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
」 AI 輝達 AWS 資料中心 亞馬遜
直擊台灣「AI心臟」1/龜山藏神祕基地!三大CSP傳佈局 記者實地探訪:沒招牌、難靠近
雲端龍頭亞馬遜(Amazon)旗下AWS來台耕耘十年,近年看準台灣AI發展需求,決定擴大投資在台雲端基礎設施,建置由三座可用區(AZ)組成「亞太(台北)區域」(Region),6月6日宣布啟用。秘密基地在哪?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拒絕透露,只表示,「每座資料中心之間『夠遠』,能保障安全,同時又『夠近』,可確保低延遲效果。」對於在台資料中心新據點,AWS三緘其口,不過業界推測,極有可能與微軟、Meta等國際雲端巨頭一樣,將落腳於桃園市龜山區的「A-Top新嶺雲端數據園區」。六月中旬一個雨天上午,CTWANT記者實地驅車走訪,從台北市區出發,沿台一線南下,經過三重及新莊,約莫37分鐘來到林口台地,轉入桃園市龜山區寶石街,沿路已無捷運、無便利商店,穿越老舊公寓聚落,循著山坡小徑到了一處工地,怪手正在施工,挖深的基地上已築起巨型鋼構,右側園區閘門後則矗立著一棟建築。該座約莫五層樓高的建築,牆面覆以淺灰色金屬板,外觀簡潔封閉,僅留通風柵欄與小窗,出入口設雙重柵門、攝影機與感應器,並有保全駐守。記者一走近就被攔下,保全反覆盤問,直嚷著「這裡不能拍照,不能進來。」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拒絕透露具體位置,但公司回應記者,基於安全考量,不會透露資料中心的具體位置。(圖/CTWANT資料照)記者轉而在附近尋訪,「這是不是A-Top園區?」現場施工人員不願多談,甚至否認,氣氛格外神祕;但有居民告訴記者,「聽說現在有三家業者」、「一間是新加坡的」、「也有美國的」。直到記者瞧見路邊一塊白底藍字告示牌,上頭寫著「VANTAGE DATA CENTERS/TPE11」,這才確認找對地方。記者再次追問時,一位工程人員才低聲回應,「裡面是電腦機房啦!」這裡正是號稱全台最大算力中心的「A-Top新嶺雲端數據園區」,占地約7公頃,由房地產起家的AAM睿亞投資集團於2018年開始開發,迄今已投入200多億元,今年底將增至300億元,預計2030年前投入500億元資金,逐年拓展園區及升級基礎建設。目前第一區已建置完成,2024年7月由美商Vantage進駐啟用,當年8月,新加坡最大的跨國企業吉寶集團(Keppel)和DDSP基礎建設平台也與AAM簽約,預計2026年第一季完工後進駐。CTWANT記者實地走訪台灣最大算力中心基地,沿路穿越社區巷弄、山坡小徑,遇上高牆、閘門與保全盤問。(圖/劉耿豪攝)Vantage為全球前20大資料中心供應商,2010年於美國丹佛成立,迄今在12個國家擁有26個園區,客戶全是超大規模雲服務商(如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等大型企業。Vantage兩年前斥資30億美元(約新台幣887億元)在馬來西亞賽城打造KUL2園區,總容量256MW,去年來台在A-Top園區建置台灣首座資料中心TPE11,未來還將進軍日本市場。據桃園市府公開資料,TPE11為五層樓鋼構建物,總面積2950坪、最大負載16MW,採先進節能設計。台灣電信三雄中的台灣大哥大(3045)子公司台灣固網,自今年7月1日起向Vantage租用龜山資料中心10年,使用權資產金額逾88億元,用以服務客戶AI需求。記者現場觀察,在Vantage的TPE11左側工地上,已築起一座高達六層的鋼構,現場吊車與工程人員正如火如荼地施工中,工地圍籬標示「洋基工程 YKE」,告示板說明施工範圍包括無塵室、空調與消防等建設。從AWS到Vantage與吉寶,全球雲端產業正悄悄來到林口台地上,在沒有招牌、戒備森嚴,佈滿一圈圈通風口與攝影機的無窗巨型方盒子裡,一顆AI心臟正在跳動著。

直擊台灣「AI心臟」2/逾5億大工程曝光!台電鋪161kV高壓電線 為台灣最大算力中心供電
隨AI浪潮席捲全球,各國掀起算力軍備競賽,資料中心越建越大,電力需求越來越高。CTWANT記者6月中旬實地走訪號稱「台灣最大算力中心」的A-Top新嶺雲端數據園區,直擊美商Vantage在台首座資料中心TPE11,一旁台電告示牌透露著,一項關鍵性電網建設正在加速施工中。在桃園市龜山區寶石街底的A-Top園區外,一張告示牌寫著,此工程名稱為「161kV 坪頂~威德新線等4案地下管路統包工程第1-1期:161kV坪頂~威德新線管路工程」,由台電輸變電工程處建造,真毅營造承建,預計歷時近兩年,總經費達新台幣5.87億元。根據「A-Top新嶺雲端數據園區」官網描述,園區整體設計總負載超過100MW,設櫃數逾12,000個,每櫃供電能力達8kW以上,以Uptime Institute Tier III等級(全球公認的數據中心機房認證標準分四等級,Tier III代表可同時維修性,在不影響 IT 運營下可進行維護或更換組件)開發建置,未來將成為AI、大數據等高密度運算工作的運轉核心。閣揆卓榮泰去年11月出席「Microsoft 365資料中心」在台落地啟用典禮,為重要里程碑。(圖/報系資料照)根據CTWANT記者換算,100MW 的設計負載容量,若連續運轉一天,將消耗高達 240 萬度(kWh)電力,等同於約 24 萬戶家庭的日用電量(以每戶每日用電 10 度計算),大致相當於整個新竹縣家庭總用電規模。電力業者對CTWANT記者坦言,如此密集的能源輸送需求,已超越單一企業所需;而支援161kV的輸電系統,須具備將大量電能穩定長距離傳輸能力,通常僅見於重工業區或科技園區。目前,區內首座啟用的TPE11為美商Vantage所建,最大負載16MW,而由新加坡最大的跨國企業吉寶集團(Keppel)與DDSP合作的Westwood資料中心,規劃總負載容量80MW,預計2026年第一季啟用。實際上,類似等級的電網鋪設已有前例,谷歌(Google)早在2013年就啟用彰濱資料中心,迄今在台共建置三座資料中心,用水及用電量頗大,2022年Google台灣第三座雲林資料中心進行地質鑽探時,台電曾以Google彰濱線西廠區用電為例,回應也是採用161kV饋線,以提高供電品質,另外還規劃大型太陽能場作為能源補充。Google的彰濱資料中心啟用已逾10年。(圖/周志龍攝、報系資料照)除了上述業者,微軟、AWS、Meta三間國際雲端服務商傳聞相中桃園A-Top新嶺雲端數據園區,該園區開發商AAM睿亞投資集團喊出,未來兩年內自建100MW綠電的目標,現已建置超過30MW的光電案場,開發中的案場已突破20MW,且與國內大型電廠業者達成綠電供應合作協議。據經濟部能源署統計,2024年台灣總用電量為2833.5億度,再生能源佔比11.6%,其中太陽光電貢獻149億度,離岸風電也有84億度,和原訂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政策目標上有差距,整體綠電基礎仍有限,未來A-Top能否取得等量綠電,將是一大挑戰。

直擊台灣「AI心臟」3/資料中心就在家門口!居民日常「完全無感」 房仲驚呼:這裡不可能吧
CTWANT記者6月中旬走訪「A-Top新嶺雲端數據園區」與周邊,發現這座神祕園區與居民日常生活,如同「平行宇宙」,對於AWS與Vantage等國際大廠相繼宣布落腳桃園龜山,但對在地住戶而言,IDC悄然落地「遠遠看得見,卻沒感覺」。記者一提起資料中心,多位年長住戶便直覺回應說,「你說那個AI的嗎?」當進一步問到什麼公司、什麼用途,幾乎沒人能說上話,「好像跟AI有關」、「有在蓋電腦的」。一位在此居住30年的蔡姓老住戶回說,「資料中心大概四、五年前開始蓋。」至於對房價是否有影響?蔡先生坦言,「當然會,但對我也沒用啊,我們是自己住,不賣。」他觀察到近年人流確實變多,「有人來看房」,但生活基本無影響,施工安靜、沒停電停水,也沒交通問題。記者查詢寶石街的實價登錄,發現近五筆成交房屋屋齡均為30年以上老公寓,最近一筆成交為2022年,每坪單價15.6萬。園區所在地塊早年由已故立委林正峰買下,再轉手引進企業。(圖/報系資料照)幾位居民認為,目前仍感覺變化有限,如果未來捷運開通、資料中心啟用,可能會提升便利性與房價。依桃園市政府規劃,預估2032年通車的捷運棕線,其中BR04站就位於東萬壽路與寶石街路口附近,「A-Top新嶺雲端數據園區」官網也同樣註明,園區距未來捷運站約7-10分鐘步行距離。據本刊調查,園區所在地塊原本是私人土地,早年由已故立委林正峰買下,再轉手引進企業。當地住戶告訴記者,該地轉手時「賣很貴」。對於國際大咖的IDC資料中心進駐,當地房仲幾乎是「完全沒聽過」。兩家在地業者,台灣房屋與東森房屋皆表示,從未聽聞大型科技公司進駐,也無客戶詢問相關資訊。畢竟,雲端資料中心主要是機房進駐,並非伴隨大量工程師辦公。台灣房屋龜山萬壽直營店王經理直言,這邊偏僻、生活機能差,買氣本就不高,房價變化與資料中心「應該沒什麼關係」。她分析區域價格上漲主要來自新莊外溢效應與整體市場氛圍,並指出,「不可能漲到像新莊那樣子,可能要三四十年才有變化。」王經理表示,當地買盤以新莊來的自住客為主,總價便宜,投資買盤稀少,商業機能不強。她補充,「投資的不多,因為那邊沒什麼店面。」2024年8月,新加坡吉寶、新加坡基礎建設開發平台(DDSP)合資公司進駐A-Top新嶺雲端數據園區。(圖/報系資料照)東森房屋龜山萬壽加盟店經理洪莉華表示,「(該區)真的又老又破,沒什麼發展潛力。」她沒聽說過資料中心進駐,也未曾接觸過此類買家。對她而言,區域房價上漲主要來自捷運題材與政府房貸政策,「這一兩年是因為景氣跟政府貸款上來的。」洪經理認為,該區仍為自住型市場,缺乏投資客關注。不過,她也坦言,「如果是真的(指資料中心進駐),當然會有影響啊。」但她質疑選址合理性,「AI中心怎麼可能在這?這邊水電需求大。」「我覺得龜山真的不適合做科技園區。」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台灣新總部進駐北士科,立馬燒旺當地房市熱潮比起來,AI資料中心秘密基地落腳桃園龜山,對當地居民或房市來說,仍如雲端般遙不可及。

亞馬遜、微軟大裁員!今年已有2萬人因「AI轉型」失業
亞馬遜(Amazon)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表示公司將在未來幾年縮減人力,而微軟(Microsoft)據傳正計劃裁員數千人,這2家科技巨頭在宣佈裁員的同時,也正投入數十億美元發展人工智慧。根據《彭博社》引述匿名消息來源報導,微軟預計將於下個月初宣布裁員,主要針對銷售團隊。微軟拒絕向《雅虎財經》(Yahoo Finance)證實裁員消息,發言人僅表示:「正如公司全年常態,各團隊會持續評估業務優先事項,確保資源配置符合戰略增長機會。」這項消息發布的前1天,亞馬遜的賈西才剛公開表示人工智慧將導致該公司職位減少。賈西在17日發給員工的備忘錄中寫道:「隨著我們推出更多生成式AI和智能代理,這將改變現有工作模式。未來某些職位所需人力會減少,而其他類型職位則會增加。雖然目前難以精確預測最終淨影響,但在廣泛運用AI提升整體營運效率的情況下,我們預期未來幾年公司總員工人數將會下降。」賈西透露亞馬遜已「在內部營運中廣泛應用生成式AI」,例如配送系統中的庫存管理與需求預測。這位執行長強調:「AI能讓我們減少機械性工作,更專注於戰略思考如何提升顧客體驗並創造新服務。」不過這番言論隨即引發員工反彈。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與微軟近年持續斥資數十億美元推進AI發展。財報顯示,由於持續投資AI基礎建設,亞馬遜過去幾年的資本支出始終高於其他科技巨頭,這個趨勢將延續至2025年。亞馬遜預估明年資本支出約達1050億美元,遠超同業水準,其中絕大部分用於雲端部門AWS的AI基礎建設;微軟則計劃在2025年投入800億美元建設AI資料中心。2家企業近年已多次宣布裁員:微軟在5月發布亮眼財報後仍裁撤3%人力;賈西大力推動AI轉型期間,亞馬遜更在2022至2023年間累計裁員超過27000人。今年5月該公司再裁減100名員工,反映執行長試圖將亞馬遜打造成「全球最大新創公司」,並持續精簡中階管理層的決心。根據人力資源機構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最新報告,2025年前5個月企業因「技術升級」(如導入AI系統)導致的裁員數已達20000人。高盛(Goldman Sachs)去年報告則預估,生成式AI將使各行業近25%的工作崗位實現自動化。

高職銲接教材錯誤百出 林俊憲、林宜瑾憂影響離岸風力進程
立法委員林俊憲與林宜瑾今(12)日舉行記者會指出,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國艦國造」與離岸風力發電政策,但產業卻面臨技術人員短缺,高職機械群科所採用的《機械製造》教科書錯誤百出、觀念落後,不僅專業術語未與國際標準接軌,更夾雜中國用語,混淆基本銲接觀念,嚴重影響我國銲接專業人才的培育品質,要求國家教育研究院應重新審查教材內容,確保技職教育與產業實務銜接。林俊憲表示,他與林宜瑾委員接獲業界反映,深入了解,發現產業面臨銲接技術人才等技術人員短缺問題,根源竟出自技職教育的教科書出錯。林俊憲指出,現行高職機械群科主要使用《機械製造》,市面上常見的三個版本,初步檢視銲接章節至少發現50處明顯錯誤。林俊憲舉例,全華版與科友版皆出現中國用語,如將「Welding Position」誤譯為「銲接位置」,而非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訂定的國家標準譯名「銲接姿勢」;又如「Flux-cored Arc Welding, FCAW」被誤譯為「銲藥芯電弧銲接」,並非CNS標準譯名「包藥銲線電弧銲接」,導致學生學習錯誤的專業術語。臺灣銲接協會標準委員會委員陳志鵬博士也指出,三個版本皆錯誤地以攝氏427度作為區分軟銲與硬銲的溫度門檻,但實際上,30年前美國銲接協會(AWS)早已改以攝氏450度為準,國家標準(CNS)也已配合修正,教材內容明顯未與時俱進。此外,全華版介紹「原子氫電弧銲接(AHW)」時,不僅誤用「氣體金屬極電弧銲接(GMAW)」作為示意圖,更誤稱「原子氫電弧銲接(AHW)」為常見銲接方法,但該方法早已自國際標準(ISO)除名,現今極少使用。林宜瑾最後說,日前已要求國家教育研究院立即召開專家會議,邀請出版社、學界、產業界人士與會,全面檢討機械群學科的教材內容,盡速確認需修正的內容,確保新學期使用正確版本的用書。她更呼籲,國教院與國教署應全面共同檢視技術型高中課程內容,結合產業趨勢與時俱進;教育部也應針對技職教育政策啟動總檢討,讓教學與實務能結合,奠定國家技職教育發展的基石。林俊憲強調,教科書錯誤不勝枚舉,不僅作者未積極更新內容,連每年審定教材的國家教育研究院也未能及時糾錯,更遑論第一線教師指正,反映出整體教科書審查機制出現重大紕漏。他認為,教科書內容有誤,審查委員應肩負最終把關的責任,要求比照體育署黃金計畫競技強化委員會名單,應分學群學科並立即公開,以受公評,也建議未來建立不適任審查委員及不良出版社的淘汰機制,避免重蹈覆轍。林宜瑾說,日前已要求國家教育研究院立即召開專家會議,邀請出版社、學界、產業界人士與會,全面檢討機械群學科的教材內容,盡速確認需修正的內容,確保新學期使用正確版本的用書。她更呼籲,國教院與國教署應全面共同檢視技術型高中課程內容,結合產業趨勢與時俱進;教育部也應針對技職教育政策啟動總檢討,讓教學與實務能結合,奠定國家技職教育發展的基石。

AWS基礎設施區域在台上線! 亞馬遜再砸50億美元強化台灣資料中心
亞馬遜今(6)日宣布,Amazon Web Services(AWS)亞太(台北)區域正式啟用,並承諾將投資超過50億美元(約新台幣1496億)支持其在台灣資料中心的建設、連接、營運和維護。「新的AWS亞太(台北)區域將使各種規模的組織能運用我們廣泛的雲端服務,從基礎的運算與儲存,到進階的分析與人工智慧(AI),並滿足資料在地儲存的需求。」AWS基礎設施服務副總裁Prasad Kalyanaraman表示,AWS全球基礎設施可實現只有個位數毫秒的低延遲,進而加速創新、提高營運效率、促進業務成長,並為終端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目前,AWS在全球37個區域擁有117個可用區域,而AWS亞太(台北)區域啟用時由3個可用區域(Availability Zones)組成,按照主權設計(sovereign-by-design)架構布局,提供的雲端服務包含分析、運算、內容交付、資料庫、生成式AI、機器學習、網路(networking)與儲存。此外,外界傳聞資料中心將落腳桃園A-Top新嶺雲端數據園區。對此,AWS回應CTWANT記者表示:「出於多種原因,我們不會透露資料中心的具體位置,其中一個主因是基於安全考量。」回顧AWS過去10年在台灣的基礎建設足跡,早已為今日的區域啟用鋪路。2014年,AWS在台北啟用Amazon CloudFront邊緣節點,並於2018年增設另一個節點。Amazon CloudFront為高度安全且可程式化的內容交付網路(CDN)服務,能夠以低延遲的高速傳輸向全球用戶提供資料、影音、應用程式和API。2018年,AWS在台北開設兩個AWS Direct Connect站點,讓客戶能在AWS、自有的資料中心、辦公室及託管環境之間建立專屬的網路連線。隨著AWS亞太(台北)區域啟用,AWS亦將在台北新增AWS Direct Connect站點。2020年,AWS在台灣推出AWS Outposts。AWS Outposts是一套全託管解決方案,將AWS基礎設施和服務提供至任何本地或邊緣位置,實現真正一致的混合體驗。2022年,AWS在台北啟用本地區域(AWS Local Zones),再次擴大投資台灣的基礎設施。AWS本地區域是AWS的一種基礎設施部署方式,使運算、儲存、資料庫等服務更靠近人口、產業、IT中心密集的地點,讓客戶能提供給終端用戶只有個位數毫秒延遲的應用程式。

AI散熱信仰1/500TWh熱浪來襲!雙鴻水冷營收翻倍飆升 林育申霸氣喊:散熱這碗飯可吃很久
「未來,人必勝散熱!」五月COMPUTEX 2025全球科技盛會上,台灣一伺服器業大佬對CTWANT記者篤定地說;這次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演講背板上,台灣散熱大廠雙鴻(3324)也搖身站上C位。展場上,親自坐鎮的雙鴻董事長林育申霸氣宣示,「散熱這碗飯,可以吃很久!」「液冷將在兩三年內全面取代氣冷。」今年的Computex上,輝達、高通、Arm等科技巨頭演講一個比一個重磅,為了AI上演「神仙打架」,而全球AI基礎建設井噴式增長和算力競賽背後,電力消耗以史詩級速度增長,尤其AI資料中心正以「吞電獸」之姿,衝撞全球電網。產研機構Gartner預測,2024年全球AI資料中心用電需求達261TWh(太瓦時),幾乎等同於台灣一年用電量(283TWh),2027 年恐將倍增至 500TWh。這不僅顯示現有電力捉襟見肘,也代表散熱產業將迎來技術與結構性成長爆發的黃金時代。CTWANT記者實地觀察今年COMPUTEX上,每一個伺服器櫃體、每一台 HPC(高效能運算)整機系統、每一組散熱解決方案的展台前都圍著人潮。黃仁勳在COMPUTEX演講時,秀出的上百家供應鏈地圖「背板」,雙鴻首度躋身,象徵台灣散熱業者正式站上AI舞台的C位。雙鴻董事長林育申表示,液冷(圖左)兩三年內會全面取代氣冷(圖右)。(圖/雙鴻YT螢幕擷取畫面)「液冷兩三年內會全面取代氣冷!」雙鴻董事長林育申5月20日在自家展場鏗鏘有力地說,「散熱一直有飯吃,而且可以吃很久。」液冷又分為「水冷」和「油冷」,目前使用最大量的為水冷,原本專注氣冷模組的雙鴻早在2012 年起,便啟動水冷研發。林育申指出,自己做了30年的氣冷散熱,如今總算迎來水冷時代,這是「千年一遇」的產業價值升級機會,隨著 AI 市場爆發,散熱需求勢必同步放大,「未十年,這個產業都會有飯吃。」他拋出一組數字引起全場共鳴,「過去氣冷的PUE頂多做到1.6就算是不錯,現在液冷的PUE輕鬆就能做到1.1。」所謂 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電力使用效率),是衡量資料中心節能能力的國際指標,PUE 越接近 1.0,代表電幾乎全數用在核心運算,散熱、照明等「周邊耗電」越少,越有效率。傳統氣冷機房在 1.6 甚至更高,意味著有將近四成電力沒有用在運算,而是被熱「吃掉」。這兩個PUE數字的差距,對資料中心經營者來說,不指示用電效率良窳,也是電費多寡的差距,而導入液冷技術,則可望節省近三分之一電力與成本。「原先的一年電費可能要20萬美金,我們的水冷模組可以壓到13萬,兩年內就回本。」他更補上一句,「不要再問我會不會回到氣冷,趨勢不可逆,不會!」總統賴清德去年視察氣象署高速電腦運算機房,了解氣象署與AI晶片大廠輝達的合作。(圖/總統府供圖)雙鴻財報顯示,2024 年營收年增 24.1%,毛利率拉升至 26%,連三年創高,旗下散熱模組產品應用涵蓋伺服器、PC、VGA、車用四大領域,其中伺服器與PC合佔78%;去年第四季,水冷占整體營收約8%,今年第一季已倍增至 17%,第二季預估25%至30%,內部全年目標達 45% 至 50%。在 CSP(雲端服務提供商)市場,雙鴻已取得 Meta、AWS、微軟等訂單,2025 年 CSP 訂單預估將占水冷營收 75%。「今天再不談散熱,明天會被AI燒死。」這是另一位系統商語重心長地對CTWANT記者表示,從晶片設計、系統架構到資料中心佈局,散熱已全面滲透。他指出,現在的 TDP (熱設計功耗,Thermal Design Power)動輒1000瓦,未來可能衝上2000瓦,「不管是水冷、還是泡整機到液體,未來甚至可能要把散熱做到晶片裡。」他補充,cooling capacity (冷卻能力)在水冷散熱時代兩年翻倍,未來將可能兩年翻三倍,「這不是單一廠商的事,整個產業鏈都要上。」

AI新狂潮/亞馬遜新戰略!AWS台灣「零介入科技」2年育才2萬 供應鏈罕見露臉
Amazon AWS睽違七年重返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並於今(21)日以智慧自動化製造為主軸,舉辦「從區域到全球 亞馬遜創新戰略發布會」,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宣布,在台灣啟動「零介入科技」計畫,將結合台灣硬體能量,推動2年內訓練2萬名人才,以及新創育成,計畫在台擴大辦理黑客松,國際沙盒合作等項目,推動台灣企業「成功出海」。副總統蕭美琴、以及廣達、緯穎、英業達、漢翔等數家供應鏈或合作夥伴代表站台,活動還吸引上百位企業與開發者與會,現場座無虛席,更有部分聽眾轉至Media room同步觀看直播。王定愷笑說,「下次一定要換更大的場地。」不過,他也補充,「但這也證明台灣整個社會和產業對未來科技的重視與期待,AWS非常期望在整個Amazon的能量之下,能夠跟台灣做更緊密的結合,跟著大家一起探索未來的商機。」會中,王定愷正式宣布,「今天我很榮幸宣布一項計畫,『零介入科技推動計畫(Taiwan Zero-intervention Technology Program,簡稱ZIP)』。他指出,這項計畫將與AWS去年宣布的數十億美元基礎建設投資相輔相成,「開創台灣數位創新的全新里程碑。」所謂「零介入科技」,王定愷解釋,「因為我們看見台灣面臨的挑戰:人口高齡化、產業轉型、創新創業,以及學用落差。這些挑戰都需要真正智慧的、高度自動化的解決方案。」他進一步說道,AWS不只帶來基礎建設,更要分享亞馬遜在全球各產業的創新經驗—從AI到機器人,從無人機到半導體,這些都是台灣最關心的領域。ZIP計畫建立在AWS在台灣超過十年的深耕基礎上,將透過四大面向推動。王定愷說,首先是跨域人才培育,「就像我們與國發會和十多家企業合作的AI黑客松,未來我們將擴大規模,推動兩年內訓練2萬名人才,新創育成,從學校到產業,重點培育零介入科技人才。」其次是創新實證,他說道,「我們將複製在高雄的成功經驗,與更多城市合作建立創新場域,加速零介入科技的應用落地。」王定愷表示,「第三是產業轉型除了技術諮詢,我們更提供專屬顧問服務,協助企業打造創新策略藍圖。」最後是深化國際交流,他強調,「就像今天有十多位來自亞馬遜全球各部門的專家來台分享,未來我們將建立更多國際合作橋樑。」「今天的創新戰略高峰會,從AI到太空科技的展示,這些都只是一個開始。」隨著AWS在台灣設立的基礎設施區域(Region)即將啟用,加上ZIP計畫的推動,他相信,「台灣必將在全球科技創新浪潮中站上領先地位。」最後,王定愷呼籲,「AWS不只投資基礎建設,更要與台灣各界共同打造新世代創新。讓我們一同為台灣創造一個智慧、永續、具全球影響力的未來。」

AI城市承包商1/奪美超微大單!緯穎卡位馬國主權AI 洪麗寗曝6年前「1佈局」終開花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中東拿大單,加上來台參加COMPUTEX,AI概念股復活,緯穎(6669)不但提前漲一波,近5日漲幅3.37%,日前還交出傲人成績單,4月營收638億元、年增190.5%,第一季EPS 52.7元更超車長年榜首大立光(3008),成為新獲利王,完全不受美中關稅戰亂市影響。鮮少主動提及客戶的緯穎董事長暨策略長洪麗寗,5月6日親口證實,公司拿下東南亞楊忠禮集團(YTL)的AI資料中心訂單。這筆關鍵訂單,不只是緯穎立基伺服器代工業務,躍進資料中心規劃,還走出北美市場,攻入主權AI市場新戰場,轉身為「AI城市承包商」。緯穎是代工大廠緯創(3231)旗下的小金雞,以資料中心產品製造為主,成軍13年,主要客戶有Meta、微軟等雲端服務巨頭(簡稱CSP),隨AI應用帶動資料中心建置潮,如今已成全球重要伺服器代工業者,去年營收3605億元,大賺逾12個股本,成為大立光之後,台股史上第二家「1年賺十股本」企業。領著緯穎登上全球AI伺服器供應鏈關鍵角色的,正是身材嬌小、非本科系出身的洪麗寗,她6日站上 COMPUTEX暖場論壇「AI NEXT FORUM」,罕見以演講者身分,親自揭示緯穎這次拿下YTL訂單的背後布局及決策脈絡。「2019年COVID期間,我們看到了(半導體供應鏈)去中國化的趨勢。」洪麗寗說,緯穎決定將亞太交付中心從中國廣東省中山市遷往馬來西亞柔佛州,一口氣拍板蓋兩座廠,投資金額達 6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19億元)。緯穎科技馬來西亞伺服器組裝廠2023年10月揭幕,為超大型資料中心啟動整機櫃組裝服務。(圖/翻攝自緯穎官網)這項遷移選址,與新加坡政府當時的一項決策有關。2019年新加坡已是全球最大資料中心樞紐之一,隨著用地與用電壓力遽增,遂急踩煞車,頒布資料中心建置禁令(已於2022年解禁),因此各大CSP與科技公司轉而尋找新據點,和新加坡僅一堤之隔,土地面積幾乎是其25倍大的馬來西亞柔佛州,自然成了替代的首選。彼時,柔佛距離新加坡不到1小時車程,為兩國通勤族居住的邊境城市,科技產業稀疏。「柔佛能快速吸引外資,關鍵在三個要素,靠近新加坡、土地成本與稅收優惠具競爭力、以及國家政策主動招商。」一位熟悉東南亞產業佈局的伺服器業者告訴CTWANT記者。事實上,這兩年來柔佛州發展驚人。2023年3月,亞馬遜宣布2037年前將在馬國投資60億美元,同年12月,輝達也喊出投入43億美元設AI資料中心,隔年,Google追加20億美元建資料中心與雲區域,微軟則加碼22億美元拓展雲端與AI服務,此外,字節跳動和甲骨文(Oracle)也分別投入逾20億與65億美元。當地政府統計,目前柔佛已有20多座資料中心營運中,另有9座在建、20件申請中,產業聚落快速成形,正躍升為東南亞AI與雲端運算的新樞紐。柔佛正躍升為東南亞AI與雲端運算的新樞紐,已有20多座資料中心營運中,產業聚落快速成形。(圖/翻攝自Sedenak Tech Park臉書)六年前布局柔佛的緯穎,可說是完整吃到這波成長潮,第一期整機櫃(L11)產線於2023年10月完成,第二期主機板產線在去年第四季完成;不僅如此,2024年底,美超微(Supermicro)陷財報造假風暴,原定交付給YTL的AI伺服器訂單,被緊急轉單給緯穎,訂單金額雖未公布,但市場推估規模驚人。「這個案子要做到非常完整,對我們很大挑戰,但我覺得這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洪麗寗口中的「大挑戰」,指的是緯穎從L11(伺服器最終機櫃組裝)到L12的大躍進。近年來,大多數伺服器 ODM 台廠的代工製程為L11,交由CSP客戶組成伺服器叢集(Cluster),進入L12製程。而像 YTL 這類非科技出身的新興主權客戶,則需廠商能交付整體叢集(L12)系統,涵蓋散熱、配電、機櫃整合與整體部署能力。面對新型客戶與多元需求,緯穎也跟著升級。洪麗寗認為,這不只是接單,而是一種企業能力的自我驗證,「我們以前做的是板子、機殼,或單機櫃的組裝,由客戶串起來成為Cluster,如今緯穎也有機會協助客戶做Cluster。」「我也希望公司在和他們合作的同時,能不斷進步,讓我們能在服務過程中繼續長大。」緯穎展中搭載輝達NVIDIA GB200 NVL72全新設計的整機櫃產品。(圖/翻攝自緯穎臉書)YTL並非AWS或Google這類大型CSP(雲端服務商)業者,而是一家橫跨電力、建設與電信的在地企業巨頭,這類「主權型客戶」近年興起,正是ODM廠的新市場。「我們看到很多新玩家,不只是新的人,還有新的區域。」洪麗寗說,從馬來西亞YTL、新加坡Singtel,到中東G42、印度Tata,皆已加入AI資料中心的戰場。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透露,緯穎預計將自2025年開始出貨GB200 NVL72給YTL,首批訂單約100–200櫃,「此資料中心採用SuperPOD架構,因建置與維護架構複雜,故有利緯穎的獲利。」這起合作案可說是伺服器ODM產業史上最大程度的垂直整合,且將見證緯穎的蛻變,從伺服器製造商逐步走向「AI城市承包商」。這項轉型,已帶來實質營運成果。法人指出,緯穎存貨水位第一季底已突破千億元大關,在出貨放量帶動下,整體營收動能仍維持強勁上升趨勢。也就是說,緯穎已提前備足高階AI伺服器關鍵組件,迎接接下來的大量交貨高峰,反映訂單能見度高。目前,緯穎在墨西哥、捷克及台灣、馬來西亞等地設產線,分別對應美洲、歐洲與亞太市場。洪麗寗總結自家構築的全球交付網路,「現在這個時代,不管是關稅還是匯率,就是彈性,然後韌性。」從中山到柔佛,從主機板到Cluster,這家伺服器ODM台廠以穩健步伐,在AI供應鏈重構中,以及各國爭相投入「主權AI」基礎建設、自建資料中心的趨勢下,緯穎均已提前布局,而柔佛,則是新一輪賽局的起點。

AI新狂潮/Arm估今年資料中心晶片滲透率近五成 副總裁:PC平板出貨衝四成
Computex開展前夕,全球矽智財龍頭Arm(安謀)今(20)日舉辦前瞻技術高峰演講,聚焦AI時代下的運算未來。Arm資深副總裁暨終端產品事業部總經理Chris Bergey以「雲端至邊緣:共築在Arm架構上的人工智慧發展」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Arm預估今年出貨給主要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業者的新伺服器晶片中,近50%將採用Arm架構。「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世界。」Bergey一開場就點出產業劇變。他指出,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世界,Arm與其合作夥伴持續在硬體與軟體層面推動創新,打造高效率、可擴展的運算平台。隨著AI訓練與推論需求大增,Arm 架構正快速成為資料中心主流。他透露,包括AWS、Google、Microsoft等雲端巨頭,都已擴大自家基於Arm的資料中心晶片部署。預估到2025年,出貨給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新伺服器晶片中,將有近50%採用Arm架構。邊緣端與消費性裝置市場經歷AI驅動的劇烈變革。Bergey指出,AI PC的設計已越來越接近現代智慧型手機,目前全球超過99%的智慧型手機皆採用Arm架構,預期在 2025 年PC 與平板出貨佔比將達 40%。除了硬體平台,Arm也持續深化軟體佈局,強化對全球開發者社群的支持。自2024年COMPUTEX發表AI軟體函式庫KleidiAI以來,該工具已整合至多個主流AI框架,並累積超過80億次安裝,廣泛應用於音訊、影像、文字與影片等多模態AI工作負載,協助全球逾2200萬名開發者加速AI應用開發。Bergey強調,AI時代是一場「千載難逢的機遇」,真正的轉變不會靠單一企業完成,而是來自整個生態系的深度協作與持續創新。他說,「Arm將持續以強大的運算平台與全球夥伴攜手合作,推動技術轉型,實現AI無所不在的未來。」

股后世芯-KY法說報喜!開盤股價飆漲停 9檔千金股齊嗨同歡
ASIC廠世芯-KY(3661)上周法說會報喜,第一季稅後淨利達14.64億元,年增近2成,EPS為18.13元,繳出歷年同期最佳成績,同時澄清大客戶亞馬遜(AMZN)3奈米將遞延放量的傳聞,強調目前如期發展。今(12)早股價強勢上攻,早盤漲停站上2530元,寫下4月2日以來新高,盤中委買張數破千張。世芯今日股價跳空開高,開盤20分鐘後攻上漲停,漲停價2530元,成交量約2500張。高價股同受激勵,11點30分左右,股王信驊(3450)強漲130元,站上3490元,印能科技(7734)漲逾7%,健策(3653)漲逾4%,創意(3443)、緯穎(6669)漲逾3%,相當亮眼。祥碩(5269)、大立光(3008)、川湖(2059)也都有1%左右漲幅,13檔千元俱樂部成員中有9檔同步上漲。世芯-KY法說會報喜,對於近期市場傳出,亞馬遜旗下AWS的訓練晶片3奈米Trainium3將遞延至明年第二季放量。世芯-KY表示,目前一切皆按計畫進行,客戶專案已經完成設計定案,並無遞延現象,最快明年第一季就可進入量產,看好其潛在的營收貢獻,全年營收仍維持先前展望。世芯-KY公告第一季營收104.85億元,季減19.79%,年減0.05%,毛利率23.16%,季增1.98個百分點,年增4.37個百分點,營益率14.25%,季增0.83個百分點,年增2.7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4.64億元,季減20.27%,年增19.02%,每股稅後純益18.13元。展望今年後三季,世芯-KY預估,後續業績表現將維持平穩,主要原因是上述7奈米製程案件貢獻已有限,同時,北美ODM客戶5奈米製程AI晶片案件表現疲軟。但NRE業務將強勁增長,北美市場的NRE案件動能依然強勁,第一個3奈米製程AI晶片案件已於首季設計定案,進展順利,預計於明年初開始量產;今年內應可見到更多3奈米製程案件啟動,2奈米製程案件的NRE預期也會開始帶來貢獻。美系外資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世芯-KY的3奈米營收貢獻保持穩定,且2奈米項目有望擴增,因此給予「加碼」評等,目標價維持3988元。

台幣狂升「非企業樂見」! 彭双浪:盼匯率政策維穩給產業時間調整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今(6)日受訪表示,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升值幅度急遽,半個月已近10%,多數進出口交易以美元計價,短期內還可控,而且企業普遍有避險策略,不過,升值過快,將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產業帶來衝擊,企業獲利能力恐受直接打擊,非企業所樂見,他呼籲,匯率政策應維持穩定,給產業足夠時間調整。彭双浪提及,台幣的上下起伏,廠商過去也經歷過很多次,30多前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也曾升值至24元兌1美元,最後促台灣產業多次轉型,如今再遇升值,產業應思考下一步轉型往價值競爭方向前進,AI應用就是一個重要方向。他呼籲,政府可以引導企業向高附加價值產業邁進,台灣已不再適合勞力密集與高耗能產業。2025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5)首場論壇AI NEXT Forum今日登場。彭双浪現場致詞指出,台灣在半導體與科技製造領域實力深厚,隨著人工智慧(AI)加速推動,台灣產業透過上下游整合與全球布局,完善AI軟硬體供應鏈,並能串聯AI資料中心、企業AI與邊緣運算,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彭双浪表示,COMPUTEX走過40餘年,早已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的重要指標,也見證台灣在資通訊與半導體領域的技術成長。今年以AI NEXT為主題,聚焦AI運算、未來移動、先進通訊與綠能永續,呼應AI技術快速演進下的新一波應用浪潮。他進一步指出,今年超過六成展位聚焦AI相關技術,從核心硬體到跨域解決方案,全面展現AI驅動下的創新潛力。AI正從雲端延伸至邊緣,加速改變生活與產業樣貌。台灣憑藉完整供應鏈與製造實力,成為全球AI硬體生態的關鍵一環,也正推動製造、醫療、金融與智慧移動等領域的轉型升級。今年展會有兩大亮點,首先是半導體與IC設計領導廠商齊聚COMPUTEX,包括輝達(NVIDIA)、高通、聯發科、 恩智浦(NXP)、SK海力士、鎧俠、力積電與耐能等,將透過論壇與展示發表最新AI技術成果。其中,RISC-V主題館也將舉辦RISC -V TaipeiDay,聚焦AI SoC與晶片安全等關鍵議題。同時,InnoVEX新創展區也可看到多元AI創新動能,像是Edge AI基金會主題館,以及由國科會的ICTaiwan Grand Challenge (ICTGC) 主題館。此外,今年大會官方獎項「Best Choice Award」中,超過一半的得獎產品也與AI應用相關,凸顯AI已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另一亮點是AI應用的全面拓展。今年新增「AI服務技術區」與「機器人與無人機區」,由AWS、所羅門等企業展示生成式AI、代理式AI與智慧機器人技術;而先進車用科技主題館也將呈現智慧座艙與未來移動的應用實例。彭双浪表示,今天的AI NEXT論壇,聚焦AI 2.0時代的技術策略,涵蓋生成式AI、企業資料中心、公私雲部署、AI伺服器與大語言模型的整合應用。英特爾(Intel)、亞馬遜旗下公司Amazon WebServices(AWS)、麥肯錫、緯穎、研華、華碩與台達等業界領袖,與資策會將會共同分享實戰經驗,激盪更多轉型思維與合作契機。

Reddit、X平台大當機! 美國東岸數萬用戶通報故障
美國社交媒體平台Reddit與X,於27日下午突然發生大規模服務中斷,據監測網站Downdetector數據顯示,這2個社群平台在美東時間3點左右同步出現異常,峰值時合計近5萬用戶通報故障。Reddit服務中斷始於美東時間下午3時16分,超過3.3萬用戶回報無法載入貼文、登入帳號或瀏覽子版塊。該公司隨後證實「性能下降」問題,發言人解釋為「近期更新中的程式錯誤所引發」,已緊急修復完畢。而馬斯克旗下的X平台則是在3時03分出現異常,約1.8萬用戶遭遇動態時間軸停滯、發文失敗及私訊功能癱瘓等狀況,不過X平台至截稿前仍未公開說明原因。值得關注的是,Downdetector的異常熱力圖顯示,2平台故障區域高度重疊於美國東岸。儘管Reddit已確認是技術性問題,但雙方均未回應是否存系統關聯性。《華盛頓郵報》指出,此為近2週內第3起大型社群平台當機事件,前有Meta旗下Instagram無預警斷線長達2小時。網路專家分析,當機高峰恰逢美國下班通勤時段(美東時間下午3至6點),加劇用戶的不便。Reddit工程團隊在狀態頁面持續更新修復進度;而X則僅透過系統帳號發布簡短的「服務已恢復」推文。Downdetector強調,其實時數據源自用戶自主通報,實際影響範圍可能更廣。隨著社群平台漸漸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此次事件再度引發外界對科技巨頭伺服器承載力的質疑。去年12月AWS雲端服務大當機時,X平台就曾因其特殊架構成為少數正常運作的平台,未料本次竟反而成為受災戶。產業觀察家警告,若社群平台持續忽視基礎設施投資,類似事件恐將更頻繁發生。

GTC救市/規格升級台廠搶商機! 集邦:輝達GB300第三季後出擊
地表最大AI盛會、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加州聖荷西舉辦2025年GTC大會,他在台灣時間19日凌晨的演講,介紹輝達下一代AI晶片Blackwell Ultra,性能是Blackwell的1.5倍,預計今年下半年上市。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的供應鏈調查報告也顯示,預期今年第三季,GB300系統可逐步擴大出貨規模,黃仁勳表示,Blackwell已全面投產,且需求「令人難以置信」,「我們將輕鬆過渡到升級版 (Blackwell Ultra)」。而Blackwell Ultra首批客戶是AWS、Google雲端、微軟的Azure和甲骨文。TrendForce先前報告提到,AI熱潮帶動整個半導體產業集體向上,去年霸主輝達年成長125%,領先者寡占情況越來越明顯。最新的供應鏈調查,預期輝達將提早於2025年第二季推出GB300晶片,就整櫃伺服器系統來看,其計算性能、記憶體容量、網路連接和電源管理等性能皆較GB200提升,因此ODM等供應商需要更多時間進行測試與執行客戶驗證。觀察供應鏈近期動態,GB300相關供應商將於今年第二季陸續規劃設計作業,其中預估GB300晶片及Compute Tray運算匣等將於5月開始生產,ODM廠進行初期ES(engineering sample)階段樣機設計;預期第三季待機櫃系統、電源規格設計、SOCAMM等陸續定案及量產後,GB300系統可望逐步擴大出貨規模。分析輝達今年出貨情況,HOPPER平台目前仍是出貨大宗,新平台Blackwell則於第一季起逐步擴大放量,預計至第三季整櫃系統出貨量將以GB200為主。得益於DeepSeek效應,近期中國市場對於特規版產品H20需求也明顯提升。接續的GB300有多項規格更新,其中,為搭配機櫃系統,GB300 NVL72的網通設計規格升級,以滿足更高頻寬需求,提升整體運算效能。而BBU(battery backup unit)雖然並非為GB300的標配,但隨著伺服器機櫃功耗持續增加,預期客戶將擴大採用BBU配置。在TDP(熱設計功耗)部分,2024年輝達的主流機種為HGX AI server,TDP落在60KW與80KW間,目前主推的GB200 NVL72機櫃因運算密度大幅提升,每櫃TDP達125KW至130KW。TrendForce預估,GB300機櫃系統功耗將再提升至135KW與140KW間,多數業者將持續採用Liquid-to-Air的散熱方式,確保散熱效果。至於散熱零組件設計,目前GB200的水冷板是搭配一顆CPU和兩顆GPU的整合模組型態,到GB300將由整合模組改為各晶片獨立搭載水冷板,因此會使用更多的QD水冷快接頭,過去GB200的QD供應商以歐美業者為主,預期至GB300後將有更多台廠加入供應行列。不過TrendForce也提到,因DeepSeek效應餘波盪漾,AI伺服器的主要客戶CSP將更重視AI投入成本與效益,可能轉向自研ASIC,或設計相對簡易、成本較低的AI伺服器方案,新產品的供應鏈能否如期完成整備也存在變數,後續進度和客戶需求仍待觀察。

創立以來最大併購案 Google斥資1.56兆元收購以色列雲端安全公司
Google母公司Alphabet於18日宣布,目前已簽署最終協議,將以32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56兆元)來收購以色列雲端安全Wiz,希望藉此進一步強化企業與政府機構的雲端安全性。據了解,這項交易將以全現金方式進行,待監管機構批准後,Wiz將正式併入Google Cloud。此舉不僅是Google自創立以來最大的企業併購案外,同時也象徵Google Cloud在人工智慧(AI)時代持續推動安全技術的發展,更代表對多雲環境應用能力的重大投資。根據Google Cloud官網資料顯示,近年隨著企業與政府數位轉型的加速,越來越多組織採用多雲(multicloud)或混合雲(hybrid)架構,使得管理與安全挑戰日益複雜。與此同時,網路攻擊的頻率與規模不斷上升,Mandiant 顧問團隊在處理重大資安事件時,已見證駭客攻擊模式愈發精密,傳統安全方案難以應對這種不斷變化的威脅格局。組織需要的是一個涵蓋多雲、混合雲及本地部署的完整安全解決方案,不僅能防範針對AI模型的威脅,還能運用AI增強防禦,並將軟體開發與運營(DevOps)無縫整合至資安體系中。目前Google Cloud已提供多種資安解決方案,包括Google威脅情報(Google Threat Intelligence),透過即時且可行的情報協助安全團隊理解並應對攻擊;Google安全運營(Google Security Operations),讓企業能夠蒐集安全遙測數據,識別高風險威脅並自動執行應變措施;Mandiant顧問服務(Mandiant Consulting),則為全球組織提供應對資安事件的專業協助,並深入分析攻擊者行為模式。但Google Cloud也承認,這些防禦仍須進一步提升,以確保雲端環境的全方位安全,所以才有了此次併購案的產生。Google官方表示,Wiz作為雲端安全領域的領導者,提供了一套直觀且全面的解決方案。它能夠迅速掃描客戶環境,建立程式碼、雲端資源與應用程式的整合圖譜,分析可能的攻擊路徑,並根據影響程度優先處理最關鍵的風險。此外,Wiz也幫助開發人員在部署應用程式前修正安全漏洞,確保系統在運行前即達到最高安全標準。Wiz在過去12個月內推出了「從程式碼到雲端的安全」(code-to-cloud security)與「雲端原生執行時防護」(cloud-native runtime defense)等創新技術,進一步鞏固其在業界的領導地位。這次併購將促成Google Cloud與Wiz的資安技術整合,並推動多雲安全技術的發展。雙方未來將共同推出統一安全平台,將Wiz的雲端安全能力與Google Security Operations結合,確保雲端原生應用程式從開發到運行的每個環節均受到保護。此外,這次合作還將提升威脅情報精準度,使企業能夠從攻擊者的角度審視自身防禦能力,並強化 AI 安全代理(AI Agents)技術,以自動化偵測與回應資安事件。Google Cloud也在官網公告中強調,這筆交易完成後,Wiz的產品仍將適用於Amazon Web Services(AWS)、Microsoft Azure及Oracle Cloud,並透過Google Cloud Marketplace繼續對外銷售。Google Cloud也將維持與其他雲端安全供應商的合作,提供企業更多元的資安選擇。此外,Google Cloud也會透過系統整合商、經銷商與託管安全服務供應商(MSSP)擴展Wiz產品的市場應用,進一步加強企業與政府機構的雲端安全防護能力。

平價AI大爆發2/美股上演DeepSeek雲霄飛車 台灣科技人蛇年春節狂加班
蛇年農曆春節期間,大陸新創公司DeepSeek號稱以低價完成的AI模型,引發市場轟動,美股那斯達克指數瞬間蒸發近1兆美元市值,不少台灣科技人也忙了起來,找資訊、讀論文,探討DeepSeek能否用在自家產品線上,畢竟原本在大語言模型領域最強的OpenAI,已被笑稱是CloseAI,不但封閉、且以英文思考為主。「自DeepSeek R1發佈以來,很快的AWS、Azure等都開始主持R1變體」 Google大腦之父、AI科學家吳恩達在臉書上說,「什麼是『最好的模型』定義,正在頻繁變化,開發者經常想嘗試新的模型。」「這對台灣來說就是一顆原子彈,是台灣幾十年難得一見的戰略機會,這不只是技術專案,更是文化與價值工程。」MeetAndy AI共同創辦人薛良斌說,台灣目前幾款繁中版大型語言模型,主要以Meta釋出的Llama模型為基礎訓練,但Llama相對來說不夠聰明,DeepSeek R1開源模型可下載後開發,論文也有記錄訓練過程,讓其他人了解其運作方式。耐能Kneron執行長劉峻誠說,AI的黃金時代要來了。(圖/陳曼儂攝)整個春節假期都因DeepSeek,而在辦公室加班的耐能執行長劉峻誠告訴CTWANT記者,「這是一個黃金時代的來臨。」自家的模型已透過DeepSeek R1論文中提到的前沿訓練技巧,升級而有了「思維鏈推理」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劉峻誠表示,在DeepSeek的方法論支持下,未來大、中、小企業推出的大語言模型能力差異將變得很小,技術開源後,專精型的模型將會百花齊放,「可能幾天就多四、五百個」,特別是台灣有龐大的製造業,可以按照模式,用很低的成本去做專屬自己公司的AI,「在台灣的產業界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加分項」。像是在醫療行業,耐能的AI助手可在問卷填寫中進行推理,根據患者的回答動態調整問題,分析可能的健康風險,提高診斷效率。也可做金融衍生品定價,涉及複雜數學計算和市場分析,傳統的AI只能提供簡單的報表分析,這次進化後,可直接找出資料中的異常。比亞迪用DeepSeek來提升車輛的AI能力。(圖/新華社)特別是在中國大陸,在官方的支持下,已從地方政府、國有企業、醫院等,都有採用DeepSeek模型的案例,像是長春市吉林大學醫院已推出一套診斷工具,以DeepSeek產生醫療計畫;武漢、成都、杭州等許多醫院都提到,會用DeepSeek作醫療參考,或是向病人解釋複雜的醫療報告。在汽車行業,比亞迪等20多家企業已宣佈在車載系統中加入DeepSeek產品。MeetAndy AI創辦人薛良斌、Taiwan LLM開發者林彥廷與Ubitus執行長郭榮昌,也在2月7日發起「台灣製造」的大型語言模型計畫FreeSEED,打算以DeepSeek R1為基礎,重新訓練、打造一個符合台灣需求的大型語言模型,並以開源授權釋出模型權重,預計在3月底釋出第一版預覽的推理模型,不到一周已募得1千萬元,APMIC創辦人吳柏翰表示,大型推理模型將會是今年主流,目前在數學領域最佳的Thinking Tokens是4000到8000 Tokens,而簡單推理確認是在4096 Tokens就可以,做單一垂直的微調能縮小到1K的資料,所以訓練時間可從700小時變成7小時,今年會是地端市場爆發準備期,雲端廠商可以跟地端廠商合作。

華碩董座施崇棠親征GTC大會 AI POD伺服器解方3月出貨
輝達(NVIDIA)GTC大會預計3月17日至21日在美國聖荷西盛大登場,入列「鑽石級」贊助商的華碩(2357),將由董事長施崇棠率隊親征,於活動中完整展示各種因應高算力需求而生的頂級伺服器、智慧邊緣電腦、冷卻技術與軟體開發等AI / IoT解決方案。另外,華碩今(25)日也宣布旗下搭載輝達GB200 NVL72晶片的ASUS AI POD伺服器解決方案將於3月起量產出貨。TC最高等級「菁英級」(Elite)贊助商皆為美系大廠,包括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戴爾(Dell)、Google Cloud、Hewlett PackardEnterprise、Microsoft Azure、甲骨文(Oracle)。入列次高等級「鑽石級」(Diamond)贊助商的4家台廠除了華碩之外,還包括鴻海(2317)、台達電(2308)、廣達(2382)集團旗下雲達。華碩今日發布新聞稿指出,預計3月量產出貨的ASUS AI POD,內建72個NVIDIA GB200 NVL72晶片,大幅增進即時推論效能達30倍,透過無縫整合CPU、GPU及交換器,提供超快速、低延遲的通訊,再加上第五代NVIDIA NVLink互連技術,傳輸更流暢出色。此外,AI POD也支援先進冷卻組合,包括液對氣(Liquid to Air)、液對液(Liquid to Liquid),以維持系統穩定運作,是訓練兆級參數語言模型,或執行即時AI推論等任務的首選。華碩指出,全新ASUS AI POD的CPU / GPU散熱板、冷卻液分配裝置可降低耗電量,提升資料中心的電力使用效率(PUE),搭配重塑AI基礎架構的全方位服務模式,涵蓋設計、建置到實作、測試及部署等各種作業,除了擁有絕佳的雲端相容性,還能確保客製化解決方案加速上市,強化客戶產品競爭力。

ASIC強強滾!「這檔」千金股飆紅燈 神盾聯盟發威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停對加、墨加徵關稅30天,另外台股開市第一天大跌830點後,今(4)日隨著台積電回神,反彈一度超過200點,終場上漲99.25點,以22793.96點作收。其中,特殊應用IC(ASIC)今日漲勢相當凌厲,股后世芯-KY(3661)、宏觀(6568)、揚智(3041)、安國(8054)亮燈漲停,神盾(6462)上漲9.56%。世芯-KY在ASIC設計服務領域具備高競爭力,為大客戶AWS打造下一代3奈米AI晶片Trainium3即將進入設計定案,預計年底量產,有望帶來強勁成長動能。世芯-KY今日近午盤亮燈,以每股3245元鎖住,股價險些超車信驊(5274)。世芯-KY在2024年的營收為519.77億元,年增70.5%,2024年前3季稅後盈餘為46.1億元,年增109%,EPS為58.43元。神盾傳出採用3奈米的AI晶片即將量產,今日股價一度攻上漲停板,終場收在160.5元,漲幅9.56%。集團中的安國(8054)盤中也攻上漲停。智原(3035)今日皆在平盤之上表現,盤中最高上漲14.5元,漲幅6.44%,雖然午盤後漲幅略有收斂,終場上漲11.5元,上漲5.29%。另外,千金股創意(3443)午盤上漲50元或3.91%,終場上漲35元,收在1315元。

台積電撐大盤台股收漲99點 買盤點火資服股「這5檔」亮燈漲停
受美國總統川普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關稅計劃延後1個月,暫緩市場緊張情緒,連帶台股今(4)日反彈,上午以大漲141.56點開出,指數開高走高,盤中最高達22934.31點,一度反彈逾200點,最低22720.62點,加權指數終場上漲99.25點,以22793.96點作收,漲幅0.44%,成交量4089.9億元。台積電ADR上一個交易日下跌4.55%,收報199.8美元,台積電(2330)今日上漲帶動反攻,一早以1085元開出,上漲15元,終場收在1095元,上漲25元。電子權值股今日普遍下跌,鴻海(2317)終場收在165元,下跌0.5元。聯發科(2454)以1490元作收,下跌10元。廣達(2382)收在2355元,下跌8元。台達電(2308)收在397元,下跌2元。大立光(3008)收在2775元,下跌55元。日月光投控(3711)收在157.5元,下跌3.5元。金融方面,富邦金(2881)終場收在90.3元,下跌1.1元。國泰金(2882)收在65.2元,下跌0.8元。中信金(2891)以38.85元作收,下跌0.15元。類股上漲方面,資訊服務今日最強,指數上漲3.95%,半導體以1.89%緊隨其後,其他如機電、電子、居家生活等類股表現強勢。類股下跌部分,以油電燃氣最慘,指數下跌2.68%,其他如塑膠、玻璃、航運等傳產類股下跌2%以上。強勢族群為資服族群,華經(2468)、邁達特(6112)、驊宏資(6148)、訊達(6140)、資通(2471)皆亮燈漲停,其他緯軟(4953)也有近9%的漲幅。ASIC族群也有買單拉抬,世芯-KY(3661)為大客戶AWS打造下一代3奈米AI晶片Trainium 3即將進入Tape-out(設計定案),預計年底量產,有望為明年帶來成長動能,外資看好世芯未來前景,連帶今日股價強勢表態,午盤攻上漲停板,重回3000元大關之上,漲停價3245元。另外,宏觀(6568)、揚智(3041)、安國(8054)強攻漲停。漲幅前5名個股為,世芯-KY(3661)上漲295元,漲幅10%。華經(2468)上漲2.6元,漲幅9.94%。佳龍(9955)上漲2.95元,漲幅9.93%。揚智(3041)上漲3.15元,漲幅9.91%。邁達特(6112)上漲6.1元,漲幅9.9%。跌幅前5名個股為,健策(3653)下跌125元,跌幅10%。達興材料(5234)下跌21.5元,跌幅9.98%。宏達電(2498)下跌5.3元,跌幅9.94%。致茂(2360)下跌34元,跌幅9.94%。力積電(6770)下跌2.05元,跌幅9.9%。

雲端需求帶動前景 「這檔股」8日開高走高萬綠一點紅
台股8日大盤走勢震盪,不過雲端服務商伊雲谷(6689)股價開高走高,儘管尚未公告去年12月營收,不過市場仍看好其持續受惠雲端商機。伊雲谷股價盤中最高上漲11.5元,股價漲停報126.5元,成交5371張。伊雲谷是AWS(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的MSP(託管服務供應商)。該公司也表示,全球公有雲端市場維持高速成長,營運將隨AWS向上,且成長幅度高於整體市場的成長速度。伊雲谷擁有雲端預算、碳權和資安的相關題材,提供企業一站式雲端解決方案,已成為國內外眾多企業的首選,可協助企業清楚掌握 AI 的重要性逐步克服挑戰,並進行雲端布局。去年前11月累計營收114億元,年增29%,創同期新高,營收成長顯著。2024年前三季稅後淨利1.19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1.75元,與2023年同期持平;近期三大法人已連續3日賣超伊雲谷,昨日賣超80張。伊雲谷近5日股價累積下跌4.17%,集中市場加權指數上漲2.67%,短期股價無明顯表現。截至收稿,伊雲谷股價上漲3.91%,報11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