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警報解除 壽險股災蒸發的5337億已回升七成

壽險公會及政大教授等將共同發聲,強調壽險業沒有立即危機。(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壽險公會及政大教授等將共同發聲,強調壽險業沒有立即危機。(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3月壽險淨值蒸發5,337億元,恐引爆全民保單危機?壽險公會及政大教授彭金隆駁斥此種推論,強調壽險業不會有立即擠兌危機,保戶若貿然解約,壽險公司反而會有「解約益」,同時國內壽險公司的問題有時間及機會解決,籲投資人及保戶莫過度恐慌。

同時,壽險業3月淨值雖蒸發5,337億元,但4月即已回升3,152億元,其中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等六大壽險公司,4月淨值回升2,730億元左右,5月再增近850億元,等於二個月六大壽險公司淨值回升數,已占3月淨值消失金額的73%以上,推估整體壽險業淨值亦已回升逾4千億元,即回到1.8兆元以上。

彭金隆強調,壽險業與銀行可能擠兌發生流動性風險不同,壽險相對有「經營韌性」,目前台灣壽險業的確有「慢性病」,這是2002年以來低利率環境造成的利差損、保單結構過度集中類定存、國外投資比重過高等問題,但不是立即會致命的疾病,但也需要時間慢慢調體質,不可能一帖藥就「藥到病除」。

但他也強調,淨值比只是反應資產、匯率短期間的風險,只要壽險公司不實現損失,市場不是長期無法回復的下跌,那麼壽險公司的淨值還是會彈升,不代表馬上就有倒閉風險。

二是保單是長期的承諾,利差損只是將壽險公司未來20、30年要支付的保險金,折現到現在,去跟壽險投資的資產價值作比較,去評估壽險公司保費收得夠不夠,彭金隆說這其中有過多的假設,其實負債有可能過度評估,假設保戶在此時解約,都要扣解約費用,壽險公司根本不用付這麼多錢,反而有解約益。

三是壽險公司投資單一標的都有限額,且保險局已採用RBC、淨值比等雙重指標即時監理,彭金隆說,現在說某一壽險公司要重押單一投資項目,大踩雷倒閉的機率極低,若是黑天鵝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壽險公司反而比銀行更穩,有時間去調整。

四是保戶有安定基金及台灣政府,在此情況下,不會再出現淨值為負的壽險公司,彭金隆強調,保戶血本無歸的機率極低。

因此彭金隆及壽險公會都強調,壽險業目前絕對沒有立即致命風險,外界切莫因不實推論恐慌,保戶若任意解約,反而損及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