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運
」 長榮海運 長榮 年終 陽明 萬海
安檢大漏洞!抓準船員隨身行李免安檢 長榮海運前員工內神通外鬼運千萬大麻
長榮海運前員工抓準安檢漏洞,利用船員隨身行李不會被安檢的漏洞,聯合現職員工偷運千萬大麻入台。(圖/翻攝畫面)刑事局偵三大隊去年底接獲情資,指出有海運員工涉嫌自泰國運輸大麻入境。警方獲報後也立即報橋頭地檢署檢察官陳俊宏指揮偵辦,於今年1月、2月逮獲一名長榮海運的現職賴姓員工與蔡姓、劉姓2名前員工,並在蔡男的包包內搜出總重3.5公斤的大麻花、大麻香菸、大麻煙油、大麻電子菸等,粗估至少近千萬台幣。據了解,31歲蔡姓男子與36歲的劉姓男子2人為長榮海運前船員,不過2人卻於擔任船員中發現漏洞,利用船舶進入港內停泊卸貨時,並不會對船員的隨身行李進行安檢,找來現任29歲的賴姓男子和謀,利用船隻進入泰國期間,於泰國當地購買大量大麻香菸、大麻花等二級毒品。據悉,蔡男和劉男除抓到安檢漏洞外,同時再發現高雄小港港口商務船停泊時,人員進出管理鬆散,並不會針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讓2人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入港口,並在船舶空橋上與賴男面交,而賴男只要不要下船,就無需進行安檢的多個漏洞,以此獲得毒品隨後轉賣。警方日前見時機成熟後,於今年1月、2月,先是先後逮獲蔡男、劉男與賴男3人,當場在蔡男身上查獲總重3.5公斤的大麻花、大麻香菸、大麻煙油、大麻電子菸等,粗估至少近千萬台幣。全案詢後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移請橋頭地檢署偵辦,蔡男等3人經法院裁定羈押。刑事局為落實行政院訂頒之「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二期「溯毒、追人、斷金流」之「斷絕毒三流」反毒總目標;本案專案人員以「人」為中心追緝運毒網絡成員及源頭,展現刑事局截毒關口、溯源斷根之決心。

貨櫃三雄2024平均年薪出爐 「這家」薪水翻倍漲以268萬元奪冠
貨櫃三雄近期陸續揭露去年年報,去年年薪和年終獎金也受市場關注。陽明(2609)去年平均薪水幾乎翻倍成長至268萬元為最高,其次則是長榮(2603)的264.2萬元,第三名則是萬海(2615)平均年薪185.8萬元,令不少產業稱羨。2024年因中東地緣政治造成紅海危機、川普引發搶運、運河與國際大港賭塞等,運價一度水漲船高,貨櫃族群也因此受惠,去年獲利相當亮眼,除長榮EPS直衝64.87元,陽明、萬海分別也大賺18.38元、16.89元。從2024年貨櫃三雄的員工人數來看,長榮海運以3,112人最多,陽明則以1,826人次之,萬海則以1,673人居末。不過若以平均年薪來看,卻是陽明最高,以268萬元年薪登冠,其次則是長榮264.2萬元,萬海則是185.8萬元。若從漲薪幅度來看,陽明薪資漲幅高達97.49%,相當驚人,長榮則漲薪59.25%緊追在後,萬海則同樣也有漲薪40.65%。

航運股紅通通長榮高配息卻下跌 這檔「高榮量」ETF成交爆量衝第一
台股14日開紅走低,目前最低來到21,895.90點,跌了65點;台積電跌了5元來到960元;甫公布每股配息32.5元的長榮海運今天則是開低走跌,最低來到221元,跌幅4%,陽明、萬海、裕民、慧洋-KY、中航、長榮航、長榮航太等航運族群則是多呈上漲的紅通通;「高榮量」的00919成交爆量為ETF族群的第一名,僅次於群創。長榮(2603)13日董事會通過股利政策,本次配息每股32.5元,以當日收盤股價計算現金殖利率為14.1%,但股民對此消息的反映卻是在今天一開盤成交爆量,才一個多小時交易超過36,016張已超越全天一整天的30,754張。市場除了關注「含積量」(成分股有台積電)的ETF之外,有5檔高「榮」量(長榮海運)ETF也是受到注意,統計成分股中持有長榮的股數前五大的台股ETF,依序為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持有1.44億股、0056元大高股息持有0.7億股、00940元大台灣價值高息持有0.38億股、00918大華優利高填息30持有0.25億股、0050元大台灣50持有0.11億股。以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來說,長榮的高配息對於股利挹注達46.94億元最多;長榮是00919的第三大成分股,占比9.73%,00919在2024年12月換股時,預估高配息個股,增持航運類股,調節漲多的電子股,加碼了營建傳產股,新投組有助於00919股利進帳。00919即將於3月18日除息,第8次預估配息0.72元維持新高,連續8季年化配息率都逾10%,配息最後買進日為3月17日。

高鐵董事懸缺終落幕 鄭光遠今起任台灣高鐵董事長
行政院昨日下午拍板核定,懸缺1個月的台灣高鐵董事長一職,經台灣高鐵公司今也召開董事會,決定由原暫代董事長職務的總經理鄭光遠推選為新任董事長,今起生效。台灣高鐵公司今召開第10屆第23次董事會,會後發布重訊公告,會中重新推選鄭光遠擔任董事長,並於今起正式生效。鄭光遠學經歷豐富,曾服務於長榮集團,曾任長榮海運副總經理、立榮航空董事長、長榮航空董事長等高階職務,2014年接任高鐵執行長、總經理,今正式真除擔任台灣高鐵董事長。

富豪新列傳/金龍年狂飆股民大笑 AI造富科技大老身價三級跳「這6對兄弟檔」入榜
2024年金龍起飛,最亮眼的就屬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掀起的AI狂熱,美股大漲逾2成,台股更在第一排挖金礦,1月22日封關收在23525點,龍年大漲5429點,漲幅約30%,市值高達75.7兆元刷新紀錄,搭上AI浪潮的台灣科技富豪身價全都水漲船高。依《富比士》封關日的即時排行,台灣前50名富豪中科技業者有17名,其中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穩居首富寶座,身家從前一年封關日(2024年2月5日)的112億美元漲到120億美元。「鞋王」華利實業總裁張聰淵因股價從年初的人民幣53元上升到80元左右,身價從86億美元衝上109億美元,穩居亞軍。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因鴻海是唯一能提供AI伺服器全供應鏈的廠商,業績和股票節節高升,身價也從71億美元暴增到107億美元,直追鞋王。台股封關前最後一個周末,1月18日,黃仁勳在台菜餐廳舉行的「AI兆元宴」,出席的「Team Taiwan」35位企業夥伴去年多迎來營收新高,大老闆們身價也翻漲,除了首富林百里,廣達副董梁次震以17億美元排第33名;日月光(3711)創辦人張洪本從14億美元成長到16億美元;跟輝達合作AI迷你超級電腦的聯發科(2454)蔡明介從28億美元、成長到43億美元。而黃仁勳來台必拜訪的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個人身價從28億美元成長到45億美元,台積電市值一度破30兆元,擔任台股領頭羊,龍年上演「拉積盤」。。電阻大老、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也一改低調,特別公開大呼「我們在AI所有應用領域不會缺席!」以免大家忘了他們家,儘管股價表現平平,這位老牌富豪身價仍從56億美元成長到61億美元。另一位科技富豪、工業電腦龍頭研華(2356)董事長劉克振,身價由16億美元小漲到17億美元,原本也走低調路線的他,去年底宣布要以Edge Computing和Edge AI為核心,並獨家請來黃仁勳在研華家庭日活動上開球,搶盡風頭。金融服務業在龍年可說是大豐收,隨著美國FED啟動降息循環、台股價量齊揚,金融業營收獲利創新高,加上穩定配息、股利政策等,金控股股價順勢而上,大老闆們身價也翻出新局面,50大富豪榜上6對兄弟檔中,有4對來自金控家族。像是富邦金(2881)去年獲利首度破1500億大關,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0.80元,領先同業,股價也從去年初63元漲到封關日的92.8元,讓蔡明忠、蔡明興個人身價漲到71億美元,較前一年添富23億美元。出身自「鹿港辜家」的辜家三兄弟,更首度齊聚富豪榜,打破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的獨撐局面。中租-KY(5871)去年因中國市場放緩,獲利年減10%,辜仲立個人身價略增3億美元、達42億美元。辜仲立大哥、中信金(2891)大股東辜仲諒、二哥凱基金(2883)大股東辜仲瑩,去年因金控事業營收獲利大好而股價飛揚,身價各躍升為20億美元與16億美元,同時進入50大富豪榜。富豪榜上另兩對兄弟檔,除了常客頂新集團魏家,另一是長榮集團張家。隨海運看俏、航空受惠觀光旺,創辦人張榮發遺囑官司定讞等,大哥長榮海運大股東張國華、二哥張國明與四弟星宇航空(2646)董座張國煒今年首度同時進入台灣50大富豪榜。相較之下,石化產業因大陸持續開出產能,產能過剩仍深陷谷底,台塑四寶股價腰斬,台塑王家從富豪榜上消失,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身價也從67億美元大幅縮減為35億美元,守住第14名,長春其他創辦家族成員都掉出榜外。至於房地產業及食品通路等富豪們資產增減不一。扮演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業,去年下半年歷經央行限貸令、第七波信用管制,房市稍有熄火,但寶佳機構創辦人林陳海及遠雄(5522)集團創辦人趙藤雄,兩人資產小增3到5億元,分別以34億美元及27億美元,拿下台灣富豪榜的15名和17名。有「豪宅王」與「超市王」封號的林敏雄,旗下事業包括元利建設、全聯實業、大潤發等,去年資產縮水5億元,以25億美元從14名掉至19名。擁有龐大土地資產的聯邦企業集團創辦人林榮三遺孀林張素娥,原20億美元財產縮水逾三成為13億美元,排名從20名掉到43名。餐飲與內需市場去年表現不差,但不及電子與金融的強強滾,食品通路由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領軍,身價從55億美元增長到60億美元,名次則從第6下滑到第7名,潤泰集團的尹衍樑財富從41億美元增為44億美元,但排名由第9名下滑到第11名,第43名為統一集團美麗事業董事長高秀玲,第47名則是「燕麥王」佳格食品董事長曹德風,波動不大。展望2025年,AI熱潮持續增溫,但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多變的經貿新政和美元匯率及利率政策,加上地緣政治衝突、氣候變遷等問題,讓全球經濟情勢波動變大,不確定性成常態,但看台灣富豪們如何在蛇年中運籌帷幄,再顯身手。

張國華妻信託長榮股票2.67萬張 家族持股逾15%總市值672億
繼去年底長榮集團大哥張國華信託長榮海運(2603)逾十萬張股票,其妻也將其名下全部的2.67萬張股票信託專戶,對此,長榮公司回應說這純屬大股東個人理財,專家則評估張國華家族領取百億股息,透過信託,一來可能有稅務上的考量規劃,且該股票股息股利可透過信託贈與受益人。長榮海運21日收盤股價為201.00元,上漲了1.50元,漲幅達0.75%,成交樣達10,057張。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顯示,張國華係於2024年12月30日將其名下的10萬張長榮海運股票信託至「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受託張國華信託財產專戶」,合計張國華2個戶頭,持有長榮海運199,423張。該為張國華2022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股票信託。2025年1月20日,長榮海運申報大股東張國華妻子楊美珍名下的26,792張長榮海運股票,全數信託至「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受託楊美珍信託財產專戶」,該帳戶累積持有長榮海運共45,663張。進一步觀察張國華家族持有長榮海運股份,再加上張國華兒子張聖恩的89,100張,共計約334,186張長榮海運股票,持股占比達15.54%。以21日股價201元計算,市值約達672億元,若以2025年配發每股30元現金股利估算,約可領取百億元股息。

各行業年終開獎!服務業男嘆加減拿 直播賣水產領84萬、行政拿16萬
隨著工作行業或公司獲利不同,大家的年終也不一樣。一名網友表示,服務業年終0.8個月,看到別人的豐厚年終好羨慕。網友表示,「直播賣水產貨公司年終14個月約84萬」、「健身教練0元...乞丐行業」。原PO在論壇《Dcard》發文,「你們做什麼行業年終領多少讓我羨慕一下吧。今天年終入帳服務業0.8個月,加減拿,但就是看到別人的還是好羨慕。」此文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傳產製造業/全薪/8個月/50多萬」、「金融業/9個月」、「幼教老師每一年都固定最高1.5個月」、「國營16萬」,也有人說,「直播賣水產貨公司年終14個月約84萬」、「航空7個月」、「四寶底薪3個月」、「醫院行政,1個月+獎金約16萬」。也有人哀號「補教業0元」、「國營石化業0個月QQ」、「健身教練0元...乞丐行業」、「0元,入職未滿一年,電子元件下游廠商」、「網拍0年終」。也有一不分人還在等年終,「禮拜五才領,董事長在尾牙的時候說20年來最好,害我現在充滿期待」、「年終還在轉帳中」、「不期待沒有傷害,希望最少有0.5個月我就滿足了」。此外,先前長榮海運近日也開獎,去年前季賺超過5個股本,加上第4季獲利進補,傳出年終平均20個月;陽明跟萬海的年終未公布,不過陽明宣布今年起加薪3%。

台股回彈「航運股」紅通通!長榮航太漲逾4% 獨見這一檔下跌
台股14日回彈309.19點,收在22,797.52點,漲幅達1.37%;上市航運股中以長榮航太漲逾4%最多,陽明海運也漲了3%,志信、四維航的漲幅也超過2%,其餘也都有漲了快1%,獨見紅海中一點綠,慧洋-KY的收盤股價跌了0.46%。根據Yahoo!股市統計資料,今天在「上市航運股」交易行情排行榜,以陽明(2609)的成交量超過2.4萬張居冠,收盤股價則為72.0元,上漲了2.10元,漲幅達3.00%。第二名的為長榮航(2618)的成交量快2.4萬張,今天以46.60元作收,股價上漲了0.65元,漲幅達1.41%。第三名則為長榮海運(2603),成交量超過1萬張,今天收盤股價為208.5元,上漲了3.50元,漲幅達1.71%。華航(2610)的成交量也超過1萬張,今天以25.60元作收,上漲了0.45元,漲幅達1.79%;台灣虎航(6757)的成交量也快8000張,今天收盤股價為88.6元,上漲了0.10元,漲幅達0.11%。星宇航空(2646)的成交量則約4000張,今天收盤股價為27.20元,上漲了0.20元,漲幅達0.74%。台灣虎航2024年12月自結單月營收12.99億元,年增加14%,為同期單月新高。2024年自結總營收為164.23億元,相較於2023年的營收124.68億元,年增31.7%,為歷史新高。台灣虎航前三季營收為 126.36 億元,年增率 39.6%,營業利益 32.61 億元,年增 67.8%,營業毛利率和營業淨利率分別達 32%、26%,稅後純益為 24.76 億元,每股純益EPS為5.52 元,較去年同期漲幅73%。台灣虎航自2024年11月29日掛牌以來股價表現持續亮眼,法人預估在第四季油價相對疲軟,客運需求持續強勁下,2024全年獲利成長超越去年可期,且接續農曆春節長假及賞櫻旺季,普遍看好2025年客運收益。台灣虎航是飛航日本、韓國最多航點的國籍航空,2024年11月開航第20個日本航點宮崎,也將於1月21日將再開航高雄-新千歲航線。隨著滑雪及農曆新年傳統出遊旺季到來,從已售出及旅遊業成團情況觀察,旅遊熱度不減,整體旅遊市場需求暢旺。此外,台灣虎航於2025年預計將再迎接兩架A320neo新型客機,並透過延長6架租約飛機,持續將機隊進行汰舊換新,靈活應變全球飛機製造商延遲交付影響。

中東動盪又遇紅海危機營收上升 長榮海運年終20個月入帳
2024年可以說是中東地區十分動盪的一年,不僅以色列先後與哈馬斯、黎巴嫩發生衝突,造成中東地區局勢不穩,就連葉門武裝組織也在紅海地區進行騷亂與劫掠,讓紅海地區的安全性岌岌可危。而就是在這2大危機的夾擊下,全球海運運價也趁勢再起。據了解,業界指標長榮海運的年終獎金已於31日入帳,據稱是發出20個月。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指出,回顧過去5年,長榮海運自2020年起便迎來史上最旺行情。疫情初期,員工領取約10個月年終;2021年因運價暴漲創下40個月年終的高峰;2022年更拉高至至45個月,展現海運業的賺錢實力。雖然2023年運價雪崩,年終也回落至4至5個月。而今年又因紅海危機影響,運價再現三級跳,讓員工迎來20個月年終。而仔細統計下來,過去5年,長榮就發出129到130個月的年終。報導中也提到,長榮海運於2024年前三季的合併營收達3,477.56億元,較2023年同期成長67.98%,稅後純益則高達1,087.54億元,年增239.4%,毛利率達39%,每股純益50.68元。業界表示,今年的盈利大多來自地緣政治等不可預測的「災難財」,雖然成績亮眼,但未來仍充滿變數。因為運價抬升而受惠的,除了長榮海運外,還有貨櫃巨頭陽明海運。陽明海運前三季合併營收達1,692.29億元,稅後淨利為516.34億元,年增750%,每股盈餘14.79元。陽明2023年的年終獎金因運價下滑而跌至2個月,但今年長榮宣布20個月年終後,推估陽明可能發出約5至6個月。

航海王貨櫃三雄續發威!陽明萬海爆大量 長榮創天價241元
貨櫃三雄「航海王」受到川普2.0可能加徵關稅政策、歐洲航運線喊漲影響,持續發威,陽明20日股價上漲3.21%且成交爆大量近19萬張,僅次於奪冠的神達24萬張;萬海漲幅1.61%,長榮飛高創新價241元,皆漲逾半根。陽明(2609)今天以77.10元作收,上漲了2.40元,漲幅達3.21%,成交量189,990張;萬海(2615)收盤股價94.80元,上漲了1.50元,漲幅達1.61%,成交量94,192張;長榮(2603)則以233.50元作收,下跌2.50元,跌幅達1.06%,成交量達42,506張。法人指出,接近農曆年元月貨櫃需求升高,加上亞洲、歐洲航線艙位吃緊、歐線12月起喊漲三成等利多因素,貨櫃股股價上揚;陽明海運股價持續飆高到77.10元,約已回到二年前2022年8月的股價水準,而其最高點182.5元則是在2021年6月30日。陽明海運董事會通過明年員工比照公務人員加薪3%,傳年終獎金領13個月;陽明第三季稅後淨利283.6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8.12元,創今年單季新高,前三季與萬海皆已賺到一個股本之外,法人估陽明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約18~20元。萬海股價來到94.80元,也是回到二年前的2022年7月的行情,而其最高點也是與陽明同一天的2021年6月30日的321元;萬海航運第三季單季稅前淨利234億元,歸屬母公司單季稅後淨利184.31億元,每股盈餘EPS為6.57元,累計今年前三季賺逾一股本,合併營收1,202.73億元,年增60.2%;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346.23億元,EPS 12.34元。長榮海運則是經過減資六成,目前股價一度創新高來到241.5元,同樣的,在2021年6月30日當時未減資前的長榮股價197元;長榮第三季單季合併營收為1,527.89億元,稅後淨利為619.13億元,年增182.60%,EPS為28.75元,累計前3季已賺到5個股本,法人估今明兩年EPS可望上看60元。

吊繩突鬆脫墜海!高雄港81碼頭吊車翻覆 司機跳車閃避不及遭重壓身亡
高雄港81號碼頭20日傳出工安意外,現場進行鋼管樁吊移作業,因吊繩突然鬆脫,造成鋼管樁掉落入海,以致吊車晃動後傾斜倒地,吊車司機於跳車離開時遭吊車壓住,其他吊車及怪手協助人脫困,但該名司機當場無生命跡象,詳細事故原因待進一步釐清。初步調查,工程發包業主為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承攬廠商與營造協力廠商於20日上午8點19分,在81碼頭海側進行鋼管樁吊移作業時,疑因吊繩突然鬆脫造成鋼管樁掉落入海,導致吊車晃動後傾斜倒地,吊車陳姓司機於跳車離開時遭吊車壓住,高雄港隊出動8車13人前往搶救,現場並由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協助支援吊車脫困,傷者救出明顯死亡,後續由港警處理,確切事故原因待釐清。港務公司表示,該工程非港務公司辦理工程,會將持續關注並提供必要協助,高分公司職安、工程、棧埠均已分別派員至現場瞭解狀況,並將持續更新訊息,已請廠商通報勞檢,並且注意不破壞現場。

航運第三季財報傳喜訊 長榮大賺619億元
50個月的年終獎金又要來了嗎?!長榮海運13日董事會通過第三季財務報告,受到中東地緣政治以及全球多起主要港口罷工事件等因素衝擊供應鏈,海運市況價量齊揚,第3季合併營收1,527.89億元,年增109.84%,稅後純益619.13億元,年增182.60%,每股稅後純益(EPS)為28.75元,前3季稅後純益達1,087.54億元,EPS為50.68元。陽明第3季同樣受惠於傳統旺季及需求成長,單季合併營收為728.38億元,稅後淨利283.67億元,年增911%,為2年來單季新高,每股盈餘8.12元。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692.29億元,稅後淨利為516.34億元,年增750%,每股盈餘14.79元。萬海單季獲利184.31億元、年增6.26倍,每股賺6.57元,皆創下2022年第四季以來新高,前三季獲利346.23億元,較去年同期轉盈,EPS達12.34元。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新航運市場供需預測,2024年為新船交付高峰,新造船訂單約為314萬TEU,預計在第四季尚有79萬TEU的新船運力待交付,而2025年運力供給與需求成長分別為5.8%及2.5%,供需成長差距縮小,加上船舶持續繞行好望角吸收部份運力,運力過剩壓力有望緩解。利空方面,整體市場發展仍需注意潛在通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前景之衝擊等不利因素影響。

SCFI周跌5.76% 連五黑 長榮總座:看好Q4 +明年航運價
上海航交所昨(20)日公布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較上周再跌144.71點至2366.24點,跌幅5.76%,為連續第5周下跌。四大長程航線仍全面下跌,歐洲、美東航線分別下跌8.76%、5.15%,美西航線下跌2.78%。本周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為2592美元,下跌249美元,跌幅8.76%,兩周來跌幅達3成;遠東-地中海每TEU(20呎櫃)為2955美元,較前一周下跌410美元,跌幅12.18%。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為5341美元,下跌153美元,跌幅2.78%;遠東到美東每FEU(40呎櫃)為6486美元,較前一周下跌352美元,跌幅5.15%。長榮昨(20)日舉行法說會,目前長榮在全球海運排名仍是第七名,船舶數至220艘;累計上半年,長榮海運合併營收新台幣1,949.67億元,年增45.27%,毛利率28.12%,每股盈餘則為21.86元,大賺逾兩股本。雖然運價持續下跌,長榮總經理吳光輝表示,由於紅海危機持續發酵,北美與亞洲港口依然面臨船期延誤問題,以及2025年農曆新年較往年提早,預計今年第四季的貨運量將保持穩定,運價穩定修正,對於第四季及明年運價仍保持樂觀。

300億疑涉不法?張國煒狀告張國華背信 北檢檢肅黑金組要查
今年8月,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遺囑官司終於定讞。張榮發指定擔任集團總裁並繼承全部遺產的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日前委託律師控告柯麗卿等4位遺囑執行人和大哥張國華涉嫌背信,並要求更換遺囑執行人。此外,多年來張國華主導出售巴拿馬長榮國際(簡稱EIS)300多億資產給自己掌管的長榮海運,如今恐有不法疑慮,北檢日前接獲刑事告訴後,均一併分由檢肅黑金組釐清。對此,長榮集團稍早發出集團聲明,喊話張國煒「切勿因一己之私,罔顧集團利益。」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8年前逝世,遺囑指定4子、二房獨子張國煒繼承140億遺產,並接下長榮集團經營權,引起大房不滿,甚至提起確認遺囑無效訴訟,今年8月14日最高法院認定遺囑有效。張國煒則在9月18日下午委任林文鵬等4位律師至北檢按鈴提告張國華及4位遺囑執行人柯麗卿、戴錦銓、劉孟芬、吳界源背信,同時向北院聲請解任遺囑執行人並改定適格之遺囑執行人。此外,律師陳祐良在2024年3月間以長榮海運股東身分控告董事會10位董事背信。陳祐良受訪時表示,EIS是長榮集團海外控股公司,資產千億,股東只有張榮發和4個兒子各占20%;張榮發離世後,遺囑執行人不僅惡意違背遺囑,指派張國華擔任EIS的常任董事長,柯麗卿自己還擔任EIS總裁。長榮集團海內外到底有多少資產,「帳房」柯麗卿比張家兄弟還清楚。陳祐良指出,張國華主導長榮海運董事會,在EIS法定代表人有重大爭議情況下,一直由張國華掌控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自2023年6月迄今向巴拿馬長榮進行多筆股權及不動產交易,導致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流出新台幣數百億元鉅款。現在張國煒要追討了,「是不是可能陷於交易無效致造成長榮海運蒙受數百億元鉅額損失之重大損害?」據了解,長榮股東今年3月間向台北地檢署提起多件刑事告訴,提告張國華與長榮海運董事會成員等人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但張國華當時指出,自己在2023年6月30日長榮海運除息日,以盤後鉅額交易購買股票,至今沒有賣出的計畫,交易依法申報,無內線交易,無任何獲利。北檢20日指出,接獲相關刑事告訴後,已一併分由檢肅黑金組偵查。另外,針對張國煒提告張國華及4位遺囑執行人背信一事,長榮集團稍早發出聲明,喊話張國煒「切勿因一己之私,罔顧集團利益。」長榮集團聲明 全文如下: 有關張國煒先生控告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所指定的四位遺囑執行人及張國華先生違反遺囑內容一事,1.「長榮集團總裁」之頭銜身分,為1993年3月由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先生所創設。雖張國煒先生一度曾於2016年2月18日以時任長榮航空董事長身分在長榮航空自行宣布擔任集團總裁,旋因大股東家族共識而將此職稱永遠留給創辦人,爾後各公司秉持公司治理原則,由專業經理人妥善經營,績效有目共睹。2.張國煒先生表示四位遺囑執行人未選任其作為巴拿馬長榮國際之公司負責人即是違背遺囑之說法,顯然刻意忽略巴拿馬長榮國際僅單純為長榮海運體系其中一家公司的事實,而觀諸長榮集團轄下各公司章程,均未設有「總裁」乙職之職銜。巴拿馬長榮國際於1975年設立登記時,即於章程中規範「Permanent President」之公司負責人一職,而張榮發先生係於1993年始創設「長榮集團總裁」名號。兩者職銜身分截然不同,張國煒先生企圖將兩者混為一談,罔顧公司章程體制與企業運作事實,其心可議。3.張總裁辭世後,四位遺囑執行人為確保海運業務遂行,依循集團旗下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章程規定,指定張國華先生擔任新任Permanent President及Permanent Director,此業經巴拿馬當地主管機關依相關文件完成公司登記程序。張國華先生為巴拿馬長榮國際現行有效之合法代表人,依法規及公司章程行使職權,包括公平配發股利給全體股東,其中張國煒先生亦以股東身分完整受領股利,分毫不差,建請張國煒先生切勿得寸進尺、為一己私利妄圖影響長榮集團之穩定經營以及轄下上市公司股價,而應盡早止息訟爭,始為正軌。

遺囑成空?從三國託孤 看長榮接班內幕風暴
《三國演義》可說是最經典的歷史小說,不斷透過電視劇、電影翻拍,甚至作成遊戲,當中無數英雄人物和事蹟,早已深植人心,而諸葛亮又是《三國演義》中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其「智」、「忠」形象之鮮明,更是深受眾人喜愛,例如為人熟知「劉備白帝城託孤」,劉備在臨終前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你的才華遠超過曹丕,必定能夠穩定國家,最終成就統一大業。如果劉禪有才能可以輔佐,那就輔佐他;如果他沒有才能,你可以自己做蜀國的君主),就落實劉備遺言的角度來看,說諸葛亮是劉備遺囑的遺囑執行人,一點都不為過。企業帝國的接班,謹慎的程度,實與國家領導人的接班,並無二致,正是因為如此,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臨終前,找來曾經信任的下屬-劉孟芬代寫遺囑、柯麗卿、吳界源及戴錦銓等人擔任遺囑見證人,而遺囑上寫著:「柯麗卿次席副總裁、謝志堅次席副總裁及林榮華副總裁,要多多指導四子張國煒」、「百年之後的未來接班人為:四子張國煒接任集團總裁」、「所有副總裁們要一起共同協助,讓四子張國煒能順利接任集團總裁,也多多指導孫輩們的經營能力,公司業務要正常運作,所有員工不因本人辭世而有所懈念」,並再指定柯麗卿、劉孟芬、吳界源及戴錦銓等4人為遺囑執行人。然而,對照大房長子張國華對外宣稱4位遺囑執行人早於2016年3月24日依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章程規定,一致同意並指定其擔任常任董事(Permanent Director)及常任總經理(Permanent President),以及日前長榮海運小股東主張長榮海運因與不具有合法代表權之巴拿馬長榮代表人簽署相關交易合約,對長榮海運全體董事提出非常規交易罪及特別背信罪刑事告訴等事實來看,柯麗卿、劉孟芬、吳界源及戴錦銓等4人是否有依照已故張榮發的遺願,共同協助「四子張國煒接任集團總裁」,「讓四子張國煒順利接任集團總裁」、有無忠實執行張榮發的遺囑?已無需贅述,其中恩怨情仇是非曲直,誠待法院釐清。有趣的是,當遺囑執行人未忠實執行遺囑任務時,誰可以主張權利受損?依照民法第1209條、第1211條,遺囑人得以遺囑指定遺囑執行人或委託他人指定,另外也可以由親屬會議選定或由利害關係人向法院聲請指定,因此,遺囑人與遺囑執行人間存有委任關係,應無疑義,然而,當遺囑生效時,遺囑人早已不在世,如何能主張權利?至於,遺囑執行人與繼承人間之法律關係為何,我國民法並未有明文規定,不過,司法實務上曾有判決認為,遺囑執行人畢竟係為他人處理事務,而遺產係屬於繼承人,故繼承人實際上雖未授與委任,遺囑執行人與繼承人間,實立於類似委任之關係,解釋上可類推適用關於委任之關係,因此依照司法判決之見解,遺囑執行人倘有違背受任之遺囑任務,繼承人應可基於民法委任關係對遺囑執行人主張債務不履行,並可對遺囑執行人提出刑法第342條背信罪之刑事告訴。上市櫃公司常因大股東繼承發生經營權變動,繼承過程中,公司當權派出現各種違反公司治理,甚至重大違法的情節,並非少見,但這已非單純大股東的家務事而已,影響所及的,更是公開發行公司數以萬計股東的權益,即便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找來四位信任的下屬擔任遺囑執行人,卻仍然衍生繼承風波以及各種違法,最後還是那句老話,「不是制度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執行制度的人。」

台股大漲358點站上22155點 長榮H1賺逾2個股本14日爆量2.3萬張
台股14日大漲358點最高站上22155點,長榮(2603)一開盤也受到第二季單季獲利賺得1.37個股本、累計上半年獲利468.41億元,賺得2.18個股本的亮麗成績激勵,股價開高走高,來到181元、上漲2.5元、漲幅達1.40%,交易量更是爆量,才半個多小時即累計到22,287張,已超過昨天一整天的交易量22,072張。長榮海運13日董事會通過113年第二季財務報告,第二季合併營收為1,063.29億元,年增57.79%,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為294.59億元,年增478.50%;長榮實收資本為215.14億元,單季已賺超出一個股本(1.37個股本),累計上半年獲利為468.41億元,超出2.18個股本,相當亮麗。長榮海運指出,受惠於海運市場運價走揚與貨載量增加,帶動長榮今年度上半年合併營收及獲利表現,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為1,949.67億元(年增45.27%),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為468.41億元(年增362.17%),毛利率28.12%,每股盈餘(EPS)則為21.86元。

貨櫃三雄僅長榮收紅 萬海跌最多2.03%
貨櫃三雄近期成交量放大,萬海交易量仍超前陽明、長榮海運,但9日收盤僅見長榮收紅,萬海跌最多達2.03%,陽明也下跌0.65%。而陽明海運「動明輪」(YM MOBILITY)9日下午傳出在中國寧波舟山港發生爆炸,無人員傷亡,但爆炸造成的損失,包括3個月修船期、港口的損失等,恐是一筆龐大數字。貨櫃三雄近期股價起飛,萬海6日一度攻漲停板,7日還漲到84.2元,未料在8日、9日連著兩天跌,收盤價77.2元,跌了1.60元,跌幅2.03%,單日成交量超過7.3萬張。陽明收在60.8元,跌了0.40元,跌幅達0.65%,單日成交量62,182張。長榮成交量40,500張,收在173.0元,上漲了0.50元,漲幅達0.29%。陽明海運也發布重訊說明此案,動明輪(YM Mobility)9日於寧波港作業時,船上發生失火事故。現場已即時採取滅火措施,火勢已受控制,全船人員均已安全撤離。陽明海運指出,事故確切發生原因仍需待專業判斷釐清,為維護船舶安全與加速事故處理,現場已派遣6條拖輪協助戒護,國際船東互保協會P&I、船級社及公證人等專家均陸續抵達現場與主管機關協調,陽明的技術人員也全天候現場支援,以確認失火事故與後續救災對船舶的安全性、適航性影響程度。

台股續漲逾805點!貨櫃三雄再高飛 長榮漲6.95%最多
台股7日開盤再翻紅,收盤21,295.28點,漲了794.26點,漲幅達到3.87%,台積電上漲到920元;貨櫃三雄受到中東傳出開戰等地緣政治影響、五大航商醞釀漲價等所致股價也收紅,其中長榮海運漲幅6.95%最多,預定13日召開董事會決議113年第二季合併財務報告;萬海單日成交量達60,717張拔頭籌。今日台股加權指數最高來到21,306.23點,最大漲幅805.21點,台積電上漲了40元收盤價920元、漲幅4.55%。其中,「貨櫃三雄」萬海、陽明與長榮海運也看漲,根據Yahoo!股市統計今日成交量排行榜,萬海60,717張居第20名,收盤價84.20元、上漲4.60元、漲幅達5.78%。陽明的成交量48,742張,居第25名,收盤價63.60元、上漲2.50元、漲幅達4.09%;長榮的成交量28,758張,居第53名,收盤價177.00元、上漲11.50元、漲幅達6.95%。貨櫃三雄近期股價起飛,萬海昨天還一度攻漲停板,受到以色列、伊朗、黎巴嫩等開戰危機,市場傳出五大航商運價調漲,包括中遠(COSCO)、地中海(MSC)、長榮、達飛(CMA)及海洋網聯船務(ONE)將在8月陸續調整運價,美西線上看到7000至7400美元,漲幅達15%,美東線預估回到1萬美元,漲幅約9%。

台股大跳水834點!貨櫃三雄翻紅接棒 萬海漲幅最威
台股反彈又大震盪跳水,2日開盤後最低來到21,807.96點,重挫834點,除了00632R元大台灣50反1、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等ETF的成交量佔排行榜前三名外,陽明、萬海、長榮海運等貨櫃三雄也爆量接棒,在一片綠海中翻紅抗跌。根據Yahoo!股市的成交量排行榜統計,排名第17名的2609陽明股價,今天已上漲到65元、最高為66.4元、漲幅達0.62%、2日早盤累積到目前的成交量超過5.3萬張。2615的萬海則是排名到第30名,萬海股價上漲到81.10元、最高到83.2元、漲幅達1.76%、成交量累積達3.4萬張;2603長榮海運則是排名第66名,股價一度漲到最高177元,目前跌到174元、跌幅達0.57%、成交量超過1.8萬張。

看好海運市況 長榮海將斥164億元購6艘貨櫃輪+5萬只貨櫃
運價持續上漲,長榮海運(2603)昨(7日)公告5月合併營收321.6億元,月增1.09%、年增達40.34%;累計前5個合併營收1526.12億元,年增36.16%。此外,長榮海運也同步公告,將花費約112億元購買6艘甲醇雙燃料貨櫃輪,及約52.48億元購買5萬只貨櫃,共斥資近164億元。法人指出,受到5月份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持續上揚,加上紅海危機持續、船舶繞航與塞港等因素影響,尤其海運運價及營收反映具遞延效應下,認為長榮5月份營收表現,相較於市場運價的漲幅較低,不過展望後市,營運表現值得樂觀看待。另外,看好貨櫃海運市況,長榮除了公布營收外也重訊公告,除了子公司陸續購置新造貨櫃,董事會通過義大利子公司購買6艘2400 TEU(20呎櫃)甲醇雙燃料貨櫃輪,每單位價格落在每艘5200萬美元至5800萬美元之間,交易總金額落在3.12億美元(約新台幣100.65億元)至3.48億元(約新台幣112.27億元)。同時也斥資1.62億美元(約台幣52.52億元),購買5萬只貨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