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
」 台電 再生能源 綠電 經濟部 川普綠電需求夯 富威電力2024年營收創新高15日掛牌上市
正崴(2392) 集團旗下的富威電力(6994),是台灣首家提供綠電給輝達的售電業者,15日即將掛牌上市。母公司森崴能源(6806)表示,2024年兩家年營收都創下歷史新高。富威電力董事長胡惠森表示,預計2030年,台灣的綠電需求大約是400億度。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本周即將來台,勢必掀起新一波AI旋風,隨著AI算力需要的大量用電,也讓綠電概念股抬頭,而1月15日上市的富威電力,為首家掛牌的綠電售電交易商,除了提供綠電憑證給輝達,也在2023年第三季轉供綠電給輝達南軟的AI機房,每個月供應約30至50萬度的綠電。 受惠於綠電交易持續成長,加上年底工程進度認列,富威去年12月營收3.44億元,年成長高達253.88%,累計全年營收達18.87億元,也較前一年同期增加114.41%,創下歷史新高。富威表示,隨著2025年各大企業加速履行淨零目標,對綠電需求急迫,富威電力陸續完成與多家合作夥伴的再生能源購售合約,交易動能持續轉強,併網型儲能案場也持續完工,表後儲能需求增強,也為富威電力的後續發展增添成長空間。母公司森崴能源2024年全年營收196.29億元,年增74.49%,受惠於台電二期離岸風電工程進度加速認列,預計今年年底完工,加上各家子公司業績成長,預計2025年全年營收可望進一步挑戰新高。
綠電愁難解1/光電業者很信政策也被詐騙!地方政府決行兩面手法 心寒地主愛賺
總統賴清德日前公開喊話政府絕不寬貸光電業弊案,全力推動發展再生能源等政策。「外商『綠電棄嬰』說走就走,我們明明是跟著政府政策做,卻被看成待宰大肥羊。」本土中小型光電業者向CTWANT記者控訴,「小二甲77事變」後,地方政府做一套說一套,擅改遊戲規則,讓部分業者被「一地二租」、「互相坑害」、「慘遭詐騙」紛爭困擾。 多家在中南部的中小型光電業者向記者控訴時,還緊張地叮嚀,「大家還有申請案在跑,千萬不能把資料拿去問政府,他們就知道是誰爆料的,那我們花費的好幾億、多少年光陰,恐怕就全部都付諸流水,賠得太慘兮兮了!」行政院早在2020年11月核定能源轉型白皮書,訂下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20%」目標,但進度延宕,原定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20GW目標展延到2026年,主因即建置面積未如預期,外商以台灣做光電不容易為由撤離,例如美系GSSG Solar已將嘉義義竹案場售予雲豹能源;英國石油透過「匯盟能源」投資嘉義布袋案場,審核遲遲未過而打算股權等。投資台灣外商光電業者近幾年陸續傳出撤離台灣消息。(圖/翻攝自匯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臉書)除了動輒數十、數百公頃的大型光電案廠建置不順利,中小型光電案廠也狀況頻傳。這次CTWANT記者接到的光電業者的陳情,均是「小二甲77事變」的受害者。CTWANT調查,為加速綠電政策執行,農業部(原農委會)在2015、2017年兩度開放部分農地不須變更地目即可申設太陽光電設施,2018年修法允許農地變更地目即可種電,大增小面積光電案件,也衍生農地破碎化現象、假菇寮等「假種田、真種電」亂象。據此,2020年7月間,農業部宣布面積2公頃以下的土地不得變更作為光電場域使用,這項突襲式的政策踩煞車,被光電業者暱稱為「小二甲77事變」。「之前大家會把許多小於2公頃的土地,一塊一塊地去與地主談好租金,簽約期長達20年、25年不等,支付一兩年租金,並把租約拿去法院公證。」業者說,很多塊土地整合起來就是幾十公頃的土地,再去向當地縣市府申請太陽光電案場籌設許可。豈料,這場77事變,竟讓業者們陷入「互相坑害」的困境中。「77事變後,很多人還是照既有的整合案去跑,但不知何原因,卻跑不太動,地方政府承辦員找了很多理由拖延,譬如說先去問問里鄰長、地方社團等,要我們先去跟土地的左鄰右舍溝通……。」業者告訴CTWANT記者。業者們照辦,但案件審了一年多也沒進展,「直到我們看到檢調起訴所查的光電弊案,赫然發現地方政府卻開後門,讓不能申做光電的小於2公頃的土地,同意核准申請業者的籌設案且能之後補件土地租約」「誇張的是,這些租約很多是一兩年後才補件完成的,甚至有些土地是在77事變之前,早已被其他業者先租借的!」光電弊案四起,台南市府一名前局長等數名公職人員遭檢方起訴。(圖/報系資料)光電業者所說的檢調起訴案,即是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由台南檢調偵辦的光電弊案,起因係力暘能源涉嫌為旗下子公司非法關說,以不實文件規避審查為「小二甲」光電案場限制解套,涉嫌圖利逾91億;檢方起訴力暘能源集團負責人等10名員工與前台南市府經發局長、時任經濟部光電組長等公職人員。記者繼續追問,「你們有去問地主,為何『一地兩租』給別的業者?」光電業者苦笑說,「有錢大家都想賺吧,我們被詐騙了!」「但可惡的是,政府怎能說一套做一套,而且有新的遊戲規則(租約可後補等)也沒有公告給全體光電業者知曉。」記者再追問業者「那些一地兩租的土地租約」現在怎麼辦?「其實,我們之前也曾向檢調單位陳情過,現在只能等待,看他們辦案進度之外,同時我們的申請案也還在審核中,至少還沒有被否決不過,就跟他們繼續時間比賽。」
輝達選址都猜錯! 經長郭智輝:2025年海外布局「這四國」
經濟部10日舉行年終記者會,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今年經濟部有3大工作要點,分別是促成台美日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培訓產業20萬AI人才、支持中小微企業轉型發展,會著重在美國、日本、德國、菲律賓等4國海外布局。經濟部長郭智輝。(圖/陳曼儂攝)記者會由郭智輝、政務次長何晉滄、政務次長江文若、常務次長連錦漳、台電副總經理蔡志孟、中油執行長林珂如等官員出席。江文若為國際貿易署署長,接任去年請辭的政務次長陳正祺,而連錦漳也是提早退休,工作到2月底,在現場一派輕鬆。郭智輝提到2025年經濟部的三大工作要點,是促成台美日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培訓產業20萬AI人才、支持中小微企業轉型發展,海外方面會著重在美國、日本、德國、菲律賓這4國進行海外布局,盡量以產業園區型態的服務為主,半導體供應鏈是第一優先,落地後再建立要開發的產業,讓台灣走向經濟日不落國。再生能源方面,離岸風電在2024年發電量達80.05億度,總風機數量達374座,2025年至2026年可再完工2.2GW,可再增約110億度綠電。太陽光電發電量去年149.26億度,2025年至2026年將增加6GW,可增加約65億度綠電。郭智輝表示,為了追進度,將推動「風光精進計畫」,協助業者取得金融支持,並推動漁電共生新模式,讓農業部負責找專家養魚、經濟部支持發電,並推出「光電快篩機制」,讓業者知道哪裡可以設立合法的光電場,「廉政監督平台」則解決過去在地方被上下其手的問題。為滿足國內RE100、滿足企業打入國際供應鏈,則推出「電力分艙」制度,2026年推出RE30制度,每度4.88元(含綠電憑證),並在2025年購買享「早鳥價」每度4.82元。郭智輝也針對外界猜測的輝達總部選址,「現在你們所猜的都不對」。記者會著重在能源、半導體、產業轉型、海外布局、川普2.0,也有記者質疑過去政府許多重大決策失誤「不用負責任」,他避談是否下台,「我會跟我的同仁共同努力達標,才能顯示出我適任這個工作,我覺得做得到。」像是最近中鋼為了海上風電而成立公司虧損問題,郭智輝說,這不是政策問題,很多策略方向是對的,但目標訂完後,條件不夠、就沒辦法達標,可能一開始風險控管不精準,但是當時中鋼管理與決策人員都離開了,再去追究現任的就太過嚴厲,至少從今天開始亡羊補牢。他說他在經濟部這些日子的感想,跟過去50年的工作經驗不同,像是部裡有非常多優秀同仁,但卻受到非常多的限制,私人企業是找到機會就往前衝,但國家系統的運作要求安全穩健。對於川普2.0,他認為全球加徵10%關稅對台灣影響不大,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等比較有影響,雖然川普看似對電動車不支持,但他身邊的產業大將馬斯克仍是做電動車的,最近談的機器人也適合跟台灣一起合作,台灣產業有彈性和速度,是台灣的獨特模式,預計未來4年台灣可在高科技領域發展得很好。郭智輝也提到,80年代是美國最強盛的時代,川普可能會以此為範例,發展科技、汽車、建築、太空等產業,經濟部也會協助台商在美國建置更完整與韌性的供應鏈。
消費者受衝擊!川普若對丹麥加徵關稅 胰島素與助聽器恐漲價
川普7日威脅對丹麥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以逼迫該國交出格陵蘭控制權,顯示他十分看重後者戰略地位與豐富資源。外媒分析,若川普真的對丹麥徵收高額關稅,雖對美國整體影響有限,卻會提高胰島素與助聽器等部分產品價格,美國部分消費者難逃衝擊。美國若對丹麥加徵進口關稅,可能擾亂供應鏈並增加美國消費者負擔,特別是糖尿病藥物與再生能源設備等領域。美國僅1.4%藥品進口來自於丹麥,但糖尿病等藥物攸關性命。美國約74%的胰島素進口來自丹麥。丹麥另一個對美重要出口商品是助聽器,占美國進口總量約28%。丹麥也向美國輸出風力渦輪葉片與葉輪,占美國此類產品進口總量的11%。
要失業了!逾9千萬個工作崗位將被AI取代 未來5年全球逾4成企業擬裁員
AI浪潮席捲全球,雖創造很多新的工作機會,但不少勞工也面臨AI搶飯碗的威脅。世界經濟論壇(WEF)8日發布調查指出,未來5年全球逾4成企業雇主有意裁員削減人力,很多工作讓AI自動化代勞。根據WEF最新《就業前景報告》(Future of Jobs Report)估計,2030年前可望創造出1.7億個就業機會,占目前全球聘僱數的14%,但也有9,200萬個工作恐被AI取代,相當於淨增7,800萬個工作。報告發現,需求最殷切的技能及成長最快的領域,集中在AI、大數據與網路安全。此外41%企業雇主打算縮減人力,利用AI讓既有工作走向自動化。受調勞工預期,他們現有的技能組合,39%會在未來5年面臨轉型或是過時淘汰。不過「技術不穩定」的比例,相較2023年有放緩之勢,追究原因可能是勞工技能提升,或是加強訓練。接受訪調的大企業中,77%表示計畫在未來5年內,對現有員工再培訓或提升技能,面對AI相關工作才會更上手。該報告調查1,000多家主要企業,來自全球55個經濟體的20多項產業,涵蓋逾1,400萬名勞工。WEF發新聞稿指出,「AI與再生能源的發展重塑勞動市場,帶動多項技術或專業角色需求大增,平面設計師之類的需求減少。」WEF執行董事札希迪(Saadia Zahidi)在報告中強調,生成式AI扮演重塑各行各業工作任務的角色。該技術可產生原始文本、影像及其他內容,來回應用戶的提示。報告指出,技術突飛猛進、人口結構改變、地緣經濟緊張、經濟不確定性和綠色轉型,促成就業生態轉變,料將重塑全球的產業和職業。不少勞工已是AI浪潮下的受害者,工作遭AI取代而丟掉飯碗。像是雲端硬碟供應商Dropbox、語言學習應用程式Duolingo,都以導入AI為由進行裁員。
泓德能源去年營收破百億創新高 旗下充電站拼2025站點翻倍
能源業者泓德能源(6873)今(9)日公布去(2024)年12月單月營收達新台幣18.96億元,較上月成長48.22%,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22%。2024年累計營收達新台幣101.25億元,年增高達73.41%,創下集團營收歷史新高。泓德能源指出,12月月營收主要來自台南地區漁電共生案件(約31MW)貢獻約0.9億元,以及嘉義地區漁電共生案件(約119MW)依進度投入材料及工程等挹注營收約16.6億元。此外,花蓮地區儲能工程(約60MW)進入施工末期帶來約0.3億元,及屏東地區儲能工程案件(約99MW)依進度投入材料及工程亦貢獻約0.9億元。展望2025年,隨著綠能需求持續攀升及台灣政府積極推動淨零轉型,光電案場開發預計逐步復甦。泓德能源除了深耕台灣能源業務,也加速拓展國際版圖,包含日本、澳洲與菲律賓的再生能源市場。而旗下星舟快充提供電動車充電樁設置、產品銷售與電動車充電站運營等服務,目前全台有120站,預計今年將再建置170站,將品牌擴展至290站的規模。
因應再生能源交易活絡 政院通過電業法修正草案
爲因應未來以再生能源為主的電源結構及電力交易模式,行政院院會於今(9)日審議通過經濟部擬具的「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讓台電公司整合發輸配售資源維持現行經營型態,且讓綠電交易更為活絡,並將併網型儲能及需量反應等新興電力資源納管,可引導業者投資潛在電力資源。經濟部說明,為因應再生能源與極端氣候對於電力調度的挑戰,同時為穩定電力供應並達成淨零轉型目標,各項電源及電網建設皆需仰賴龐大資金挹注,台電公司宜維持綜合電業組織型態,整合發電、輸配電及售電等資源。經濟部指出,另在現行電業法規範下,再生能源售電業僅能售電予用戶,且新興電力資源如儲能與需量反應法律定位不明確,基於再生能源與新興電力資源持續進入市場的情況下,有其必要檢討我國未來電力交易平台設置方式。為因應上述問題,在穩定電力供應前提下,經濟部調整電業法相關規定,以符合電力市場的實務發展及規範需求。經濟部續指,本次電業法修正主要精神在電力穩定供應前提下,達到活絡綠電交易,因應電力結構及電力市場轉型趨勢,並兼顧效率管理及開放競爭等目的。修正方向主要有四大部分:一、台電公司維持現行經營型態不分割,透過廠網整合綜效,提高投資效率及維持供電穩定;二、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同業互售,增加業者經營彈性;三、納管併網型儲能及需量反應,明確依循法規,降低業者設立風險並擴大潛在電力資源;四、確保電力交易平台中立性,加強電力交易平台監管機制,確保電力市場公開透明,並得視市場發展成立具獨立性交易單位。經濟部說明,本次電業法修正,可建構我國再生能源發展的友善環境,且有助於促進提升電業經營效率與電網韌性增進用戶權益,共創政府、電業與用戶三贏的局面。
未上市股票禿鷹「勾結綠能產業」 3700多名投資小白慘遭坑
刑事局在2023年底破獲歐司瑪再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以從事綠能產業前景看好,即將興櫃、上市等詐騙話術,透過地下盤商向投資人招攬購買未上市股票,不法獲利近2億元,被害民眾超過200多人。檢察官去年2月提起公訴後,持續抽絲剝繭溯源追查幕後的犯罪集團,將梁姓主嫌等9人逮捕到案,清查至少有3700人被害,總財損達5億多元。警方調查,以36歲梁姓男子為首的犯罪集團分工縝密,區分為公司端,負責接洽未上市公司,以投資為由取得公司股票及經營資訊、行銷端協助美化營運狀況、媒體正面曝光、股務端撰擬內容虛偽的投資評估報告書及詐騙話術,辦理未上市股票過戶登記等、金融端找尋人頭金融帳戶及股票登記人頭,指派車手與被害人面交或以臨櫃、ATM提領方式取得股款。梁嫌等人陸續鎖定公司財務狀況不佳的歐司瑪、寶利通、艾創及鏵德等4家科技公司,以增資發行方式取得公司未上市股票後,聯手資訊商架設精美官網,並積極透過新聞、廣告手法曝光,營造公司美好願景,宣稱即將興櫃、上市等詐欺話術,利用未上市公司資訊不透明來誘騙經驗不足的投資人。此外,為進一步取信被害人,嫌犯利用外國法律師事務所開立的受託信託財產專戶,提供給地下盤商兜售、收取民眾交易股款,以營造安全投資環境的假象。專案小組蒐證完畢,去年11月發動溯源拘提搜索行動,查緝梁嫌等9人到案,梁嫌等5人遭法院裁定聲押禁見。
產能過剩等危機衝擊 中國經濟超美國恐要延後數十年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受到房地產、債務與工業產能過剩等危機衝擊,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榮景已經不再。目前專家預測中國想要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目標,可能要延遲數十年才有可能實現。中國經濟今日正面臨各式各樣的過剩困境,像是數百萬間空置或未完工的公寓大樓、地方政府背負的數兆美元債務,以及工業超額生產帶動出口激增,進而引發全球貿易陷入緊張。儘管如此,中國仍占有優勢。例如它在全球製造業的地位迄今無人匹敵,此外在電動車和再生能源等新技術方面也取得主導地位。只不過在川普即將上任、新一波貿易戰已經迫在眉睫,如何解決中國經濟的過剩問題,已成為北京政府當前棘手的難題。歷史性的財富損失根據巴克萊集團預估,中國房市自2021年崩盤後,已讓中國家庭財富損失18兆美元。房市危機加上北京在新冠疫情期間採取鐵腕政策,有助解釋中國民眾為何消費縮手。擴大經濟規模延遲部分專家曾在2019年預測,中國經濟飛快成長,讓它有望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現今美國仍是全球經濟主要引擎、中國經濟卻陷入停滯不前,讓這些專家已經改口,認為中國恐難在本世紀中葉前趕上美國。勞動力減少中國還面臨人口縮減的問題。鑒於勞動力持續萎縮,令它已無法利用人口紅利持續推升經濟高速增長。過剩問題中國過去主要透過投資來帶動經濟成長。不過數十年後,中國卻被龐大債務、過多公寓與製造業產能過剩所籠罩。中國政府、家庭與企業債務總額已接近年度國內生產毛額的300%。事實上在某些指標,它所背負的債務與償債情況,可能較金融危機前的美國或十幾年前的歐債危機更為嚴重。
茶香走味2/日產250噸垃圾蓋700噸爐 陳翰立質疑縣府動機
南投縣政府宣布,為了縣內每天產生的250噸垃圾,計劃興建可處理700噸垃圾的焚化爐,並經評估後已選定名間鄉新民村為優先預定廠址,將在2025年1月完成環境評估。名間鄉民不滿指出,南投縣府聲稱在6個地點中選址,但根本只是「陪榜」,日前發包興建前的可行性評估及先期規劃案,也只針對新民村內的特定農業區,根本未對考慮過其他地點。名間鄉長陳翰立則痛批,南投縣府根本是「先射箭、後畫靶」,急著蓋焚化爐,令人懷疑背後動機。名間鄉的垃圾露天堆放在暫置場已超過6年,近年開始打包堆置,但包裝也難敵風吹日曬,縣府直到2024年9月才運走約300噸。(圖/報系資料照) 南投縣政府公布的焚化爐「最佳預定廠址」位於名間鄉外埔段,面積合計約為7.5公頃,土地使用分區為特定農業區,使用地類別為農牧用地,南側鄰近濁水溪堤防外道路,東側鄰近國道3號高速公路,目前均屬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管理,並租予民眾種植作物。縣府計劃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完成可行性評估及先期規畫後,將向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租用土地,並採BOT方式招商投資興建焚化爐。 陳翰立說,南投縣府宣稱從6處適宜地點綜合評估,選定名間鄉新民村列首選,實際上卻未評估其他地點,就直接指定名間鄉新民村的特定農業區土地為優先選址,還聲稱該處附近沒有敏感設施。他說,其實該處1.3公里外就是新民國小,附近還有名間國中,再遠一點的社寮國小、國中距離3公里,而竹山秀傳醫院距離也只有2.3公里。 「縣府什麼都沒做,就直接指定選址,這樣我沒有辦法接受。」陳翰立說,縣府應該多徵求幾個地點,公開、公平地進行環境評估,如果名間鄉新民村這塊土地真的最適合,那可以討論接下來怎麼做;但如今縣府直接指定名間鄉這個預定地的原因是交通方便、土地取得容易,更關鍵的是這塊土地的面積在10公頃以下,僅須南投縣府府自行進行環境評估即可,不需經過中央審核,這個決策的過程太過草率,而且目的讓人質疑。南投縣政府宣布將新建垃圾焚化爐,並以名間鄉新民村為首選位置,名間反焚化爐自救會7日在名間鄉公所前高舉旗幟抗議。(圖/報系資料照) 陳翰立說,根據環境部的規劃,台灣目前有24座垃圾焚化爐,到了2027年將會有29座,屆時就足以處理全台的垃圾量,不必再增加焚化爐數量。他說,南投縣政府未經過多方評估,就選擇了一個最快、最便於設廠的位置,讓人不禁懷疑,縣長許淑華是「想建而建」,要搶在其他縣市之前動工,擠進這29座的焚化爐名單內。 陳翰立說,前環保署長郝龍斌1992年在任內推行「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南投原本也要興建的焚化爐,但發生其他縣市的焚化爐蓋好後卻缺垃圾可燒的情況,南投的計劃因此喊停。雖然南投沒有自己的焚化爐,但過去林佳龍在台中市長任內每天幫忙南投燒50噸垃圾,而盧秀燕上任後喊卡,南投縣政府卻未積極尋求其他縣市幫忙解決垃圾問題,也沒有向中央政府求助,消極的態度才會造成縣內垃圾無法清運,累積至26萬噸。 立委羅美玲表示,名間鄉是台灣重要的茶鄉,南投縣政府若有意在此興建焚化爐,首先必須要充分與地方鄉親、茶農及果農溝通,縣府所謂新穎安全且效率最高的垃圾處理再生能源中心是怎樣的一個運作方式?鄉民所關心的焚化爐對土地、水源,農產品的影響及衝擊,這些議題縣府都必須跟名間鄉民面對面說清楚,在未取得居民的共識之前,都不宜進行下一步。CTWant致電詢問南投縣政府對相關指控的回應,至截稿為止尚未獲回覆。
台灣將進入「非核家園」 專家警告2025仍存在缺電風險
核三2號在2025年5月17日運轉執照到期,台灣進入「非核家園」,電力是否穩定成為大考驗。台電表示,已規畫3部百萬瓩的大型燃氣機組上線,預估明年備轉容量率可「保7」,若無意外能穩定供電。不過電力專家警告,立院刪減購煤預算,以及明年水情豐枯難料的狀況下,都讓2025年存在缺電風險。即使水情豐沛,供電如台電所願將備轉容量率維持在7%以上,但因少了核能,依據經濟部電力規畫,明年再生能源僅能到15%,扣除抽蓄水力,僅能靠3成燃煤、5成3燃氣全力發電,也就是8成3都是具有空汙問題的「髒電」,排碳量只高不低。明年5月中不僅是近百萬瓩的核三2號退役,還有民營電廠長生7月也要停一部舊機組,至秋冬季台塑麥寮燃煤1、3號,以及興達舊3號燃煤要解聯,少掉電力逾300萬瓩。台電表示,今年已規畫桃園大潭7、9號,興達新1號等3部新大型燃氣機組明夏前上線,9號機、興達新1都已在試運轉,7號機則在測試中,都在進度內,加上還有新的光電、離岸風電,2025年會守住夜尖峰備轉容量至少7%。電力界人士打臉說,立院砍掉台電明年購煤預算60億,明年要減少120萬噸購煤量,造成限煤。還有水情豐枯難料,都會讓台電手上可打的電力牌減少,一定有缺電風險。民進黨在2025年做到非核家園,但行政院長卓榮泰又說,政府對新核能態度非常開放,事實上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已在去年與成大、清大合作,建置核融合實驗相關裝置,預計2026年完成,2025年起將投入逾千萬元研究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為引進新核能技術預作準備。核融合、SMR等新核能技術,因擁有建置成本低、安全性較高或低汙染等特色,即使未有正式商轉案例,不少國家已開始相關研發。國研院主任祕書林家德說,目前國際上研究最多只進展到核融合反應控制技術及相關材料開發,國內核融合研究過去零星分散在各學術機構,為了培養國內人才,去年起正式執行與核融合技術相關的中小型計畫。國原院2025年至2028年將開始研究SMR,重點將放在安全分析,首年經費約1543萬元,未來的經費則在估算中。
社區公設電費居高不下 新北「節電診所」幫省電2萬6000度
許多社區公設電費居高不下,新北市環保局提供免費「節電診所」服務,讓節電專家到社區找出耗電來源。議員建議,診斷過後的社區節電狀況不明,必須有公開透明的數據報告可供佐證節電成效。對此,環保局說明,社區接受節電診所節能診斷,透過改善用電情形提升用電能效,平均1處社區可節省2萬6000度電。新北市府2009年起推動「節電診所」服務,由專業節電醫師團隊,提供社區免費公共住宅環境節電診斷,教導民眾節能省電方法,找出可以節能減碳的空間,給出高效益節電改造處方,診斷項目包含電力、空調、照明系統、水資源管理、資源回收再利用及建築物綠化及隔熱等。民進黨市議員張嘉玲指出,審查預算時發現環保局編列330萬元,用於提供社區免費公共住宅環境節電診斷。經查,2023年「節電診所」服務僅覆蓋65處社區,平均每個社區的服務費用達5萬元。張嘉玲說,節電醫師僅提供節電改造建議與資源訊息,目前診斷過後的社區節電狀況不明,必須有公開透明的數據報告可供佐證節電成效,市府應說明節電診斷的具體內容及節電醫師的專業性認證標準。針對議員的建議,環保局說明,節電醫師團成員由具有2年以上節能減碳相關工作經驗,包含電力、空調、照明、馬達、水資源、再生能源、建物綠化及隔熱等各專才組成。「節電診所」提供服務包含電話諮詢、現場診斷,產出評估報告書供社區節電改善參考。此外,社區受節電診所診斷後,若有低碳改造意願,可以申請「低碳社區改造補助」,補助項目及比例如附件,透過設備汰換等節能方式提升用電能效。環保局補充,推動迄今已有1415處社區、機關及學校接受節能減碳診斷服務,2022年有84處社區、2023年65處及2024年70處,透過改善用電情形提升用電能效,平均1處社區可節省2萬6000度電。
經濟部拚地熱發電 台南關子嶺列潛力場址
經濟部推動地熱能源發展,以溫泉聞名的台南白河關子嶺被選為潛力場址,溫泉業者認為地熱可變成觀光噱頭,還有業者希望能享電費優惠。近來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委託成功大學調查,探勘結果顯示,其地下流體的潛在水溫約在攝氏155度,就溫度而言,可做地熱發電,但是深度、規模則須進一步鑽井才能確認。地熱是一種再生能源,發電原理為透過地熱井引出被加熱的地下水,利用蒸汽推動渦輪機運轉發電。目前新北、宜蘭、台東等地已有案場開發中,經濟部近日成立地熱推動小組,盤點全台10處潛力場址,台南關子嶺是其中1處。根據地礦中心委託成功大學的分析結果,關子嶺位在六重溪斷層附近,因造山運動形成褶皺逆衝帶,其裂隙系統具儲集熱水的能力。利用地質溫度計推算,該地區的熱水應可達攝氏155度左右,且在沉積岩地熱深度3公里左右之下的地層,如有良好的鑽井規畫和機具設備,應能有效開發該區地熱潛能。地礦中心表示,後續仍需鑽探驗證此熱源區的深度及其規模。台南市溫泉協會理事長林憲堂表示,關子嶺溫泉歷史超過百年,目前有2個溫泉源頭,一處在寶泉橋下,另一處在火王爺廟附近,出水口有時會因地層活動而變動,水量也會因雨季或旱季所有不同。林憲堂說,老一輩深信關子嶺是「麒麟穴」,知名景點水火同源就是麒麟頭吐出的火焰,麒麟尾在麒麟隧道,溫泉水是麒麟尿,不過這些都是傳說,對於一個從小在關子嶺長大的人來說,他很好奇究竟地底下還有什麼資源和能量。關子嶺溫泉業者李永睿說,關子嶺擁有少見的泥質溫泉,其含有鹽類與硫磺,讓很多外地人慕名前來,假設未來有機會開發地熱,或許可以成為關子嶺新的觀光賣點,吸引遊客來參觀;此外,如有相關回饋機制,例如電價優惠,或可營造雙贏。
積極減煤!明年先減300萬噸 台電盼能給予調度彈性
台電積極減煤,今年燃煤用量為2,500萬噸,計劃明年進一步減至2,200萬噸,亦即編列明年預算時已自行先減煤300萬噸。有關立法院經委會上週協商後決定減列60億元購煤預算,台電尊重此決議,但同時強調供電並非量入為出的觀念,為了滿足用電需求,必須要有餘裕,以應對用電需求變化與極端氣候挑戰。針對委員認為台電所說的減煤300萬公噸,事實上指的是高雄興達電廠燃煤機組轉燃氣,台電回應,統計至今年12月,興達電廠實際用煤量僅不到135萬噸,興達電廠透過環保調度,近年減煤已有成效,用煤量早已遠低於300萬噸,委員所言明年減煤300萬噸為興達電廠原先就規劃的既定計畫,顯非實情。台電在維持供電穩定的前提下,努力深化減煤,為維持供電穩定,盼委員給予台電電力調度的餘裕。此外,針對媒體報導指「台電尋求翻案」,稱「後續還要政黨協商、甚至表決,才會做成決議」,台電嚴正澄清,台電公司並未有過如此發言,台電尊重立法院預算審議權與決議。台電盼購煤預算與減煤量能匹配,否則恐讓明年電力調度失去彈性,因用煤量皆依據再生能源及燃氣機組可合理發電時數來規劃,若大幅刪減購煤預算,在極端氣候造成水力發電減少,或因燃氣機組故障及用電量增加等狀況下,恐影響供電安全。
虛晃一招2/政府盼廢棄物變黃金 寬鬆標準引惡意廠商鑽漏洞引發民怨
固態再生燃料SRF長期引發爭議,政府期盼將廢棄物變黃金,卻多次遭民眾稱為「燒垃圾」,引發空污疑慮。專家指出,SRF引發爭議關鍵在於法規的不夠嚴謹,將SRF製造廠與使用廠分開,也讓不肖業者有機可乘,未來恐引發更棘手問題。經濟部5日二度撤銷桃園市政府日前收回3家SRF發電廠入駐桃園科技工業園區的許可處分,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十分遺憾。對此,桃園市議員吳進昌指出,桃園人反對SRF進駐工業園區,之前就已抗議過一次,這次經濟部無視民意再度駁回市府的行政處分,民眾群情激憤,堅決不願用肺發電。何況觀音區空污已經夠嚴重,桃園科技工業園區絕不允許再有空氣污染疑慮的廠商進駐。然而,這並非第一樁SRF廠商引發民怨。2022年6月,台中大里的長新能源公司SRF製造廠遭民眾檢舉未取得許可就擅自營業,時經5個月後才補上申請許可後,仍任意排放廢氣、堆放廢棄物料,影響周遭居民生活。為解決廢棄物產量,政府大力推動SRF,卻因空污疑慮長期遭民眾抗議。圖為觀音區3家SRF廠商之一,因當地居民強烈反彈,不得不停止施工。(圖/報系資料照)政府大力推動的廢棄物再利用政策卻為何一再引發爭議,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點出問題關鍵,政府對於SRF的法規並不嚴謹,加上政府允許SRF製造廠與使用廠分開,就有不肖SRF製造廠開始鑽漏洞。環保署108年起推動可燃廢棄資源燃料化,109年訂定初版「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建立SRF標準。而在規範中,容許做為SRF原料的廢棄物種類卻引發質疑,其中甚至包含高鹵素含量的廢塑膠混合物、廢橡膠混合物、污泥及垃圾等。謝和霖解釋,若含有高鹵素塑膠,燃燒後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戴奧辛。又因品質標準比較寬鬆,少數惡意製造廠收受來源種類複雜的廢棄物,以可以通過標準的比例製成SRF。雖使用廠會怕鍋爐壞掉,以比環境部還嚴格的標準收受料源,卻也難以完全阻隔,引發產生排放廢氣問題。而當許多SRF使用廠不收這些SRF時,製造廠可能就拿到一處去焚燒,「這也是政府允許製造廠與使用廠分開會產生的問題,少數製造廠品質管控並不嚴謹」。謝和霖說,雖近年來面對各方質疑,環境部嚴控《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將廢塑膠容器、污泥二類料源刪除,也開始進行SRF總體檢,14家標準不符的廠商退場。但當品質標準加嚴,製造廠可能就會將不合格的SRF拿去亂丟亂燒或偷偷賣給中小型業者當鍋爐燃料,使用廠又因合格SRF不夠,選擇從國外購買來源不明的SRF,後續是否可以監督也將會是一道難題。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建議,政府應規定SRF製造廠與使用廠結合,減少不肖廠商將不適料源製成SRF,更降低使用廠鍋爐受到損害的機率。(圖/監督施政聯盟提供)
虛晃一招1/SRF移出綠能優惠卻仍屬再生能源 環團質疑經濟部為業者開後門
政府為解決台灣廢棄物產量,推動將可燃廢棄物做成固體再生燃料(SRF),將其視為再生能源,近年來,多家SRF廠紛紛設立,陸續引發各地民眾及環團反彈。經濟部近期力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其中廢棄物將不再享有綠能優惠,然而卻仍被視為再生能源,可以申請其他融資補助,環團痛批經濟部大玩偷天換日手法,與減碳趨勢背道而馳。SRF是將廢棄塑膠、廢纖維、廢木材等具有燃燒性的廢棄物,經過分選、破碎與混合做成固體再生燃料。環保團體多次指出,台灣的廢棄物主要是塑膠等化石燃料,廢塑膠不是可以再生的資源,化石燃料碳排密集度又高,廢棄物理應不算作綠能,更不應享有綠能躉購費率。經環團多次反映,經濟部10月底公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中,將一般及一般事業廢棄物製成的固體再生燃料(SRF)排除在獎勵補助外,未來廢棄物製成SRF將不再享有綠能躉購率的獎勵補助。但監督施政聯盟發現,修正草案中僅將SRF排除在獎勵補助外,卻未將SRF屬於再生能源的定義修改,如此一來,SRF仍屬再生能源,雖不再享有綠能優惠,但可依《產業創新條例》第26、30條以及《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改向國發基金申請SRF製造、設備、土地建設等方面皆可享有補助。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批評,政府不修正SRF再生能源之定義,是圖利SRF廠商,為業者開後門。(圖/監督施政聯盟提供)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批評,行政院11月26日剛核定100億國發基金成立「綠色成長基金」,重點投資對象就包括資源循環、永續及前瞻能源技術發展等,經濟部未將定義一併修改,就是為SRF廠商開後門,圖利廠商啃食國發基金,並且方便取得公有國有土地。「前總統蔡英文曾說過,政府全力推動能源轉型,光電、風電比重逐步增加,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以達到20%,把廢棄物算在再生能源裡,也可以成功達標,可謂是一箭雙鵰。」陳椒華強烈譴責,應將廢棄物從再生能源定義中拿掉,不要將廢棄物再利用冠上再生能源的美名,欺騙民眾。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沒有將SRF從再生能源定義中拿掉,廠商仍可藉綠能名義,在其他法案獲得獎勵。綠色金融行動方案也是其中一個,廠商可以輕鬆貸款、融資,獲得資金面的優惠。謝和霖強調,政府當初推行SRF是要解決廢塑膠這類廢棄物數量太多的問題,但這些設施應是使用者付費,而非鼓勵業者投入SRF,「政府最不當是施力的方向錯誤,源頭減量、永續循環方面激勵力道不足,沒有推動SRF這麼用力,塑塑料製品的生產、使用與後端處理陷入本末倒置。」環團認為解決廢棄物應從源頭減量,而非鼓勵業者投入SRF,如此一來只會造成廢棄物的增加。圖為花蓮台翔興業二廠,因廢棄物原料堆置過高,現場散發濃濃臭味。(圖/報系資料照)
光電開發2025有望解套! 蔡佳晋:別讓川普有藉口逼半導體出走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18日召開理監事會,理事長暨寶晶能源*(6987)董事長蔡佳晋表示,過去因審查作業繁瑣冗長,讓地面型光電案場進度嚴重落後,不過2025年有機會露出曙光,可望谷底回升,希望讓台灣的「護國神山」半導體業者能買到綠電、度過難關,不要讓川普有藉口逼迫他們出走。受光電案場開發量放緩影響,中美晶(5483)宜蘭廠讓員工放假停工一事引發各界譁然。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13日表示,因政府打黑及修正,很多項目延誤,2024年總裝置量至今只有1.8GW,加上美國政府以加稅方式封殺東南亞生產的太陽能模組後,導致大量的低價拋售,讓台灣太陽能業者腹背受敵,呼籲政府加速核准案場建置。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在2022年成立,會員數從創始23家,現在已達69家,因應各電子大廠減碳的綠能需求,原本應該是發展蓬勃的產業,但不少業者反應,因審核流程繁瑣冗長,加上先前不肖業者的弊案讓民眾觀感不佳,導致地面型光電進度落後,成本大增,收地困難下失敗率提高,最近連銀行都有些動搖,需要儘快將程序簡化。蔡佳晋表示,為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台灣應該四箭齊發,包括屋頂型、地面型、農電共生及漁電共生,目前屋頂型光電已提前達標,現在該重視地面型光電嚴重落後的原因,檢討用地問題,才能實現2026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GW的目標,以及2030年占總能源比重30%的目標。蔡佳晋表示,近來政府已跨部會討論農地開發相關議題,並表態會支持產業發展,先前的限制有機會鬆綁,為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帶來一線曙光。蔡佳晋舉例,過去政策限制2公頃以下的農地種電,近三年,20至30公頃的地面型案場能被農業部核准的也少之又少,且常是「負面表列」後再正面表列,導致分散式大型地面電站從申請到逐次併聯完工,需耗費55個月,但以台積電 (2330)的永續報告書來看,海外公司都已100%使用再生能源,而台灣才10%,滿足台積電對RE100的需求應是當務之急。行政院已核定地方創生為國家戰略計畫,蔡佳晋表示,其實太陽光電的收入可促進農村產業復興,不排廢氣廢水,也可讓農業在碳循環中產生的大量碳排得以中和,光電與農村結合的地方創生是地面型光電發展的解方,也能讓地方居民有感,做到與農村共存共榮的光電產業。
終結23年零股利?大同電力事業在手訂單超150億 力拚「明年發+半年配」
大同(2371)今(12)日召開法說會,大同副總兼策略長、發言人丁爾昆表示,看好明年營收雙位數成長,未來重點一定是電力的部分,目前電力事業群整體在手訂單金額150億以上,透過產能提升(變壓器、電線電纜、馬達),整體訂單雙位數成長。另外,他透露,公司確認切入資料中心和AI設備廠的電力設備,都會挹注明年營收。大同今年前三季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為69.5億元,EPS為3.1元,最主要受益於不動產處分利益增加。大同自2001年起就未發放股利,對於有關投資人關心的配息,丁爾昆回應,目標2025年會發放股利,拚未來每半年配發一次股利,「明年營收獲利目前看起來很不錯,會盡量滿足股東。」大同本業-主力電力事業群11月營收大爆發,與上月及去年同期相較皆有5成以上的成長,電力事業群累計前11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7%,其中,重電事業受惠於台灣客戶變壓器出貨,月增達2.8倍,年增1.4倍,是助攻營收向上攀升的大功臣。電線電纜事業受惠於台電及市面需求持續湧現,營收則較去年同期成長12%。針對大同電力事業群國際布局的部分,丁爾昆透露「明年是海外市場大爆發的一年」,主要有四大區塊包括北美、日本、東南亞、澳洲,其中北美市場,公司已通過美電力巨擘認證打入供應鏈,之後將透過股權投資、併購取得美國本土重電、電線電纜生產基地。他直言,「北美市場可望大鳴大放,訂單數字會讓大家很驚艷。」日本市場部分,丁爾昆表示,「日本市場的掌握度相當高,以後會成為一個穩定的市場。」他進一步解釋,公司是台灣首家拿下指標電力公司訂單(電力變壓器、水力發電機組),非晶質變壓器也是台廠銷日之最,會擴大爭取儲能市場商機,智慧電錶唯一外商第二代於2025年生產交貨,與日客戶合作範圍也會擴大至10000kVA水力發電機的再生能源商機。另外,大同旗下專營新能源的子公司大同智能總經理黃允巍表示,公司預計明年送件,拼2026年IPO。
領航氣候行動 國泰金勇冠金融業獲TCSA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
國泰金控淨零轉型成績斐然,「2024 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今(11)日舉行頒獎典禮,國泰金控勇冠台灣金融業,榮獲「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服務業組)」、「永續報告獎白金級」最高等級榮耀,旗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國泰投信皆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證券獲「永續報告獎金級」、國泰建設亦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發揮永續金融先行者職能,將永續策略與治理融入營運、投融資與各項服務,更前瞻永續國際脈動,邁向2050淨零願景。國泰金控接軌國際前瞻氣候變遷脈動,連四年前進COP(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二度受邀倫敦證交所於國際舞台倡議台灣、亞洲到世界的永續金融觀點,成就亞太地區金融業氣候典範。做為台灣第一家RE100金融業會員,承諾2050年金融資產淨零排放,積極議合與利害關係人協力共好,密切關注投融資企業的氣候轉型路徑與發展,傾集團之力推動再生能源投融資,響應國家重要能源政策,鼓勵壽險資金投入國內公共建設,今(2024)年10月由國泰人壽投資沃旭大彰化西北離岸風電,與國泰電業共同取得50%股權,實踐永續承諾。國泰金控更首度榮登「2024富比世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台灣唯一百大企業,透過「多元包容」、「彈性配速」措施,打造公平與共融友善職場環境。國泰人壽連4年獲得「永續報告白金獎」,為亞洲第一家自行遵循聯合國發布之「PSI永續保險原則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的壽險公司,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議題納入日常營運,透過永續報告書揭露永續專案與作為,訂定短中長期目標及行動方案,資訊揭露完善透明。今(2024)年國泰人壽以800萬保戶資料為基礎,成為首家發布「保戶健康年報」的保險公司,點出擁有保險保障者擁有3大優勢,包含:國壽保戶之平均壽命較國人延長3歲、可避免死因死亡率低於全國、及罹癌後5年存活率高於全國,盼望引領與陪伴國人邁向更健康的生活。「2024 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由國泰金控榮獲「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服務業組)」、「永續報告獎白金級」最高等級榮耀,旗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國泰投信皆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證券獲「永續報告獎金級」、國泰建設亦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領獎主管從左至右分別為:國泰建設總經理李虹明、國泰人壽資深副總王麗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國泰產險資深副總許嘉元、國泰證券副總林聖達、國泰投信協理李旼易(圖/國泰金提供)。國泰產險持續導入最新準則(GRI、SASB、IFRS S1)、永續金融評鑑題目、先行者聯盟承諾等,完成高達16項會計師有限確信,提供值得信賴與完整的永續資訊。國泰產險於官網打造全新中英文企業永續專區,針對利害關係人關心議題,定期檢視公司發展結合集團永續願景與策略藍圖目標進程,透明揭露於企業永續專區,宣示永續決心。國泰證券以「支持、賦能、創新」為核心,攜手利害關係人共創更大永續價值。在客戶服務上,推出具永續效益的創新金融商品,承銷輔導七家11案具環境效益或社會效益公司、累積承銷14檔綠色債券及社會責任債券;面對員工發展,著重多元職場與學習資源,營造健康工作環境。國泰證券也積極回應重大環境議題,近三年(2021-2023年)累積減碳相比2020年超過五成,去(2023)年低碳投資金額達5.01億元,再生能源使用率超過58%。國泰投信今(2024)年度首次發布《2023年永續報告書》,全面整合了全球重要的永續框架,為台灣首家獲得會計師有限確信報告且唯一榮獲永續報告獎之投信業者,報告書中充分透明揭露永續作為,內容超越現行投信法規要求,將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相結合。國泰投信自主研發「永續資訊整合系統」,結合AI科技,整合巨量ESG資訊以利投資決策,包括氣候風險評估和生物多樣性監測。創新推出取得專利的Cathay QE議合量化指標,可具體衡量金融業的永續影響力,更加與時俱進。2024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_國泰金控暨子公司獲獎一覽表(圖表/國泰金控提供。)
東北季風超給力!風電4天2度刷新紀錄破300萬瓩
台電7日表示,東北季風12月持續發威,在離岸風機陸續加入供電行列下,短短4日內,兩度打破風力發電出力紀錄。7日13時49分風力瞬時發電量達到304萬瓩,為近4日來第二度刷新紀錄。根據台電統計,12月4日13時32分風力瞬時發電量達到302萬瓩,為風力發電首度突破3GW(百萬瓩)大關,7日13時49分風力瞬時發電量達到304萬瓩,再度打破最高紀錄。台電表示,台電雲林四湖風力發電站自12月2日起,因配合民營再生能源併網停電施工,進行計劃性停機,其餘時間皆持續正常運作。台電指出,秋冬期間風力發電效果佳,燃煤機組可減少發電,抽蓄機組在白天也更有餘裕儲存電力,更能優化空污季的電力調度模式。離岸風機陸續加入供電行列,除了展現再生能源發展成果,更呈現冬季風電對於穩定供電的助力。台電也表示,政府持續推動風場併網發電,再生能源發電量穩定增加,燃煤與燃氣等機組可以減少發電,也讓機組歲修規劃更有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