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世
」 彭振聲 過世 遺產 命案 大陸
照顧安養院母親!她遭手足提告侵占 法院見「50張台積電」判無罪
台北一名女子負責照顧長期住在安養院的母親,未料母親過世後,竟遭兄弟姐妹提告,指控她在未經全體繼承人同意下擅自出售股票並將資金匯入私人帳戶。不過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後認為,她的行為並無不法意圖,且所提領資金皆用於母親醫療、喪葬及繳稅支出,最終判決無罪。判決書指出,被告在2021年12月及2022年1月間出售母親名下多張股票,將約300萬元匯入母親帳戶後,再以存摺和印鑑提領資金。手足認為她未經授權,提告控以侵占罪。對此,被告辯稱,母親因車禍導致生活無法自理,入住安養院後便將名下股票、存摺及印鑑交給她保管與處理,並授權其自由使用資金照顧晚年生活。她強調,所有資金均用於支付安養、醫療、喪葬及遺產稅費用,並無私用,也坦承不知道母親過世後就不得再動用其名下帳戶。被告的兩名兄弟姐妹亦作證指出,母親不識字,加上出車禍後行動不便,因此由妹妹代為處理財務並照顧生活,這一安排在家族間是知情且默許的。他們表示,儘管有人後來帶母親秘密立下遺囑,卻未對家屬透露,導致爭議產生。法院審理後指出,被告在出售部分股票前,已先行通知兩名手足,並未隱瞞。若真有侵占意圖,完全可一併處分價值更高的50374股台積電股票,但這些股票仍完整保留。此外,除轉入母親帳戶的300萬元外,其他資金也未遭挪用。法官認為,被告經常探視母親,並親自處理相關醫療與後事,實際花費金額與母親生活與過世後所需支出相當,可見其行為符合母親授權的真意與範圍。即便母親過世後仍有資金提領行為,亦用於正當支出,依法律評價並不構成犯罪。因此法院最終判定被告無罪,但全案仍可上訴。

賣血校園2/妳別想再踏入綠色草皮! 周台英禁她踢球還逼當「抽血白老鼠」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競技系副教授周台英遭控強迫女足隊員們抽血配合實驗,學生球員「YOYO」不堪抽血重負,選擇休學,後來甚至喪失學籍。本刊專訪目前在手搖飲料店工作的「YOYO」,她好想問已經過世的爸爸:「我不在師大了,還能當你驕傲的女兒嗎?如果當時你知道我被欺負了,會不會幫我出口氣呢?現在還會對我感到失望嗎?」7月17日本刊記者走入桃園市區的某手搖飲料店,只見一襲修長背影正為客人調製飲品,她是YOYO,今年23歲,來自花蓮的新住民家庭,而她也是台師大前女足隊員,更是台師大抽血案件的被害人之一。回憶起愛上足球的瞬間,YOYO表示:「就讀花蓮富里國中時,遇上了人生中的貴人林衛志教練。國中時自己不是很擅於讀書,但正是因為教練相信她有不一樣的天賦,她才有機會愛上足球」,「一開始我們只是跑跑田徑,後來開始被教練拉去踢足球,沒想到我就愛上了」。回想和足球的緣分,YOYO的臉上滿是笑意。當時,因為擔憂體育生出路不廣且培育歷程艱辛,所以YOYO的家人十分反對她練足球。但她仍憑藉天賦與毅力,成功考進花蓮縣立體育高級中學,並在2019年的全球青聯杯中拿下冠軍,最後更是在2020年考上台師大競技系,終於讓家人以她為傲。師大女足前隊員YOYO表示,自己當時不堪負荷,無法忍受被禁止踢球卻還要抽血當白老鼠的日子,最後選擇休學。(圖/翻攝畫面)不料2019年的賽事,YOYO的右腿內側留下了舊傷,她加入師大女足後,第一時間向教練周台英說明此事,並表示自己恐怕暫時無法跟上訓練,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對方的一陣冷嘲熱諷,「她當時冷笑地說,你只是不想為師大貢獻吧,而我也不敢說什麼,只能硬著頭皮練」。最後,她的舊傷愈發嚴重,甚至到了需要復健的地步。「我當時有跟她說給我時間恢復,因為我的傷並非不會好」,但周台英卻嚴厲回應:「妳不用再想著可以踏入綠色草皮」,自此YOYO和足球的緣分似乎就斷盡了,她每天都會到球場,卻不能踢她最愛的足球,只能看著其他球員倘佯在球場踢球的快樂中,自己只能默默承受旁人對他的指指點點,而她直到大一下寒假離開師大那一天,一次球都沒有踢到。當記者問到抽血一事時,觸動了YOYO身上某塊疼痛的神經,她憤怒地說:「她(周台英)對我冷眼相待、不讓我踢球,甚至連球隊的制服都不讓我買,但我卻要當她實驗的白老鼠!而且每當我生理期來,不舒服想要拒絕抽血時,她都會反問我:你知道有多少學妹想要你這個位置嗎?而我只能愣在那邊,繼續幫她完成實驗。」除了要面對教練的輕蔑,YOYO系上同儕也不能諒解她,「那時候,她們看到我因為生理期想要拒絕抽血,她們都會說有什麼好裝的,就抽一下而已,但我就真的非常不舒服,甚至差點暈倒過」,同儕間的言論也如同鋒利的刀刃,一再刮破她熱愛足球的心情。師大女足隊員隊員歷經抽血實驗風波,能否重拾興趣快樂踢球,外界都很關注。(圖/讀者提供)最終,YOYO受夠了再也踢不到球,卻還要被當白老鼠的日子,她在2021年的寒假選擇休學。「當時爸、媽還有教練都不能諒解,認為我不能吃苦」,但因為深怕事實太沉重,家人無法承受,因此她對於周台英的霸凌,選擇隻字不提,因為害怕看到父親失望的眼神,她也減少回家的次數,「我總說,我很忙,但我根本就沒事情做,我只是不敢面對他失望的神情」。沒過多久,她的父親就離世了,徒留父女之間未解的心結。如今YOYO已經休學超過2年,師大的學籍也不復存在,她表示,「就算真的有機會可以重返師大,我也不要」,因為這塊夢想對她來說已經不同了。如今她已不再踢球,她苦笑著說:「若有人問我要不要踢球,我都會說我老了,已經踢不動了,但其實因為足球對我來說,剩下的只是恐怖的回憶!」訪問尾聲,YOYO傾吐,若還有機會,還有好多話想和爸爸說,「我好想問他,我不在師大了,但我還能不能當你驕傲的女兒呢;如果當時你知道我被欺負了,你會不會幫我出口氣呢?現在你是不是還會對我感到失望呢?」然而,這些問題YOYO卻再也聽不到父親的回答。

上海嬤病逝留500萬遺產 找嘸繼承人恐面臨1慘況
快出面!中國上海一名90歲阿嬤過世,留下房子、存款、珠寶等,總價值約500萬人民幣,由於沒有繼承人的聯絡方式,如今面臨找不到繼承人的窘境,恐怕導致遺產一直懸置著。據《看看新聞》報導,1934年出生的顧阿嬤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女,與親屬失聯多年,她想住養老院,但入住需要監護人,因此她希望找到可靠的監護人,並代替自己處理一些事情。由多名律師發起的公益組織「普陀大道公益發展中心」,今年2月與顧阿嬤簽訂協議,隨後阿嬤入住養老院。然而意外總是來得突然,顧阿嬤3月因病過世,大道公益申為監護人,須承擔處理老人後事的責任,也包括臨時保管老人的遺產,但阿嬤沒有留下遺囑,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普陀公證處的公證員透露,顧阿嬤原本打算捐贈財產,可對於捐贈對象和方式都沒考慮清楚,所以一直沒辦成。而顧阿嬤生前曾提過,她有一個哥哥(系收養)和一個姊姊,後來哥哥、姊姊都結婚並有了後代,也代表哥哥和姊姊的後代可以代位繼承顧阿嬤的遺產。大道公益和普陀公證處工作人員經過調查,查到顧阿嬤的哥哥、姊姊的名字,但對方以及子女現今的聯絡方式、居住地址等資訊一無所知。一般情況下,無人繼承的遺產會由民政部門作為遺產管理人收歸國有,但顧阿嬤有法定繼承人,加上法條修改,假如一直找不到繼承人,這筆遺產就會一直懸置著。

印度男為趕接孩子「將眼鏡蛇掛頸」 他被咬後不治身亡
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古納(Guna)地區一名35歲的臨時工兼業餘蛇類救援員迪帕克·馬哈瓦爾(Deepak Mahavar),日前因處理蛇類時犯下致命錯誤而喪命。原來,他接獲兒子學校電話,告知13歲的兒子提前放學。為了趕時間,他竟將蛇掛在自己脖子上,因此不幸被蛇咬傷手部。根據《The Indian Express》報導,事發於7月14日,馬哈瓦爾接獲巴爾巴普拉(Barbatpura)村的救援請求後,前往捕捉一條有毒的印度眼鏡蛇(Indian Cobra)。他成功將蛇裝入玻璃容器,但在準備將其釋放至安全地點前,得知兒子提前放學,而他居然將眼鏡蛇從容器中取出,掛在自己脖子上,隨即騎機車趕往學校途中,慘被蛇咬傷手部。根據報導,馬哈瓦爾當時仍保持清醒,並聯絡友人協助,隨後被送至拉霍加爾(Raghogarh)醫院,後轉至古納地區醫院治療。醫生在當晚認為病情已穩定,將他出院,但午夜時症狀急劇惡化,再度送院後搶救無效身亡。警方證實,死者遺下兩名分別12歲與14歲的兒子,妻子已於早前過世。據了解,印度中央邦每年因蛇咬致死案例數以百計,尤其在6月至9月的季風季節,水田、排水溝及積水區域成為眼鏡蛇、環蛇與蝰蛇等毒蛇的活躍棲地。據官方數據,2020至2022年間,僅該邦就有超過5,700人死於蛇咬,實際數字恐更高。當地林業官員指出,馬哈瓦爾並非官方野生動物救援團隊成員,而是自學成才、長期義務救援,缺乏專業裝備與培訓。「他沒有遵循規範,正確程序是不應徒手接觸蛇,而應使用專用工具。」專家呼籲,政府應強化培訓及裝備支援,避免此類悲劇重演。35歲的臨時工兼業餘蛇類救援員因處理蛇類時犯下致命錯誤而喪命。(圖/翻攝自X)

愛爾蘭富農婚後一天猝死!遺體「迅速防腐」引疑雲 1.9億遺產掀爭議
愛爾蘭奧法利郡(Offaly)75歲百萬富翁農夫約瑟夫·葛羅根(Joseph Grogan),在與女友麗莎·弗拉哈蒂(Lisa Flaherty,50歲)登記結婚隔日突然過世,這位擁有超過220英畝農地、約550萬歐元(約新台幣1.9億元)的富豪,於2023年1月被診斷罹患第四期高惡度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並接受四次化療,治療期間曾出現感染,但病情一度顯示穩定跡象,由於死者遺體在數小時內即送往殯儀館並防腐,造成後續鑑定困難,事件引發諸多疑問,並掀起遺產爭奪戰。根據《太陽報》(The Sun)及《The Nightly》報導,2023年4月14日,葛羅根與弗拉哈蒂在當地登記結婚,翌日(15日)下午3時於自宅過世,死因初判為免疫系統受損導致感染。驗屍官雷蒙德·馬洪(Raymond Mahon)指出:「遺體在數小時內即送往殯儀館並防腐,造成後續鑑定困難。」在為期三天的調查中,葛羅根親屬律師彼得·瓊斯(Peter Jones)批評遺體處理「過於倉促」,並質疑「仍有大量問題未獲解答」。死者家屬於是聘請了大律師達米安·坦西(Damien Tansey)要求警方介入,進行法醫鑑定。他指出,地方社群和醫界認為葛羅根當時「精神良好」,死亡過於突然且令人震驚。坦西還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死因並非癌症惡化或器官衰竭,並警告若藥物使用不當,可能抑制呼吸及中樞神經系統。他認為「匆促防腐」阻礙了藥檢進行。弗拉哈蒂聲稱兩人交往多年,且她曾長期照顧葛羅根,並堅稱對方已進入「生命末期」。然而,坦西駁斥此說法「不實且缺乏證據」,並強調婚禮舉行前後的隱密性引發家屬不安。據悉,弗拉哈蒂婚前曾與多名男子交往,並育有三名子女。根據弗拉哈蒂律師史蒂芬·伯恩(Stephen Byrne)回應,認為外界「將一場婚姻醜化為謀財故事」,並強調:「他(葛羅根)清楚自己的病情,並選擇與她共度最後時光。」最終,驗屍官裁定葛羅根死於與癌症及治療相關的自然原因,並表示:「儘管外界對照護存在合理疑慮,但死者生前極度抗拒就醫。」這起婚後一天猝死、伴隨龐大遺產與「匆促防腐」爭議的案件,持續在當地引發熱議。葛羅根婚後一天驟逝,而弗拉哈蒂否認與丈夫死亡有關。(圖/翻攝自X)

台灣VR挺進威尼斯影展!《雲在兩千米》莫子儀攜手姚以緹進入潛意識
由導演陳芯宜執導,改編自吳明益小說的VR《雲在兩千米》,入圍2025 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將和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作品角逐「最佳體驗大獎」(Best Immersive Experience Award)等三項大獎。陳芯宜過去就曾以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拿下第79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今年全新VR創作《雲在兩千米》再度入圍,團隊在第一時間接收到入選通知都非常振奮。《雲在兩千米》改編自吳明益小說《苦雨之地》中的同名短篇,為單人自由移動的沉浸式體驗,故事描述律師關在妻子意外過世之後,無意間發現妻子遺留的未完成小說,因為思念與好奇,關循著妻子的文字,走進妻子的潛意識,也走進台灣的山林。在其中,記憶、現實和神話交錯,界線逐漸模糊,展開了一段重新連結、尋找與療癒的旅程。對於入圍喜訊,陳芯宜表示:「謝謝公視的邀請、謝謝吳明益老師,這一年多是老師的文字帶領著大家走到這裡,激發我們最大的想像力。製作這部 VR 壓力有點大,這次的技術比上一部難上100倍,各種技術的開發與整合很磨人,所有都是程式與數學,需要在技術與美學間找到平衡,大家做得痛苦又做得很快樂,是很難得的經驗,也很開心入圍,對團隊來說是非常大的鼓勵。」VR《雲在兩千米》改編自吳明益小說《苦雨之地》中的同名短篇,由莫子儀與姚以緹主演。(圖/公視、行者影像提供)作家吳明益在得知VR作品入圍威尼斯影展也特別獻上祝福:「看著自己的作品轉譯成從未想像過的畫面,像是目睹了新藝術語彙的創世紀。對我來說,陳芯宜導演用她的眼光,再將《雲在兩千米》的『語言』做了一次翻新。身為文字工作者,看到陳芯宜導演能兩度以完全不同的題材入圍威尼斯沉浸式內容的單元,更激起了用內心的創造力與這最新創作的語彙頡頏、對話的慾望。我期待這部作品與觀眾相會的那天。」金馬影帝莫子儀在片中引領觀眾身歷其境,得知入圍消息他表示:「很榮幸能扮演吳明益老師筆下小說中的人物,謝謝陳芯宜導演,謝謝所有劇組人員一起努力完成這個作品。」首次搭檔演出莫子儀妻子的姚以緹也開心地分享:「非常期待作品!《雲在兩千米》從文字到影像藝術的結合過程中,每一步都非常迷人,一定要看。歡迎大家來體驗VR,和我們走進故事裡。」片中亦有精彩演出的馬志翔也恭喜道:「很開心參與這部作品的演出。第一次嘗試VR拍攝,收穫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顏清標父親辭世享耆壽92歲 孫女顏莉敏辦公室證實了
台中市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的父親顏懷16日下午4時於家中自然辭世,享耆壽92歲,顏清標之女、台中市副議長顏莉敏辦公室低調證實,並感謝各界關心,家屬治喪期間也將謝絕採訪。

世界上最年長馬拉松跑者車禍亡 享嵩壽114歲
印度一名男子辛格(Fauja Singh)在89多歲開始跑馬拉松,被人稱為「頭巾旋風」,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年長馬拉松跑者,近日他因車禍過世,享嵩壽114歲。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表示,辛格是一位傑出運動員。辛格表示,跑步讓他重獲新生。據CNN報導,辛格出生於1911年的印度鄉村,後來搬到倫敦,他因在89歲時開始跑馬拉松獲得「頭巾旋風」的綽號,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年長的馬拉松跑者,但因缺乏出生證明,沒獲得金氏世界紀錄的認可。印度警方表示,近日一輛車撞上正在走路的辛格,事發地就在他家附近,而駕駛肇逃,目前警方正努力追查中。辛格在102歲時曾說,「跑步讓我變善良,忘記了所有的創傷和悲傷,並讓我重獲新生。」回顧辛格的馬拉松路,他當時只訓練幾個月,參加人生第一場馬拉松,3年後他在多倫多水岸馬拉松創下5小時40分鐘的個人最佳成績,2011年辛格又回多倫多,成為有紀錄以來第一位完成馬拉松的百歲老人,並以8小時11分6秒的成績完賽。2013年香港舉行的10公里賽事,是辛格最後一場比賽,這是他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火炬接力後的比賽。辛格表示,「我非常喜歡我的跑鞋,我絕對愛它們,我穿它們是因為熱愛,無法想像沒有它們的生活。」

老屋驚現白骨!10年前男子失聯 靠舊手機曝光真相
印度海德拉巴市近日發生一起離奇案件,一棟位於南帕利(Nampally)市場附近、長年閒置的老屋,被人發現白骨遺體,經警方調查,死者疑在10年前死亡,身份竟靠一支老舊諾基亞手機和廢止紙鈔曝光,引發當地熱議。根據《NDTV》報導,事件發生在7月14日,一名當地居民為尋找遺失的板球進入這棟多年未開的大門,沒想到一踏入廚房,竟發現一具趴臥的白骨。他立刻拍下影片並傳上社群平台,影片迅速在網路瘋傳。畫面顯示,現場滿是灰塵與散落的鍋碗瓢盆,顯然多年無人居住。警方趕抵現場後,在枕頭下找到幾張2016年印度廢止的高額鈔票,以及一支沒電的老式諾基亞手機。經檢修後,手機內仍保留2015年84通未接來電紀錄,成為破案關鍵,證實死者為當年約50歲的阿米爾汗(Ameer Khan)。警方初步研判,死者疑於2015年自然死亡,因遺骸沒有打鬥痕跡或外傷跡象,且骨頭已開始粉碎。死者疑患有精神疾病,未婚,長期獨居,過世後竟長達10年無人察覺。據了解,屋主穆尼爾汗(Muneer Khan)有10名子女,但僅三子阿米爾居住該屋,其餘家人早已搬離。警方指出:「骨骸旁還有死者生前愛用的戒指與短褲,由弟弟沙達布(Shadab)當場確認身分。」警方目前排除他殺,將進一步聯絡死者親屬處理後續事宜。另外,專家指出,這起事件凸顯都市隱蔽角落「孤獨死」問題,甚至在家庭成員眾多的文化中也難以避免。當地媒體評論,「科技幫助揭開身分,卻也暴露親情疏離的現實。」海德拉巴驚見10年前白骨!靠「諾基亞手機+廢鈔」揭死者身分。(圖/翻攝自X)

拒藍白政治人物拈香 沈伯洋68歲母喪低調從簡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15日表示,自己的媽媽已在14日過世,享壽68歲,雖萬般不捨,仍相信母親已功德圓滿,前往一處清靜自在之所。特別的是,有媒體指出,民眾在台中的沈媽媽靈堂外,驚見貼著「婉辭國民黨、民眾黨拈香,招待不周請見諒」之告示,也引起討論。本屆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沈伯洋自上任來便話題不斷,在立委同僚中聲量居高不下,也伴隨爭議。他先後擔任黑熊學院、台灣民主實驗室等單位負責人,被控募款超過新台幣1,500萬元,也有部分爭議言論,遭反對黨批評其對言論過度監控。此外,包含資金、房產等言論與立場,都成為社會熱議焦點,屢屢被推上話題浪尖。15日上午,沈伯洋則在臉書簡短貼文,揭露自己母親過世的消息。他感性表示,雖然萬分不捨,但相信母親已功德圓滿,前往一處清淨自在之所,身隨佛祖「去西方極樂世界修行」。留言中不少綠營政治人物與沈伯洋支持者表達同悲不捨。沈伯洋強調,遵照母親生前行事低調,治喪儀式一切從簡,懇辭奠儀、花籃、罐頭塔及陣頭,敬請四方親友以祝福與思念來代替,而治喪期間,若有邀訪等行程未能親自出席者,尚祈各界見諒。值得一提的是,根據NOWNEWS報導,有民眾發現,位在台中私人會所的沈媽媽靈堂中,門外也貼上了「懇辭奠儀」告示,並寫明「婉辭國民黨、民眾黨拈香,招待不周請見諒」,再引議論。

台男生前娶陸妻「家人全不知情」 提告婚姻無效獲認證!法官這麼說
高雄市一名男子安安(化名)與大陸籍女子小婷(化名)2002年於大陸登記結婚,並於隔年在台灣辦理結婚登記,但阿明在2024年過世後,他的家人阿春(化名)表示未聽聞安安已婚,且女方從沒有來台同居,懷疑兩人根本沒有真實婚姻關係,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兩人婚姻不存在。法官審理後認定該段婚姻缺乏真意,依法自始無效,判決支持阿春請求。判決書指出,阿春主張,安安於2024年6月28日死亡後,自己為他辦理除戶與繼承程序時,才發現安安早在2002年12月27日與小婷於大陸結婚,並於2003年3月26日在台灣完成結婚登記。阿春表示,家人從未聽聞安安已婚,也無人見過小婷,且小婷從未入境台灣與安安共同生活。阿春質疑兩人並無締結婚姻的真意,應屬假結婚行為,且因安安與小婷的婚姻關係將影響財產繼承分配,自己身為安安的繼承人,於是依法提起確認婚姻關係不存在訴訟。由於小婷經法院傳喚後未出庭,也未提出任何書狀答辯,因此法院認定小婷對阿春的主張並未表示異議。法院並查明,安安與小婷雖於大陸辦理結婚,但婚後沒有共同生活,且移民署資料顯示小婷從未入境台灣,並未與安安實質履行婚姻義務;依據中國大陸婚姻法相關規定,婚姻必須基於雙方自願並具有結婚真意,若僅為其他目的而登記,則婚姻應屬無效。法官審理後認為,確認婚姻關係是否存在屬重要的法律地位問題,若關係不明將影響繼承權益,阿春依法有即受確認判決的法律利益,且安安與小婷的婚姻應僅為協助被告日後來台灣所設,無共同生活之實,依法屬無效婚姻。法官綜上判決認定安安與小婷婚姻自始無效,並准許阿春訴請確認兩人婚姻關係不存在,全案仍可上訴。

助理遺孀控慣老闆 葉元之親上火線說明嘆回應非他所願
國民黨立委葉元之助理遺孀接受週刊專訪,控訴葉元之是慣老闆。對此,葉元之今天回應,方姓助理不幸過世,他的遺孀向週刊爆料,引用部分葉、方二人在社群網路上的對話,但其中不少內容是助理遺孀片面錯誤的認知。他說明,方姓助理在二月初過世,隨後其遺孀就在媒體上罵他是慣老闆,當時指控的內容就已不是事實,包括「該助理是躺在病床上向葉請假遭葉辭退」「葉元之從不准助理請病假」等,這些全非事實。但他當時考量逝者為大,家屬難免會有情緒,因此選擇低調,未全面回應澄清,任憑助理家屬對他謾罵。「但我這樣的態度,卻讓自己被綠營側翼網軍罵了半年以上,罷團還為此做了一款挺罷免手遊,其中就指控他不准助理請病假」,葉元之說。葉元之說明,方姓助理其實經常請假,而且在他的辦公室,助理請假很輕鬆,也有一些助理因出國玩,或者在校工讀請假而要考試,從沒有誰不能請假這件事,該助理遺孀一開始的指控即非事實。但他當時考量,如果真的要逐項回應,就必須提及該方姓助理的工作細節與態度,但對方已經不幸過世,逝者為大,葉說,他當時的態度是「我不想再講」。葉元之指出,方姓助理告別式時,告別式門口擺了一個開酸葉元之的大招牌,凡是到場者都會看見,對他是一種污衊,但他也沒說什麼,選擇尊重家屬,沒有辯駁,甚至居間找人盼與助理遺孀溝通,但都不得其門而入,過程他就不細講。葉元之說,如今助理遺孀又向週刊爆料,大家應該都清楚,目的就是要影響罷免,罷團與民進黨上午也一直以此事攻擊他,他只好被迫澄清,說明該助理工作內容與細節,他要先對這樣的發展,表達遺憾。葉元之說明,其實是方姓助理向他多次請辭,絕對沒有所謂「葉元之不准請假」的事,他還舉出今年元旦與該助理對話過程,內容包括該助理向他道歉「質詢稿寫的不夠好」致歉,為何沒寫好的原因,並告知葉「即日起請辭」,隔天,該助理就沒到辦公室。葉元之說,自己要求助理寫質詢稿數量其實不大,每遇委員會出一篇就可以,其它,他會自行準備。葉說,該助理請辭當天原應該交一篇質詢稿,但卻沒有給,直到前一天葉元之問,該助理才緊急給了「一段話」,但無法在委員會質詢時使用,他才要求該助理重提一篇,沒想到該助理就用簡訊告知請辭,隔天就不來。葉元之說,他曾請其它助理聯繫該助理,告知不能說不來上班就不上班了,隔天,助理回到辦公室,經雙方溝通後,該助理表示「勉為其難」做到葉元之找到其它新助理為止,因此該助理其實「一直都是請辭狀態」,直到該助理一月底又請辭,他才想「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就准辭,其它辦公室同事也協助該助理辦理離職。葉元之不解,在此之下,有可能如同助理遺孀指控「葉元之對助理說,與其請假,請辭還比較快」之類的話嗎?大家也可以檢視遺孀舉證內容中,所謂他精神凌虐助理的對話,事關與媒體的新聞聯繫工作,不是凌虐,是因為助理沒有將質詢稿廣傳媒體而起,他進一步向助理查詢的對話。他說,該助理的質詢稿經常「只有幾段話」,感覺就好像是「應付」他,如果身為雇主都不問,溝通無效,那要怎麼辦。葉元之說,其實該助理與自己的應對過程沒有不好,也沒有什麼不禮貌的問題,所以他一直很訝異,為何後來他遺孀的轉述,與兩人實際互動間差這麼多?是肇因該助理本人的因素,還是遺孀因什麼原因,對實際狀況瞭解有差距?葉元之說,他對辦公室同事的要求是大家一起分攤工作,如果該助理不做,那其它人工作自然就會加倍,該助理後來坦承有些事確實做不來,問葉元之是否能考慮讓他主動減薪?葉元之說,他詢問立院人事處,減薪是否可行?但人事處當時回應,因已經接近年底,若真要減助理薪水「會影響其年終獎金」,葉元之考量該助理才剛到不滿一年,因此未減薪,直到隔年度才調整該助理薪水,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是葉元之主動提出要對助理減薪,辦公室的其它助理也都沒減薪,是該助理主動因無法勝任法案助理工作提的建議,該助理是公費助理,薪水是按照立院規定辦理,他有何必要主動要求該助理減薪呢?

我欠爸媽錢,還能分遺產嗎? 涉及民法「扣還制度」
張老先生過世了,留下三個兒子阿明、阿華和阿志。老先生生前辛苦工作,積蓄了90萬元。然而,在分配遺產時,家人發現一個問題:阿明在父親生前曾經借了30萬元創業,但一直沒有還清。如果按照一般的遺產分配,三兄弟應該各得30萬元。但阿明已經欠了爸爸30萬元,如果可以再分到30萬元,實際上等於得到60萬元,而阿華和阿志只得到30萬元,這顯然不公平。以上這個案例,相信在很多家庭中都曾經發生,法律上該如何解決呢?什麼是扣還制度?台灣遺囑協會理事長劉韋德律師表示,以上案例,其實就牽涉到民法上一個很重要的制度—扣還。扣還制度是一個看似複雜,實則巧妙的法律設計。簡單來說,就是當繼承人中有人欠被繼承人錢時,在分配遺產時要先「扣掉」這筆債務,讓分配更公平。這個制度的核心理念是:把繼承人欠被繼承人的債務,視為是提前預支的遺產。就像父母給孩子的生活費一樣,既然已經提前給了,在最後分配時就要算進去。扣還制度如何運作?劉韋德律師表示,扣還的程序很簡單,第一步就是要把債務「加回」,得到一個擬制性的「應繼財產」總額。以下是用上面案例做的步驟拆解第一步:計算「應繼財產」總額實際遺產:90萬元加上阿明的欠款:30萬元應繼財產總額:120萬元第二步:計算各人應得的份額三兄弟各佔三分之一每人應得:120萬÷3 = 40萬元第三步:進行扣還阿明:40萬元(應得)- 30萬元(欠款)= 10萬元阿華:40萬元阿志:40萬元最終結果:阿明分得10萬元,阿華和阿志各分得40萬元。這樣的分配既公平又合理,因為阿明實際上總共得到了40萬元(30萬元提前拿到 + 10萬元遺產),與其他兄弟相同。特殊情況的處理當債務超過應繼分時假設阿明欠的不是30萬元,而是50萬元。那麼:應繼財產:90萬 + 50萬 = 140萬元各人應得:140萬÷3 ≈ 46.7萬元阿明:46.7萬 - 50萬 = -3.3萬元這時阿明不僅分不到遺產,還要再補還3.3萬元給其他兄弟。扣還制度的深層意義劉韋德律師表示,扣還制度除了維護繼承之公平外,也彰顯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某個子女有欠父母錢,就可以在最後分配時占便宜,因為法律上如果沒有扣還制度,法律程序會變得非常複雜。阿明同時是「債務人」又是「繼承人」,這種雙重身分會讓法律關係變得混亂。扣還制度通過簡單的計算,避免了這種複雜性。不需要先分配遺產,再讓阿明還錢給其他兄弟,而是直接在分配時就解決了。您是否想深入了解遺囑,卻總是因為時間、地點無法配合?台灣遺囑協會成立「遺囑公益講師團」,無論您是機關、團體、公司行號、社區,只要滿10人以上,即可免費預約「遺囑公益講師」,到各地為您提供精采遺囑課程。

印度航空墜機釀241死 機師憂鬱病史成調查重點
印度航空(Air India)於6月12日發生墜機事故,造成241人罹難,僅1人生還,事故至今仍持續調查。而目前有消息指出,機師薩巴瓦爾(Sumeet Sabharwal)的醫療紀錄已交由調查人員,外界傳聞其生前曾長期受憂鬱症與其他心理健康問題所苦。根據《CNN》報導,薩巴瓦爾當時駕駛的是印度航空自倫敦飛往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的波音787夢幻客機,事故導致機上人員幾乎全數罹難。薩巴瓦爾享年56歲,累積逾15,000小時飛行經驗。報導中指出,他近年因心理健康因素請過病假,2022年母親去世後亦曾請喪假,近期有意退休以照料年邁父親。印度航空安全專家蘭加納森(Mohan Ranganathan)表示,他從數位印度航空機師口中得知,薩巴瓦爾近年確實曾因心理狀況暫停飛行並請病假。蘭加納森補充,去年9月該名機師已接受體檢並通過健康審核,重返飛行崗位。目前整起調查由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Aircraft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ureau)主導,針對墜機原因,初步報告指出,該客機起飛僅3秒後,發生燃油切斷開關遭操作情形,但目前仍不明此舉是否為操作失誤或其他因素所致,也尚未發現任何燃油切斷必要之跡象。外界對於薩巴瓦爾心理狀況提出疑問之際,印度航空母公司塔塔集團(Tata Group)證實,該機師醫療紀錄已交調查單位,並表示「他確於2022年母親過世後請過喪假,其醫療紀錄已作為調查一部分提交,初步報告未發現任何值得注意之處。」對於媒體提及心理健康問題,印度航空則未進一步回應。印度航空執行長威爾森(Campbell Wilson)於事故後對內發布備忘錄,表示該次調查尚未結束,強調外界近日流傳諸多揣測與指控,多數已遭推翻。調查核心聚焦於起飛數秒內,為何該客機引擎燃油切斷開關會被操作。印度商業飛行員協會(Indian Commercial Pilots' Association)曾表示,該架失事客機機組人員於事發前均依據標準訓練行事。該起事故除機上人員外,也造成機體墜落於一所醫學院時,地面19人死亡。唯一倖存者為英籍國民拉梅什(Vishwash Kumar Ramesh),墜機後曾被目擊一瘸一拐走出殘骸。

狠女為搶房產砍死養父!藏刀2月趁洗澡突襲猛刺40刀 法院重判18年
新加坡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人倫悲劇。一名33歲女子因不滿養父在養母過世後獨自繼承組屋產權,擔心自己淪為無家可歸的「過客」,竟預謀購刀並藏匿長達兩個月,最終趁養父洗澡完畢出浴之際,以18公分長菜刀狠砍至少40刀致其死亡。法院認定她蓄意、殘忍,儘管患有精神疾病,仍於今(14)日判處18年有期徒刑。根據大馬《中國報》》和新加坡的《8視界新聞網》報導,案發時間為2022年11月3日晚間8時至隔日清晨5時25分之間,地點是盛港河谷通道第190A座15樓組屋。死者為67歲的陳亞邦(譯音),被告則是其養女陳秋燕(譯音,Tan Qiu Yan),與養父母共同生活多年。根據庭審揭露,陳女於養母2022年8月因肺癌病逝後,多次與養父爭執產權歸屬。養母生前曾告知她,會將組屋一半產權留給她,但她事後發現整間組屋其實是父母聯名,依規定由養父單獨繼承。當她提出希望成為共同屋主時,養父雖曾安撫「我死後這間就是妳的」,卻因爭執而怒斥「再吵就趕出去」,令她懷恨在心。陳女為此前往超市精挑細選一把18公分長的大菜刀——「是超市裡最大的」,她供稱——並藏匿於房內整整兩個月。她多次幻想如何動手,最終選在案發當日趁養父洗澡時潛伏門外,待其開門瞬間冷不防持刀猛砍。養父雖試圖反抗拉住她的頭髮,但雙方倒地後,她仍持續猛刺,直至確認對方斷氣,整體揮刀次數超過40刀,並集中攻擊頸部等致命部位。行兇後,陳女冷靜清洗現場、換掉染血衣物,原打算搭巴士到警局自首,途中卻改變主意返家撥打報案電話,對警方謊稱「父親死在家中」。警察趕到後即揭發全案,當場將她逮捕。陳女落網後原被控謀殺,但經鑑定患有「被害妄想症」(Paranoid Delusional Disorder),控方同意改以誤殺罪起訴。庭上指出,她曾長期拒絕服藥,直至2023年7月才開始治療,並於2023年9月在獄中曾威脅殺害一名嘲笑她的同囚,顯示其攻擊風險未除。雖然辯護律師請求從輕量刑,主張被告內向孤僻、無暴力前科,且已願意接受精神治療,但控方堅稱:「若未持續治療,重犯風險高,為社會安全應判終身監禁。」新加坡高等法院法官今(14日)宣判時表示,陳女「蓄意預謀、手段殘忍,令人震驚」,且整起行兇動機只是為了取得房產,而非基於即時威脅或衝突。他指出,陳女「原本只是想傷害對方或警告,卻最後選擇了最極端的手段,只為不讓養父獨自擁有組屋。」不過,法官也考量她於案發時患有精神疾病、已坦承犯行,依新加坡《刑法》第304條誤殺罪規定,判處18年有期徒刑。根據新加坡法律,誤殺罪最高可處終身監禁或20年有期徒刑,並得附加罰款。

母突過世!台東身障姊妹無人照顧 自閉兒協會推「認養計畫」建共伴家園
當原生照顧者過世後,身心障礙患者的生活該由誰來依靠?這樣的疑問是不少身心障礙家庭中主要照顧者的心聲與顧慮。為了讓身心障礙者在成年後,也可以有互相依靠的地方,臺灣自閉兒家庭關懷協會就此創立了「共伴家園」機制,希望以此取代過去制度中的「機構」角色,為讓計畫順利推行,協會推動「認養星願的孩子」計畫,邀請社會大眾以每月定期定額方式,長期支持共伴家園的運作。資源將用於孩子的生活訓練、職能培力、多元課程與社區參與等,協助他們在成年後仍能穩定地成長與生活。台東一對重度障礙姐妹,在母親猝逝後失去唯一的照顧者,讓原已脆弱的家庭瞬間崩塌。薺萱因腦性麻痺造成視覺、肢體與智能多重障礙,行動與思考能力皆受到顯著限制;薺玟同樣患有腦麻,並合併視覺與聽覺障礙,日常溝通與感知外界相對困難。這樣的家庭悲劇,更是無數個身心障礙患者家庭的家長最深的憂慮,「當身障孩子長大了,而原生照顧者離開,誰來接住他們漫長的人生?」臺灣自閉兒家庭關懷協會創辦人孫中光表示,許多身心障礙者在成年之後,失去家庭支持系統後,只能被安置於機構之內,除了要重新適應之外,而無法有家的歸屬感。協會想從中改善,讓身心障礙患者可以互相協助,努力打造「共伴家園」,希望用一個有愛、有陪伴的「家」,來取代傳統制度化、溫度較低的「機構」,讓這些無法獨立生活的孩子,在一個像家的地方,學會與人相處,擁有被愛與選擇的權利。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協會推動「認養星願的孩子」計畫,邀請社會大眾以每月定期定額方式,長期支持共伴家園的運作。資源將用於孩子的生活訓練、職能培力、多元課程與社區參與等,協助他們在成年後仍能穩定地成長與生活。目前共伴家園照顧超過30多位身心障礙的青年,為因應持續增加的照顧需求,協會將於今年9月21日完工第二棟大樓,預計接納更多家庭支持不足、需仰賴替代照顧的身障青年。台東一對身障姊妹花的母親主要過世,讓姊妹頓失依靠。為讓更多身心障礙者能有依靠,臺灣自閉兒家庭關懷協會推動認養計畫,希望藉此讓身障患者可以互相扶持成長。(圖/翻攝畫面)孫中光對此也呼籲,「不是每個人都能變成家人,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他們的後盾。」誠摯呼籲社會大眾加入「認養星願的孩子」行列,用每月一份穩定的支持,陪伴這些生命走得更遠、更久,不讓他們被時間與制度遺落。

婚後40年才知亡夫偷情20年有私生子 人妻崩潰告小三!判決結果曝
台中市一名人妻小玲(化名)在丈夫大樹(化名)過世後,幫他辦理除戶登記時,才發現大樹生前與小三阿美(化名)育有一子。小玲認為阿美明知大樹已婚仍介入他人家庭,導致自己精神受創,因此提告求償100萬元。法官審理後認定阿美確實侵害小玲配偶權,判決阿美應賠償20萬元,全案仍可上訴。判決書指出,小玲主張,她與丈夫大樹於1981年10月24日結婚,並維持婚姻關係長達40多年,但大樹2023年10月25日過世後,她在辦理大樹的除戶手續時,發現大樹早在2004年10月26日認養與他人所生的孩子樂樂(化名)。小玲表示,她直到此時才知道丈夫與阿美有婚外情,且雙方還育有一子樂樂。小玲強調,阿美明知大樹有婚姻關係,卻仍與他長期交往,並以家庭模式共同生活,已構成配偶權的重大侵害,導致她精神痛苦,求償100萬元。阿美則表示,自己於2003年懷孕後至孩子出生前,才從大樹口中得知對方已婚,事後雖仍與大樹保持聯繫,但自己並未意圖破壞他的婚姻。阿美強調,小玲早在2004年5月、6月間即已知悉此事,卻拖延至20年後才提起訴訟,已超過法律規定的時效期間,行為已構成權利濫用及違背誠信原則。台中地院法官審理後認為,大樹自2004年認養樂樂起至2023年去世前,幾乎每天去阿美住處探望母子倆,並資助生活開銷,彼此長期互動超出一般朋友範圍。此外,法院也根據戶籍資料、證人口供與大樹所添購給阿美的車輛等資料佐證,認定雙方已形成如同家庭般的相處模式,足以破壞小玲與大樹間的婚姻信任與家庭圓滿,構成對配偶權的持續性侵害。雖然部分損害已逾10年時效而不受保護,但近10年內的侵害行為仍可成立求償依據法官考量阿美在黃昏市場工作,每月收入約1萬8000元至2萬元,認為小玲請求精神慰撫金應以20萬元為適當,最終判決阿美須賠償原告20萬元慰撫金,並自2025年4月8日起按年息5%計算至清償日止,至於全案訴訟費用由雙方按比例負擔,仍可上訴。

爸意外過世!女兒沒收到百萬死亡賠償金 錢竟在姑丈那死不給
大陸河南一名女子表示,父親意外過世有8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326萬)的死亡賠償金,本來以為是賠償金被拖延,後來才知道錢被轉到姑丈那,對方也死不給錢。據陸媒報導,女子希望能要回父親意外去世的死亡賠償金8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326萬),她本以為是拖欠還沒到帳,但其實錢早給了,但落到和她沒血緣關係的姑丈那。女子表示,她要了3個月,對方死不給錢,這明明是她爸爸的死亡賠償金。姑丈表示很心寒、吃力不討好,她著急要錢是因為她媽媽跟姐姐都沒有工作能力,自己工作也不穩,長輩的意見是把錢用來照顧媽媽,就算過世後錢還是母女倆的。女子說,說開了,心裡也比較好受,她也考慮自己跟媽媽的問題。此消息一出,風向大多一面倒,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給她媽也給不到姑丈」、「那如果姑丈把這筆錢用了,其他那些親戚會把這80萬還給女孩嗎?」、「關你什麼事?錢給人家」、「好可笑,有配偶子女,輪到姑丈管錢,分明是貪錢,說得很高尚」、「在金錢面前不要相信人性!問題是誰把錢給她姑丈的。」

湖南男瞞父親死訊2年「拒絕透露埋葬地」 遭妹妹提告求償萬元
即使是家人,仍可能因為利益產生糾紛。中國湖南有3個兄妹,因為合夥開公司產生嫌隙,積怨已久,結果哥哥隱瞞父親過世的消息,沒有通知2個妹妹,也拒絕透露埋葬地點,讓2個妹妹忍了2年決定提告。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通報這起案件,一對夫妻育有1個兒子2個女兒,2016年以前,大家的關係還算融洽,但自從妹妹和哥哥合夥開公司後,因為公司股權糾紛等矛盾,兄妹關係日益惡化,之後常因家庭瑣事吵架,積怨愈來愈深。父親在2021年2月因病去世,哥哥沒有通知2個妹妹和其他親友,自己處理後事以及領取骨灰並埋葬。妹妹得知後不斷追問,然而在長達2年多的時間,哥哥卻不願意告知父親的埋葬地點,多次溝通無果,遂起訴到法院,要求其告知父親骨灰下落及埋葬地,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法院審理認為,依據法律規定,親屬對已故親人的祭祀權,包括對逝者的哀思、懷念等精神利益,子女平等享有對逝者進行祭奠的權益。因此本案中男子應配合2個妹妹對父親進行祭奠,因其未能舉證父親生前有拒絕女兒祭奠的意願,以及不享有祭奠權、無需履行告知義務的主張,法院不予採納。結合當地經濟水準等因素,法院酌情判男子賠償2個妹妹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人民幣,並告知父親骨灰下落及埋葬地。不過,男子不服提上訴,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女進店裡買農藥!老闆見手上「1細節」苦勸阻憾事 網讚翻:好人掙大錢
大陸四川省德陽市一名女子近日走進農資店要買農藥,細心的店主發現她情緒不對,手上還帶有醫院的留置針,隨後對其耐心勸導。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勸導,女子的情緒終於緩和,之後跟隨男友離開。臨別時,男友抱拳向店主表示感謝。綜合陸媒報導,店主兒子陳先生透露,經溝通了解到,這位女子已經生病好幾年了,男友也一直守護積極的治療,長階段性的治療讓女子產生了一些負面情緒,不想治療,「她愛人當天勸導時語氣稍微重了點,但都是為了她好。」陳先生稱,媽媽很善良,遇到過很多這種情況,媽媽都會非常耐心的去開導。消息曝光後,不少網友大讚「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老公爺爺也前幾天吃農藥去世了」、「細心的店主不僅救了她一個人,也救了她整個家庭」、「長年透析真的需要非常非常強大的心理素質」、「阿姨既細心又善良,祝阿姨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祝好心人掙大錢,平安健康」。另外,也有人感嘆「人生百態各不相同,幸福相似,苦難千千萬」、「不治了吃吃喝喝過完最後的日子也行啊」、「以前不理解,現在也理解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但,活得,真的太累了」、「也就這樣的小地方,鄰里街坊都互相熟悉。換個大點的地方,賣完就賣完了」、「人與人的區別呀,有人看到耐心勸導,有人有負面情緒也只想安靜結束,有人有負面情緒卻選擇報覆社會,不過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