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空
」 伊朗 以色列 印度 巴基斯坦 俄羅斯
防自衛隊偵察!日方控共機「多次異常接近」日本電偵機
日本防衛省近期指控中國戰鬥機曾多次異常接近日本的情報蒐集機,並警告此類行動可能引發空中碰撞事故。北京日前則要求日方停止對中國的例行軍事活動進行間諜偵察活動。據《美聯社》的報導,日本防衛省表示,1架中國殲轟-7(JH-7)戰鬥轟炸機於9日及10日,飛近至日本航空自衛隊的YS-11EB電子偵查機僅30公尺的距離。防衛省指出,該事件發生在日本領空以外的東海上空,對日方並未造成實質損害。中方尚未對此次事件做出即時回應。過去,北京也曾指控日本飛機故意靠近中國軍機,並要求日方停止對中國的例行軍事活動進行間諜偵察活動。日方則對中國加速軍事擴張表達擔憂,尤其是在日本西南地區周邊。日本外務省於10日晚間發布聲明指出,副外務大臣船越健裕已向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表達「嚴重關切」,並強烈要求北京停止這類「可能引發意外碰撞」的行動,同時敦促中國確保不再執行類似行動。上個月,中日雙方才因近距離飛行事件而相互指責。日方當時聲稱,1架中國戰機異常接近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3獵戶座海上巡邏機,地點位於太平洋上空。據悉,中國2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當時還首度在第2島鏈東西兩側,同時進行艦載機起降操演,消息一出也震驚日本防衛省。

陸啟用M503航線 許智傑:把人民當人肉飛彈
中國大陸民航局宣布啟用M503航線W121銜接航線,陸委會表示,在104年兩岸協商達成共識,M503航線僅能向南飛行並且西移6浬,三條銜接的航路啟用,須經雙方同意。許智傑今(8)日指出,不僅顯示中國大陸對台灣強烈的侵略意圖,也凸顯了中共可以將自己的人民視為棄子、無視人民的飛航安全。陸民航局6日宣布啟用W121銜接航路,表示是為了紓解航路壓力、提升運行效率。陸委會指出,兩岸2015年協商達成共識,M503航路只可向南飛行且須西移6浬,3條銜接航路的啟用需經雙方溝通,惟北京已3度違反共識,片面改變現狀,要求儘速與台灣協商。許智傑說,中國大陸此舉不但連連違反共識,甚至意圖用民航機逼近海峽中線干擾我方對於領空安全的誤判、引發衝突。許智傑說,一直以來他都努力為高雄機場爭取新航線,這每一條航線,但除了重視搭機民眾的便利性,他更重視飛航安全,身為交通委員會召委,強烈譴責這樣無視人民飛航安全、把民眾當人肉飛彈的作為。許智傑表示,對於藍白某些立委,無視飛航安全、無視領空主權,對中國大陸連聲支持,更是不可能重視台灣人民的安全。許說,有這樣的立委,台灣人民隨時都有可能被棄如敝屣,罷免這些心中沒有人民的立委、下架這些中國應聲蟲,是絕對必要的事。

國防部偵測41架共機、9艘軍艦繞台 30架次越中線成「四面圍台」
國防部今(3日)公布,自7月2日清晨6時至7月3日清晨6時止,共偵獲中共軍機41架次、軍艦9艘次在台灣周邊海空域活動。根據國防部說明,偵獲的共機41架次中,包括北部外海2架輔戰機、台海中線以西26架主戰與輔戰機、西南空域12架戰機,及1架無人機自東部海域繞行台灣。此外,共有9艘中共軍艦同時在台海周邊海域活動,構成高強度軍事騷擾。國防部表示,其中高達30架次軍機逾越台海中線,進入我國北部、中部、西南及東部空域,對台灣形成四面包圍態勢。國防部對此表達強烈譴責,強調國軍將堅定捍衛國家主權與民主制度。國防部指出,中共持續藉由海空兵力對台進行挑釁,不僅嚴重破壞區域安全穩定,更對台海和平構成實質威脅。對此,國軍依循「不升高衝突、不引發事端」原則,運用任務機、任務艦與岸置飛彈系統,實施嚴密監控與應處,全力確保領空與國家安全。國防部重申,國軍有能力、也有決心應對各項威脅,捍衛國家安全與自由民主制度,同時呼籲中共當局應立即停止不理性挑釁行為,避免升高區域緊張,共同維護台海及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伊朗突發射飛彈!澳航216人客機急折返 起飛15小時回到原點
澳洲航空(Qantas Airways)一架客機原定於23日晚間,從珀斯(Perth)飛往法國巴黎,怎料在飛行途中,因伊朗對位在卡達首都多哈郊區的美軍烏代德(Al-Udeid)空軍基地發動導彈襲擊,卡達緊急關閉領空,而該航班只能在飛行15小時後折返,回到原本的機場,機上216名乘客雖受影響,所幸最終平安降落。綜合外媒報導,澳航QF33航班於23日晚間7時35分自珀斯起飛,原定在17小時後抵達法國巴黎,卻在抵達印度領空西南邊緣時,接獲導彈襲擊的消息,整架飛機被迫掉頭,直到24日上午11時許才安全降落珀斯。澳洲航空聲明,「我們正在為受影響的乘客尋找解決方案,另一架從珀斯飛往倫敦的航班也受到影響,已改道前往新加坡,而2架航班的乘客都被安排住宿與過夜,此次航班異動也連帶影響了從巴黎和倫敦返回澳洲的航班。澳洲航空強調,航司將持續監測、評估空域的可用性,利用多條航線前往歐洲;由於中東地區的安全問題,有時可能會出現更長的繞道路線,或是在新加坡停下來加油。報導指出,隨著中東地區緊張局勢升級,各國政府紛紛發出警告,提醒飛行時途經受影響空域將有安全風險。此前,澳航等航空公司在安全情勢改變時便會調整航線,目前各航空公司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根據可用空域情況,逐一做出決策。

卡達旅遊「直擊飛彈越頭頂」 台灣妹子嚇到原地石化:我的媽!根本電影場景
以色列和伊朗在開戰長達12天後,雙方已達成停火協議,不過為了報復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以援助以色列,伊朗革命衛隊(IRGC)也於23日發射飛彈,襲擊美國位於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對此,一名台灣妹子當時正好在卡達,親眼直擊「飛彈越過頭頂」的驚悚場面,讓她嚇到當場石化,驚呼「從沒想過發生在眼前!」該名台灣妹子在社群平台還原經過,發文表示她當時與朋友相約在卡達市區吃晚餐,並選在戶外座位用餐,怎料2人才剛聊到伊朗發動飛彈襲擊、卡達緊急關閉領空,讓她瞬間憶起當年的新冠疫情,「我真的立刻有當年Covid 肺炎在卡達爆發的既視感。」原PO透露,不久後好友看見群組提醒,卡達疑似會遭到飛彈攻擊,怎料下秒竟一語成讖,「我的媽一群飛彈越過我們頭上飛過去啊啊啊,近到平溪放天燈那種近距離,那個火光真的離你越來越大,以為要往我們這邊來,我整個人當場石化想說在跟我認真嗎什麼電影場景。」接著朋友立刻便將她拉進餐廳,大喊「大家快趴下!飛彈來了!」原PO回憶,當下朋友嚇到整個手都在顫抖,自己則是腎上腺素飆高,一旁還有女生被嚇哭,所幸最後有驚無險,並未發生傷亡憾事,歷經彈襲驚魂,也讓她心有餘悸直呼,「作為一個台灣人儘管有心理準備飛彈來襲的可能,但真的沒想過立刻就發生在眼前......阿彌陀佛。」

伊朗向卡達美軍基地發射飛彈 川普證實無人傷亡
根據《路透社》與《美聯社》報導,伊朗於23日當地時間對位於卡達首都多哈郊區的美軍烏代德(Al‑Udeid)空軍基地發動導彈襲擊。此次行動是針對美國日前對伊朗三處地下核設施進行空襲的報復。伊朗軍方聲稱此舉「具有毀滅性且威力巨大」,並稱使用的導彈數量與此次空襲伊朗核設施時美方所投擲炸彈的數量相當。然而,美國國防部與卡達防空單位表示,絕大多數導彈遭攔截,僅有一枚落入基地範圍,經初步確認,無任何美軍人員傷亡。據報導,伊朗在發射導彈前已透過兩條外交管道提前向美國與卡達通報,並呼籲相關國家關閉領空,旨在避免平民與美軍人員傷亡。一名卡達軍官23日表示,伊朗向美國駐卡達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射了19枚飛彈,其中一枚擊中該基地,但未造成人員傷亡。川普稱,伊朗發射了14枚飛彈,其中13枚被擊落,還有一枚「被釋放」。卡達國防部發言人強烈譴責此次襲擊,指出這是一項公然侵犯主權與國際法的行動,並保留「以相同程度回應」的權利。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隨後在白宮與國安團隊召開會議,並表態感謝伊朗的事先預警,稱此次襲擊「非常弱」,且期望此舉有助於釋放緊張情緒,希望這是對美國襲擊核設施的唯一回應。

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以色列宣布預防性考量 全面關閉領空
在美國對伊朗境內多座核設施發動空襲後,中東緊張局勢迅速升溫。以色列機場管理局宣布,已出於預防性考量全面關閉其領空;但港務局指出,通往埃及與約旦的陸路口岸目前仍維持開放狀態。美國空襲目標包含伊朗伊斯法罕、福爾多與納坦茲三處核設施。針對設施安全情況,伊朗國家核子安全系統中心發表聲明表示,襲擊後各地核設施並無遭到放射性污染,當地輻射探測器亦未偵測到任何放射性物質外洩,聲明強調「上述地區周邊居民不會面臨危險。」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確認,此次空襲與以往針對核設施的攻擊一樣,並未導致輻射外洩紀錄。隨著衝突升高,美國國內安全警戒亦迅速提升。美國國土安全部、聯邦調查局(FBI)以及各級執法機構持續密切關注伊朗及其盟友對美國本土可能構成的報復性威脅。一位熟悉情勢協調的聯邦官員告訴CNN,各部門正在同步情報與監控行動。國土安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於社交媒體上強調:「我們將不懈努力,確保美國本土安全。」紐約市與華盛頓特區警方已提高重要宗教與外交設施周邊的警力部署,並與聯邦機構密切合作。華盛頓特區警察局在聲明中表示,雖目前尚未偵測到具體威脅,但正採取措施保護居民、企業與觀光客安全。自本月初以色列與伊朗爆發直接衝突以來,美國政府已對白宮、五角大廈與以色列駐美大使館等敏感地點加強防衛。官員指出,這些行動屬標準防禦程序,為因應任何可能的升級情境。紐約市警察局亦指出,基於謹慎原則,已向宗教、文化與外交相關場所部署更多警力,並強調與聯邦夥伴的情報共享與合作持續進行中。隨著國際局勢不斷變化,全球正密切觀察伊朗可能的下一步行動,以及美國與盟友的應對策略。

美國出手了!川普證實 已成功轟炸伊朗3處核設施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台灣時間22日上午在Truth Social平台上宣布,美軍已對伊朗佛爾多(Fordo)、納坦茲(Natanz)與伊斯法罕(Isfahan)三地的重要核設施發動空襲,更表示此次任務「非常成功」,佛爾多這座被視為最難摧毀的地下核設施也已被成功摧毀。川普表示,所有美軍飛機已脫離伊朗領空,正在安全返航,川普也向美國軍人致意「世上沒有其他軍隊能做到這點。」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川普日前才對媒體表示,會在兩週內做出是否動武的決定,沒想到後續竟然迅速展開,這也代表著美國政府已放棄透過以外交途徑與伊朗談判核協議的可能性。據了解,這次攻擊行動是川普與其國安團隊於白宮戰情室內進行會議後,最終拍板定案的。其中最大的影響,便是川普對於伊朗「不可擁核」的立場始終堅定。此次轟炸行動與先前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的大規模攻擊密切相關。當時以色列在沒有獲得美國公開支持的情況下,直接針對伊朗核與飛彈設施展開轟炸,並設法鎖定高階將領與科學家,還對伊朗的防空與飛彈系統進行秘密破壞。根據以色列軍方說法,此次行動共造成三名伊朗高階將軍陣亡,並重創數個與核武器計畫相關的設施。空襲過後,伊朗強烈反彈,派出逾100架無人機進行報復,使得局勢全面升高,也進一步摧毀對恢復核協議的任何希望。伊朗更表示,在以色列停止攻擊前,拒絕與美方進行任何接觸。而如今美軍協助轟炸一事,也讓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讓外界開始討論,美軍是否將深度介入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軍事衝突。

跟進瑞士、紐西蘭!澳洲外長宣布「暫時關閉駐德黑蘭大使館」
澳洲今(20日)稍早宣布暫停其駐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大使館的運作,理由是以色列再次襲擊伊朗核設施導致「安全環境惡化」,而這場持續1週的衝突尚未顯示有任何一方願意退讓,白宮也宣布川普將在2周內決定是否讓美軍直接介入。隨著安全局勢持續惡化,澳方已指示所有官員及其眷屬撤離伊朗。綜合CNN、路透社的報導,澳洲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在聲明中表示:「基於對伊朗安全環境惡化的評估,澳洲政府已下令撤離所有駐伊朗官員及眷屬。」她補充說,領事人員將被部署至鄰國亞塞拜然,包括其邊境口岸,以協助撤離伊朗的澳洲公民。目前澳方在當地的領事服務能力因局勢影響「極度有限」,且伊朗領空仍處於關閉狀態。黃英賢補充,澳洲駐伊朗大使麥康維爾(Ian McConville)將繼續留在該地區協調政府應對措施。官方數據顯示,已有超過1500名在伊朗的澳洲公民及其家屬尋求撤離協助。她強調:「我們與其他夥伴國家保持密切聯繫,同時敦促有能力離開的澳洲公民在安全前提下立即撤離。無法或不願離開者應就地避難。」與此同時,紐西蘭外交部網站公告,自19日起暫時關閉其德黑蘭大使館直至「另行通知」,需領事服務的公民被指引聯繫駐土耳其首都安卡拉(Ankara)大使館。上週末,瑞士也宣布因衝突暫時關閉駐德黑蘭使館。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後美伊斷交以來,瑞士一直代表美國在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上週五(13日)對伊朗發動大規模空襲,稱此為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的先發制人打擊。對此,伊朗當局否認有核武計劃,並向以色列實施報復性反擊。外界分析,美軍的直接介入將是決定衝突未來走向的關鍵性因素,但川普正同時面臨國內「美國優先」民意基礎,和以色列利益集團的壓力,因此還在猶豫是否讓美軍參戰。

美媒爆「川普批准襲擊伊朗」 未下達最終命令關鍵曝光
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告知高層官員,他已批准對伊朗發動軍事攻擊的計畫,但是否實施,仍等待他最後下令。該報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川普仍希望觀察伊朗是否願意放棄其核計畫後,再做出最終決定。報導提及,美軍可能鎖定伊朗的福爾多濃縮設施(Fordow),該設施位於山體深處,要摧毀此類目標,需動用美國最強大的武器。川普本人18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表示:「我可能會出兵,也可能不會。」川普強調,他並不傾向戰爭,但若需在開戰與讓伊朗擁核之間做選擇,「那就必須做該做的事,也許最後不用打」。他還說:「我喜歡在最後一秒才做決定。」川普表示,未來一週將是「非常關鍵的時刻」,他也可能比預期更快做出決策。與此同時,他指出,雖曾向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表示「繼續執行攻擊」,但並未承諾進一步軍事支援。另一方面,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同日發表談話,拒絕川普提出的「無條件投降」要求,並警告若美軍直接介入以伊衝突,將引發「無法挽回的後果」。哈米尼強調:「猶太復國主義政權(以色列)犯下嚴重錯誤,必將自食其果。」哈米尼表示,伊朗不會寬恕任何侵犯其領空或「烈士」鮮血的行動。自以色列於上週五對伊朗多處軍事與核設施發動空襲後,雙方衝突持續升級,伊朗隨即展開報復性飛彈攻擊。根據以色列的通報,伊朗飛彈攻擊已造成至少24人死亡、數百人受傷;伊朗媒體則報導,遭以色列攻擊後,國內已有585人死亡、逾1300人受傷。目前,美國是否正式介入以伊衝突成為關鍵焦點。川普一方面鼓勵以色列持續行動,另一方面則保留是否出兵的最終決定權,態度曖昧,反映出美方對於可能升高戰事仍持審慎態度。

美國加入戰局?川普國安會上「討論襲擊伊朗」 范斯一番話洩端倪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週二於白宮戰情室召開長達1小時20分鐘的國家安全會議,討論美方對以色列與伊朗戰爭的政策立場。根據美方官員透露,川普正認真考慮出兵介入戰爭,並可能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攻擊。川普原出席G7峰會,但為處理伊朗情勢提前返美。他在返回美國的飛機上對記者表示,自己無意追求停火,而是要徹底終結戰爭及伊朗核計畫。此外,白宮也曾考慮本週與伊朗方面直接對話,但川普表示:「要看我回國後發生什麼事再決定。」據《Axios》報導,3名美國官員表示,川普正在認真考慮加入戰爭,並對伊朗核設施,特別是位於福爾多的地下鈾濃縮設施發動攻擊。以色列兩名官員也表示,以國總理納坦雅胡及防務高層普遍認為,美方在未來幾天內極可能參戰。目前,美國僅協助以色列攔截飛彈,尚未參與攻勢作戰。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17日針對部分「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派人士批評川普干預戰爭,公開聲援川普立場,強調:「總統展現極大克制,專注保護美軍與美國公民,若為終結伊朗濃縮鈾行動而採取更進一步行動,也屬必要。」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美國可能襲擊伊朗。川普在國安會議前於Truth Social連發三篇貼文,語氣強硬。他宣稱:「我們已完全掌控伊朗領空。儘管伊朗有不錯的防空設備,但與美國製造相比毫無可比性。」並警告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我們清楚他藏身地點,他是個易攻目標,但在那裡很安全,我們不會把他幹掉(殺死!),至少目前不會。但我們不希望導彈襲擊平民或美國士兵。我們的耐心正在耗盡。」川普最後一則貼文簡潔明確地寫道,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

川普稱掌握「最高領袖」藏身之處 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
美國總統川普17日表示,他知道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的藏身之處,但目前不希望他被殺,喊話伊朗「無條件投降」。川普17日在自家社群上發文表示,「我們確切地知道所謂的『最高領袖』藏身何處」,川普補充說道:「他很容易被擊中,但在那裡很安全——我們不會把他幹掉(殺死!),至少目前不會。但我們不希望導彈襲擊平民或美國士兵。我們的耐心正在耗盡。」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川普先前也發了一篇貼文表示,美國已經完全控制伊朗領空,「伊朗擁有數量眾多、性能優良的空中追蹤器和其他防禦設備,但這些設備根本無法與美國製造、構思和生產的「東西」相比。在這方面,沒有人比美國做得更好。」對伊朗遲遲不回談判桌逐漸失去耐心,準備下最後通牒。川普在G7峰會提早離席,集中精力應對中東危機,在返回美國的途中表示,對伊朗領導人未能達成協議表示失望。他表示,他現在尋求衝突的真正結束,以及伊朗徹底放棄其核子計畫。伊朗堅稱其核子計畫僅用於和平目的,美國情報機構評估認為,德黑蘭並未積極尋求研發核彈。川普週二下午與顧問在戰情室舉行會議,討論美國是否進一步介入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衝突。同時,美國國務院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小組,協助尋求離開以色列和其他中東國家的美國人,儘管目前政府尚未制定撤離計畫。目前約有70萬美國人在以色列,其中許多人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另有數千人在包括伊朗在內的其他中東國家。

伊朗多架班機「無視領空關閉」飛離德黑蘭! 網傳最高領導人哈米尼已逃亡
由於以色列、伊朗的衝突急速加劇,伊朗民航局已在今(14)日宣布關閉該國領空。然而,全球航班追蹤服務網站「Flightradar24」透露,早前卻有數架「非定期航班」的飛機從伊朗首都的德黑蘭梅赫拉巴德機場(Mehrabad Airport)起飛,去向不明。伊朗反對派民眾也已用肉眼確認這些班機陸續升空飛離德黑蘭,並懷疑這些飛機上載著政府要員、軍方高層及其家屬轉移到其他安全的地方避難。網上更出現傳聞,懷疑現任伊朗最高領導人阿里‧哈米尼(Ali Khamenei)已經乘坐飛機逃離德黑蘭,前往俄羅斯避難。今日晚間,航班追蹤服務網站「Flightradar24」透過X平台發布消息,指出在幾個小時前有數架「非定期航班」的飛機從德黑蘭的梅赫拉巴德機場起飛,且追蹤系統上無法顯示這些飛機的飛行軌跡與目的地,去向不明。此外,也有伊朗反對派人士在X平台發聲,表示已肉眼確認了這些飛機陸續從封閉的機場起飛徹離德黑蘭,並推測這些飛機上可能搭乘著政府要員、軍方高層及其家屬前往安全的西方國家,因為大部分的現任伊朗政權人物都具有雙重國籍。另有部分伊朗反對派團體宣稱,目前剩餘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的領導從已經逃往俄羅斯,其中包含現任伊朗最高領導人阿里‧哈米尼(Ali Khamenei)據了解,以色列空軍13日凌晨對伊朗境內的核設施與飛彈設施發動大規模空襲,不僅斬首了伊斯蘭革命衛隊最高指揮官薩拉米(Hossein Salami),伊朗武裝部隊參謀長、同時也是伊朗僅次於最高領袖哈米尼的二號人物巴蓋里(Mohammad Bagheri),並同時精確擊殺了多名軍方高階將領及頂尖核科學家。有外媒指出,伊朗這次所受到的損失,與2024年真主黨指揮系統遭受以色列的針對性打擊十分相似。

以伊開戰!中東多國領空「無限期關閉」 航班急取消、繞道
隨著以色列今(13日)稍早對伊朗境內目標發動攻擊,航班追蹤網站Flightradar24的數據也顯示,各航空公司緊急遠離以色列、伊朗、伊拉克及約旦領空,包括改道或取消航班以確保乘客及機組人員的安全。全球衝突區域持續擴大,正對航空業的營運及獲利能力帶來日益沉重的負擔,同時也引發更多安全隱憂。據《路透社》援引航空風險諮詢公司OPSGROUP旗下的會員制飛行風險資訊共享平台「Safe Airspace」的統計,自2001年以來,已有6架商用航空器遭意外擊落,另有3架險些遭遇不測。Safe Airspace網站建議:「情勢仍在發展中,營運商現階段應對該區域保持高度警戒。」以色列13日發表聲明指出,其攻擊目標鎖定伊朗核設施、彈道飛彈工廠及軍事指揮官,並宣告此舉將是阻止德黑蘭發展核武器之長期軍事行動的第一步。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Tel Aviv)的本-古里安機場(Ben Gurion Airport)對此已無限期關閉,以色列防空部隊高度戒備,防範伊朗可能發動的報復性打擊。以色列國營的以色列航空(El Al Airlines)也宣布暫停所有往返該國的航班。另據伊朗官方媒體及飛行員通告顯示,伊朗領空已無限期關閉。伊朗遇襲消息傳出時,包括杜拜的阿聯酋航空(Emirates)、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及印度航空(Air India)在內的多家航空公司班機正飛越伊朗領空。然而,經常透過伊朗領空往返歐洲與北美航線的印度航空稍早表示,多架航班已改道或返航,包括從紐約、溫哥華、芝加哥及倫敦出發的班機。而阿聯酋航空的曼徹斯特至杜拜航班也轉降伊斯坦堡。此外,廉航杜拜航空(flydubai)宣布暫停飛往安曼、貝魯特、大馬士革、伊朗及以色列的航班,並取消、改道或返航多架次班機,包括貝爾格勒至杜拜航班改飛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Yerevan)。據Flightradar24數據顯示,卡達航空(Qatar Airways)13日也取消了2班飛往敘利亞大馬士革的定期航班。據悉,伊拉克東部毗鄰伊朗邊境區域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航空走廊之一,任何時刻均有數十架航班往返歐洲與波斯灣,其中多數為亞洲至歐洲航線。與此同時,伊拉克國家媒體則指出,該國13日凌晨關閉領空並暫停所有機場起降作業。航班追蹤數據顯示,多架班機陸續改道中亞或沙烏地阿拉伯上空。位於以色列與伊拉克之間的約旦,在以色列展開行動數小時後也關閉了領空。自2023年10月爆發以哈衝突以來,民用航空器在經過中東地區時,必須時常與無人機及導彈共享空域,這些突發性攻擊行動橫跨主要航線,部分甚至近到能被飛行員與乘客目擊。「歐洲空中航行安全組織」(Eurocontrol)數據顯示,去年中東領空每日有1400架次往返歐洲的航班穿越。報導補充,去年哈薩克與蘇丹均發生民用航空器遭武器擊落的空難事件。此前較受矚目的案例包括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在烏克蘭東部被俄軍擊落,以及2020年烏克蘭國際航空PS752班機從德黑蘭起飛後遭伊朗擊落。

以色列空襲伊朗「境內核設施」 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關閉領空」
以色列空軍12日對伊朗境內的核設施與飛彈設施發動大規模空襲,標誌著中東地區緊張局勢急遽升高,這場攻擊並未獲得美國的明確支持。根據外媒的報導,以色列官員指出,空襲發動前幾小時,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反對攻擊伊朗核設施,並強調他仍對重啟核談判抱持希望。然而以色列最終仍選擇採取行動,攻擊範圍涵蓋伊朗的核設施、軍事總部、指揮中心與若干高級官員目標。12日晚間以色列全境警報響起,國防部長以色列卡茨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他警告,這場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預計將招致伊朗的導彈與無人機反擊,對以色列平民構成實質威脅。國防軍發言人表示,自13日起,以色列將限制全國活動,教育機構、群體集會及非必要工作場所一律暫停,僅保留關鍵商業運作。作為防禦措施,以色列已全面關閉領空,伊朗方面則暫停德黑蘭國際機場的所有航班起降。雙方緊急調整航空與國土防衛安排,顯示局勢進入高度戒備狀態。以色列國防軍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攻勢旨在摧毀伊朗的核武發展能力與彈道飛彈基礎設施,並可能持續數天。他們指出,根據以色列近期掌握的情報,伊朗正加速研發核彈,而以色列能掌握其進度的機會正逐漸消失,「我們正處於戰略機會的最後窗口,若不採取行動,後果將無法挽回」。儘管伊朗官方一再否認發展核武,美國及其盟友目前也未對伊朗的核活動發出明確警告。然而以色列選擇單方面出擊,顯示其對現況已失去耐性。據悉,美國在行動前曾私下通知部分盟友,以色列即將發動攻擊,但強調美方不會參與任何針對伊朗核計畫的行動。據《Axios》報導,川普政府已向以色列明確表示,華府不會涉入任何直接針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行動。儘管如此,考慮到過去美國曾協助以色列攔截伊朗的攻擊,若報復行動升高,美國仍可能被迫重新介入衝突。在空襲展開前,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邁克赫卡比在社群媒體上表示,當晚將駐守於耶路撒冷大使館,並呼籲「為耶路撒冷的和平祈禱」,外界普遍解讀這番言論為美方對即將爆發危機的認知與關切。以色列此次行動代號為「人民如母獅」,象徵堅決與防衛意志。據悉,這場攻擊早在數週前就已計劃,但以色列原先表示願意等待美伊第六輪核談判的結果。然而攻擊行動的發生也使得原訂於15日舉行的談判充滿不確定性。伊朗則嚴正警告,一旦其核計畫遭受打擊,將毫不猶豫地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目標發動報復。作為預防措施,美國已開始撤離駐伊拉克、巴林與科威特的外交人員家屬,並強化對波斯灣能源設施的防空保護。儘管以色列尚未公布攻擊的具體規模與成效,局勢的升溫已無可避免。

阻撓5阿拉伯外長出訪約旦河西岸! 沙國痛批以色列:展現極端主義立場
沙烏地阿拉伯1日指控,以色列阻撓5個阿拉伯國家外長代表團,出訪目前被以國實質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約旦河西岸(West Bank),並痛批特拉維夫展現出「極端主義與拒絕和平」的立場。據卡達《半島電視台》的報導,沙國外長阿紹德親王(Prince 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1日在約旦首都安曼(Amman),與約旦、埃及及巴林外長舉行聯合記者會時發表上述言論,他指出:「以色列拒絕讓代表團訪問約旦河西岸地區,具體展現並證實了其極端主義立場,以及拒絕任何推動和平進程的嘗試,這更加強化我們在國際社會推動外交努力的決心,以應對這種傲慢行徑。」此番言論是針對以色列阻止阿拉伯代表團,前往巴勒斯坦國的實際首都拉馬拉(Ramallah)會晤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的決定。來自埃及、約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外長們原計劃進行此次訪問,以在以色列持續進攻加薩走廊之際,給予巴勒斯坦外交支持。以色列實質控制著約旦河西岸的領空及邊境,並於上週五(5月30日)宣布不會批准此次訪問。1名以色列官員聲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至今仍拒絕譴責哈瑪斯10月7日的大屠殺,卻打算在拉馬拉召開具有挑釁意味的阿拉伯國家外長會議,討論推動建立巴勒斯坦國。」該官員補充以色列將「不會配合」此次出訪。據悉,阿紹德親王主導的行動若成行,將是近年來沙烏地高層官員首度訪問約旦河西岸。事後,約旦外交部長薩法迪(Ayman Safadi)指出,以色列阻撓這次的出訪,再度證明其正在「扼殺任何公正且全面解決」以阿衝突的可能性。與此同時,由法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主持的國際會議,預計將於6月17日至20日在紐約舉行,討論巴勒斯坦建國議題。埃及外長阿卜杜拉提(Badr Abdelatty)表示,會議將涵蓋加薩停火後的安全安排與重建計劃,以確保巴勒斯坦人留居故土,並挫敗任何以色列驅逐他們的計劃。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國土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實施的種族滅絕及大規模殖民行動,正面臨來自聯合國與歐洲國家日益增加的外交壓力,這些國家支持透過「兩國方案」解決以巴衝突,即在以色列佔領地建立獨立並存的巴勒斯坦國。

中國遼寧號航母首度在東海「起降艦載機」 日本防衛省緊急應對
日本防衛省於5月25日連續發布多項動態,證實中國海軍航空母艦「遼寧號」當天在釣魚臺列嶼的黃尾嶼(日方稱尖閣諸島的久場島)以北約200公里處的東海海域航行,並進行艦載戰鬥機與直升機的起降訓練。此為防衛省首度公開中國航母在東海實施艦載機起降作業,引發日本政府高度警戒。綜合朝日新聞、讀賣新聞、富士新聞網的報導,根據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詳細報告,昨(25日)上午7時許,海上自衛隊確認包括「遼寧號」航母、導彈驅逐艦等5艘中國艦艇編隊,於黃尾嶼北方海域活動。值得注意的是,航母甲板上有戰機與直升機頻繁起降,海上自衛隊隨即派出護衛艦進行跟蹤監視,航空自衛隊亦緊急升空F-15J等戰機因應。防衛省特別強調,本次雖未發生領空侵犯情事,但中國軍方行動「較以往更接近日本管轄海域」,故決定對外公開。防衛省官員在記者會上指出:「中國正系統性擴大其軍事活動範圍與強度。」統合幕僚監部更公布2022年5月拍攝的資料照片,顯示「遼寧號」曾在太平洋進行戰機起降訓練,暗示解放軍航母戰力已常態化突破第一島鏈。自衛隊相關人士補充說明,雖然中國航母過去曾在東海實施艦載機訓練,但本次位置「較歷次紀錄更逼近日本主張的專屬經濟區(EEZ)邊界」,且訓練規模與公開時機均具明顯針對性。值得關注的是,釣魚臺列嶼周邊海域近期已數度出現異常動態。本月3日,中國海警局所屬直升機曾侵入該區域日本領空,創下首例公務機侵犯紀錄。對此,防衛省雖表示「尚無法確認兩事件直接關聯」,但官員私下透露,中國正透過「軍警協同」模式多層次施壓。未來日方將結合衛星、巡邏機與地面雷達系統,24小時監控中國艦機動向。軍事專家分析,此次「遼寧號」選擇在東海中部實施艦載機訓練,具有多重戰略意義:首先,該海域距離台灣北部僅400公里,航母戰機作戰半徑可覆蓋台海北端;其次,起降位置刻意選在日中重疊的EEZ主張區,具備測試日本反應的意圖。

烏克蘭獲美新軍援 歐洲領袖「向俄施壓」力挺無條件停火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0日表示,來自美國的新一輪軍事援助已於當日抵達,並特別感謝美國總統川普在全球停火呼聲高漲之際,持續提供支持與情報共享。根據外媒報導,澤倫斯基於基輔舉行的「自願聯盟」國際高峰會後的記者會中指出,「我感謝川普總統今日仍未中止對我們的援助,情報交換也仍在持續,這對我們保護領空至關重要。」此次峰會於烏克蘭首都基輔召開,英國、法國、德國與波蘭等歐洲重量級領袖親自出席,其他30多國家代表、歐盟與北約官員則透過視訊方式參與。澤倫斯基形容這場會議為「烏克蘭的統一歐洲」。各國領袖在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俄羅斯從12日開始實施為期30天的無條件停火,為外交談判創造空間。澤倫斯基強調:「最關鍵的成果是我們在停火問題上達成了完全一致的立場——全面、無條件,並至少持續30天。」烏克蘭總統也透露,他與川普及其團隊進行了多次溝通。他在Telegram發文表示:「與川普總統進行了非常富有成效的對話,我們對此表示誠摯感謝。」川普在會後也重申其支持停火立場。他在社群媒體上強調,若俄羅斯違反協議,美國及其盟友將實施「大規模制裁」。白宮稱這項計畫將由美國主導,並獲得歐洲國家的協助監督執行。對此,克里姆林宮表示正「審慎考慮」有關提議,但警告不會屈服於外界壓力。俄國總統府發言人佩斯科夫批評西方言論「前後矛盾、具有對抗性」,並稱「對俄施壓毫無意義」。雖然俄方日前為慶祝勝利日短暫宣布為期30小時的停火,但雙方互指對方違反協議。烏克蘭境內的襲擊報告仍持續傳出。根據烏克蘭警方通報,北部蘇梅地區遭俄軍砲擊造成一名85歲老婦身亡、三人受傷,並有19處住宅及10棟建築物毀損。在東部頓內茨克州,科斯特揚季尼夫卡鎮亦遭到攻擊,導致一人受傷,兩棟公寓大樓起火。而在南部赫爾松,一名58歲居民則遭到攜帶炸藥的俄羅斯無人機襲擊,所幸已獲救治。此次基輔峰會也被外界視為對前一日於莫斯科舉辦的親俄峰會的強烈回應。法國總統馬克宏強調:「若停火遭破壞,歐洲與美國將協調實施制裁。」德國總理梅爾茨則譴責俄羅斯自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的行徑為「違反國際法的侵略戰爭」。與會領袖包含英國首相、波蘭總理,以及透過視訊參與的義大利總理、加拿大總理、歐盟委員會主席與北約秘書長。澤倫斯基最後強調,烏克蘭需要的不僅是暫時停火,更是持久且有保障的和平:「我們今天聚在這裡,是為了討論如何真正建立與保障長久安全。」

巴基斯坦反擊了!印度「逾20處軍事據點」遭襲
印巴衝突持續升級!為報復新德里近期的攻擊,伊斯蘭馬巴德10日對印度發動代號為「Bunyan-um-Marsus」(銅牆鐵壁)的飛彈反擊行動。巴基斯坦安全部門消息人士透露,巴方正針對印度境內重要軍事目標展開反攻,目前已向印方目標發射至少3枚「法塔赫-2」(Fatah 2)導彈。另根據情報,印度位於比亞斯(Beas)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弋飛彈(BrahMos)儲存基地已在首波攻擊中遭到摧毀。根據巴國安全部門情報與戰場報告證實,印度多個關鍵軍事設施遭襲後已造成大範圍破壞與人員傷亡,軍方列舉的具體打擊成果包括:比亞斯地區的布拉莫斯導彈儲存設施全毀;烏坦布爾(Udhampur)的防空系統與空軍基地分別遭完全摧毀與重創;帕坦科特(Pathankot)機場在精準導彈打擊中受損;賈朗達爾(Jalandhar)空軍基地遭持續攻擊。此外,古吉拉特邦(Gujarat)多處空軍基地與軍事據點遇襲;德里(Delhi)周邊雖在希薩爾(Hisar)成功攔截1枚導彈,但首都圈仍面臨威脅;拉賈斯坦邦(Rajasthan)軍事設施受創;斯利那加(Srinagar)空軍基地遭襲並造成20名軍人傷亡;昌迪加爾(Chandigarh)武器庫被徹底摧毀。整體而言,印度北部超過20處軍事據點遭襲,導致該區域陷入大規模運作癱瘓。消息人士強調,所有曾參與襲擊巴基斯坦的印度軍事基地均被列為打擊目標,其中「法塔赫-2」導彈造成的破壞最為嚴重。關於傷亡與損害情況,印度媒體證實1名高級行政官員在拉朱里(Rajouri)的襲擊中喪生。此外,印度位於德蘭吉亞里(Dehrangyari)的砲兵陣地及印控喀什米爾(India-held Kashmir)納格羅塔(Nagrota)的布拉莫斯導彈儲存庫均遭摧毀,後者更蒙受重大損失。印媒亦坦承巴基斯坦鎖定了印度境內26處地點實施打擊,更有消息指出巴基斯坦無人機已飛抵新德里上空盤旋,其中1架據報已擊中印度城市菲羅茲布爾(Ferozepur)。巴基斯坦政軍領導層已做出重要決議,聲明將對印度任何後續行動採取明確反制。當局警告若印度繼續挑釁,巴方將鎖定其高價值經濟目標實施打擊。「印度若輕舉妄動,後果將極其嚴重。」巴基斯坦政軍高層如此強調。另一方面,巴基斯坦機場管理局發言人表示,因應近期印度侵略行為,該國領空將持續關閉至今日中午12時,所有航班均受影響。伊斯蘭瑪巴德機場(Islamabad Airport)航班時刻表因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遇襲事件而大亂,國內外航空公司班機均出現延誤,完成乘客報到手續的航班皆未能按原定時間起飛。

印巴衝突升級!印度封鎖32座機場至15日 民航航班暫停起降
印巴緊張局勢升級,印度民航局宣布暫時關閉印度北部和西部32個機場,所有民航航班暫停起降,這些機場包括阿德漢普爾、安巴拉、阿姆利則、阿萬提普爾、巴廷達、普傑、比卡內爾、昌迪加爾、哈爾瓦拉、欣頓和查謨。印度民航局在新聞稿中表示,由於營運原因,關閉時間將從「2025年5月9日至2025年5月14日(即印度標準時間2025年5月15日05:29)。」自印度5月7日襲擊恐怖分子營地、巴基斯坦隨後砲擊邊境地區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軍事衝突持續不斷。印度陸軍上校索菲亞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巴基斯坦正在利用民航客機作為盾牌,他們完全清楚,其對印度的攻擊將引發印度防空系統的迅速反應。這對毫無戒心的民航客機來說並不安全,包括在印巴邊界附近飛行的國際航班。」5月8日至9日夜間,巴基斯坦部署了300至400架無人機,攻擊地點包括斯利那加機場、阿萬蒂波拉空軍基地、納格羅塔、查謨、帕坦科特、法齊爾卡和齋沙默爾。印度指責巴基斯坦在執行無人機和飛彈行動的同時保持領空開放,危及國際空中交通。另一方面,巴基斯坦指責印度用戰鬥機發射飛彈襲擊其三個軍事基地,導致兩國衝突大幅升級,巴基斯坦威脅將採取進一步報復措施。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喬杜里表示:「印度赤裸裸的侵略行徑,動用導彈進行攻擊。努爾汗基地、穆里德基地和肖爾科特基地均成為攻擊目標。」喬杜里稱印度大部分飛彈都被巴基斯坦防空部隊攔截。他警告印度:「現在你們只需等待我們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