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長
」 川普 關稅 中國 美國 貝森特
視察遠雄航空自由貿易港區 卓揆交代「嚴防洗產地」:爭取與美談判籌碼
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前往遠雄航空自由貿易港區,視察關務署台北關防杜違規轉運情形,卓揆致詞時強調,杜絕違法洗產地、維護經濟安全能讓我方在台美貿易談判中爭取有利位置,也呼籲業者自律,把自家品牌形象與國家形象列為第一。卓揆在財政部長莊翠雲及關務署長彭英偉等人陪同下,視察第一線的作業狀況,卓揆隨後致詞表示,美國新的關稅政策其實是要解決國內的貿易赤字,並維護經濟安全,所以對於國際間的違規轉運及產地低價行銷非常重視,讓美國在推動再工業化的過程中也能維持高科技產品的安全,這跟我們的國家政策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卓揆也說,就算沒有關稅這個貿易議題,在經濟安全、違規轉運以及洗產地這些問題上,我們也要投入相當大的人力財力,去做全面的防範,這樣就能在與美方談判過程中,取得一個更有利的位置,因此很感謝海關的同仁們的努力。卓揆指出,面對美國提升關稅,我國率先提出對產業的支持,政府是傾全力評估推算,目前對產業直接的支持就是930億元,再加上挹注台電的1千億元,除了穩定電價外也能減少業者的成本壓力。卓揆也呼籲業者自律,並在洗產地及經濟安全的議題上配合政府政策,期盼業者提高自律性,把自家品牌形象與國家形象列為第一,MIT就是MIT,我們要擦亮招牌、打擊冒牌。

美中達框架協議!分析師提醒「細節很重要」:真正在考驗在執行程度
美中在倫敦經過2天會談後,終於就5月日內瓦會談結果,達成共識框架協議。圖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圖/達志/路透社)美中會談結束,雙方宣布就框架達成一致共識,受此激勵,亞股11日多以上漲收盤,台股也漲了1.02%,台股權王台積電更上漲20元,收1065元,12日將除息4.5元,市場預期可望再次上演秒填息,不過,多位分析師對美中談成貿易框架的反應,卻是提醒細節很重要,「魔鬼藏在細節裡!」路透社11日採訪多位分析師,澳洲激石集團(Pepperstone Group)研究部門負責人魏斯頓(Chris Weston)表示:「這顯然是個積極的結果,但標普500指數期貨缺乏反應,人民幣或澳元的小幅波動,表明達成框架完全在意料之中。細節很重要,尤其是有多少稀土會運往美國,以及隨後美國生產的晶片能否自由地運往東方。」新加坡盛寶金融(Saxo Markets)策略師查納納(Charu Chanana)認為,市場可能會歡迎從對抗到協調的基調轉變,但由於沒有安排進一步的會談,因此尚未脫離險境。下一步取決於川普和習近平是否認可並執行擬議的框架。他強調:「重要的是,不要將這種戰術上的降級誤認為是戰略脫鉤的徹底逆轉。圍繞技術、供應鏈和國家安全的潛在競爭仍在進行,新的問題隨時可能出現,真正的考驗在於這項『新的舊協議』的執行程度。」澳洲聯邦銀行策略師卡羅.孔(Carol Kong)說:「在這種環境下,任何有關潛在貿易協定進展的暗示,都會對市場產生積極影響」。他指出,雙方達成一項全面的貿易協議仍將非常艱難,這種全面的協議通常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達成,並懷疑倫敦會談達成的框架是否足夠全面。雖然緊張局勢目前可能有所緩和,但未來幾個月肯定會再次升級。澳洲國民銀行分析師厄崔爾(Ray Attrill)表示,現在就斷言美中正在建立一項穩固、全新的貿易協定還為時過早。今年都充斥著達成協議的正面預兆,但人們並沒有真正看到實質進展,或反出現倒退。他說:「無論未來幾周和幾個月達成什麼協議,基本觀點是,我們終將面臨一個比川普就任總統前更糟糕的全球關稅形勢。因此,就全球經濟成長而言,我們仍然會面臨一個不利的關稅環境。」

90天關稅寬限期將至!美財長:若有誠意川普政府願意延長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11日表示,川普政府願意將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的90天關稅暫停期延長至7月9日之後,只要他們在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中表現出「誠意」。綜合外媒報導,貝森特在華盛頓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有18個「重要貿易夥伴」。他表示,川普政府正在「努力與這些國家達成協議。」貝森特表示:「很有可能的是,對於那些像歐盟這樣本著誠意進行談判的國家和貿易集團,美國會將日期延後,以繼續進行誠意談判。」他也補充說道,「如果有人不談判,我們就不會談判。」川普於4月9日宣布暫停徵收對等關稅90天,該政策將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結束。川普政府官員曾多次表示,他們即將與6個國家簽署貿易協定。但迄今為止,白宮只宣布與英國簽署了正式貿易協定,並與中國簽署了框架協議。川普11日宣布和中國達成協議,目前僅待他與習近平批准,「我們與中國的協議已達成,最終需經習近平主席和我批准。所有磁鐵及必要稀土元素將由中國預先供應,同樣,我們將向中國提供雙方已達成的協議,包括中國學生使用我們大學的資源(我一直對此非常滿意!)。美國將對中國商品徵收55%關稅,而中國對美國徵收10%,雙方關係非常好!」

認定煽動「針對巴勒斯坦人暴力行為」 英國制裁以色列2極右翼部長
英國政府於10日指控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與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涉嫌煽動針對被佔領西岸巴勒斯坦社群的暴力行為。這兩位目前均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右翼聯盟的核心人物。為此,英國政府宣布制裁兩人、禁止兩人入境,並凍結其在英國境內的所有資產,與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及挪威同步進行外交制裁。根據《BBC》報導指出,制裁的消息曝光後,立即引發以色列方面的強烈反彈。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表示,內閣將於下週開會回應這項「不可接受的決定」。斯莫特里奇則批評英國「再次企圖阻止猶太人在祖國落腳」,並以英國於巴勒斯坦託管時期對猶太移民的限制作為歷史對照。報導中提到,兩位部長不僅因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受到批評,也因主張將加薩的巴勒斯坦人遷出、反對允許人道援助進入加薩走廊而引發國際關注。英國外交部表示,這些立場破壞了巴勒斯坦建國的希望,與持續上升的定居者暴力直接相關,構成了違反人道原則的嚴重行為。針對英國政府的行動,英國工黨外交事務發言人拉米(David Lammy)表示,以色列這些官員的行為早已超出可接受範圍,應立即追究責任。拉米也提到,英國政府此舉不僅是懲戒,也是在為推動加薩地區的停火、人質釋放與援助擴展鋪路。美國方面雖未參與制裁,卻迅速表態不支持。國務魯比歐(Marco Rubio)與駐以色列大使哈卡比(Mike Huckabee)皆批評英國此舉將破壞華府主導的停火努力。魯比歐更呼籲其他國家撤回制裁,重申美方將繼續與以色列站在同一陣線。報導中提到,以色列國會目前由納坦雅胡領導的政黨聯盟掌控多數席次,而斯莫特里奇的「宗教猶太復國主義」(Religious Zionism)黨擁有七席,本格維爾的「猶太力量」(Otzma Yehudit)黨則握有六席。這兩黨的支持對執政聯盟的存續至關重要,英國的制裁無疑對納坦雅胡政府造成政治壓力。英國外交部指出,2024年是近20年來,對約旦河西岸定居者暴力最嚴重的一年,預期2025年可能不遑多讓。英國外交部部長福克納(Hamish Falconer)在下議院表示,斯莫特里奇與本格維爾對這些暴力行為負有煽動責任,並指出他們的發言曾導致村落被迫遷移、平民死傷。他說,英國政府雖曾多次警告兩人,但在其不斷發表「令人髮指」言論後,才不得不採取具體行動。其實早在2024年10月,時任外交大臣的卡麥隆勳爵(Lord Cameron)就曾提出對這兩位部長制裁的構想,顯示這一政策早在籌劃中,而今正式實施,也證實英國國內與議會對以色列政策的不滿正在加劇。

中美第2輪貿易談判10日續談!白宮官員:雙方將各自讓步
據《彭博社》的報導,美中第2輪在倫敦的貿易談判將持續至第2天,根據1位美國官員的說法,雙方正在尋求緩解關於美國科技產品與中國稀土出口限制的緊張局勢。雙方代表在英國倫敦結束了第1天的談判,地點位於白金漢宮附近的蘭卡斯特府(Lancaster House),這是1座建於19世紀的宅邸。會談歷時超過6個小時,於倫敦時間晚上8點左右結束。該名官員表示,雙方顧問將於10日上午10點再次於倫敦會面。「我們與中國的進展良好。中國並不容易對付,」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9日在白宮對記者表示,「我目前只聽到一些正面的報告。」美國代表團由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領銜,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也參與其中。曾擔任坎托·費茲傑羅公司(Cantor Fitzgerald)執行長的盧特尼克此次出席,突顯出口管制議題在談判中的重要性。對此,貝森特在倫敦對媒體表示,他們進行了一場「很不錯的會議」,而盧特尼克則稱這次談判「卓有成效」。中方代表團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領,他未對媒體發表任何評論即離開。隨行人員包括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及其副手、中國國際貿易代表李成鋼。自2020年上任以來,王文濤已成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海外訪問中的常見隨行官員,而李成鋼則是資深的貿易官員,曾任中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大使。中國的商務部可視為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Office of the Trade Representative)的對應機構。此前,美方已表態願意在獲得中國鬆綁稀土出口限制的保證後,考慮解除部分科技產品的出口管制。稀土材料對各類能源、國防與科技產品至關重要,包括智慧型手機、戰鬥機與核反應爐燃料棒,而中國目前占全球稀土產量的近70%。具體而言,川普政府準備撤銷近期針對晶片設計軟體、噴射引擎零件、化學品與核材料的一系列限制措施。根據知情人士表示,這些行動大多是在近幾週美中關係緊張升高之際實施的。不過,對於是否會解除出口管制,川普尚未給出明確的答覆,僅向記者表示:「我們走著瞧吧」,「中國多年來一直在剝削美國,我們的目標是讓中國市場開放。」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9日稍早對CNBC表示,川普政府預期在倫敦與中國握手談和後,「美國的出口管制將會放寬,而中國則將大量釋出稀土供應。」哈塞特在華盛頓的發言,是目前美方最明確的訊號之一,顯示出其願意做出讓步。不過他也補充,美國不會解除對輝達公司(Nvidia Corp.)最先進人工智慧晶片的出口限制,「我說的並不是那種非常非常高階的輝達產品,」哈塞特強調,他指出Nvidia H2O晶片仍將受到限制,這些晶片主要用於訓練AI服務,「我所指的是其他對中國也非常重要的半導體,可能會考慮放寬出口限制。」隨著投資者對談判有望降溫貿易緊張局勢抱持希望,在香港交易的中國股票進入了牛市。而在美國,股市同樣上揚,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距離2月高點僅差2%。這是自上個月雙方代表會晤以來的首輪談判,目標是恢復外界對雙方履行瑞士日內瓦協議的信心。當時,美中同意將懲罰性關稅暫緩90天,給雙方時間處理川普政府所認為的「不公平貿易失衡」問題。儘管達成了這項「停戰」協議,但5月的貿易情況並未回暖。中國對美出口出現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最大幅度的下跌,而美國對中進口也在5月大減近20%。

美中倫敦會談在即 白宮經濟顧問稱「非常放心」可望達成稀土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表示,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非常好的談話,並稱與中國的談判進展非常順利。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表示,他對美中兩國週一在倫敦會晤達成貿易協議感到非常放心。美國派出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以及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 (Jamieson Greer),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9日在倫敦舉行會談。據《CNN》報導,哈塞特周日接受CBS新聞節目《面對全國》訪問時表示,美國正在尋求將用於製造電子產品的 關鍵稀土礦物的流量,恢復到4月初中美貿易戰升級之前的水平,「重要礦產的出口放行的速度比之前快一些,但還沒達到我們認為在日內瓦達成協議的程度。」且強調他非常有信心這項協議即將完成。至於川普的關稅政策,哈塞特拒絕透露未來可能實施的基準關稅,因為川普政府仍在繼續與貿易夥伴在7月9日最後期限前進行談判,但他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會有一些關稅。」川普政府宣稱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將承擔關稅負擔。但企業和經濟學家卻稱情況並非如此,這引發了消費者支出的不確定性以及對潛在經濟衰退的擔憂。受此擔憂影響,美國4月通膨率降至4年多來的最低水準。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由於消費者物價上漲0.2%,年通膨率從3月的2.4%降至2.3%。哈塞特說:「我們所有的政策都是為了降低通貨膨脹,並通過從其他國家獲取收入來幫助減少赤字。」

白宮打人成關鍵!不爽川普支持別人提案 馬斯克「橄欖球員式」肩撞貝森特
馬斯克(Elon Musk)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兩人近期徹底鬧翻,目前甚至傳出,馬斯克先前曾在白宮上演一場肢體衝突。因為不滿川普支持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的提案,馬斯克竟然找到機會,用著「橄欖球員般」的姿勢,以肩膀撞擊貝森特,後續也引發川普的不滿。外界普遍認為,此事情成為川普與馬斯克兩人鬧翻的關鍵點。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這起暴力事件發生於4月中旬,當時馬斯克與財政部長貝森特分別在橢圓辦公室向川普提出有關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的不同改革方案。但川普最終支持貝森特的提案,導致馬斯克情緒激動。會後不久,當兩人離開總統辦公室之後,兩人在西翼(West Wing)附近發生激烈口角。據目擊者表示,馬斯克突然如「橄欖球員」般以肩膀猛烈撞向貝森特的肋骨,後續貝森特也憤怒展開反擊,場面一度失控,需要數人介入才得以平息。而此事件發生後,白宮與財政部對此皆未對外發表評論。根據前白宮高級顧問班農(Steven Bannon)的說法,衝突的起因是貝森特指控馬斯克為「騙子」,批評馬斯克未能兌現削減1兆美元聯邦開支的承諾。馬斯克當場爆發,導致肢體衝突發生。班農事後對媒體表示,川普在得知事件後認為「這太超過了」。這場爭執是馬斯克與川普關係破裂的重要轉捩點。過去兩人曾在政策與科技領域有密切合作,川普更曾多次為馬斯克在聯邦層級爭取補助與合約。但衝突發生後,馬斯克於社群平台X上展開連日猛烈抨擊,不僅質疑川普政府阻撓公布與戀童性犯罪者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有關的文件,甚至提出應對川普進行彈劾、籌組新政黨等激進構想。川普則不甘示弱,對媒體表示自己對馬斯克「感到失望」,並強調「我幫了他很多」。私下更向幕僚直言馬斯克是「重度吸毒者」,並揚言將取消其獲得的數十億美元聯邦合約與補助,將這位特斯拉(Tesla)與SpaceX創辦人徹底推向政治對立面。班農也趁勢發難,要求對馬斯克的移民背景展開聯邦調查,並主張應「立即驅逐出境」。報導中提到,班農與馬斯克長期不睦,早在川普首任期間,兩人即有多次齟齬。川普傳記作家沃夫(Michael Wolff)則表示,班農極可能藉此尋求重返政治舞台的機會。而近期馬斯克雖已刪除部分針對川普的貼文,但根據《華盛頓郵報》白宮內部人士認為「傷害已無法挽回」,兩人昔日盟友關係幾乎破裂。該名消息人士表示,儘管仍可能有和解空間,但「一切將不再如初」。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則在一份聲明中重申,川普政府推動「一個大而美的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的立場,強調此舉對納稅人權益至關重要。

時間出爐!川普宣布美中官員6/9倫敦會談 商討貿易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後表示,兩國將重啟貿易談判。川普6日宣布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以及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 (Jamieson Greer),將於下周一 (9日) 在倫敦與中國代表舉行會談,討論貿易協議事宜。川普6日在自家社群「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透露,雙方將在9日於倫敦會面,最後他強調,「這次會面應該會很順利!」上個月,兩國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突破性的雙邊貿易談判,並暫時降低了彼此大部分商品的關稅。自此以後,中國一再指責美國破壞這項進展。美國商務部警告晶片產業不要使用中國半導體產品後,北京方面表示抗議。中國也反對川普政府最近宣布將吊銷部分在美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同時,川普政府指責中國未履行在日內瓦會談中的稀土出口承諾。川普在5日與習近平通話後寫道:「關於稀土產品的複雜性,應該不會再有任何問題。」但他未多加解釋意思。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首位女總統海妮 獲嘉義大學教育學名譽博士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首位女性總統希爾達·凱西·海妮(Hilda C. Heine)5日由嘉義大學頒授教育學名譽博士學位,表彰其將教育理念融入國家治理、推動國際社會公平與進步的傑出成就,以及致力鞏固兩國邦誼,長期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卓越貢獻。典禮在嘉大蘭潭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海妮總統夫婿齊曲能先生、酋長院主席柯良禮、外交暨貿易部長康仁德伉儷、財政部長包大維、國會外交暨貿易委員會主席貝將、馬紹爾群島市長協會會長林立名、總統辦公室幕僚長田愛瑪、外交暨貿易部次長席蓓拉、駐台大使館臨時代辦戴安珍、外交暨貿易部雙邊司司長何茵霓、駐台大使館副館長傑龍、外交暨貿易部禮賓處處長麥迪笙等一行20人,以及我國外交部主任秘書唐殿文伉儷、駐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大使夏季昌伉儷等貴賓觀禮。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希爾達·凱西·海妮致詞。(圖/翻攝畫面)嘉大校長林翰謙表示,海妮總統投入公共服務及人才培育多年,關注提升全球在氣候變遷、性別平權、區域合作與永續發展等議題,且有卓越貢獻,還以「教育」推動世界的改變,將人才培育與當代社會需求、在地文化結合,深化多元文化與永續社會的價值。嘉大與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長期互動良好,2023年與馬紹爾公立學校系統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人才培育、學生交流及合作計畫,頒授教育學名譽博士學位予海妮總統將能建立更深層的連結,雙方持續致力永續人才的培育,為國際社會積極貢獻。嘉大師長與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希爾達·凱西·海妮等貴賓合影。唐殿文表示,海妮總統於2016年成為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首位女性總統,在教育及國家發展方面的卓越成就,獲嘉大教育學名譽博士學位殊榮,實至名歸,彰顯她在太平洋地區的領導能力,也肯定她對性別平等的貢獻,同時她積極推動與台灣的教育合作,致力提升該國教育。外交部主任秘書唐殿文致詞。(圖/翻攝畫面)海妮表示,非常感謝嘉義大學頒授教育學名譽博士學位,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是擁有悠久歷史的多島嶼國家,面臨氣候變遷的挑戰,重視環境保護,高等教育是對人民未來的重要投資,透過教育提高全球人民對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的責任心,並促進集體行動。

川習熱線恐泡湯?川普突發文「習近平超難搞」 美中貿易談判再陷僵局
美中貿易談不攏,連通話也快吹了?原本外界期待的「川習熱線」恐怕又要落空,因為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突然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大動作抱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非常強硬」,還直言「跟他談判超難!」直接讓外界對兩人能否如期對話打上大問號。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批評習近平「非常強硬」,讓外界憂心川習通話是否會如期進行。(圖/達志/美聯社)原本被視為有望化解美中貿易僵局的川習熱線,可能還沒響就卡關?川普日前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公開發文,直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非常強硬」,讓與中方達成協議「極其困難」,據CNBC等外媒報導,川普在台灣時間4日下午發文寫下:「我一直很喜歡習近平,也會永遠喜歡,但他真的太硬派了,談判起來超難搞!」這句話讓原本逐漸升溫的「川習通話」氣氛瞬間降到冰點,也讓美中貿易的「短暫和平」再次變得搖搖欲墜。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批評習近平「非常強硬」,讓外界憂心川習通話是否會如期進行。(圖/翻攝自Truth Social)事實上,白宮高層才剛釋出「兩人將通話」的消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才說,「只要川普和習近平一通電話,就能解決很多問題」。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也曾表示,「這通通話會很精彩」,語氣滿滿期待。怎料川普突然轉風向,公開抱怨習近平「不好談」,等於在熱線前夕直接潑冷水。外媒也分析,這可能是因為近期北京被指控違反雙方在瑞士日內瓦達成的貿易協議,包括沒有如承諾那樣放寬稀土出口,還加碼批評美方對中國留學生祭出簽證限制,讓川普感到不滿。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批評習近平「非常強硬」,讓外界憂心川習通話是否會如期進行。(圖/達志/美聯社)事實上,美中關係近期再度因多項議題陷入低氣壓。美方批評中國違反5月中旬在瑞士日內瓦達成的貿易協議,尤其是在稀土出口放寬、貿易限制措施解除等承諾進展有限,還有針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政策也成為爭議焦點。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批評習近平「非常強硬」,讓外界憂心川習通話是否會如期進行。(圖/達志/美聯社)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日前則在與美國駐中大使柏杜(David Perdue)會晤時反擊,批評美方近期一連串負面措施「毫無依據」,要求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讓雙邊關係回歸正軌。王毅還轉述川普對習近平「高度尊重」,強調中美仍應保持高層溝通。不過從川普的貼文來看,現在似乎不是那麼想講了。目前川習通話是否如期進行仍未有官方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美中這場「高壓對話」是否能打開突破口,攸關未來雙方貿易政策走向與全球市場走勢,正牽動國際社會關注。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批評習近平「非常強硬」,讓外界憂心川習通話是否會如期進行。(圖/翻攝自X)

川普反悔了?總統要成立主權基金 在野黨邀卓揆講清楚
立院今天舉行院會,將依序處理中火案、地方補助款提案、邀卓揆報告主權基金提議案以及《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為避免民進黨團以冗長發言杯葛前三案議程。國民黨團將在朝野協商時提案,爭取綠營減少立委發言人數,盼今日能三讀通過「保險法」修正案,增訂豁免扣押或強制執行門檻,兼顧債權人利益及保戶權益。「無煤中火提案」是由在野黨立委領銜提出,主要內容是改善空氣品質,守護國人健康,要求台中發電廠應逐年提出並落實減煤計畫,並在 2028 年完成無煤中火之國家減碳目標。由於民進黨團已經揚言反對,中部環團昨日北上立法院陳情,怒轟民進黨政府當初承諾「增一氣(天然氣)、拆一煤(火力發電)」,現在卻把應除役的燃煤機組變成「緊急備用」,不僅是背信更愚弄中部居民。外界也預料,儘管行政機關對於立院院會提案「是否具有強制效力」看法向來保留,但預料此案仍將在立院引發朝野對峙。至於「地方補助款案」也是由在野黨提出,內容是建請行政院全額撥付114年度對地方政府補助款,並要求行政院長卓榮泰就政院自行刪減636億元地方補助款,進行專案報告,民進黨團對這個提案也有意見。另外,「主權基金案」則是針對關稅戰後,包括美國、印尼相繼宣布成立新的主權基金,賴總統日前也跟進,宣布將成立主權基金,但外媒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近期透露,川普已經打消美國成立主權基金的計畫,再度展現「世界趕不上美國」的現實情況,在野黨好奇,台灣在美國態度一日多變的情況下,是否還要繼續推動成立主權基金,因此提案要求行政院長卓榮泰率相關部會到立院院會進行專案報告。藍委透露,目前成立主權基金的國家,多半屬於能源出口國且對外投資,至於川普原先主張成立的主權基金則是對美國本土投資,台灣的主權基金是對內、還是對外投資?錢從何來?有沒有辦法做到類似星國淡馬錫基金管理層級「六親不認」、悍然拒絕任何政治干預?目前都是疑問,因此才想請卓揆說清楚。據了解,目前民進黨團對這項提案的反對程度不如中火案、地方補助款案,院會通過提案的可能性相對較高。朝野今日院會中,唯一有共識的「保險法」修法草案,則已經在5月14日完成初審,如果今日議事程序順利,有機會完成三讀。保險法修正案明訂,債務人的壽險契約解約金,若低於中央或直轄市公告最低生活費1.2倍的6個月金額中最高標準(北市約14萬6730元),法院不得予以扣押或強制執行。換言之,若保險契約解約金未達該門檻,就不會被執行扣押,三讀修法不只解決扣押、強制執行可能遭遇困難的行政困境,也能讓債務人獲得最低生活保障。至於今天立院能否完成三讀,仍要看前三項提案的議事攻防進度而定。

川普對等關稅暫緩90天「不會再延」!美商務部長:那就是最後期限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於美東時間1日聲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無意延長他所推行的90天全球性對等關稅暫停措施,「若無法達成協議,總統將會決定各國需要面對的關稅稅率。」據BBC的報導,川普今年4月2日宣布對大約60個貿易夥伴的輸美商品,徵收介於11%至超過100%的關稅,這些夥伴被白宮形容為「最惡劣違規者」,包括中國、日本、歐盟、越南、南非等,川普形容該稅收是對這些國家不公平貿易政策的報復。但由於政策曝光後,美國隨即迎來股債匯市三殺,導致川普政府急忙將大部分關稅暫緩90天。盧特尼克1日在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採訪時表示,他預期川普會在這90天對等關稅暫緩期於7月初到期時,堅守其立場。盧特尼克聲稱:「我認為那就是最後期限,若無法達成協議,總統將會決定各國需要面對的關稅稅率。」此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等川普的主要貿易顧問們,也在1日接受美國晨間新聞節目的專訪,展現其團結一致支持川普關稅政策的立場。針對與中國的瑞士日內瓦貿易協議,貝森特1日指控北京「始終不是一個可靠的夥伴」,並聲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故意延遲」產品出口。他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CBS News)訪問時補充,詳細的貿易內容將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川普通話後「釐清」,但他未具體說明雙方何時通話。「中國現在的做法是,他們正延遲一些對印度、歐洲等地工業供應鏈至關重要的產品,而這不是一個可靠夥伴該做的事,」貝森特補充,中國可能是因為「系統故障」而扣留這些產品,也可能是「蓄意為之」,但川普政府需等到雙方通話後才能確認。稍早,中國曾在5月30日呼籲美國「立即糾正其錯誤行徑,停止對中國的歧視性限制措施,並共同維護日內瓦高層會談中達成的共識。」與此同時,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NEC)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1日也對《美國廣播公司新聞》(ABC News)表示,預計川普與習近平本週將會通話,並指出「雙方都表達了對話的意願。」「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做好準備,以防事情不如我們所願,」哈塞特談及預期中的美中通話時表示,「如果我們有大炮卻沒有炮彈,那我們是無法作戰的。我們必須確保美國的鋼鐵產業隨時能夠支持國防。」據悉,川普已在5月30日宣布美國將自6月4日起,對鋼鐵與鋁進口的現行關稅從25%增加至50%。報導補充,美國國際貿易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5月29日裁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IEEPA)並未規定總統可以對幾乎所有國家徵收關稅,川普政府應該在10天之內取消對等關稅。但在次日美國聯邦巡迴區上訴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就恢復川普的對等關稅。對此,盧特尼克在回應訴訟案時也回應,「關稅不會消失,」他補充,美國「現在可以簽署很多協議」,但川普政府正在努力「讓這些協議變得更好」,「在接下來幾週內,你將會看到真正一流、對美國工人有利的協議。」

白宮官員:川普本週將與習近平「就貿易問題」進行對話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NEC)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近日聲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本週將就貿易問題進行對話,雖然具體日期尚未確定,但雙方已表達出溝通的意願。哈塞特在美國廣播公司(ABC)節目《本週》(This Week)中接受主持人史蒂芬諾伯羅斯(George Stephanopoulos)訪問時說:「我們預期川普總統將與習主席進行一次愉快的貿易談判對話,並討論包括日內瓦協議(Geneva agreement)在內的關鍵議題,我們對此協議持非常正面的態度。」他補充說,目前尚無確切會談時間,但雙方工作團隊每日皆有溝通,包括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與中方的派出代表團,「每天都在努力推動此事的進展。」這次即將進行的領袖級會談,標誌著兩國繼瑞士會晤並達成90天貿易協議以來的進一步外交舉措。然而,在協議實施數週後,情勢再度升溫。川普在社群媒體上指控中國違反日內瓦貿易協議,怒斥:「所謂的『好好先生』到此為止了!」川普還對媒體聲稱,他預期將與習主席直接談論這些違約的問題。而美國政府高層也紛紛表達對中方進展緩慢的批評。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指控,中方「就是在拖延協議」,他說:「我認為『拖延』這詞說得非常貼切,而我相信川普正在掌握這一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也在《福斯新聞》表示,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有些停滯不前」,但他相信「未來幾週內還會有更多會談。」

美中關係再緊繃!拖累科技股 費半重挫2%+輝達、台積電ADR齊跌
受到美中貿易緊張升溫影響,科技與晶片類股表現承壓,美股主要指數週五(30日)漲跌互見,標普500指數終場小跌0.01%,儘管如此,該指數本週上漲1.87%,5月月線上揚6.15%,為自2023年11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上漲54.34點,或0.13%,收在42270.07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0.48點,或0.01%,收在5911.69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62.10點,或0.32%,收在19113.77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02.416點,或2.11%,收在4758.066點。費半成分股多收黑,輝達下跌2.92%,高通下跌2.12%,AMD下跌2.03%,美光下跌2.42%。此外,台積電ADR下跌1.94%,日月光ADR下跌1.47%,聯電ADR下跌1.17%,中華電信ADR下跌0.48%。前總統川普當天發文指控「中國違反美中關稅協議」,令市場再度擔憂貿易局勢變數。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則坦言,雙邊談判陷入僵局,未來可能需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對話。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則反批美方「濫用出口管制措施」,並呼籲美國遵守既有貿易協議。雙邊緊張升溫,加上美國法院對川普加徵關稅政策出現相反裁定,進一步加深市場不確定性。聯邦貿易法院先前判川普須立即停止大部分關稅措施,但上訴法院旋即裁定暫准執行,後續發展將於6月5日聽證會後釐清。經濟數據方面,美國4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年增率降至2.1%,創2021年以來新低;核心PCE年增也降至2.5%。市場普遍認為通膨趨緩將為聯準會日後降息提供空間。

美財長曝美中貿易談判「停滯」:需兩國領導人直接對話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美東時間29日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表示,美中貿易談判「有些停滯」,需要兩國領導人直接對話。據CNBC的報導,貝森特透露,「我相信未來幾週美中之間會有更多會談」,同時聲稱兩國領導人「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進行通話。他補充:「我認為,有鑑於這些談判的重要性與複雜性,這將需要雙方領導人親自介入。他們之間有著非常良好的關係,我有信心中國會在川普總統表明其立場時回到談判桌。」在上個月美中貿易戰迅速升級後,貝森特於5月12日協助全球2大經濟體在瑞士達成1項突破性的協議。雙方同意暫時將超過100%的對等及報復性關稅撤回,為期90天或直到8月中旬。此後,雙方的外交官員在上週晚些時候進行了1次通話。儘管如此,美方仍持續推進對北京的科技管制措施,且川普政府本週還宣布加大撤銷中國留美學生的簽證。而北京也尚未如華盛頓期盼的,顯著放寬對稀土出口的限制。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詠前在2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自瑞士日內瓦談判以來,一直與美方保持溝通。但針對美國晶片出口管制的問題,她指出:「中國再次敦促美方立即糾正其錯誤做法……共同維護在日內瓦高層會談中達成的共識。」至於被問及中國是否會暫停4月初宣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時,何詠前並未直接回應,僅表示,對於可用於軍民兩用的產品實施限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也符合中國「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立場。針對美國打擊中國留學生的政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9日批評:「美方決定撤銷中國學生簽證毫無正當性可言,這完全是以意識形態與國家安全為藉口。」據悉,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次經證實的通話是在1月,也就是川普第2任期開始之前。儘管川普近幾週不斷透露希望與習近平通話,還曾在4月時宣稱對方已經打電話給他。但分析人士指出,川普愛說謊及出爾反爾的個性,使中國只有在確信美方不會在通話過程中製造任何「意外」的前提下,才會同意進行。

美國股債匯「三殺」頻現 全球投資走向「多元化配置」趨勢
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美國股債匯「三殺」頻現,美元信用遭遇動搖,近期「去美元化」和「多元化配置」成為討論焦點。「以前幾乎沒有機構會質疑美元信用,但今年開始這成為諸多客戶會上被提及的問題。」瑞銀資產管理公司全球主權市場策略與咨詢主管馬西米利亞諾·卡斯泰利對大陸財經媒體《第一財經》表示,目前主流機構還沒出現明顯「去美元化」趨勢,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仍將長期保持,但多元化配置、加大對美元資產持倉的對沖比例已在發生。4月,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一度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恐慌,美元指數跌破100大關,隨後更跌入98區間,創下階段新低。在華爾街看來,美元此前被高估了10%~20%。這種高估來自美國「例外主義」,過去10多年裡,美國優異的資產回報率吸引了全球資本流入。然而,關稅衝突嚴重打擊美國企業的利潤和家庭的消費能力,這兩者正是支撐美國「例外主義」的雙引擎。換言之,美國關稅政策正在破壞強勢美元的核心支柱。卡斯泰利表示,美元未來在國際支付中的佔比可能從60%下降至50%,但仍將是主要的儲備資產。歐元可能是備選項,但可供選擇的資產有限,很難真正成為一個國際性的資產。28日,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定美國總統川普全面關稅越權,並阻止相關關稅政策生效。消息傳出後,標普500指數期貨上漲約1.5%,納斯達克指數期貨漲幅更高,美元指數漲超0.5%。目前正在觀察川普政府是否提起上訴,結果存在不確定性。不過,關稅暫停執行削弱了美國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籌碼,可能促使其他國家重新評估與美方的合作或對抗策略,增加了國際經貿環境的複雜性。事實上,川普推行「對等關稅」以來,美股已經幾乎收復全部跌幅,進入技術性牛市。多家外資機構也表示,其客戶並未大幅降低美股資產敞口,美國散戶的買入動能也仍強。卡斯泰利認為,似乎市場開始回歸平靜,去美元化也並未實質性開始,只是投資者都開始認真考慮多元化配置,而非過於集中持倉美元資產。富蘭克林鄧普頓首席市場策略師兼研究院主管多弗也表示,美國資產市場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美國金融領域法治體系健全,雖然美元可能「受傷」,但短期內被取代的風險並不大。儘管如此,美債風暴並未平息,美債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基石,若持續動蕩,顯然會拖累美股和美元,美元資產或將經歷「價值重估」。美債和財政赤字的問題早就不是新聞,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亦在採取辦法。例如,近期計劃通過調整銀行的補充槓桿率(SLR),鼓勵銀行增加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量,貝森特希望使銀行在不增加資本的情況下,能夠持有更多國債,壓低其收益率。此外,美國政府還希望通過加密貨幣的監管法案,讓加密貨幣市場成為美債的重要買家。瑞銀資產管理全球固定收益負責人德特威勒表示,大規模的美債拋售並未開始,此前美債收益率的飆升更多緣於對沖基金平倉等因素。「不過,未來仍存在變數,因為放鬆SLR要求可能會改善美國國內機構對美債的持倉限制,但更主要的買家仍是國際買家。」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陳傑瑞分析,未來需要看美國聯準會是否兜底,考慮到目前的高額關稅和未來的減稅法案,提前降息或寬鬆將使得美國通膨存在失控的風險。一旦美國聯準會對美債市場做出兜底的表態,恐引發市場更肆無忌憚的拋售。面對不確定性,即使沒有明顯「去美元化」,投資者也開始未雨綢繆,考慮多元化配置。瑞銀財富管理中國區主管呂子傑表示,客戶從原來的集中配置美元資產,轉向更精細化、分散的板塊投資。儘管美元不會迅速貶值,但已促使家族辦公室和超高淨值客戶重新思考持有美元資產的比例,以避免美元弱勢將對投資組合造成明顯影響。目前推薦配置一些強勢貨幣,如澳元、新幣以及其他亞太區貨幣,作為對沖手段,增強投資組合的穩定性。呂子傑稱,黃金已成為重要的「去美元化」工具。「金價目前已漲至每盎司3300美元,顯示其避險與保值功能。不僅是紙黃金,配置實物黃金也是趨勢。」此外,早年幾乎被忽略的歐洲資產開始受到更多關注,尤其是食品、醫療等受益於老齡化趨勢的股票板塊存在較好的前景。在亞洲市場,日本股市和中國香港股市亦受到全球關注。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喬治·埃夫斯塔霍普洛斯表示,「日本低增長、低通膨、低利率的長期滯脹現象即將結束。日本中盤股具有吸引力,而且因其不受日元波動影響,也是一項較為穩健的投資選擇。」在他看來,中國可能是全球唯一同步保持寬鬆的貨幣、財政和監管政策的市場。鑒於中國擁有較高的儲蓄率,受益於刺激國內消費政策的,不僅是港股,中國內地的中盤股也應會明顯受益。

持續推動「美國製造」 川普強調:重點應在「這2處」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25日在新澤西州莫里斯敦(Morristown)啟程登上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前表示,關稅政策的核心目標,是確保美國製造重返核心戰略領域,美國未來的製造重點應該放在「軍事裝備」與「高科技產品」,而不是「紡織品與大眾服飾」。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川普援引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4月29日所發表的內容,表示美國不一定需要維持一個「蓬勃發展的紡織產業」。這番說法曾引起全國紡織組織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xtile Organizations)的反彈,但川普在25日再次公開重申被森特的立場「我們不是要生產運動鞋與T恤。我們要的是軍事裝備,要製造大型產品。人工智慧要靠電腦來實現,而我們要生產的就是晶片與電腦,還有坦克與軍艦。」這番發言凸顯川普政府對美國產業結構的重塑願景,明確劃分哪些產業是可外包的、哪些必須回歸本土。川普「說實話,我不想生產T恤。我不想生產襪子。這些我們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得很好。我要的是晶片,是電腦,是人工智慧的技術,我們要在美國本土製造這些關鍵設備。」與此同時,川普對外貿政策也進一步升溫,川普先前提出將於6月1日起對歐盟(European Union)商品課徵50%的關稅,此舉若實施將對雙邊貿易構成重大衝擊。此外,川普也警告蘋果(Apple),若其進口的iPhone繼續在中國等國組裝,他不排除對美國消費者購買的所有iPhone課徵25%的關稅。此舉意味著不僅是企業生產鏈,連終端消費市場也將感受到關稅政策的壓力。

美聯邦法官作出裁定!阻止川普政府制裁哈佛大學國際學生
美國麻薩諸塞聯邦地區法院聯邦法官巴勒斯(Allison Burroughs)於美東時間23日作出裁定,阻止川普政府中止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命令。這所常春藤盟校此前譴責該禁令是「對反抗白宮政治要求的違憲報復。」據美國麻州波士頓獨立電視台WHDH的報導,哈佛在23日稍早向波士頓聯邦法院提交的訴訟中指控,政府此舉違反《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並將對「哈佛及超過7000名簽證持有者造成立即且毀滅性的影響」。訴狀寫道:「政府試圖驅逐佔哈佛學生總數1/4的國際學生,這些學生對大學及其使命貢獻卓越。沒有國際學生,哈佛就不再是哈佛。」據悉,哈佛位於麻州劍橋市(Cambridge)的校區現有近6800名外國學生,多數為研究生,來自逾百個國家。哈佛還在訴狀中透露,川普政府的行動在畢業典禮前夕使校園陷入混亂。根據文件,那些負責運營實驗室、教授課程、協助教授工作及參與校隊的國際學生,現在被迫考慮是否轉學或冒著失去合法居留身份的風險。影響最嚴重的將是哈佛甘迺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約半數學生來自海外)和國際學生佔1/3的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除現有學生外,此舉還將阻斷數千名計劃參加夏季和秋季課程的新生。哈佛稱這將立即削弱其爭取全球頂尖學生的競爭力,而且即便未來恢復招收資格,「申請者也可能因懼怕政府進一步報復而卻步」。若政府命令生效,哈佛至少未來2個學年都無法錄取國際新生。根據校方說法,被撤銷認證的院校需等待1年才能重新申請。於是,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巴勒斯作出裁決,暫緩了川普政府對哈佛的制裁,直至訴訟程序完成。不過本案與哈佛早前針對共和黨政府削減20億美元聯邦資助的訴訟,皆屬獨立案件。報導補充,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於22日宣布此決定,並指控哈佛縱容「反美、支持恐怖主義的煽動者」襲擊猶太學生,製造不安全校園環境,並聲稱校方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指稱哈佛直至2024年仍為中國準軍事組織成員提供培訓。針對川普政府的類似指控,哈佛校長賈博(Alan Garber)曾在本月初表示,校方過去1年半已改革治理制度,包括制定打擊反猶太主義的全面策略。他強調哈佛不會因懼怕報復而動搖「受法律保護的核心原則」。對眾議院共和黨人指控與中共合作一事,校方表示將另行回應。對此,前哈佛校長、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則在X平台發文稱,此決定將導致「關鍵人才流失,其中部分學生在未來可能成為某些國家的總理,而這些國家現在已被推向美國的對立面」,他還批評政府此舉「瘋狂至極」。此風波源於4月16日國土安全部長諾姆(Kristi Noem)要求哈佛提交可能涉及暴力或抗議活動的外國學生資料,否則將面臨驅逐。哈佛表示已就諾姆的要求提供「數千項數據」,但諾姆5月22日卻來函指稱校方未達要求,且未進一步說明未達哪些要求。哈佛的訴狀也批評:「來函籠統指責校園環境和『反美主義』,卻未闡明這些指控與報復國際學生間的合理關聯。」哈佛同時指控政府撤銷認證的程序違反法規。據悉,政府的確有權依據《學生及交換訪客計劃》(Student Exchange and Visitor Program)取消院校資格,但通常僅針對未維持認證、缺乏教學設施或聘用不合格人員等法定事由。諾姆稱若哈佛72小時內提交國際學生參與校園抗議或危險活動的全部記錄,含影音資料,即可恢復資格。

川普對蘋果喊話課25%稅、再嗆歐盟開徵50%關稅! 美股開低走跌「蘋果、台積電ADR齊挫」
美國前總統川普掀起新一輪貿易風暴!他於美東時間23日早上連環出招,先是點名蘋果(Apple)若不將iPhone拉回美國生產就課25%關稅,接著又火速宣布,將自6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徵收高達50%的進口稅,一口氣引爆全球市場震盪,美股開盤全面走跌,道瓊暴跌逾400點,蘋果與台積電ADR同步遭殃。川普。(圖/達志/美聯社)美股個大指數今日開盤即同步下挫。道瓊工業指數下跌417.00點,跌幅1.00%;標普500指數下跌66.84點,跌幅1.14%;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重挫310.66點,跌幅達1.64%;費城半導體指數則大跌124.90點,跌幅高達2.62%。在個股表現方面,半導體龍頭輝達(NVIDIA)逆勢小漲2.90美元,漲幅0.78%。但蘋果(Apple)則受川普關稅威脅影響,股價重挫4.97美元,跌幅2.47%;Meta(前臉書)股價下跌12.14美元,跌幅1.91%;亞馬遜下跌4.17美元,跌幅2.05%。川普再宣布對歐盟商品加徵50%關稅。(圖/達志/美聯社)此外,與台灣科技產業高度連動的台積電ADR亦受到拖累,下跌3.79美元,跌幅1.93%。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對蘋果及歐盟雙重施壓,加深市場對於國際貿易摩擦升溫的疑慮,投資人信心遭打擊,導致科技與半導體類股普遍承壓。市場後續將密切關注美歐貿易政策走向及蘋果是否做出供應鏈調整回應。根據《CNN》和《CNBC》 報導,川普23日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狠嗆蘋果:「我早就告訴庫克(Tim Cook),美國賣的iPhone應該美國製造,不是印度、也不是其他地方。否則就付25%的關稅!」對此市場震驚,蘋果盤前股價應聲下挫近3%。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右)。(圖/達志/美聯社)外媒指出,若蘋果將全部iPhone生產遷回美國,成本將大幅上升,根據最新匯率資料,截至2025年5月23日,1美元約兌換30.06新台幣。因此,若蘋果公司將所有iPhone生產線遷回美國,成本將大幅上升,產品價格可能飆升至每支3,500美元,約合新台幣105,210元。Wedbush證券分析師丹艾夫斯(DanIves)形容此舉「幾乎不可能」,即使只將10%的生產線遷回美國,預估也需3年時間與約3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018億元)投資。儘管蘋果尚未正面回應,但該公司今年稍早宣布將投資5,000億美元(約1兆5,030億元新台幣)於美國,擴建AI伺服器生產與資料中心,希望平息部分政治壓力。 除此之外,川普再宣布對歐盟商品加徵50%關稅,主因是雙方貿易談判陷入僵局。他直言歐盟「非常難談」,並稱「協議毫無進展」,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表示,這項關稅建議是為了促使歐盟在未來9天內重啟談判,「希望能對歐盟施加壓力」。

吳欣盈否認賴清德抄襲「主權基金」政策 強調為民服務之事都需研討
總統賴清德20日宣布成立「主權基金」,遭綠委吳秉叡指出當時「柯吳配」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的競選政策,財政部長莊翠雲否認表示,2年前就曾討論過,只是當時尚未明確,現在做通盤考量。對此,吳欣盈昨(22)日表示,政策無所謂抄襲,更非版權之爭,凡能物民眾服務的事、案,都是需要會議研討、審時度勢、因事制宜。賴清德在520就職周年發表談話時,提出成立「主權基金」的政策,遭外界質疑是抄襲民眾黨過往政見。吳秉叡更於21日立院質詢時,提到過去吳欣盈也曾主張「主權基金」並遊說,但當時蔡政府並沒有支持,央行及財政部也一再反對,如今賴政府上任,政策就出現髮夾彎。莊翠雲則回應,2年前就曾討論主權基金,當時尚未明確,現在要做必須通盤考量,評估管理機構、規模、財務來源,以及誰來操作,立定專法後再執行。對此,吳欣盈昨日在臉書表示,「主權基金賴總統沒有抄襲」,主權基金案在立法院已冬眠多季,自己上任立委後與跨黨派過半立委連署,有幸成為第一個進入二讀立法程序的主權基金法案。吳欣盈指出,全球有超過175檔主權基金,該政策無所謂抄襲,更非版權之爭,只要是能為民眾服務的事、案,都是需要會議研討,審時度勢、因事制宜,一切以可否促進民生經濟利益為優先考量。吳欣盈強調,三黨可以取長補短,參考其它國家成敗為鑑,如何取捨尚須有程序,希望台灣能早於美國創設成功,不要為抄襲事而引發偏向,「歡迎來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