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
」 新冠 疫情 疫苗 新冠疫情 新冠肺炎
新冠疫情趨緩「重症、死亡仍上升」 疾管署:JN.1疫苗第2劑間隔縮短至2個月
疾病管制署10日表示,國內新冠疫情上升幅度趨緩,但重症和死亡病例數增加,50歲以上新冠住院人次亦仍呈上升趨勢,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如出現下列重症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請務必立刻就醫。全球疫情上升、鄰近國家仍處高點 變異株NB.1.8.1持續流行疾管署統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上升,第23週(6/1-6/7)新冠門急診就診計70,182人次,較前一週上升9.3%,增幅較先前一週大幅減緩,且急診新冠就診人次已下降,評估疫情因民眾配合口罩、疫苗等措施而快速收斂,已提前於上週達高峰,惟仍須觀察後續疫情變化;第23週 50至64歲及65歲以上住院人次分別為68及426人次,較前一週上升51.1%及6.2%,近期仍持續上升,顯示50歲以上新冠中重症風險持續。6/3-6/9新增166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25例本土病例死亡,均為今年單週新高;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730例,其中106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近9成,國內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全球近期病毒陽性率呈上升趨勢,除美洲以外,各區域皆呈上升趨勢,流行變異株以LP.8.1占比最高,NB.1.8.1占比持續上升;鄰近國家/地區中國、香港、泰國及韓國疫情皆處高點,流行變異株皆以NB.1.8.1為多,其中,中國、香港疫情開始呈下降趨勢。調整JN.1疫苗第2劑間隔 高風險族群儘速接種疾管署說明,目前全國JN.1疫苗接種率9.3%,65歲以上接種率分別為第一劑19.3%、第二劑1.6%,請年齡滿6個月以上且尚未接種民眾儘早接種;另為因應此波疫情,儘速提升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免疫不全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免疫保護力,自6月11日起第2劑間隔調整為2個月(60天),請符合資格者踴躍接種,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風險。【延伸閱讀】台灣新冠疫情升溫!高峰恐落在7月初 疾管署籲速打JN.1疫苗新冠JN.1疫苗開打 預防重症住院保護力達60%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353

嗆總統是我乾爹!綠營政二代吸金數億機場被攔下 前副縣長父發聲
綠營政二代、前台南副縣長顏純左之子顏大鈞遭控違法吸金,涉案金額高達數億元,目前已有2人對他提出告訴,顏大鈞11日企圖從小港機場出境而遭攔下,後自行離開機場,警方正在追緝中,而顏純左的診所12日照常看診,但不願面對媒體,傳訊表示自己「難過且疲倦」,呼籲兒子面對司法和債權人。顏純左曾是台南縣副縣長,也是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的副市長,2019年爭取民進黨台南市第一選區立委初選提名失利,在賴清德當選總統後,他則逐漸退出政治舞台,在下營區開診所,主治腎臟病和慢性病等疾病。顏大鈞是顏純左的四子,在麻豆開設禮車租賃公司,曾和父親一起做慈善,藉著廟宇捐款和捐口罩營造公益人設,還成為台南市政府無給職顧問,形象陽光正面,實則打著父輩招牌四處吸金。顏大鈞多次在社群平台拍影片炫富,還曾嗆聲「總統是我乾爹」以取得被害人信任,假借土地開發案向身邊親友吸金,不法金額高達數億元,被害人眼見自己的血汗錢無法拿回,組成自救會討公道,目前已有2人向顏大鈞提出告訴。見東窗事發,顏大鈞11日還想出境,最終因境管而在小港機場被攔下,而他發現自己無法出國後立刻離開現場,警方則正在調查其行蹤。顏純左的診所11日照常看診,但拒絕媒體採訪,僅傳訊息稱「我很難過,也很疲倦」,並呼籲兒子要面對司法、面對債權人。

臺中市、彰化縣出現36度高溫 4縣市炸大雨
氣象署指出,熱帶性低氣壓外圍環流沉降影響,12日白天臺中市、彰化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對4縣市也發大雨特報,易有強降雨。氣象署說,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慎防熱傷害。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建議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關懷老人、小孩、慢性病人、肥胖、服用藥物者、弱勢族群、戶外工作或運動者,遠離高溫環境。地形影響,背風側小區域可能產生焚風或類似焚風的效應,可架設防風設施或噴水、灌水降溫,防範農損。氣象署表示,熱帶性低氣壓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12)日東半部(含蘭嶼、綠島)及屏東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山區請慎防坍方及落石,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水。大雨特報: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氣象署指出,熱帶性低氣壓及其外圍環流影響,12日上午至13日晚上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含蘭嶼、綠島)、澎湖縣、連江縣局部地區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黃色燈號)。

慎防中暑!12縣市高溫警示 恐狂飆38度以上
受到東南風沉降影響,今日(11日)白天高溫炎熱,中央氣象署針對12縣市發布「高溫警示」,將出現36度以上高溫,提醒民眾小心中暑、慎防熱傷害。氣象署在今日13時24分發布「高溫警示」,因東南風沉降影響,天氣高溫炎熱,台南市、高雄市為橙色燈號,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彰化縣、雲林縣、屏東縣、花蓮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請加強注意。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嘉義市、嘉義縣則為「黃色燈號」(氣溫達36°C以上),請注意。高溫警示。(圖/中央氣象署)氣象署表示,民眾應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室內則要保持通風及涼爽,建議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也應適時關懷老人、小孩、慢性病人、肥胖、服用藥物者、弱勢族群、戶外工作或運動者,遠離高溫環境。另外,因地形影響,背風側小區域可能產生焚風或類似焚風的效應。氣象署指出,今天環境吹偏東風至東南風,迎風面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偶有局部短暫陣雨,而其他地區為晴朗高溫的天氣,午後易有短暫雷陣雨,主要在各山區及中南部地區對流發展旺盛,局部有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下午外出請攜帶雨具備用,到晚上要留意低壓帶逐漸接近,水氣愈晚愈多,東南部及恆春半島降雨明顯增加,並可能有局部大雨出現。氣溫方面,各地持續高溫炎熱,白天普遍來到32至35度,大台北及中南部局部易有36度以上高溫,外出請注意防曬並多補充水分,至於各地低溫約26至28度。

揭婚檢潛規則!醫師爆料HIV女不告知男方 釀感染怒告醫師遭停職
婚前健康檢查(婚檢)原是為保障夫妻雙方健康,但近期中國湖北一名婦產科醫師卻在網路上爆料,因婚檢結果保密問題被推上風口浪尖。該醫師指出,一名女患者婚檢時被查出HIV陽性,雖已依法通報疾控中心,女方卻拒絕告知未婚夫。結果對方感染後怒告醫師,醫師被停職,引發「醫師進退兩難」的討論潮。婚檢引發醫界熱議,隱私權與健康權如何平衡成為討論焦點。(示意圖/翻攝自微博)該名醫師在社群平台發文透露:「婚檢結果保密,坑慘了醫生!」她舉例說,之前有女生婚檢時被驗出HIV陽性,疾控中心已通知本人,女方堅持不讓對方知情。結果事後男方染病暴怒,揚言殺人並向衛健委投訴,導致醫師遭停職。同樣情形一年前也發生過,另一名醫師選擇主動告知未婚夫,結果被投訴侵犯隱私權,最終也遭停職。該醫師無奈表示:「怎麼做都有麻煩!」該話題在網路上引發廣大迴響,不少中國各地醫師紛紛留言分享類似經驗。廣東一名婚檢醫師曾發現一名24歲男性HIV陽性,對方早知病情,還堅稱「誰敢透露我隱私就讓誰好看」,令醫師進退維谷。福建一名醫師則透露,曾遇女方隱瞞家族性精神疾病,女方家屬苦求不要告知男方,醫師心中掙扎萬分。事實上,婚檢內容不僅查詢性病,還涵蓋遺傳疾病、精神疾病、重要器官狀況等範圍。不少醫師坦言,最怕查出重大問題,因患者若不願主動坦白,醫師既不能擅自透露,又難保對方健康權益不受侵害。法律雖規定醫師須保護患者隱私,但醫師也質疑:「隱私權真的大過於生命健康權嗎?」過往已有案例證明,隱瞞病情恐釀家庭悲劇,上海曾有HIV患者婚前未坦白病情,婚後妻子險些被感染,最終法院裁定撤銷婚姻。許多網友也呼籲應檢討婚檢制度,建議將雙方檢查結果合併呈現,保障彼此知情權,避免醫師與患者兩難,保護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與婚姻幸福。

快篩過期還能用嗎? 台大前醫師:C線清楚的話「有一定參考價值」
由於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復甦,不少人也注意到自家中那些擺放許久的快篩試劑,其中甚至有許多人都提到,自己的快篩早已過期,不知是否還能使用。為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如果結果是陽性,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果是陰性,則不能完全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林士璧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針對「過期快篩是否可用」,林氏璧指出,若快篩呈現陽性結果,仍具參考價值,但若為陰性則不應完全排除感染可能。他進一步說明,目前台灣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為Omicron的亞型NB.1.8.1,但快篩試劑檢測的是核殼蛋白(N蛋白),這部分並非病毒常變異的區域,因此即使病毒不斷變異,快篩仍具一定準確性。從最初的武漢原始株,到Alpha、Beta、Delta,再到Omicron及其各分支,家用快篩依然維持有效。林氏璧也提到,目前官方立場並不鼓勵使用過期快篩。根據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法,台灣對快篩有效期限的規範相對嚴格,通常生產1.5至2年後即視為過期,但美國等國家已將快篩效期延長至2至3年,顯示過期試劑仍可能具備效力。林氏璧也提醒民眾,無論是否過期,只要快篩結果顯示的C線(control line)清楚,就代表試劑仍有效;反之,若C線未顯示,則表示試劑品質不良,檢測結果無法信賴。林氏璧特別強調,如果屬於高風險族群,如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肥胖者或免疫力低下者,一旦出現症狀,應於48小時內進行快篩。若呈陽性反應,應立即就醫,以取得公費抗病毒藥物,防止病情惡化為重症。林氏璧最後也提醒,即便快篩陰性,只要症狀未改善或出現加重情形,也應儘速就醫,因為近期流感疫情亦持續存在,且流感病毒同樣需在症狀發作48小時內用藥,療效才會最佳。

急診快撐不住!逾百醫師離職 醫籲正視醫療體系失血警訊
急診醫師壓力大、又操勞,不只護理師,醫師也撐不住了!急診科醫學會統計,今年通過急診專科考試的人數不到100 位,而選擇離開急診領域的主治醫師,則將超過100位。急診醫學會呼籲:「請不要等到急診關床、醫護離職潮全面爆發時,才開始懷念曾經的醫療品質與可近性。」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田知學表示,截至今年五月,已經有60多名急診科醫師離職,而醫學會今年年初時發出問卷調查,預計到了年底,還會有50多人要離職,且還不包括後來因此產生離職意願的人,若都加起來,到了年底,可能有快200人要離職。田知學今天(8日)因此也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必須正視一個令人心痛的現實—今年通過急診專科考試的人數不到 100 位,而選擇離開急診領域的主治醫師,將超過100位,這不只是人力流動的數字對比,「這是整個醫療體系正在失血的警訊」。「不是只有護理人力撐不住,連醫師都正在一批批地離開。」田知學受訪表示,事實上這不只急診,越來越多專科正面臨醫師斷崖式流失,包括比較辛苦治療急性腦中風神經內科、胸腔科等,也有斷崖式的離職潮,很多第一線的醫師都在流失當中,並非單一科別,政府必須正視。田知學說,如同今年年初,醫院急診壅塞並非單一因素,但衛福部長邱泰源卻指出,原因是流感等患者增加所致,讓第一線的急診醫師憤憤不平,更如同一對夫妻婚姻瀕臨破裂時,其原因絕對無法用一句話就可以加以解釋。「請不要等到急診關床、醫護離職潮全面爆發時,才開始懷念曾經的醫療品質與可近性。請在現在,就開始正視這場即將掏空我們整個體系的慢性病災難。」

睡太多或太少都不行! 醫示警「睡超過這時間」死亡風險飆30%
許多人生活壓力大,為了緩解壓力,「長期熬夜」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常態。不過,胃腸肝膽科醫師張璨璿示警,根據研究顯示,如果每天睡不到6小時,死亡風險會增加12%,但如果睡超過9小時,死亡風險更會飆到30%。日前張璨璿醫師在Threads發文,表示根據研究顯示,如果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死亡風險會增加12%,但如果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死亡風險更會飆升到30%。張璨璿醫師指出,睡太少,就像手機持續高溫卻不關機,長期下來就會加速老化;睡太多,則像是電池壞了,怎麼充電都補不回來。貼文一出引起熱議,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睡太多感覺是結果,表示這個人身體有些潛在問題,所以需要較大量的睡眠」、「平日睡不飽,假日睡整天的,是不是死亡機率更上升了」、「這兩個時常交替效果會疊加嗎」、「如果我平日睡小於6小時,假日睡大於9小時,我的死亡風險是不是就變成42%」、「很有趣的研究,睡太多的死亡風險值得再探討,本身身體的慢性病問題,所以睡眠時間延長。這類人因為本身慢性病,死亡風險就比平常健康人高,而不見得是睡太多才導致死亡風險增高」。

氣象署示警4縣市高溫恐飆36度 慎防午後雷陣雨
今(8日)各地為多雲到晴,午後中部以北、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而中央氣象署針對4縣市發布高溫警示,將在中午前後將出現黃色燈號,當地氣溫恐達36度以上,提醒民眾提高警覺、注意防暑。氣象署指出,各地高溫普遍為32到33度,暖熱如夏,南、高、屏及花蓮縱谷有局部36度左右或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戶外活動應注意防曬並多補充水分,各地低溫則在25到27度之間。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花蓮縣為黃色燈號。(圖/翻攝自氣象署)氣象署也表示,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花蓮縣為黃色燈號,代表當地可能出現攝氏36度以上高溫,建議民眾減少戶外活動與體力勞動,避免在炎熱時段進行劇烈運動。氣象署呼籲民眾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並採取適當降溫措施,例如搧風、使用冰袋或冷毛巾降溫等;室內環境應保持通風涼爽。特別提醒需關懷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者,減少他們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的風險,避免中暑或其他熱傷害。

新冠疫情升溫「7月初恐是高峰」 疾管署籲:盡速接種JN.1疫苗
疾病管制署3日表示,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籲請民眾加強自主防疫觀念,出入醫療照護機構、搭乘大眾運輸、至人潮擁擠室內場所佩戴口罩,勤洗手,符合疫苗接種資格民眾踴躍接種,出現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建議盡量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外出時記得佩戴口罩,另具重症風險因子的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風險。新冠疫情再上升 台灣主流變異株為NB.1.8.1疾管署指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上升,第22週(5/25-5/31)新冠門急診就診計62,755人次,較前一週上升49%,增幅較先前一週略減緩,但仍需觀察端午連假效應對本週就診人次之影響,預估六月份仍呈上升趨勢,高峰仍預估將落在六月底七月初。5/27-6/2新增132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15例本土病例死亡;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564例,其中81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近9成,國內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全球近期新冠病毒陽性率呈上升趨勢;鄰近國家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疫情皆呈上升,另香港流行變異株以NB.1.8.1為多,疫情仍處高點,惟呈開始下降趨勢。新冠重症風險不容小覷 高危族群儘早完成第2劑接種疾管署統計,國內新冠JN.1疫苗已累計接種222.6萬人次,上週(5/26-6/1)接種約6.9萬人,為前一週(5/19-5/25)接種4.1萬人的1.7倍,再創近三個月以來單週新高,疾管署將持續增加疫苗配送以應民眾踴躍接種需求。目前全國JN.1疫苗接種率9.12%,65歲以上接種率分別為第一劑18.85%、第二劑1.14%,請年齡滿6個月以上且尚未接種民眾儘早接種,另已接種1劑且間隔6個月(180天)的65歲以上長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應再接種第2劑,提升免疫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風險。快篩+儘早用藥 有效防重症風險疾管署強調,目前新冠疫苗與抗病毒藥物儲備量皆充足,民眾如有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但非重症風險因子對象,建議戴口罩到基層診所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進行呼吸道傳染病相關篩檢,及進行後續診斷與治療;具重症風險對象,為感染新冠後可能導致併發症之高風險族群,如有疑似症狀建議先快篩,並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抗病毒藥物。【延伸閱讀】新冠疫情延燒!醫揭新變異株「NB.1.8.1」3特性 快篩過期還能用嗎?新冠疫情升溫!快篩哪裡買?陽性怎麼辦? 官方資訊懶人包看這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302

今迎「芒種」4生肖健康亮紅燈 養生方法與禁忌一次看
2025年6月5日17點57分節氣來到「芒種」,正式進入農曆五月了,代表炎熱夏季到來,這個時節又熱又濕,容易惱怒憂鬱,建議這段時間飲食宜多清淡,可多喝綠豆湯消暑,也適合多吃桑葚,因為中醫理論認為,桑葚可補肝益腎,主治頭暈目眩、煩躁失眠、耳鳴心悸。一般人看到「芒」種,會直接聯想到芒果,其實芒種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成熟,搶收急迫,解釋成「忙」種更為貼切,“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間,反倒跟芒果種植無關,只是這段時間也剛好正逢芒果盛產期。2025年「芒種」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馬、羊、狗,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慎防脾胃、腸道、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極易引起腸胃急性病症。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減低得病機會。不要去醫院探病,以免替人受災厄,身邊應帶護身符,勿探病弔喪,喪家物勿吃。以下是「芒種」開運養生與禁忌:一、依中醫理論,芒果屬於「濕毒」水果,容易導致丘疹、紅腫、癢等皮膚反應,建議吃芒果時避免接觸果皮,較不會有「毒」的問題,也不可以一次吃太多。二、這段時間天氣轉熱,冰品大受歡迎,但冰品吃太多容易造成女性子宮虛寒,變成「大腹婆」,也要節制。三、「芒種」這半個月時間(一個節氣維持十五天),不可給頭頂囟門尚未癒合的小小孩剃頭,為百會穴所處位置,以免受外邪侵襲。四、另外芒種這段時間白天熱晚上涼,若喜歡夜晚到外面躺椅納涼者,也要小心風邪入侵。五、因為外邪比較嚴重,農曆五月的溼熱節氣又稱毒月,所以也才有「九毒日」的說法,分別是:農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這九天稱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農曆五月十四日為「天地交泰日」,加起來一共十天。建議這十天最好不要有性生活,否則容易消耗正氣,給外邪可趁之機,元氣易受損!六、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晚間睡眠不足,經過一個上午的勞動和工作,體力和精力消耗較大,中午小憩是必要的,所以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有助於解除疲勞,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起著關鍵作用。七、注意皮膚的保潔,五月天熱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換;俗話說:“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要常洗澡,但出汗時不可沖冷水澡。

打臉呂秋遠!作家H爆料「認領但沒付扶養費」:多少女性被暖男光環騙
律師呂秋遠捲入私生子風波,與生母林姓女律師隔空交火,引發外界關注。對此,同為律師的林智群日前發文分析雙方交往經過,認為林女已在輿論上取得優勢,應「見好就收」。然而作家H於4日在社群媒體發文反駁,指呂秋遠雖已認領孩子,卻未支付扶養費,怒批林智群「未查清事實」。日前呂秋遠發出5千字長文,強調自己單身且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事、事件是自己的隱私,然而台北地院判決揭露呂秋遠早已認領小孩,呂秋遠認為母子都過得很好,還提及「欺負我孩子的人,就等著收傳票」;孩子生母林沄蓁昨日也透過「作家H」公開露臉直播,說明事件來龍去脈。林沄蓁在直播中痛批,無法忍受呂秋遠塑造的「暖男人設」,因此決定說出事情經過,坦言自己因被曝光姓名、照片而失業,且孩子竟被呂秋遠當成談判工具,「與他對話錄音是為了自保,害怕肢體衝突」,尤其是在懷孕後,呂秋遠不斷以工作為由,要求她墮胎,甚至威脅若不墮胎就會做下一個「我不會喜歡」的決定。林智群3日透過臉書發文,列出呂秋遠與林女交往的時間軸,指出兩人僅交往三個月,「不見得會有感情」,質疑林女為何認為孩子能夠留住對方。他強調呂秋遠既已認領孩子、願意負起責任,林女應適可而止,不該在直播上反覆糾纏。他更批評兩人皆為律師,卻未能維持「友善父母」的基本水準,對家事律師形象造成傷害。對此,作家H於4日上午發文反駁林智群,指出:「對方(呂秋遠)確實認領孩子,但對不起,沒有支付扶養費!」他直言林智群「資料未查清就發言」,甚至批評其「隨地放矢」,言詞激烈。作家H也為林女抱不平,稱她之所以公開發聲,是因為呂秋遠曾以5000字長文帶風向,暗示林女設局、偽造文書,並曝光其姓名與照片,間接導致她失去工作。作家H進一步爆料,稱男方曾以「懷疑感染性病、無法赴美製造小孩」為由,要求林女終止懷孕,痛批其「理由荒謬」。他也反駁林智群「交往三個月未必有感情」的說法,質疑若全台律師皆持類似價值觀,「誰還會相信法律與司法能支持弱勢?」對於作家H的批評,林智群則在留言中反擊,稱「你處理自己的感情也亂七八糟,呂律師和林律師一樣」,認為H「只是進來當攪局者,讓事情更亂」。作家H則毫不示弱回應:「台灣律師就是這種水準,一個能打的都沒有!」雙方激烈交鋒,事件仍持續發酵。

端午連假後新冠疫情又來了 藥師公會示警「備妥5大防疫物資」
端午連假後,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預估高峰將落在6月底、7月初,單周就診人次恐逾20萬人。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呼籲,民眾應趁早備妥家用常備藥品,與5大基本防疫物資,適量備用、切勿囤積。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次破6萬,較上周增幅為49%,推估受端午連假期間診所休診影響,約1萬名確診、死亡案例會回補到下周,估計下周單周將有11~12萬人染疫,持續到8月脫離流行期。新冠疫情升溫,疾管署預估現在到8月初總就醫人次恐將達到170萬,醫師團體呼籲高危險群必須接種疫苗並持續增加快篩試劑量產,鋪貨到醫療單位及各通路;圖為民眾前往診所就醫,醫師問診並為民眾執行快篩檢測。(圖/報系資料照)藥師公會全聯會提醒,民眾可自主儲備5大基本防疫物資,包括新冠家用快篩試劑(COVID-19抗原)、醫用口罩、酒精與乾洗手液、家用常備藥品、體溫計與血氧機。疫情升溫,建議家中備有快篩試劑,出現咳嗽、喉嚨痛、發燒等疑似症狀時能即時檢測,及早隔離與就醫,若家中有年長者、慢性病患或免疫力低下等重症高風險族群,更應備妥足量快篩試劑,以利第一時間掌握感染風險,及早防範重症發生。重症風險族群才會使用抗病毒藥物,一般民眾感染後大多僅需症狀緩解藥品,藥師公會建議,民眾可先準備退燒止痛藥(乙醯胺酚、布洛芬)、止咳化痰藥、腸胃不適用藥、電解質補充液等症狀緩解藥品,無須囤積過量。慢性病患者也應留意手邊處方藥的用量是否充足,並可利用社區藥局領藥服務。現行政策未強制戴口罩,但進出醫療院所、前往人潮密集場域仍應配戴,保護自己與他人;維持手部清潔也是預防病毒接觸傳播關鍵,建議使用70%至75%濃度之酒精產品;高風險族群應備妥血氧機,監測是否有缺氧等重症警訊,若出現血氧持續低於94%、高燒不退等症狀,應盡速就醫。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疫情進入與病毒共存階段,但新興變異株仍可能對高齡、慢性病患與免疫低下族群造成威脅。提醒民眾提高防疫意識,善用社區藥局專業資源,有任何用藥或物資準備疑問,都可諮詢藥師。黃金舜也呼籲政府,持續穩定快篩與藥品供應,並鼓勵民眾善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鄰近社區藥局庫存資訊,避免重複囤貨或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

中時社論》疫情大反撲 政府還在拚政治
在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曾經讓全球陷入水深火熱,台灣也過了長達3年的苦日子。雖然政府已經把新冠肺炎降級,但病毒不斷變異卻從未遠離,最近更大舉捲土重來,把民進黨政府打得措手不及,民眾的健康也暴露在危險中。疫情來勢洶洶,政府必須趕快加把勁,及早備齊各項物資,才能對民眾健康提供最好的保障。疫情再起 政府兩手空空就在民進黨政府一股腦兒投入大罷免的同時,新冠疫情悄悄再起,短短時間裡,感染個案便大幅躍升,急診和耳鼻喉科突然爆滿。眼見新冠疫情又有重燃的跡象,擔心的民眾翻出家裡的快篩試劑,往往發現已經過期,到社區藥局買,跑了幾家卻發現都沒貨。原來這次快篩試劑只鋪貨到4大超商和大型連鎖藥局,一般社區小藥房幾乎都沒貨,和當初疫情初起時,口罩、酒精和快篩鋪滿大小藥局差很大。連診所的醫用快篩也缺貨,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至5月30日,醫用快篩庫存只剩下1萬劑出頭,而全國診所超過萬家,這要如何因應?衛福部長邱泰源為了快篩劑鋪貨太慢已公開道歉。令人納悶的是,這一波疫情再起並不是毫無跡象,至少半個月前從個案數量突然竄升,即可看出端倪,但還是出現了快篩劑備貨不及的窘態,除此之外,抗病毒藥物也準備不足,這不得不讓人質疑,政府的防疫螺絲是不是鬆太久了?目前國內流行的新冠病毒株是NB.1.8.1,屬於JN.1家族次世代變異株,比過往病毒更具免疫逃脫特性,更容易與人體細胞結合,對民眾的威脅也更大。衛福部疾管署已經2度上修疫情高峰期就診人數預判,推估高峰會落在6月底到7月初,而從5月底到8月初,會有近171萬人染疫。民眾對新冠疫情餘悸猶存,當年政府未能準確預估疫情走向,也沒有及時提供足夠的口罩、快篩劑、抗病毒藥物與疫苗,一面阻擋BNT疫苗進入台灣,一面放行缺乏3期臨床試驗的高端疫苗,而且從疫苗到快篩劑的採購,「賄聲賄影」不斷有弊案傳出。現在疫情再起,民眾發現民進黨政府竟然依舊是拚政治比拚防疫用心,鬥政敵比鬥病毒用力。新冠病毒轉為輕症化後,政府已經將新冠肺炎降級,只有重症才需通報。但免疫力弱、年長或有慢性病者,若一旦感染演變為重症,結果可能會致命。當再度出現新冠大流行時,因為感染病毒的人數暴增,高危民眾也連帶面對更大的風險。今年至今已有19例12歲以下的重症病例,若此波疫情不能得到有效遏阻,後果令人憂心。醫護流失 政府毫無作為經歷過疫情洗禮的我們,雖然已有豐富的應對經驗,但現在和當年不同的是醫護人力嚴重吃緊。由於醫療工作環境壓力大,薪資無法反映付出,護理師爆發了離職潮。據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統計,今年第1季就有近千人離職。這導致醫院必須關床,急診大量壅塞,走廊、大廳擠滿病患卻苦等不到病床。不只護理師紛紛出走,急診醫師同樣承受沉重壓力。據統計,今年至今已有66位急診醫師離職。當新冠患者湧向醫院,醫護人力短缺,對病人可謂雪上加霜。端午連假過後,急診壅塞的現象已顯見嚴峻,卻沒見到政府有什麼應變措施。更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民眾不禁要問,我們的政府這段期間在忙什麼?不是迅速掌握疫情,不是及早預估需求、寬裕採購快篩劑並全面鋪貨,更沒有大刀闊斧改善醫護的工作環境與條件,任由醫護人員大量流失、急診塞爆一床難求。民進黨全心全意投入的竟是搞「大罷免」,所有力氣都用來扳倒在野黨,企圖奪回國會多數,重新一統江山。因此等到疫情火燒眉毛、快篩劑全面缺貨了,政府才如夢初醒趕忙補救。這不是慢半拍,而是只顧政治鬥爭,不顧人民身家性命。目前距離估算的疫情高峰期還有一點時間,政府應該盡快完成防疫物資的各項準備,包括快篩劑、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等,並且設法改善急診與病床問題,才不致讓疫情再度壓垮醫療量能。民眾也必須提高警覺,遵循防疫守則,減少出入公眾場所,注意自身衛生維護,才能安然度過這新一波的疫情。

新冠連8升!單週就診、重症數創新高 高峰估月底20萬人確診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衛福部疾管署今(3)日表示,新冠肺炎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次達6萬2755人次,較前一週增加49%,增幅略減緩。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增幅趨緩可能是受端午連假部分門診休診影響,粗估約減少1萬人次;而上週就診人次近6.3萬人、重症132例,兩者雙創今年單週新高。新冠就診人次增49% 羅一鈞:端午後走勢是關鍵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上升,5月25至31日新冠門急診就診計6萬2755人次,較前一週上升49%,增幅較先前一週略減緩,不過疾管署表示,仍需觀察端午連假效應對本週就診人次之影響,預估6月份仍呈上升趨勢,高峰仍預估將落在6月底7月初,單週估逾20萬人次就診。羅一鈞表示,感謝民眾在端午連假期間積極防疫,口罩「見罩率」明顯提升,但也因連假期間天氣良好,民眾出遊相當踴躍,需持續觀察。端午節之後,本週總就診人次將是判斷疫情能否真正趨緩、壓平曲線的關鍵,目前粗估可能落在11到12萬人次,若低於此範圍、在民眾配合防疫下,高峰有下修空間。重症132例創今年單週新高 5個月嬰發病2天「肺浸潤」另外,新增病例部分,5月27日至6月2日新增132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15例本土病例死亡;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564例,其中81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近9成,國內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上週重症個案中,有年紀較小的孩童,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是中部5個月大女嬰,本身無特別病史,有打常規疫苗,尚未達接種新冠疫苗年紀。5月底出現間歇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家屬發現活動力、食欲下降,當天到診所就醫,服藥後無改善,隔天送急診,胸部X光顯示肺浸潤,快篩後顯示新冠陽性,收治加護病房,後續狀況於6月初改善,已經轉一般病房。重症風險因子民眾現症狀盡速就醫 疾管署籲:踴躍打疫苗疫苗部分,疾管署統計,國內新冠JN.1疫苗已累計接種222.6萬人次,5月26日至6月1日接種約6.9萬人,為前一週接種4.1萬人的1.7倍,再創近3個月以來單週新高。疾管署指出,將持續增加疫苗配送,以因應民眾踴躍接種需求,5日將再配送13萬劑至全國各縣市。

疫苗費遭砍...基層醫釀退出防疫 疾管署爭取調升預算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疾管署推估,5月底至8月初,整體染疫人數將高達171萬人,但新冠JN.1疫苗接種停滯,醫界直言,和防疫費用被砍半有關,希望衛福部給醫護人員實質補助,否則基層醫療若退出防疫,疫情高峰期醫院急診恐再壅塞;衛福部部長邱泰源2日邀集5大醫界團體開會討論疫情的疫苗、藥物整備情形,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已積極向行政院爭取調升疫苗接種處置費。邱泰源昨率疾管署、食藥署、健保署,與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基層醫療協會、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感染症醫學會、急診醫學會等5大團體開會。羅一鈞表示,各學會建議衛福部提供誘因、降低行政障礙,鼓勵基層醫療投入篩檢、打疫苗、開立抗病毒藥物,讓民眾就醫更便利外,有助分流就醫,減少高峰期急診壅塞。出席會議的診所協會全聯會會員代表施君翰表示,防疫特別預算退場後,目前醫療院所快篩處置、診斷和開立藥物都是靠健保,但疫情再起,就醫人數增加、健保點值下降,導致很多院所投入意願降低。「醫療不是為了獲利,但如果沒有獲利,無法支付醫療人員薪水。」施君翰說,相較於一般藥物有藥價差和調劑費,抗病毒藥物價格昂貴且無健保碼,院所等於無償協助儲存和開立。他提到,會中有醫師建議,每步驟診斷都應有額外補助費用,部長允諾會極力爭取,但也不曉得預算是否能及時。另外,新冠JN.1疫苗接種率停滯,施君翰說,雖然疫苗量足夠,但希望衛福部給醫護人員實質上的補助,提升院所協助施打的意願;例如常到診所看慢性病、感冒的病人,若有熟悉的醫師跟他講,接種率一定有所提升。施君翰也提到,疫苗須存放在專用冰箱,但維護不易,院所須自費校正機器,換電池一次得花2萬多元,而打一支疫苗才提供處置費100元,「不敢講利潤,連成本都不夠!」希望政府編列預算,儲備更多基層醫療量能,否則院所長期自行吸收成本,久了就紛紛退出防疫工作行列。羅一鈞指出,近期基層反映新冠及各項疫苗接種處置費僅100元,不敷行政作業成本,亦不利於推動疫苗接種,衛福部相當重視此議題,已積極向行政院爭取財源挹注,期能調升疫苗接種處置費。

22歲男常吃泡麵果腹!體重突暴跌10kg 一查要「終生服藥」慘了
大陸浙江省寧波市22歲男子阿桑(化名)因工作忙碌,飲食極度不規律,長期以泡麵、洋芋片和手搖飲料等速食替代正餐,近日被診斷罹患重度潰瘍性結腸炎,需終生服藥控制病情。醫師呼籲大眾,應避免以速食為主食,並保持規律飲食,攝取足夠營養,才能有效維護腸道健康。綜合陸媒報導,阿桑過去因工作壓力大,常以速食果腹,3個月前開始出現每日5至6次腹瀉、黏液血便及腹部劇烈絞痛等症狀,體重驟降超過10公斤,最終在家人催促下,才前往醫院就診。透過大腸鏡檢查,醫師發現患者的腸道已出現大面積潰瘍性病變,屬於重度潰瘍性結腸炎,需長期服用藥物控制病情。醫生說明,阿桑長期攝取高鹽、高糖、高脂飲食,加上營養極度不均衡,導致腸道菌群嚴重失調,進而誘發慢性炎症反應。醫生指出,洋芋片的含鹽量往往超出每日推薦量,手搖飲料則含有等同10塊方糖的高糖成分,泡麵等超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及包裝材料釋放的微塑膠,都是損傷腸道黏膜的潛在風險因素。此外,泡麵缺乏膳食纖維和優質蛋白,長期代替正餐除了導致營養嚴重不足,還會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加速腸道病變。此外,阿桑的血液檢查結果也顯示多項代謝指標異常,與營養不良密切相關。醫師提醒,阿桑延誤3個月才就醫,錯失早期干預治療的關鍵期,「研究顯示,潰瘍性結腸炎若在發病6個月內未規範治療,約有80%的患者會轉為慢性復發型,甚至大幅提高癌變風險。」醫生呼籲,民眾平時應避免以速食為主食,並保持規律飲食,攝取足夠營養,才能有效維護腸道健康。

喝太多含糖飲料小心禿頭!「每週平均7杯」風險增3.36倍
喝太多含糖飲料小心禿頭!皮膚科醫師柯博桓示警,含糖飲料攝取量與雄性禿風險顯著相關,每週飲用超過7次者風險高出3.36倍。高糖攝取會導致毛囊能量缺乏,並透過慢性病和焦慮加劇掉髮。柯博桓醫師也提醒,禿頭並非僅由遺傳決定,日常飲食選擇同樣關鍵,呼籲大眾重視含糖飲料對頭髮健康的潛在危害。柯博桓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衛教,指出日常飲用的含糖飲料可能與雄性禿有著密切關聯。他以一篇發表於國際期刊《Nutrients》的最新研究為基礎,該研究針對1028名18至45歲的中國年輕男性進行分析,揭示了含糖飲料攝取量與掉髮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研究數據顯示,雄性禿患者平均每週飲用高達4293毫升的含糖飲料,這個數字遠高於頭髮正常者的2513毫升。更驚人的是,每週飲用含糖飲料超過7次的人,其禿頭風險竟高出3.36倍。即使排除年齡、吸菸習慣、教育背景等其他干擾因素後,這種關聯性依然成立。柯博桓醫師特別強調,一般人常飲用的可樂、手搖飲、甜果汁和能量飲料,不僅可能導致肥胖,更可能讓頭髮提早脫落。柯醫師進一步解釋,含糖飲料對頭髮健康的影響是多重且複雜的。高糖攝取會活化多元醇代謝途徑,導致毛囊能量缺乏;同時,過量攝糖也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密切相關,而這些疾病本身就是雄性禿的高風險因子。此外,研究還發現含糖飲料攝取頻率越高,焦慮症狀越嚴重,而焦慮又會進一步加劇掉髮問題,形成惡性循環。文中提到,研究使用了BASP評估系統來幫助識別雄性禿的前兆,包括額角後退(從L型變M型)、頭頂明顯變稀(V型)、分線處變寬以及髮量整體減少等現象。柯博桓醫師指出,這不僅是形象問題,更是一場涉及全身健康、生活方式與心理狀態的綜合性挑戰。雖然該研究主要針對男性,但柯醫師提醒,女性雄性禿也可能與含糖飲料有潛在關聯。雖然生理機制有所不同,但甜飲對女性荷爾蒙與毛囊的影響同樣值得關注。面對這個問題,柯博桓醫師建議,在飲食方面應減少含糖飲料、油炸及高糖高脂食物攝取,增加蔬菜與優質蛋白質;生活習慣上建議多運動、戒菸限酒、改善睡眠品質;心理層面則需處理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壓力因素;專業治療方面則可考慮從藥物治療(如非那雄胺、米諾地爾)到PRP療法與植髮手術等多種選擇。柯醫師也在文末強調,不應將禿頭單純視為「命運」或「遺傳」的結果,這篇研究清楚地表明:「禿不禿」其實與日常生活中的每1杯含糖飲料都息息相關。

新冠疫情升溫門診爆滿 醫呼籲:身體出現2症狀先快篩
上週剛結束端午連假,出遊人潮眾多,疾管署預估單周將超過6萬人確診新冠肺炎,直到8月將超過171萬人次。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指出,炎炎夏日很多人發燒,患者常見症狀包括發燒、腰痠背痛、咳嗽,他建議身體出現2症狀,可先行居家快篩。張弘昨(1)日發文表示,天氣炎熱還是有人多發燒來看診,早上的候診單深不見底,提早停止掛號,還是看診到超過下午1點。他觀察到,約有1/3的患者發燒,這些患者當中約有1/2至1/3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新冠肺炎有輕症化趨勢,跟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不容易區分。常見症狀有發燒、腰痠背痛、咳嗽等。」張弘呼籲,民眾如出現發燒或酸痛情形,可先行居家進行新冠快篩,若症狀很輕請多喝水、休息;若症狀明顯不適就請即早就醫檢查。另外,若年紀約65歲或有慢性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統疾病、心血管、癌症病史等者,則建議趕緊求助醫師,必要時服用抗病毒藥。張弘也強調,出入人多公共場所戴口罩、勤洗手,養成防疫的好習慣,遠離疫情。

新冠疫情升溫!快篩頻傳缺貨 前台大醫:5高風險族群才要驗
國內新冠疫情明顯升溫!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21週(5/18至5/24)全台新冠就醫人次暴增至41,402人,相較前一週激增113%,單週新增102例重症與19例死亡,雙雙創下今年以來新高紀錄。隨著確診人數增加,不少民眾也反映買不到快篩。對此,台大醫院前兒科醫師「蒼藍鴿」表示,5個族群才需要快篩。「新冠疫情暴增,懷疑得新冠,要快篩嗎?」蒼藍鴿在臉書粉專指出,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快篩,「如果你是高風險族群:像是65歲以上、有慢性病、免疫低下、肥胖、孕婦等,建議篩一下。因為如果快篩陽性,可以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如Paxlovid、Remdesivir),有效降低重症與住院風險。」醫師說明,一般健康的年輕人感染新冠,症狀大多為喉嚨痛、流鼻水、咳嗽,就算不篩檢,處理方式也跟一般感冒差不多,就是多休息、多喝水,有需要再吃症狀藥緩解不適,所以結論就是高風險者「篩了有差」、一般人「快篩可有可無」,別讓快篩結果主宰焦慮感,評估自己的狀況,理性判斷就好。針對近日民眾詢問哪裡可購買家用新冠快篩試劑等問題,疾管署已請各縣市完成盤點及持續更新轄內快篩相關販售或提供資訊,公布於衛生局網頁,亦於疾管署官網設置「新冠最新防疫專區」( https://gov.tw/gNG ),彙整各縣市衛生局提供之家用快篩試劑販售藥局及提供醫用快篩醫療院所名單連結,也提供疫苗接種院所、抗病毒藥劑配置存放點、快篩陽性怎麼辦等資訊,方便民眾隨時查詢及獲取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