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
」 國際貨幣基金 IMF 美國 川普 關稅
美眾院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 國台辦反批干涉內政、堅決反對
美國眾議院23日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對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IMF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只有主權國家才有資格參加;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無權參加。朱鳳蓮指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美國國會一些議員重炒涉台廢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大陸堅決反對。敦促美方停止推進有關涉台消極法案,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據《中國時報》報導,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23日口頭無異議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 n-Discrimination Act),要求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加入IMF。法案重點包括,在台灣有意願下,促使台灣 加入IMF成為會員;讓台灣參與IMF針對台灣經濟與金融政策的定期監 督活動;促進台灣國民在IMF就業的機會;以及確保台灣獲得IMF技術 協助與培訓的能力。這項法案由共和黨籍眾議員金映玉及民主黨議員葛林(Al Green) 於今年2月4日共同發起。金映玉在法案表決前說,中國持續阻撓台灣參與包括IMF在內的國際論壇,因為他們知道金融安全與軍事安 全同等重要。

美眾院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 要求財長倡導台灣加入IMF
由共和黨韓裔聯邦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提出的《2025年不歧視台灣法案》(H.R. 910 – 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 of 2025)在美國聯邦眾議院以口頭表決方式獲得一致通過。該法案要求美國財政部長必須代表美國,倡導台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並積極參與其中。金映玉議員表示:「加入IMF將使台灣獲得資源,從而增強其金融韌性,並有效遏制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美國長期以來的對台政策,就是在不要求擁有主權國家地位作為前提的國際組織中,支持台灣的會員資格。即使在無法取得IMF正式會員資格的情況下,我們也必須持續倡導讓台灣的聲音被聽見。」據悉,該法案要求美國財政部長必須代表美國,在IMF中執行以下倡議:積極主張台灣成為IMF的會員。支持台灣納入IMF的定期經濟與金融政策監督機制。保障台灣人士在IMF的就業機會。促使台灣能夠獲得IMF的技術協助與訓練《2025年不歧視台灣法案》皆獲得兩黨在眾議院與參議院的支持,眾議院版本由金映玉與民主黨眾議員葛林(Rep. Al Green)共同提出,參議院版本則由共和黨參議員麥考密克(Sen. Dave McCormick)、蘇利文(Sen. Dan Sullivan),以及民主黨參議員羅森(Sen. Jacky Rosen)、斯洛特金(Sen. Elissa Slotkin)提案。其中,《2025年不歧視台灣法案》的眾院版本H.R. 910,已於今年2月4日由金映玉與葛林提出,並於3月5日通過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隨後於3月21日被正式排上聯合日程並進行表決 。目前法案雙方版本若通過將送交總統簽署,正式成為法律。

女醫明告對蝦過敏「仍吃到蝦」 星航緊急降落巴黎被控疏失
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近日發生一起訴訟案,一名搭乘商務艙的美國籍兒科醫師聲稱,她在2024年10月搭乘航班時明確告知乘務員對蝦過敏,卻仍被誤供含蝦餐點,導致她嚴重過敏,症狀迅速出現,不得不在巴黎緊急降落並送醫急救。此事件已於2025年6月17日在美國紐約東區聯邦法院提出訴訟。根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等外媒報導,該名41歲的醫師多琳(Doreen Benary)聲稱,她在登機後已向空服人員強調對蝦過敏,孰料餐點仍含蝦仁,導致她誤食後在空中「劇烈不適」。根據起訴書指出,這起事件發生於2024年10月8日,當時多琳搭乘編號SQ026的班機,從法蘭克福往紐約,當時空服員明知道她患有蝦類過敏,卻仍錯誤提供含蝦餐點,使她「劇烈過敏,急速惡化」。她吃下餐點後「幾乎立即感到不適」,隨後空服表示犯錯並道歉。但過敏反應迅速惡化,機長最終決定緊急降落巴黎安排救護車送診,並在兩家醫療機構接受急救治療。起訴書指出,此事件表明新加坡航空未妥善執行「蒙特婁公約」中第17條「意外事故責任」之旅客服務義務,也未遵守機上防範食物過敏的安全程序。該醫師因此「遭受極大身體痛苦、精神折磨」,且影響未來生活品質,正要求法院評估並判決星航支付合理賠償。據了解,「蒙特婁公約」(Montreal Convention)是針對國際航班發生事故後的賠償機制,有明確保障。此外,依《蒙特婁公約》第21條規定,此類賠償上限約為特殊提款權,大約美金21萬4118元,換算台幣約660萬元。所謂的「特殊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 )是一種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造的國際儲備資產,不是貨幣,而是一種國際帳戶單位。在國際航空責任的法律框架中,用 SDR 作為全球統一的賠償標準單位,避免因各國匯率波動影響賠償公平性。另據《南華早報》指出,星航證實有這起訴訟案,但「無法就法院前案件進行評論」,因此對指控尚未公開回應。在該起事件之前,新加坡航空曾因2017年供應花生零食,引發另一起過敏反應事件,星航於2018年起全面機艙禁用花生,改為提供豌豆與餅乾作替代。紐約小兒科醫師搭星航誤食含蝦餐點後,被迫緊急降落巴黎就醫。(圖/翻攝自X)

美國對等關稅引發股災 勞動基金4個月虧損1990億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天公布,截至今年4月底止,整體勞動基金運用規模為7兆1034億元,評價後收益數為虧損1990億元,近2000億元,收益率-2.90%。勞動基金運用局指出,主要金融市場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影響,今年以來表現震盪劇烈,後續貨幣政策調整及地緣政治衝突,將增添風險。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整體勞動基金114年截至4月底止運用規模為7兆1034億元,評價後收益數為虧損1,990億元,收益率-2.90%。若加計受託管理的國民年金保險基金及農民退休基金,總運用規模達7兆7170億元,截至4月底,評價後收益數為虧損2215億元,收益率為-2.98%。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回顧4月金融市場表現,美國政府4月2日宣布開徵對等關稅且稅率超乎市場預期,政策不確定性引發市場擔憂經濟衰退風險提高,國際主要指數呈現下跌。國內也受到衝擊,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台股在4月7日重挫逾2000點,跌幅9.7%,創台股歷史單日最大跌點與跌幅紀錄,恐慌情緒蔓延,直到4月中旬美國宣布暫緩施行相關政策並開始與各國進行談判,市場才稍有緩和。但勞動基金運用局指出,中美貿易爭端持續,且國際貨幣基金(IMF)4月22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大幅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由3.3%至2.8%,並警告關稅戰正對全球經濟造成深遠衝擊,全球貿易與成長面臨下行風險。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整體而言,主要金融市場受到地緣政治與美國關稅貿易政策影響,今年以來表現劇烈震盪,台股與費城半導體指數跌幅均逾10%。儘管今年以來短期績效受到金融市場波動影響,然以長期投資績效來看,整體勞動基金近10年多平均收益率為6.03%,國保基金近10年多平均收益率為6.43%,長期投資績效穩健。勞動基金運用局強調,美國關稅貿易政策動向瞬息萬變,未來仍須持續密切關注,去全球化進程加速及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再起皆可能對通膨帶來壓力,進而影響貨幣政策的調整方向,加上地緣政治衝突再起,皆為金融市場增添潛在風險。

前聯準會主席、前歐洲央行總裁都是門生 以色列「央行教父」辭世
在全球經濟政策領域舉足輕重的學者費雪(Stanley Fischer),目前傳出於於5月31日晚間辭世,享壽81歲。費雪過去曾擔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副主席、以色列銀行(Bank of Israel)總裁,對現代宏觀經濟理論與實務皆有深遠影響。而目前以色列銀行已於1日證實其死訊,但並未公布具體死因。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費雪出生於尚比亞(Zambia),後來成為擁有美國與以色列雙重國籍的經濟學家。他於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任教多年,期間指導出多位日後主掌全球金融要職的重要人物,包括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前歐洲中央銀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在政策制定領域,費雪的表現同樣傑出,過去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並在19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2002年至2005年間,他也曾擔任花旗集團副董事長,擁有橫跨學術與金融界的豐富歷練。2005年起,費雪擔任以色列中央銀行總裁,直至2013年卸任。在這段期間內,他協助以色列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維持經濟穩定,對該國經濟的國際形象提升貢獻巨大。費雪也推動成立貨幣政策委員會,使利率決策機制更加透明,與其他先進經濟體接軌。隨後於2014年至2017年出任聯準會副主席,並於2020年至2021年間擔任以色列工人銀行(Bank Hapoalim)董事。對費雪的離世,各界表達哀悼與敬意。現任以色列銀行總裁亞龍(Amir Yaron)表示,費雪對以色列經濟發展與制度改革的貢獻「極具重要性」。他也回顧了費雪在1985年應對以色列超級通膨危機時,參與穩定經濟計畫的制定,並以此奠定其在以色列經濟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也稱費雪為「偉大的猶太復國主義者」,讚揚其毅然離開美國,選擇回到以色列,擔任中央銀行總裁一職。納坦雅胡提到,費雪不僅是傑出的經濟學家,更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成功協助以色列重獲經濟穩定,是國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以色列總統赫佐格(Isaac Herzog)則以「世界級的專業人士」、「誠信之人」、「真正熱愛和平的人」來形容費雪,並指出他在強化以色列經濟韌性與國際聲譽方面的角色不可取代。

被貿易戰拖累!美國首季GDP下滑0.2% 近3年首見
美國政府29日公布數據顯示,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0.2%,是自2022年以來,近3年首見。相較之下,2024年第四季GDP成長了2.4%,而此次GDP下滑,顯示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貿易戰已拖累美國經濟。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29日修正數據指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1至3月的GDP季減0.2%,略優於最初估計的0.3%降幅。《金融時報》指出,由於消費者支出降溫,這項修正數據仍不足以讓經濟在此期間恢復正成長,因為首季的統計數據因進口激增而被扭曲。而此次GDP下滑,主因是企業在川普4月初祭出高額關稅前,爭相購買外國商品,導致進口激增。在GDP的計算中,進口大幅成長,抵消出口帶來的正面效益。修正後的統計數據顯示投資雖有增加,但由於美國人正在應對貿易戰帶來的物價上漲和不確定性,因此轉趨保守,消費放緩也抵消了投資成長,尤其是服務業和房地產方面。消費支出是美國的主要成長引擎,但受到貿易戰影響消費者信心,也僅成長1.2%,較初估值的1.8%下修。淨出口也縮減4.9個百分點,減幅也比初估值大。經濟學家表示,最新的數據仍未完全反映,進口激增預期導致的庫存成長。專家斯旺克(Diane Swonk)認為,「這確實反映出,在一個政策如此頻繁突變的經濟體中,用長期數據來捕捉正在發生的所有事情是多麼困難。」《金融時報》預計,川普的貿易戰將在今年下半年拖累美國經濟。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4月,將今年美國GDP成長預期,從1月的2.7%下調至1.8%。另一方面,美國勞工部29日也公布,截至5月24日止的當周,初領失業救濟的人數,較前周增加1.4萬人至24萬人,高於市場所預期的23萬人。較能反映勞動市場現況的4周移動平均值,微降至23萬750人。截至17日止,續領失業金人數增加2.6萬人至191.9萬人,創下2021年來最高紀錄。

景氣亮警訊!主計總處調降全年成長率至3.1% 下半年恐僅1%
行政院主計總處28日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受關稅戰預期、廠商提前拉貨影響,加上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主計總處預估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5.35%,表現優於預期,但拉貨效益陸續退場,下半年經濟成長僅剩1.0%,預測全年最新經濟成長率為3.1%,較2月預測的3.14%下修0.04個百分點,勉強保3。主計總處綜統處處長蔡鈺泰表示,這次台灣最新經濟預測,是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5月資料,假設多數國家最終關稅稅率與10%基準關稅相近,所預測的結果,坦言台美關稅談判結果,與後續發展仍具高度不確定性。由於各學術機構、企業調查等皆顯示,美國對台灣關稅談判,最後加徵的關稅可能落在15%至20%,倘若比主計總處這次預期的10%關稅來得高,蔡鈺泰表示,進口關稅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需求減少的情況下,首當其衝是出口減少、投資延緩,企業獲利減少的情況下,進而影響民間消費較保守。主計總處表示,貿易保護主義升溫、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壓抑全球經貿動能,國際貨幣基金(IMF)4月將今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預測由1月預測 3.2%,大幅下修至1.7%。不過,我國商品出口比重近7成的電子零組件與資通訊產品, 受惠於AI應用持續擴展,雲端服務業者及多數國家政府積極擴充算 力,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強勁,加上相關組件供應與系統整合瓶頸已 有效克服,可望帶動我國商品出口擴增,客戶端因應美國關稅政策提前備貨效應,預估今年上半年商品出口2757億美元,年增 22.55%,下半年動能則轉弱,出口2420億美元,年減3.2%,全年出口5177億美元,年增仍達8.99%。國內就業市場穩健、薪資持續成長,以及上市櫃公司獲利良好, 股利發放明顯增加,挹注家庭可支配所得,加上國人跨境旅遊熱度延續,可望支撐消費動能,不過,全球經貿不確定性升高、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等不利消費信心,約制部分成長力道,預測今年民間消費實質成長1.64%,下修0.48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新台幣升值,可抑制進口物價,舒緩國內物價上漲壓力,但外食費及房租漲勢延續,以及水果供量較少致價格仍處高位,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上漲1.88%,下修了0.06個百分點。

不畏川普關稅戰!聯合國預測:印度經濟今年將增長6.3%
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在全球經濟的「危機時刻」,印度仍保持增長最快大型經濟體的地位,預計本財政年度將錄得6.3%的經濟增長率。聯合國《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WESP)年中更新報告也指出,儘管較1月份的預測下調了0.3%,印度經濟明年增速預計將略微加快至6.4%。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月則預測印度經濟今年將增長6.2%,明年增速為6.3%。綜合印媒《DD News》、《今日印度》的報導,「世界經濟正處於一個危險時刻,」聯合國WESP報告示警稱,「貿易緊張局勢加劇與政策不確定性,已顯著削弱2025年的全球經濟前景。」經濟分析與政策司司長慕克吉(Shantanu Mukherjee)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對全球經濟而言,這是一段令人神經緊繃的時期。今年1月我們還預期會有2年的穩定增長,儘管低於平均水平,但此後前景已然惡化。」儘管全球經濟風雨飄渺,但印度仍展現出令人矚目的經濟韌性。聯合國指出,全球第5大經濟體印度在今年將穩居全球增長最快主要經濟體寶座,與今年全球2.4%的增長率及其他主要經濟體形成鮮明對比。根據WESP報告,中國4.6%的預期增長率已明顯落後給印度,美國(1.6%)、日本(0.7%)和歐盟(1%)的數字更加慘澹,德國甚至可能出現-0.1%的負增長。相較之下,印度本財年6.3%的預期增速,雖較1月預測的6.6%略有下調,但仍大幅領先其他大型經濟體。另2026年印度經濟預計擴張6.4%,較早期預期微幅下調了0.3%,不過增長動能依然強勁。報告強調:「印度強勁的私人消費、穩固的公共投資以及蓬勃發展的服務業出口,將持續支撐其經濟增長。」在通膨與就業方面,WESP報告顯示印度呈現積極趨勢,「通膨率預計將從2024年的4.9%降至2025年的4.3%,維持在央行目標區間內。」報告同時指出:「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下,失業率基本保持平穩,」但亦提醒「就業領域持續存在的性別差距,凸顯提升勞動力參與包容性的迫切需求。」報告特別關注美國加徵關稅對印度出口部門的潛在風險,「雖然迫在眉睫的美國關稅將壓制印度的商品出口,但目前獲得豁免的製藥、電子、半導體、能源和銅等領域可能緩解經濟衝擊,不過這些豁免未必是永久性的。」值得注意的是,IMF此前對印度經濟的預測,與這份聯合國的報告結果高度吻合,其最新預測同樣表明印度今明兩年有望分別實現6.2%和6.3%的經濟增長,進一步強化市場對印度經濟前景的信心。

關稅海嘯衝擊全球貿易動能 貨櫃三雄4月營收下滑
航運業受美國關稅戰及供應鏈持續動態調整下,市場面臨承壓。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最新公布的4月營收呈現月減現象,全球貿易動能轉弱。貨櫃三雄4月營收方面,長榮日前公布4月合併營收為300.05億元,月減10.4%、年減5.69%;累計前4月營收達1399.75億元,將去年同期年增16.21%。萬海因受工作天數較少所致,4月合併營收達114.38億元,月減2.94%、年增13.16%;累計前4月營收為485.28億元,年增28.63%。陽明4月合併營收為124.93億元,月減5.56%、年減16.4%;累計今年前4月營收580.09億元,年減1.25%。公司表示,受到全球需求放緩、運價走低拖累營收表現,受美中關稅政策不明與金融市場波動影響,貨載需求疲軟,主要機構紛紛下修全球成長預測。國際貨幣基金(IMF)則將今年全球成長率下修至2.8%,並示警關稅戰升溫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拖累貿易活動與投資意願。 截至9日收盤,長榮股價上漲1.93%,收至211元;陽明揚升1.84%,收至71.8元;萬海上揚2.48%,收至86.6元。

關稅談判撇除匯率戰 卓榮泰:未來不敢斷言
行政院長卓榮泰6日表示,政府與美方談判會在撇除匯率議題的架構下穩健進行,一定會確保國家利益,至於未來會談到什麼事情,目前不敢斷言。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揚,總統賴清德5日晚間發表談話,直指新台幣升值主要來自市場的預期心理,因為台灣2024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達 4.59%,已創下 3 年來最佳表現,2025年第 1 季概估成長率還將達到5.37%,即便面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對等關稅」劇烈的政策改變,從國際貨幣基金(IMF)對 2025 年亞洲四小龍最新修正的經濟成長預測中,香港、韓國、新加坡皆被下修,只有台灣從 2.7%上修至 2.9%,也比日本指數亮眼,因此匯率議題,並不是台美近期談判的重點。閣揆卓榮泰強調台、美貿易談判目前沒有談及貨幣升值。(圖/黃鵬杰攝)賴清德說,面對台美貿易談判關鍵時刻,執政團隊會在確保「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及「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的三大原則下,有序而穩健地理性面對問題,團結所有能團結的的力量,直球對決國際經貿變局。卓榮泰5日到立法院備詢時對此表示,此前的台美的談判確實沒有匯率,但未來什麼時候會談到什麼事情,「我們不敢在這裡斷言」,畢竟未來的事情不是一刀兩面,但我方政府都會高度掌握,並且在談判過程確保國家利益。卓榮泰強調,行政院對匯率波動都時時關注,而賴清德既然已經親上火線,確認匯率議題不會成為關稅談判範圍,那麼行政院就依此原則辦理,確保國家利益。

針對匯率變動及新台幣升值 賴清德提五點說明
針對台灣匯率市場變動及新台幣升值情形,賴清德總統昨(5)日發表談話,向國人說明,這一波新台幣升值主要是外匯市場預期心理、以及近期外資匯入買超台股所造成,中央銀行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都已經證實,這次台美雙方關稅談判並未觸及匯率議題。賴總統指出,外匯市場的預期心理雖然影響匯率,但很遺憾看到,許多政治人物的攻防,鎖定在匯率議題進行炒作,造成市場的誤導與非理性的預期心理。面對台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執政團隊會在「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及「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的三大原則下,快慢有序、穩健應對,期盼國人一起用理性的態度,團結的力量,因應國際經貿變局。賴總統談話內容主要有五大要點,首先,這一波新台幣升值主要是外匯市場預期心理所造成。而形成市場預期心理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去年台灣整年度的經濟成長率,達4.59%,創下三年來最佳的表現,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概估將達到5.37%。即便面臨美國川普總統「對等關稅」的新政策衝擊,但從「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川普關稅政策後,所修正的各國2025年經濟成長預測來看,在亞洲四小龍裡,香港、韓國、新加坡都是下修,只有台灣是從2.7%上修到2.9%,甚至比日本的0.6%還要好。「第二,新台幣匯率升值的第二個原因,是近期外資匯入買超台股。」賴總統說,從4月2號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提出後,全球股市都產生劇烈影響,台灣也不例外。台股曾經一度跌到1萬8千點以下,但也漸漸從谷底回升,雖然歷經幾次震盪,但仍回到2萬點以上。而外資擴大買超台股,也升高近期對新台幣升值的預期心理;不過,這也表示,即便面臨美國關稅政策挑戰,外資仍然對台灣的產業深具信心。賴總統說,第三點,外匯市場的預期心理雖然影響匯率,但是,這段時間以來,卻有許多不實訊息,企圖影響市場的預期心理。我們非常遺憾看到,許多政治人物的攻防,竟然鎖定匯率議題進行炒作,造成了市場的誤導與非理性的預期心理。「身為總統,我必須再次強調,政黨可以競爭,國家不能犧牲,政黨可以競爭,人民不能犧牲。」賴總統指出第四點說,中央銀行以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都已經證實過,這次台美雙方關稅談判,並未觸及匯率議題。其實很簡單,因為台美貿易逆差,主要是長年所累積而成的國際貿易分工結果,就以今年二月的統計來說,台灣出口美國的產品,有將近7成,集中在由美國買家主導的電子產品,包括了人工智慧、資通訊、半導體跟相關產品。這不僅證明台美供應鏈之間的分工,也表示台美之間的供應鏈,可以互利、互補。賴總統提出第五點說,雖然因為貿易逆差的原因,台灣被列入美國的觀察名單,但從未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而也正因為造成台美貿易逆差的原因,與匯率無關,台美之間的談判,自然不會提及匯率議題。因此,我也要請有心人士,不要再刻意散佈不實訊息。他強調,當面對台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執政團隊會在「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以及「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這三大原則之下,快慢有序、穩健應對。

被川普關稅戰害慘!勞動基金3月虧損1716億元
美國總統川普4月上旬祭出「對等關稅」,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震,股、債市均大幅下滑,但在4月股災之前,據勞動基金局今天(1日)公布,截至2025年3月底止勞動基金規模為7兆2358億元、光是3月就虧損1716.3億元。勞動基金局表示,回顧3月金融市場表現,雖美國就業及通膨數據尚稱穩定,然關稅貿易戰議題持續延燒,加深市場對美國停滯性通膨的預期,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進而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投資氛圍,加上美國消費者信心偏弱,種種因素打壓風險性資產表現。3月底受美國新政府關稅政策消息衝擊,台股3月31日單日下挫逾900點,恐慌情緒蔓延,衝擊市場表現,整體而言,3月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受到全球貿易衝突持續升溫、經濟前景不明及地緣衝突尚存等多重因素影響,台股及費城半導體指數震盪下跌均逾10%。基金局指出,美國 4 月 2 日宣布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發表聲明,新關稅措施將帶來全球經濟重大風險,呼籲美國及其貿易夥伴展開建設性的合作,以化解貿易緊張局勢並減少不確定性。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則表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高,恐對雙邊貿易構成急劇萎縮的重大風險,進而拖累全球其他地區經濟。基金局提及,美國關稅貿易政策動向瞬息萬變,未來仍須持續密切關注,去全球化進程加速及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再起皆可能對通膨帶來壓力,進而影響貨幣政策的調整方向,加上全球各主要國家成長復甦步調不一,且地緣政治衝突未歇,皆為金融市場增添潛在風險。據基金局公布指出,截至今年3月為止,新制勞退基金規模為4兆7946億元,收益率-0.74%;舊制勞退基金規模為1兆802億元,收益率-1.88%;勞保基金規模為1兆1255億元,收益率-1.44%;就保基金規模為1787億元,收益率1.13%;勞職保基金規模為375億元,收益率0.45%;積欠工資墊償基金規模為193億元,收益率為-2.54%。國民年金保險基金規模為6050億元,收益率為-1.62%;農民退休基金規模為219億元,收益率為-3.73%。

中方否認習近平與川普通話 重申未就關稅展開談判:誤導公眾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稱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並達成若干關稅協議的說法,北京明確否認相關指控,重申中美兩國目前並無任何針對關稅問題的磋商或談判。根據外媒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家坤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據我了解,兩國元首近期沒有通話。」他同時強調,中方對於是否進行貿易談判的立場一貫明確,「中美之間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川普上週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表示,中方「打了電話」,並稱兩國已達成「200項關稅協議」,但未提供具體細節或證據。在接受CNN訪問時,他雖重申與習近平有過多次聯繫,但對通話的時間與內容避而不談。然而中國駐美大使館在週末發布聲明指出,所謂通話與協議的說法「純屬誤導」,中方重申中美並未就關稅問題進行任何談判。中國商務部亦表態,要求美方取消對中國商品徵收的所有單邊關稅,才能為雙方關係尋求實質性的解決路徑。根據公開資料,兩國領導人上一次通話發生在2025年1月17日,即川普再次就任總統前夕。此後,中方多次否認雙方有進一步聯繫或會談。儘管川普聲稱他的政府正與中方協商,試圖「大幅」降低現行高達145%的關稅稅率,但北京方面態度依舊強硬。中方近日甚至將對美國進口商品的報復性關稅提高至125%,僅針對部分科技產品如半導體略作調整,以減輕貿易戰對本國高科技產業的衝擊。川普的說法也引發了美國內部的不確定與質疑。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接受《本週》(This Week)節目訪問時坦言,不清楚總統是否與習近平有過通話,並指出其與中方接觸多集中於金融穩定與全球經濟預警等傳統議題。當前中美貿易關係依然緊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因此下修兩國經濟成長預測,而德國一家航運公司則透露,由於企業對前景感到不確定,中美間多達30%的貨運訂單遭取消。中國外交部也再次呼籲美方勿在貿易談判議題上「誤導公眾」,強調北京不會在壓力下讓步,並堅持美方應先取消所有懲罰性關稅,才可能推動實質性對話。

上任百日接受專訪再提關稅政策 川普再次重申「美國生產就免稅」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上任百日後,於22日接受《時代雜誌》的專訪,當中川普極力闡述其關稅政策與貿易立場,川普也提到,美國過去每年在國際貿易中損失2兆美元,這種局面「無法持續」,因此他上任後迅速出手,對汽車、鋼鐵與鋁材產品分別加徵了25%的關稅,這些措施已讓美國市場出現明顯波動,單日股市漲幅高達1000至1200點的正向波動。根據《時代雜誌》報導指出,川普表示,過去也從中國課徵數千億美元關稅,並聲稱當時美國並未出現通貨膨脹。他強調,如今美國同樣正在收取數十億美元的關稅收入,而且不同於過去,這些資金直接回流國內。被問及若未來仍對外國產品維持20%、30%、甚至50%的高關稅是否算勝利時,川普毫不遲疑地回答「完全的勝利」,並解釋道,這樣可以迫使外國企業將製造基地遷至美國,因為只要產品在美國境內生產,就可免繳關稅。川普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例,指出這些國家對美國商品徵收100%到150%的高額關稅,因此美國「只是在追求公平」。他進一步透露,目前他已完成200項與各國企業達成的貿易協議,並預告在接下來三到四週內將正式公布細節。他將美國比喻為一家巨大的百貨公司,自己則是負責「設定價格」的人,強調所有國家必須支付合理代價才能「購物」。當談到大型企業的回流時,《時代雜誌》問到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計畫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一事,以及台灣的台積電魏哲家也提及類似的巨額投資承諾,詢問川普是否相信,川普則回應「我認為他們是值得信任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別無選擇」。川普提到,這些企業並非出於自願,而是「別無選擇」,因為不在美國設廠將無法承受高關稅的壓力「因為如果他們不這麼做,他們就無法承受關稅。」川普強調「關稅正在帶來生意」,更表示「只要他們在美國生產產品,就不需要繳交任何關稅」,這種模式正在帶來「史無前例的經濟奇蹟」。在財經議題方面,川普於專訪中反覆強調,他上任短短三個月內,已扭轉美國經濟惡化的趨勢。川普提到,當他接手美國時,美國正處於歷史上通貨膨脹最高峰之一,雜貨、雞蛋、能源價格全面飆漲。如今,在他的領導下,雜貨與能源價格已顯著下降,而唯一尚未降溫的是利率水平。對於《時代雜誌》記者引用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通膨將繼續上升的說法,川普堅持自己的經濟判斷更為準確。川普反駁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Atlanta Fed)提出的美國第一季經濟收縮-2.2%的統計,堅稱美國即將迎來「爆炸性成長」,並預言將成為「史上最富有的國家」。川普還特別提及企業投資情況,指出Apple已承諾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這在過去是「從未發生過的事」。針對外界擔心他偏袒大型企業的質疑,他強調自己對小企業更加友善,並承諾小企業將是其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在預算政策方面,川普表示個人對於百萬富翁增稅「完全不介意」,甚至認為若能用來支援中產階級,他會樂意繳更多稅款。但他也坦承,由於擔心類似老布希(Bush)當年因加稅而敗選的歷史重演,他在政治策略上會較為謹慎。在金融市場方面,當被問及9日債券市場因壓力劇烈波動時,川普否認自己有因市場緊張而作出任何讓步,堅稱自己並未因此而暫緩關稅政策,川普甚至表示「自己不緊張,只是市場情緒緊張」,債券市場的動盪並未動搖他的經濟政策主軸。

關稅戰發酵!台灣GDP保3破滅 下波恐面臨貨幣戰
關稅戰發酵,衝擊我國經濟表現,今年保3期望恐破滅;台經院25日公布最新總體經濟預測,下修我國全年經濟成長率至2.91%,較今年1月預估相比,下修達0.51個百分點;台經院點出,下修主因是外需將轉弱,民間投資、消費意願也熄火,全年經濟走勢呈「前高後低」格局。台經院也示警,關稅戰開打,當心下波戰場轉向「貨幣戰」,新台幣持續升值、甚至將破30元大關,提醒外銷廠商要避險。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相繼大幅調降墨西哥2025年經濟成長預期,分別將其成長率下修至負0.3%以及零。IMF總裁喬治艾娃24日呼籲各國盡快解決貿易爭端,以限制對全球經濟的損害。針對全球因應關稅戰,台經院長張建一坦言,國際市場第1季就爭搶資通訊急單,製造業出現提前拉貨現象,進出口、製造生產與外銷訂單表現亮眼,經濟狀況還能力抗關稅衝擊,預估急單持續熱絡到第2季,「現在台灣景氣有超額利潤」,但關稅暫緩90天過後,很難推估對台灣的影響。台經院指出,提前拉貨效應減退後,下半年外需將明顯轉弱;屆時企業資本支出轉趨觀望、民眾消費意願也將降溫,進而影響內需表現恐不如預期,一連串的骨牌效應,成下修全年經濟成長表現的原因。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川普關稅政策變幻莫測,他以「一直說狼來了,結果來的是哈士奇」來形容。與貿易戰不同的是,這次貨幣戰是亞洲貨幣升貶不一,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呈現貶值,日本、台灣、韓元可能升值,對廠商出口造成極大壓力,威力不容小覷;孫明德預估,新台幣可能以日圓為基準,還有約10%升值空間。IMF於22日發布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提出墨西哥經濟成長率下修至負0.3%的預測值;無獨有偶,世銀預定28日公布的報告中則預測其經濟成長率為零,墨西哥在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只贏過成長率為負2.2%的海地。報告指出,美國加徵關稅對拉美地區的「近岸外包」(nearshoring)計畫,帶來近十年最高的經濟不確定性,並稱墨西哥是該地區經濟前景「最不樂觀」的國家。喬治艾娃24日在華府出席IMF春季會議的記者會,雖未點名批評美國政府,但她警告,由於「重大貿易政策轉變」,已「導致不確定性大幅增加」。她表示,主要參與者之間達成貿易協議至關重要,IMF敦促各國迅速行動,以降低對全球經濟的傷害。

中國繼續奉陪到底!川普卻宣稱有在談 雙方說法矛盾引市場憂慮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24日反駁了中方透露雙方未舉行貿易談判的說法,宣稱2大經濟體當天早上已進行會晤,但拒絕說明具體與會人員,「『他們』是誰並不重要。我們稍後可能會公布,但他們今早確實舉行了會議,我們一直與中國保持接觸。」中國方面則堅稱未與華府展開談判。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4日直言,所謂中美即將達成協議的說法,「全都是假消息」,中美並未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而中方態度一貫明確,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對話談判必需是平等、尊重、互惠。這打臉了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本週釋放的貿易戰降溫訊號。在川普宣稱「持續與中國會晤」的同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24日也堅稱「目前中美經貿磋商完全停擺」,要求美方「立即取消全部對華加徵的關稅」,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這顯示中美官員的說法存在明顯矛盾。與此同時,在實際的貿易衝突方面,川普24日稍早批評中國因關稅問題取消採購波音(Boeing)新機的協議,「波音應該向違約的中國索賠,他們拒絕接收這些完美完工的飛機,」川普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並稱這只是「中國多年來佔美國便宜的又一例子」。對此,波音執行長奧特伯格(Kelly Ortberg)也證實,由於「關稅問題」,中國客戶已停止接收飛機,公司正考慮轉售數十架原定交付中國的客機。關稅大戰已對市場造成實質衝擊。白宮本月對中國商品加徵145%關稅後,北京隨即實施125%的報復性關稅,並加強對美關鍵礦產出口限制。貝森特形容這種相互加稅的狀況「不可持續」,實質等同「貿易禁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華府記者會警告,不斷升級的貿易衝突正威脅全球經濟。「主要貿易政策轉變已使不確定性突破極限,」她強調,「主要經濟體必須盡快達成貿易政策解決方案,因為不確定性的代價極其高昂。」IMF本週已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至2.8%,喬治艾娃坦言:「簡而言之,世界經濟正面臨新的重大考驗。」市場分析指出,這種政策不確定性已產生連鎖反應。多國部長在IMF會議期間密切關注白宮動向,目前全球對美出口普遍面臨10%關稅,汽車等關鍵產品稅率更高達25%。川普在白宮玫瑰園宣布的「對等關稅」是否會在90天「暫緩期」後恢復,仍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行政院通過4100億《強化安全韌性》草案 補台電1000億在野黨嗆偷渡
4100億元特別條例用在哪裡美國關稅戰全球動盪,行政院24日拍板《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整體規模達4100億元,令人驚訝的是,用於協助產業因應高關稅,僅930億元、占22.7%、用於撥補台電則有1000億元、占24%。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撥補台電是盼藉此穩定民生物價,盼立法院支持並加速審議通過。立法院在野黨團怒嗆這是藉機暗渡陳倉,絕不會同意撥補台電。用於協助產業 僅占22.7%川普於台灣時間4月3日凌晨宣布對等關稅後,各界都呼籲政府,盡速擬定協助產業的方案,以免對民生造成衝擊。行政院會昨日通過《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規畫金額並非政院先前透露的產業協助930億,而是4100億,用途還包括挹注勞健保與人才培育,特別是先前被立法院刪除的1000億元撥補台電財務,又在因應美國關稅特別條例裡起死回生。卓榮泰說,行政院是以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為原則,提出特別條例草案。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強調,如果特別條例與預算盡快實施,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望符合國際貨幣基金(IMF)所預估的2.9%,說不定會更高。行政院說明,國土韌性安全預算1500億;經濟韌性從原880億增加50億,為930億;社會支持面,撥補健保200億、撥補勞保100億、挹注台電1000億、弱勢族群關懷170億、高等教育人才培育200億。普發現金1萬 政院打回票卓榮泰說,在美國關稅衝擊下,原物料價格不穩定,加上關稅調漲,形成雙重衝擊,因此,特別條例中再提出挹注台電1000億元。同時,國際環境變動也會令社會經濟會有波動,因此撥補勞健保與關懷弱勢。在強化韌性部分,卓說,台灣海空遭遇許多灰色侵擾,海巡設施需要強化提升,且資安就是國安,台灣遭受網路攻擊的頻率是其他國家的4倍,須強化資通環境與設備,增加備援韌性。由於政院對特別預料經費來源規畫,是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支應,去年稅收超徵逾5000億元,是否意謂「還稅於民」、「普發現金」無望?卓榮泰坦言,現金發到每個人手上,雖然很快樂,但他認為,在國家面對外交、軍事、財政重大衝擊時,發現金並非解決國家問題的最好方法。行政院昨日公布特別預算草案金額與用途後,在野黨團皆感錯愕。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說,國民黨團支持經濟支援與撥補勞健保,但「撥補台電礙難同意」,且黨團仍主張普發現金1萬元。不滿偷渡草案 藍白將嚴審國民黨立委張嘉郡指出,台電營運的虧損,應該是要檢討能源政策,勞健保的撥補也是杯水車薪,行政院不應該把重大議題都混為一談,藉機暗渡陳倉。擔任財政委員會召委的藍委賴士葆說,特別條例送至立法院委員會審議時,如有不合理之處,可依照實際需求刪減細項。舉例來說,台電撥補如果是用於核電,改善國家能源狀況,自然可討論是否通過,但如果是要補貼綠電,難以讓人支持。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說,本來以為卓揆終於睡醒了,但詳看才發現草案是行偷渡之實,因應產業僅占22.7%,77.3%是被灌水,全在偷渡過去被立法院刪掉的預算,痛批行政院借屍還魂、東拼西湊。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表示,立法院先前將撥補台電的1000億刪除,就是因為台灣的能源結構出問題,台電弊案重重,導致錢都流到「綠友友」口袋,民進黨又利用對等關稅之名,偷渡1000億元,民眾黨絕對會嚴審,不會讓它通過。他也呼籲,行政院應該趕快通過普發現金6000元提案。

白宮:美中貿易協議「正在鋪路」 川普政府已有18份貿易提案在談
美國關稅政策震盪全球,白宮對外表示,在新一輪關稅措施實施後,川普政府正加速推進與各國的貿易談判,其中也包含中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指出,目前已有來自各國共18份貿易協議提案「以書面形式」提交至川普政府團隊,顯示相關協商已出現具體進程。綜合外媒報導,萊維特美東時間本月22日強調,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貿易團隊,包括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Lutnick)、貿易大使格里爾(Greer)及國家經濟會議主任哈塞特(Hassett)等人,本周將與多達34個國家進行會晤,「我們正在以川普的速度推進談判事宜,以確保這些協議能為美國勞工與人民帶來實質利益。」針對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萊維特表示,「總統本人也親自向我表達,我們與中國達成協議的情勢發展良好。18份貿易提案中,也包含與中國有關的協商初步進展。」同日,班森特在一場投資人峰會中提及,他預期美中將會緩解當前的關稅僵局,因為現況對雙方皆不可持續。雖然談判尚未正式啟動,但與會者引述他說法稱,「我們認為各方都有意讓協議成真,局勢正往對的方向發展。」另於當天稍早,川普在白宮內接受媒體訪問時,對於是否會在談判中對中國「強硬」表態,他明確否認,「我不會對習主席說我要打硬仗。」川普並透露,當前針對中國的145%進口關稅未來將「大幅下調」,但不會降為0%。川普指出,該項高關稅政策最初是為了因應管制藥品芬太尼(fentanyl)問題與整體貿易不平衡而施加的措施,目前仍是美方尚未暫停的唯一報復性動作,但他樂觀看待後續的協議進展,「我認為我們會好好相處,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夠合作。」此外,川普也透露,上周他與財政部長及商務部長共同出席與日本貿易代表的會談,聲稱「進展巨大」,並與義大利領導人會晤、與墨西哥總統通話。川普指出,美國目前正處於「過渡階段」,但也強調,整體表現仍感到樂觀,「今天股市反彈表現不錯,我們與每個國家的談判都進行得很好。」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onds Monétaire International,IMF)發布最新預測認為,川普的關稅政策將進一步拖累美國及全球經濟成長。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也警告,此舉恐加劇通膨壓力。對此,川普則否認曾有撤換鮑爾的意圖,並表示目前無此打算。

川普態度軟化貿易戰有望降溫!美股歡慶台股23日早盤大漲645點
因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談話,表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將會逐步降溫,美國總統川普也鬆口示好,讓美股難得大漲,這也推動台股23日一開盤就飆升,先以大漲370.18點、19163.61點開出後,10分鐘就大漲超過600點,主要由台積電(2330)與電子股拉動,9點半前最高曾到19439點,大漲超過645點。台股22日下跌312.77點,收在18793.43點,跌幅1.64%,失守萬九關卡和10日均線,成交值2431.61億元,股價超過千元的維持在「十千金」。23日早盤則一片紅通通,半導體股大漲4.2%,電機機械、電腦周邊、電子組件、光電、資訊服務全都漲逾3%,傳產也有超過1%漲幅。電子權值股方面,9點半之前,台積電漲37元、在853元;鴻海(2317)漲6元、在138元;台達電(2308)漲11元、在321元;廣達(2382)漲7元、在230.5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漲60元、在1360元,大立光(3008)漲70元、在2165元。關稅戰的不確定因素,讓近期國際機構紛紛下修今年的成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 (IMF) 下修美國 2025年經濟成長預測至1.8%。不過美國總統川普22日鬆口表示,雖然他對聯準會降息速度太慢感到沮喪,但無意在聯準會主席鮑爾任期屆滿前把他開除,且表示對中國的145%稅率實在太高,透露關稅會大幅下降,喊話「現在是該談一筆對大家都公平的好交易」。美股方面,特斯拉盤後公布第一季財報,營收及獲利均不及預期,電動車營收年減20%,但股價盤後變動不大。科技股則全面上漲。美股22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上漲1016.57點,或2.66%,收在39186.98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429.52點,或2.71%,收在16300.42點。S&P 500指數上漲129.56點,或 2.51%,收在5287.76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80.13點,或2.14%,收在3832.05點。NYSE FANG +指數上漲298.76點,或2.75%,收在11145.90點。

日圓匯價持續走高寫7個月來最強水準 換10萬台幣「少吃50碗拉麵」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又威脅聯準會降息,不僅攪亂全球金融秩序,也連帶影響美元重挫、激發日圓勁揚。22日日圓兌美元匯率22日盤中勁升0.7%至139.93日圓,是7個月來首見兌美元升破139大關。若以去年7月出現的超低匯率0.2049計算,台幣10萬元能換得約48.8萬日圓。相較之下如今只能換得約43.4萬日圓,上下相差5.4萬日圓。若以日本拉麵普遍1000日圓上下來計算,相當於少吃50多碗拉麵。綜合外媒指出,由於川普關稅政策反覆變化不定,近期又不斷抨擊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要求立即降息,種種行為讓投資人信心大失,市場避險情緒高漲,連帶影響美元匯率一再重挫,資金也流向更加具備避險屬性的黃金以及其他貨幣。由於日圓作為低收益、安全資產的屬性,因此重新獲得市場關注。「全球市場的不穩定與缺乏政策協調,使得日圓繼續成為機構偏好的避險選擇。」AMT Futures交易主管格里菲斯(George Griffiths)表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日圓近期呈現猛烈升勢,繼昨(21)日從開盤起就一路強勢上攻至0.2345後,今(22)天日幣現鈔賣出價更是達到0.2355,創下7個月來新高。若以新台幣10萬元換算,2024年7月一度出現的的「超甜價」0.2049,能換得約48.8萬日幣;如今卻只換得約43.4萬日幣,高低之間相差近5.4萬日幣。以一碗約在日幣千元上下的拉麵換算,相當於少吃了50多碗拉麵。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今(22)日在記者會上提到,他本週將訪問華府,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會面,屆時兩人可能就匯率議題進行更密切的討論。據了解,加藤勝信今日下午將出發前往華府,代表日本參加G20、國際貨幣基金(IMF)等一系列會議,但他與貝森特的會面時間則仍待敲定。