分,對身體來說已很多,往往容易熱到脫水,也是高風險族群之一。中暑時,人體組織的水分不足,就會往血液中找水支援。田知學提醒,本身就有三高者,更要當心。當血管的水流失,將加速血管變扁,出現中風、心肌梗塞。慢性病患若身體狀況不佳,前一晚睡不好,就別外出晨運。根據田知學臨床經驗,熱到送醫的老人,大多是從公園,或軍艦岩、象山等小小的山送來,即便沒有三高,老年人的心血管仍比一般人差,務必多加小心;年輕人也別大意,過度運動、水分沒喝足,熱傷害照樣會找上門。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吳柏青提醒民眾,穿著輕便、透氣的衣物能幫助身體散熱,且要盡量待在陰涼處或空調環境中。若為老年人,更要經常監測體溫變化,一旦出現心跳加速、頭暈、胸口悶痛或意識不清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設法降低體溫、補充電解質飲料,並立即就醫。
感冒流汗好更快? 醫示警:小心脫水「變更嚴重」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或是相信「感冒流汗好得快」的說法,會在感冒時選擇去運動,甚至在大熱天裡,蓋厚棉被試圖逼汗。對此,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醫師則表示,流汗並不能消滅病毒,且多流汗還要小心脫水感冒變更嚴重。胡皓淳解釋,流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當我們的體溫升高時,身體會通過出汗來散熱。此外,流汗還能排出體內的一些代謝廢物和毒素。然而,流汗並不是治療感冒的直接方法。感冒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流汗並不能消滅病毒。胡皓淳說感冒時,身體可能會出現發熱的症狀,這是身體對抗感染的一種方式。發熱時,人體透過提高體溫來創造一個不利於病毒繁殖的環境。此時,身體也會自然地出汗來調節體溫。然而,故意讓自己多流汗並不會直接加速感冒的康復,反而可能導致脫水和電解質失衡。胡皓淳表示,多流汗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特別是在沒有適當補充水分的情況下。脫水會使人感到虛弱,並加重感冒症狀。因此,保持體內的水分平衡非常重要,感冒期間應該多喝水,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這有助於稀釋黏液,減少鼻塞和咳嗽。而流汗不僅會帶走水分,還會使體內的電解質(如鈉、鉀等)流失。電解質對於維持身體正常功能至關重要,如果電解質失衡,可能會出現肌肉痙攣、頭暈等不適症狀。因此,在感冒期間,除了補充水分外,也應注意補充適量的電解質,可以喝一些電解質飲料。至於正確治療感冒的方法,當然就是多休息、多喝水、就醫等等。
水喝不夠恐增腦中風、心梗風險! 營養師曝喝水學問
人的身體中有70%是水分組成,因此適時補充足夠的水分相當重要。營養師張珮蓁指出,要是人體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嚴重恐引起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而在補充水分時,也需注意許多細節,才能正確地將水分吸收。營養師張珮蓁近日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Patty營養師 陪你一起吃」中發文,表示喝水的學問很大,絕非有喝就好。張珮蓁指出,每天喝的水分至少要是體重的30倍以上,因為水分攝取不足容易使血液水分減少,進而使血液黏稠,加速血球老化、血管硬化。嚴重時,還會增加血栓、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不過,張珮蓁提醒,喝水的時候要「適量多次喝」不要一次瘋狂灌水,在白天活動較多時,每小時補充約150-300毫升,確保水分充足。而這樣也可以有飽足感不亂吃東西,定期去尿尿也可以避免泌尿道感染。另外,運動時的補水時機也是相當重要,前、中、後都要適時補充水分。張珮蓁進一步說明,運動半小時前,應補充300到400毫升的水量,若喝完後都沒有產生尿液,或尿液顏色很深,代表身體可能處於缺水狀態,建議持續緩慢補充直到尿液呈現淡黃色。在運動過程中,每20分鐘應再喝100到150毫升的水量,以補充流汗流失的水分;運動後半小時內,應再補充150到200毫升。不過此時要注意,避免短時間大量灌水,否則容易電解質失衡,產生噁心感、頭暈等不適。最後張珮蓁也透露,其實茶、咖啡、湯都是水分來源,不過她建議,下午2點過喝白開水就好,以免茶跟咖啡影響睡眠。
日本知名「鰻魚便當」驚傳食安問題 147人食物中毒「1婦人慘死」
日本橫濱市京急百貨公司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有民眾購買「日本橋伊勢定」鰻魚便當食用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共計有147人食物中毒,甚至還有1人死亡。對此,百貨公司和「日本橋伊勢定」也召開記者會說明。根據日本媒體的報導,京急百貨公司地下一樓的日本橋伊勢定店鋪於24日上午至25日上午期間所售出的鰻魚便當和蒲燒鰻魚出現食安問題,共計售出1761個,截至28日晚間8時,共有147名顧客出現上吐下瀉等症狀,其中一名90多歲的婦女在嘔吐後被送往醫院,最終不治身亡。橫濱市政府調查後,確認本次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食品微生物專家山口憲太解釋,金黃色葡萄球菌經常存在於人們的手部和口腔,如果在食物製作過程中未適當清潔手部便直接接觸食物,容易引發食物中毒。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於便當或飯糰等食品,不過只要佩戴手套,不直接碰觸食物,就能有效預防。京急百貨公司與伊勢定也於29日聯合舉行記者會,對於本次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致歉,伊勢定公司在記者會上表示,當天活動中部分員工未戴手套:「據我所知,20名員工中有5人沒有戴手套」,不過他補充,鰻魚燒烤師「必須」戴手套,所有其他員工也「應該」佩戴,目前原因正在調查中。根據衛福部官網上刊載,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中毒原因食品為受污染之肉製品、家禽、蛋製品、魚貝類、乳製品、盒餐、生菜沙拉及麵包店產品等。引起食品中毒的潛伏期為1至7小時,平均為2至4小時,出現症狀的時間取決於攝入毒素的含量及個體的差異性。衛福部說明,主要症狀為嘔吐(一定發生)、噁心、食慾不振、腹痛、腹瀉、下痢、虛脫、輕微發燒,症狀會持續24小時到數日,死亡率幾乎為零,但對病人及老人則有威脅。症狀輕微者可在數日內自然痊癒,重症時需補充水份及電解質,以防脫水,並給予抗生素治療。
北市警巡邏驚見男倒地 疑中暑釀禍
北市內湖文德派出所警員日前於轄區文德路210巷30弄內執行道路會勘勤務時,突然發現一名字男突然癱倒在路旁且意識不清,並緊急將人送醫治療。據了解,警方見狀上前時,年約50歲的謝姓男子仍有些微意識,其疑似因酷暑難耐全身癱軟,警方也立刻致電119通知救護人員到場進行施救,並主動買水、寶礦力等提供民眾降溫、補充電解質,同步詢問謝民緊急聯絡人電話後,立即聯繫附近家屬並陪同送醫治療,所幸男子送醫後並無多大礙。內湖分局呼籲,酷熱天氣應注意防曬及適時補充水分,民眾身體不適或發現他人需要協助,可請路(旁)人協助報警求助,尤其疾病救護案件,可以優先叫救護車,由救護專業人員處理,除能初步得到合適的救護,並保持救護道路暢通,疏離圍觀群眾,也可把握黃金搶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