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評論

【泰公開講】劉泰英:產業抗疫 借力財經智庫

2020年1月30日台北市/受「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波及,台北股市30日新春開盤後一路下殺,終場狂跌近700點,創史上最大單日跌點。(圖/中時資料庫)

2020年1月30日台北市/受「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波及,台北股市30日新春開盤後一路下殺,終場狂跌近700點,創史上最大單日跌點。(圖/中時資料庫)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聯準會)上周緊急降息二碼,以防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似乎無法緩解投資人憂慮。對此,分析師認為,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政部長及央行總裁,雖聯袂宣示將運用「一切適當政策工具」,防範全球經濟下滑的風險,但實際行動緩慢,再加上美中貿易大戰在疫情威脅中是否繼續駁火,都令人十分擔心,短期內全球經濟恐持續震盪。

近來台股表現有漲有跌,相較於全球恐慌下的國際股市,似乎還不太差,但外界憂心這是政府退休基金護盤下的表象。「護盤」與全球股市的變局對做,恐淪為替外資解套,近期外資與台股的互動還需進一步觀察。美股近日表現則成為未來疫情發展下,全球經濟走向的重要觀察指標。

其實,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大打貿易戰,但經濟表現數字還不賴,連帶美股也氣勢如虹,川普更頻頻以此自豪。然而包括我在內,不少經濟學者都擔心,美股當前的表現是否只是「虛胖」,畢竟經濟實務強調比較利益原則,全球化的國際分工環境,哪裡成本低就去那裡生產,但是打貿易戰,原則丕變。

美國對大陸祭出貿易戰,確實讓大陸經濟受傷慘重,但美國也不可能毫髮無傷,只是適逢選舉年,短期內美國民眾不會有太明顯的感覺;若長期來看,美國物價勢必上漲,一般民眾就會很有感。美國短期經濟會好,長期則充滿變數,現在疫情又在全球蔓延開來,美、中兩個經濟大國都被新冠肺炎所困,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當然更大。

儘管台灣因應新冠肺炎得宜,沒有像日、韓大規模爆發,再加上有些工廠也陸續從大陸撤回台灣,對台灣的GDP會有貢獻,但台灣在全球經濟產業鏈中扮演一定角色,當比較利益原則被打破,疫情所及不論是消費或生產都大受衝擊,台灣很難置身事外。

過去我在前總統李登輝主政時,都會定期編訂全球、區域產業關聯表,就是要隨時掌握台灣在國際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協助產業應變,但現在政府似乎不太重視這方面的幕僚作業,所幸企業也多半心中有底,不至於亂了手腳。短期應變或許還可以,但若疫情持續下去,會不會出現骨牌效應?就說不準了。

新冠肺炎已造成旅遊、製造和零售業等不同產業的衝擊,我建議政府,如果「國家發展委員會」無法明確掌握各產業受衝擊的實際狀況,不妨結合「台灣綜合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或者其他學術單位的力量,提前規畫應變。畢竟疫情何時結束還很難說,事前先做好準備,絕對比出事後再檢討來得好。

作者/劉泰英 1936年生,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在李登輝總統時期,以中華開發董事長頭銜,出任國民黨投管會主委,與李前總統關係密切,外界當時也以財經國師、國民黨大掌櫃等稱號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